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辅助定位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椎管麻醉的作用,探析其应用于下肢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共有90例下肢手术患者,纳入时间: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椎管麻醉,予以对照组(45例)传统体表标志定位,观察组(45例)则接受超声辅助定位,观察指标:穿刺情况、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穿刺针方向调整次数、平均穿刺次数更少,穿刺时间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P<0.05);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检验值为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老年患者中,超声辅助定位和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椎管麻醉的应用可提升麻醉效果与穿刺成功率,使穿刺时间缩短,降低穿刺频率。

  • 标签: 超声辅助定位 传统体表标志定位 椎管麻醉 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中股骨侧I.D.E.A.L.定位和解剖定位两种方式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行ACL重建手术的43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股骨侧I.D.E.A.L.定位21例、解剖定位22例,均选择单束重建。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月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术后3月、6月、12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术后6月重建移植物与胫骨平台夹角。结果:两组术后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较术前显著降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检验医学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支撑学科,在疾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与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1世纪是数字信息时代,高新检测技术、计算机科学及互联网大数据等,为检验医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下如何借助信息科技革命实现检验医学新发展是检验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回顾检验医学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检验医学在新时代的发展定位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求开创检验医学发展新局面。

  • 标签: 检验医学 支撑平台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约占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10%~15%,而晚期患者中MSI-H人群仅占5%。既往研究显示,早中期MSI-H结直肠癌预后佳,但晚期患者预后差,对化疗不敏感。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的出现显著改变了该人群的预后和治疗格局,不仅在后线治疗获得良好疗效,而且在一线治疗中疗效也显著优于传统的化疗联合靶向。如何克服原发和继发性耐药是提高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的关键问题,常用的方法包括更换化疗方案、联合其他免疫疗法、联合抗血管生成、以及局部治疗(手术、放疗、介入)等。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治疗存在一定的终身毒性甚至致死性毒性反应,须严格把握新辅助免疫治疗的适应证。MSI-H优势人群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可获得较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和临床完全缓解(cCR)率。因此,对有强烈保肛意愿,新辅助免疫治疗后严格评价为cCR的MSI-H患者,等待观察策略为一部分中低位直肠癌提供了一个保全括约肌功能及改善长期生存质量的机会。结直肠癌领域辅助免疫治疗的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其结果值得期待。

  • 标签: 结直肠癌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彩超引导乳腺真空辅助系统及亚甲蓝定位两种方式在不可触及乳腺肿物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收集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1年12月治疗的不可触及乳腺肿物患者,根据研究方案,收集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切口、手术损伤程度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真空辅助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口、组织损伤方面更具有优势(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真空辅助组具备术后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小方面的优势,两者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不可触及乳腺肿物 乳腺微创 亚甲蓝
  • 简介:摘要这场疫情大流行揭示了为全球健康和经济保障而投资护理的必要性。Howard Catton和Elizabeth Iro概述了护理专业应该如何转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对患者照护和结局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与体表标记定位技术相比,超声辅助定位技术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旁正中入路腰麻的效率。方法拟行择期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以1∶1的比例随机进入超声辅助定位或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主要观察指标为腰麻穿刺成功所需的进针次数,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首次进针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数量、首个穿刺点穿刺成功率、腰麻操作总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共88例受试者进入随机分组。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穿刺成功所需的进针次数显著少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2.0(1.0,3.0)次比5.0(3.0,8.8)次,Z=-4.708、P<0.001)],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首次进针穿刺成功率高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40.9%(18/44)比4.5%(2/44),χ2=16.565、P<0.001)],穿刺点数量和首个穿刺点穿刺成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腰麻操作总时间长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252(218,317)s比168(143,195)s,Z=-5.592、P<0.001],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脑脊液回流带血的发生率低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0%(0/44)比18.2%(8/44),χ2=6.738、P=0.009)]。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穿刺成功所需的进针次数显著少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提示超声辅助定位技术可以被推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

  • 标签: 髋骨折 超声处理 椎管内麻醉
  • 简介:全科医学科在我国的起步时间晚、基础薄弱,发展速度和过程缓慢且曲折。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的快速发展,医学理念和医学模式的不断革新,人们对于全科医学科的关注在不断增加。部分学者认为综合医院具有强大的人才支撑和完善的教学科研体系,在医院设置全科医学科,并开展合理、规范的学科建设和教研工作,对于促进全科医学科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学医师、提升综合医院的医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定位与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发展,应用MDT 模式的病种从最初的肿瘤癌症,逐步拓展到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等疾病中,不断探索出针对各种疾病的个性化、整体化MDT方案;在保障诊疗质量的同时也充分整合了医疗资源,提高了医务人员利用率。下面本文就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中护理的定位进行简要探讨。

