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刀镜微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四肢大关节(腕、肘、双肩、膝、踝)病变疗效

  • 标签: 针刀镜 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绒毛膜胎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趋势和适宜体重增长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且无严重母儿合并症的755例绒毛膜胎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国卫生行业标准将所有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3组:低体重组(BMI<18.5 kg/m2,40例)、正常体重组(BMI为18.5~24 kg/m2,509例)和超重肥胖组(BMI≥24 kg/m2,206例)。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对3组孕妇的孕期BMI、辅助生殖及孕期增重速度等资料进行比较。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联合限制性立方样条,建立孕期体重随孕周增长的回归模型,估计孕4~39周孕妇增重的百分位数。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孕期总增重的中位数分别为17.0 kg(15.0~20.5 kg)、17.0 kg(14.0~21.0 kg)、15.0 kg(12.0~20.0 kg),随着孕前BMI的增加,总孕期增重减少(χ2=11.974,P=0.002)。回归模型对各孕周的体重增长观测值拟合较好,结果显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孕妇在孕13周前增重缓慢,孕13周后体重接近匀速增长;孕37周时体重增长[M(P25~P75)]分别为17.6 kg(15.2~20.3 kg)、17.3 kg(14.7~20.2 kg)、15.7 kg(12.9~18.8 kg)。结论不同孕前BMI的胎妊娠孕妇早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均缓慢,中孕期开始呈匀速增长,超重肥胖孕妇孕期增重低于正常孕妇。

  • 标签: 妊娠,双胎 孕期体重增长 体重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小耳畸形合并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分期耳廓再造-骨桥植入术后单侧及侧骨导助听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治疗的32例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8岁。术前测试裸耳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行颞骨高分辨CT评估乳突发育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分期耳廓再造及骨桥植入术)。术后骨桥开机时、开机后3、6、12、24个月,测试单侧骨桥助听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安静环境和信噪比5 dB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识别率);植入骨桥至少3个月后,分别测试裸耳、单侧骨桥助听和侧骨导助听(一侧骨桥+对侧ADHEAR)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采用国际助听器评估问卷和Glasgow儿童获益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主观获益情况。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中9例于耳廓再造术前植入骨桥,6例同期植入骨桥,17例于耳廓再造术后植入骨桥;32例均对侧佩戴ADHEAR。单侧骨桥及侧骨导助听的平均纯音听阈均较裸耳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5),单侧骨桥与侧骨导助听阈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环境下单侧骨桥及侧骨导助听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t=6.50,P<0.05),单侧骨桥与侧骨导助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环境下,侧骨导助听显著优于单侧骨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调查问卷显示单侧骨桥植入及侧骨导助听均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于侧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同时合并重度传导性聋患者,单侧骨桥植入和一侧骨桥+对侧ADHEAR均可改善其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侧骨导助听较单侧骨桥可进一步提高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

  • 标签: 耳畸形,先天性 先天性小耳畸形 外科,整形 人工听觉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措施在112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医疗结果的影响对比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我们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入院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112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名,然后开展临床观察,记录患者的疾病发生原因,并根据标准医学制定相应的手术策略,采取切口钢板及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最后探究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通过不同内固定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6%。结论:要想真正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医疗质量,帮助他们更快地恢复健康,采取切口钢板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措施针对性治疗一段时间后比传统的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实施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还可以尽可能地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提高术后康复率,值得形成一套完善的手术和救治策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双切口双钢板及锁定钢板 骨折 内固定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冠脉CT血管成像检查过程中“低对比剂浓度、低管电压”(低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本院行冠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6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将之分组对比,常规组(n=33)采用对比剂碘克沙醇320mgI/ml、100kV管电压,研究组(n=33)采用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80kV管电压。结果:研究组升主动脉、左冠脉主干、左冠脉回旋支近端、左冠脉前降支近端、右冠脉近端的CT值明显高于常规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冠心病 CT血管成像 双源CT 碘对比剂 管电压
  • 简介:摘要75岁女性因“咳嗽、气短”行胸部CT显示肺弥漫网格影,小叶间隔明显增厚,侧胸腔积液。住院后发现患者贫血、血癌胚抗原明显升高和低氧血症,进一步行胃镜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综合临床、影像和病理,考虑肺内病变为胃癌伴肺淋巴管癌病。小叶间隔增厚是一个有特征性的HRCT征象,肺淋巴管癌病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鉴别诊断,掌握其特征,有助于缩小弥漫性肺病的鉴别诊断范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内外侧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膝前正中直切口钢板固定术,观察组采用膝内外侧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围术期情况、Rasmussen评分(关节面塌陷、成角畸形、平台增宽)、胫骨平台角度[内侧后倾角(PA)、内翻角(TPA)]、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9.74%(35/39),高于对照组的71.79%(28/3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负重下地时间、骨折端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年,观察组关节面塌陷、成角畸形、平台增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年,观察组PA、TPA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年,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内外侧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加快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促进胫骨平台角度和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可提高下肢功能。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 胫骨平台角度 膝关节功能 Rasmussen评分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源CT能量对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检查出肺部pGGN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非侵袭性肺腺癌患者(33例),研究组为侵袭性肺腺癌患者(37例),两组患者均行能量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CT征象分布情况、平均平扫CT值、平均标准化碘含量(NIC)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平均平扫CT值、平均NIC诊断效能及最佳临界值。结果两组患者病灶位置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病灶最大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比较,P<0.05,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穿行征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平扫CT值、动脉期、静脉期平均NIC高于对照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平扫CT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9.70%、83.78%,动脉期平均NIC的AUC为0.86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97%、72.97%,静脉期平均NIC的AUC为0.943,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97%、83.78%。结论源CT能量检测pGGN对侵袭性肺腺癌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肺腺癌 双源CT双能量 肺部纯磨玻璃结节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18例(T管引流组),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术96例(一期缝合组),行镜联合猪尾胆管支架置入胆管一期缝合术104例(猪尾支架组)。猪尾支架组在胆汁引流量、每日输液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T管引流组;在术后禁食时间、输液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一期缝合组。本中心认为猪尾胆管支架应用于镜联合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分析对在我院出生并进行听力检查的375例试管婴儿胎与358例自然受孕胎婴儿耳聋基因筛查的突变情况、听力筛查结果,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导致差异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 选取 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本院出生并于出生后30-42天内到眼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查的375例试管婴儿胎(试管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期自然受孕婴儿胎358例作为对照组。详细采集试管组及对照组新生儿耳聋基因数据、听力筛查结果。结果1、试管婴儿胎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4.8%,自然受孕胎婴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3.91%;2、试管组和自然组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中,GJB2 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3.2%、2.23%,SLC26A4 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07%、0.56%,线粒体12S rRNA 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0.53%、1.12%;3、两组GJB2 基因235delC基因单杂合突变分别为2.67%、1.68%;299_300 del AT基因单杂合突变分别为0.53%、0.56% ;4、试管婴儿胎耳聋基因突变组有1例未通过听力筛查;结论1、试管婴儿胎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高于自然受孕胎婴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2、可能原因与IVF技术有关。

