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直立调节性障碍儿童自主神经功能情况。方法平卧位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并测血压,然后安静直立10min后再作复查心电图并测血压。结果阳性率达85%,直立试验阳性儿童直立位转为平卧位,头晕、心慌、恶心等症状均消失或缓解。结论直立调节性障碍是儿童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引起。

  • 标签: 直立调节性障碍 心电图 血压直立试验 儿童
  • 简介:目的对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07例具有变态反应病史的儿童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种变应原阳性率:屋尘螨63.56%。粉尘螨54.20%,并且强阳性分别为57.95%和50.46%,禾本科25.23%。树Ⅰ23.37%.交链孢菌属14.02%,狗上皮12.15%.雄草11.21%.羽毛11.21%,小虾11.21%,霉菌Ⅱ9.35%,反齿苋9.35%,鸡蛋4.67%.鸡肉4.67%,花生3.74%,梧桐2.印%。结论儿童变态反应疾病的发作与多种过敏原有关,尘螨是最常见的过敏原。家庭护理指导是防治儿童变态反应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 标签: 儿童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护理指导 变态反应
  • 简介:常见为血管迷走性或神经心脏性晕厥,其生理机制可能是心动抑制性、血管减压性或两者并存。通常用具有明确诱因病史进行诊断。虽然把血管迷走性晕厥看作良性状态,但在飞行员中发生特别是反复发作又无明确诱因很令人烦恼。采用头高位倾斜试验(HUTT)作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诱发试验。当HUTT中血压下降和心脏收缩不全表明有反复血管迷走晕厥趋向。

  • 标签: 倾斜试验 反复晕厥 头高位 飞行员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晕厥
  • 简介:目的分析眩晕及平衡功能紊乱病人的前庭自动旋转试验(VestibularAutorotationTest,VAT)检测结果,探讨VA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眩晕及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完成全面临床检查及耳神经功能检查的基础上行VAT测试。结果(1)单侧外周前庭功能损害10例,主要表现为水平前庭一眼反射(VOR)相位延迟及低增益,4例伴有非对称性异常,可伴有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2)双侧外周前庭功能低下5例,非对称性均正常,主要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malveaigo,BPPV)27例,其中有9例合并噪声性听力损失,主要异常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和水平或垂直VOR高增益,部分可伴有水平VOR相位延迟。(4)可疑中枢性病变7例,多表现为水平VOR高增益和垂直VOR相位延迟。结论VAT能反应眩晕病人垂直VOR异常以及传统前庭功能检测不能显示的高频水平VOR异常,高频旋转试验是对前庭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前庭自旋转试验 眩晕 平衡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ELISA试验复检再检结果的分析,了解ELISA试验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对2009年度本站ELISA试验复检再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项传染性指标复检与再检阳性符合率为6.81%,抗-HCV和抗-TP再检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HBsAg和抗-HIV(P<0.01);复检假阳性率为2.93%。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因标本、试剂、仪器、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尽量使用自动仪器,少用或不用手工操作,减少人为误差,确保试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血液 ELISA试验 复检 再检
  • 简介:目的总结B-D试验阳性结果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某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的B-D试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共进行B-D试验3283次,其中阳性结果104次,阳性率为3.17%;各年度阳性率逐年下降(χ2=40.62,P<.005).B-D试验失败的原因有技术和设备两方面,以技术原因为主,占85.58%.结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灭菌器出现故障及时检修,可减少B-D试验失败.

  • 标签: B-D试验 高压蒸汽灭菌 质量控制 消毒
  • 简介:由于AIDS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故检测HIV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检测项目.根据和要求,初筛试验室检出的HIV(1+2)抗体阳性标本,应送确证试验室确证.笔者2000年应用ELISA法检测28744人份标本的抗-HIV(1+2),并与确证试验室反馈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抗-HIV ELISA
  • 简介: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最初由Shepard(1954年)从尿道炎患者的分泌物中分离获得,现已被公认为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一种病原体[1].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药敏试验 UU 病原体 耐药性
  • 简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有30%~40%死于入院前,慢性心功能不全者有40%~50%以猝死而终结生命,这些猝死病例中近80%由心律不齐引起,因此作为预防的首选方法是应用抗心率失常药。心叽梗塞患者的预后依赖于左心室功能,在左室功能低下的患者中,频发室性期外收缩的病例猝死率明显增高。Cast试验结果显示氟卡胺、恩卡胺等Ic类药虽能显示抑制心室期外收缩,却不能改善预后,甚至还能使预后恶化,Ia类药奎尼丁和I_b类药慢心率也是如此,而Basis和Camiat等试验显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乙胺碘呋酮能预防心肌梗塞患者的猝死。在阿根延进行GESICA试验证实该药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也能改善预后,说明该药预防猝死的作用机制即包括抗心律失常作用,也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 标签: 大规模试验 慢性心功能不全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作用 心得怡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现阶段我县学龄前儿童HBsAg的携带状况,评价学龄前儿童HBsAg感染趋势,为乙肝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7-2009年我县幼儿园20946名儿童检测HBsAg。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153例,1997-2009年阳性率分别为2.277%,0.8329%,0.926%,0560%,0.804%,1.267%,1.107%,0.4367%,0.247%,0.16%,0.16%,0.13%,0.10%。各年度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我县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自实施在新生儿中普遍接种乙肝疫苗的预防措施,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儿童 HBsAg
  • 简介:目的:探讨我市儿童哮喘与主要过敏源的相关性,有效预防儿童哮喘发作。方法:164例哮喘儿童进行19种过敏源皮肤试验,并按性别、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哮喘儿童对屋尘过敏116例(70.73%),尘螨过敏111例(67.68%),阳性率列19种过敏源前1、2位。②花粉类过敏源中春季花粉阳性率最高94例(57.71%),夏季花粉阳性率最低19例(11.59%)。③棉絮过敏阳性率最低7例(4.27%)。④主要过敏源中男性患儿10~1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83.33%),女性患儿此年龄组阳性率则最低(54.55%)。结论:屋尘、尘螨是我市儿童哮喘的主要触发因素,其他触发性因素也不容忽视。有针对性地回避可触发哮喘发作的过敏源,是治疗哮喘的最好办法