  • 标签: 多学科 综合诊疗模式 护理 定位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行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的膝关节置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25例)和观察组(n=2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解剖定位,观察组则采用超声引导定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情况以及两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以及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h、9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以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行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的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超声引导定位能够获得良好预后,降低患者疼痛指数,提升患者阻滞起效以及持续时间,加强麻醉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定位 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 膝关节置换 疼痛指数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比例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加。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名或多名老年人。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年轻人不能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许多老年人会出来放松和娱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记忆力会逐渐下降。许多老年人在离开家后不知道如何回家,这导致了许多老年人的走失案件。而且人们不认识老人时因此也就无法及时通知亲属认领,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人们更关心的是患者的走失问题,针对这类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定位报警医用腕带在防止患者走失中的应用问题。

  • 标签: 定位报警 医用腕带 防止走失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比例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加。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名或多名老年人。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年轻人不能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许多老年人会出来放松和娱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记忆力会逐渐下降。许多老年人在离开家后不知道如何回家,这导致了许多老年人的走失案件。而且人们不认识老人时因此也就无法及时通知亲属认领,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人们更关心的是患者的走失问题,针对这类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定位报警医用腕带在防止患者走失中的应用问题。

  • 标签: 定位报警 医用腕带 防止走失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已成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结直肠癌的重要治疗方案,从晚期疾病的后线治疗到一线治疗,甚至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均展现出优异的疗效。在微卫星稳定(MSS)或错配修复正常(pMMR)结直肠癌中,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研究探索也是未曾中断。本文重点评述近年来MSS或pMMR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单纯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小部分患者中,呈现了较好的病理应答;新辅助放化疗前或放化疗后引入免疫治疗,或者在放疗期间同步免疫治疗,显示了较标准放化疗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放化疗后序贯双免疫联合治疗,以及免疫联合靶向新辅助治疗的研究均在开展进行中。但目前多为小样本探索性研究,仍有待更多的研究结果及长期的随访,来证明新辅助免疫治疗在MSS或pMMR结直肠癌中的疗效。

  • 标签: 微卫星稳定 错配修复正常 免疫治疗 新辅助治疗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护理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到12月收诊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8.07%,对照组为8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抢救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护理中运用能够提高抢救率,缩短抢救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分工定位 抢救配合 急诊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进行定位抢救模式培训对急救护理团队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6月本科依据4人、3人、2人定位抢救方法对通过护理考核的26名护理人员进行演练与培训。对比急救护理团队培训前、后的考核评分与抢救措施落实时间。结果:培训后急救护理团队的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高且各项目抢救落实时间均较培训前短(P<0.05)。结论:实施定位抢救模式培训可提高急救护理团队的抢救能力,有助于临床急救的迅速展开。

  • 标签: 急救护理团队定位抢救培训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长期留置、避免反复穿刺和有效保护外周血管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PICC尖端位置正确是导管使用安全的重要保障,若发生异位则会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本文总结了PICC尖端定位方法及异位相关因素,提出除了常规定位方法外还可以采用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VasoNova血管定位系统(VPS)等与心电图(ECG)相结合的新型定位技术,指出血管因素、呼吸运动和胸腔内压力改变等因素都会导致PICC尖端位置发生改变,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确定导管尖端位置、预防导管尖端异位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定位 尖端异位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中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诊科收治的需要进行急诊抢救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急救护理配合模式,试验组施以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抢救成功率、各项满意度与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均明显较高,住院费用明显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中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与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满意度与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救护理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 抢救成功率 抢救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2月开始,对80例确诊的PICC置管患者建档并展开实验,将患者分组并实施不同穿刺定位措施,研究于2022年2月结束。实验期间,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中接受超声下PICC置管;而另外40例患者则接受的是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记录为观察组。结合观察两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并对患者的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中出现脱管、移位、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中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分别是95.0%和5.0%,对照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则分别是70.0%和30.0%,进行组间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随访显示,在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有3例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对照组中4例导管移位,4例导管脱落,还有5例导管堵塞,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避免出现尖端异位的情况,避免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的情况,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超声 腔内心电图 PICC尖端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