  • 标签: 试管婴儿 自然受孕 双胎 耳聋基因 突变 听力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并探讨胎妊娠产时手术治疗脐膨出双手术台的准备及换台手术的配合要点、护理体会。 方法  对我院产科收治的胎妊娠胎儿脐膨出产时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人员安排、体温保护、术中护士配合要点及护士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之间的密切沟通和配合、术后护理。

  • 标签: 产时手术 双胎妊娠胎儿 脐膨出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鼠微体基因2(MDM2)和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2(NSD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3例乳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DM2蛋白以及NSD2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MDM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9.90%(72/103),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率10.68%(11/1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83,P<0.01),MDM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501、8.724、4.127、5.415,P<0.05)。NSD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1.85%(74/103),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率11.65%(12/1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31,P<0.01),NSD2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χ2= 7.206、5.793、4.9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DM2蛋白以及NSD2蛋白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转移,检测MDM2以及NSD2有助于判价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判断乳腺癌转移潜能。

  • 标签: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摘要脉管瘤是含有血管和淋巴的一种少见的血管-淋巴管畸形。多数病变出现于儿童,90%出现在颈部和腋窝,发生在纵隔较少见,其中前纵隔是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合并有脾脏脉管瘤的更为罕见,但影像表现具有特异性。本文通过报道1例前纵隔合并脾脏脉管瘤病例,重点介绍该病的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该病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25岁,因“胸痛9 d,加重1 d”入院,胸部影像学提示肺多发以上肺为主的磨玻璃结节,数天内影像学变化快,原磨玻璃影渐变实,且病灶范围增多。以“肺多发磨玻璃结节、类结节影”作为鉴别切入点,完善病原学检查、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下肺活检等,最终病理证实为结节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病灶明显吸收。

  • 标签:
  • 作者: 李书文 祝家彬 徐滨 戴孟达 张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东东营 257000,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病理科,山东东营 257000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药学部,山东东营 257000,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东东营 257000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病理科,山东东营 257000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药学部,山东东营 257000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患者,33岁男性,因“间断咳嗽4个月,发热1周”入院。胸部CT表现为多发团片状影,伴支气管充气征及空洞。经血清及脑脊液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为播散性新型隐球菌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源CT能量虚拟平扫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来我院临床诊断疑似直肠肿瘤性病患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结果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能量增强扫描,对于获得的虚拟平扫图像与真实平扫图像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采用真实平扫方式,良性肿瘤患者诊断50例,恶性肿瘤患者诊断50例,淋巴结转移诊断19例,诊断准确率为92.00%。采用源CT能量虚拟平扫方式,良性肿瘤患者诊断49例,恶性肿瘤患者诊断51例,淋巴结转移诊断24例,诊断准确率为96.00%。通过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发现,采用源CT能量虚拟平扫比传统的真实平扫方式,能够提高对患者肿瘤良性及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实现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诊断,提高整体的扫描图像质量,实现扫描整体准确率的有效提升。结论:源CT能量虚拟平扫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扫描与诊断,与常规的真实扫描相比,有较为良好的诊断准确率,实现扫描图像质量的有效提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 结直肠良恶性肿瘤 鉴别 诊断价值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