  • 标签: 哮喘 儿童 过敏源
  • 简介:开展实验室比对试验能不断提高和促进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并且能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从而能识别和缩小实验室之间检测结果的差异。但是在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持续能力时,通常采用的方法以检测结果作为评价指标,而对其过程以及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较为少见。为此,我们就7家区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开展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的过程和结果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综合评价方法 室间比对试验 中心实验室 检测能力 检测结果 评价指标
  • 简介:目的测定健康儿童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离散度(QTd)平均值.方法对585例≤14岁健康儿童,用日本光电ECG-9320心电图机采集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数据,以25mm/s的速度、10mm/my的灵敏度和50mm/s的速度、20mm/rmv的灵敏度记录两种不同的平均波形,由专人测量QTmax、QTmin,用Bazett公式校正QTcmax、QTcmin,计算QTd(QTmax减QTmin)及QTcd(QTcmax减QTcmin),进行微机数理统计.结果14岁以下儿童QTmax平均值为319.67±21.99ms,QTmin平均值为284.27±21.40ms,QTcmax平均值为416.86±22.48ms,QTcmin平均值为369.98±23.55ms,QTd为35.16±11.98ms,QTcd为46.91±15.82ms.在年龄组间与男女问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儿童QTd<50ms,QTcd<60ms,与年龄、心率及性别相关均不密切.

  • 标签: 儿童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QT离散度测定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各种原因所致聋哑儿童的脑干听觉诱发发位的检测结果并分析其特异性.方法:采用上海海研所的NDI-200型神经电诊断仪检测78例聋哑儿童.结果:异常率100%.主要表现(1)双耳均未引出各电位波36例,占46.0%;(2)单耳或双耳Ⅰ、Ⅲ、V波潜伏期延长24例,占37.6%.结论:聋哑儿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异常率高,并有其特异性.

  • 标签: 聋哑儿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神经电诊断仪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脑电图剥夺睡眠诱发试验在癫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记录58例癫痫儿童剥夺睡眠后的脑电图变化。结果:与本组常规脑电图比较,痫样放电检出率提高至79.31%。结论:剥夺睡眠诱发试验能明显提高癫痫儿童脑电图阳性率。

  • 标签: 剥夺睡眠脑电图 癫痫 痫样放电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SPT)在儿童哮喘诊断及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德国默克集团--Allergopharma公司生产的变应原试液,其中吸入性变应原有螨虫、蟑螂、羽毛、狗上皮、猫上皮、霉菌、花粉、杂草;食入性变应原有牛奶、鸡蛋、猪肉、鸭肉、淡水鱼、虾、豌豆、小麦等共16种,以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组胺作阳性对照.部位选在双手臂屈侧皮肤.结果108例儿童哮喘中,SPT阳性67例,占62%.≤3岁组6/27例阳性(22.2%)、4~7岁组43/58例阳性(74.1%)、8~14岁组18/23例阳性(78.2%),婴幼儿组与学龄前和学龄期对比,其阳性率经x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所有变应中,以螨虫阳性率最高,达59.3%,其次为蟑螂、狗上皮、猫上皮,分别为33.3%、28.7%、25.9%,再其次为霉菌、羽毛和花粉,而食入性变应原阳性极少.结论SPT检查在儿童哮喘诊断与防治中有重要参考价值,由于婴幼儿免疫机制欠完善,SPT阳性率较低,主张在3岁以后进行.

  • 标签: 儿童 哮喘 皮肤点刺试验 诊断 预防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变应原,以期更好地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30例皮炎湿疹类患者进行瑞敏标准变应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结果530例患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7.2%。变应原阳性率位居前8位的分别是硫酸镍(35-8%)、重铬酸钾(34.9%)、卡巴混合物(31.3%)、芳香混合物(31.1%)、甲醛(15.1%)、硫柳汞(14、3%)、苯唑卡因(13.8%)及对苯类(13.0%);男女性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应原分别为卡巴混合物(46.8%,26.6%)、硫酸镍(26.6%,37.2%)、黑橡胶混合物(18.5%,10.6%)、对苯类(25.8%,9.1%)、甲醛(16.9%,7.9%)、苯唑卡因(20.2%,11.8%)及硫氢基混合物(11.3%,2.0%);引起手部及面部皮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应原分别为甲醛(14.1%,6.1%)、黑橡胶混合物(18.6%,7.1%)、硫柳汞(8.3%,17.3%)。结论硫酸镍、重铬酸钾、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是目前引起皮炎湿疹类患者的主要变应原。卡巴混合物、黑橡胶混合物、对苯类、甲醛、苯唑卡因、硫氢基混合物是男性患者的主要变应原,硫酸镍是女性患者的主要变应原。甲醛、黑橡胶混合物主要引起手部皮损,而硫柳汞则主要引起面部皮损。

  • 标签: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斑贴试验 变应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