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咬合重建治疗严重交错咬合病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交错咬合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铸造颌垫式局部义齿修复咬合重建治疗,观察组接受固定与活动联合修复咬合重建,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颞颌关节情况改善程度以及咀嚼效率变化。结果:经过不同咬合重建治疗后,两组患者颞颌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和后间隙均有明显改善(P

  • 标签: 咬合重建 严重交错咬合 咀嚼效率
  • 简介:摘要咬合感觉障碍(occlusal dysesthesia,OD)是一种以患者持续性咬合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客观上缺乏与主诉感觉相符的咬合异常,或无阳性客观检查结果支持主诉症状。OD在临床并不常见,一般发生于口腔治疗后,且患者常表现出严重的精神心理异常;目前对其认识有限,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承受着较大的痛苦。本文旨在对OD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诊断标准和治疗建议进行综述,以加深对这一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 标签: 感觉异常 咬合感觉障碍 咬合幻觉综合征 躯体症状障碍
  • 作者: 丁茜 浦婷婷 何明珠 王时敏 李文锦 张磊 刘建彰 佟岱 周永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义齿加工中心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主研发的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转移咬合关系的精确性。方法基于愈合基台设计系列预成咬合记录帽,光固化三维打印实物。前瞻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Kennedy Ⅰ类或Ⅱ类牙列缺损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12例,需满足不少于2颗后牙连续游离缺失。采用自身对照,对病例同时采用2种方法制取咬合记录:试验组用预成咬合记录帽,对照组用硅橡胶咬合记录材料直接在愈合基台上制取。分别根据两组咬合记录上架,评价模型咬合关系精确性。采用诊断试验的方法计算模型咬合接触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并利用口内扫描、模型扫描获取修复前牙尖交错位咬合关系数据,导入三维逆向工程软件计算上下颌余留后牙面间距,以及配准模型扫描与口内扫描的上颌,计算下颌模型余留牙面三维偏差值。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两组比较。结果纳入男性病例3例、女性9例,年龄(52.6±12.1)岁,缺失牙共36颗。预成咬合记录帽在口内能直接就位,固位、稳定性良好。试验组模型咬合接触的灵敏度(0.73±0.14)显著优于对照组(0.63±0.12,P<0.01),阳性预测值(0.79±0.15)与对照组(0.75±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面三维偏差值[分别为(357.0±140.2)和(399.4±206.3)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可提高模型与口内咬合关系的一致性,具备良好的精确性、临床便利性和易用性。

  • 标签: 牙种植 牙修复体 颌关系记录 种植固定修复 预成咬合记录帽 精度
  • 作者: 谭建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牙列重度磨耗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美观和咬合功能,治疗时不仅需要美学重建,还需要咬合重建。咬合重建包括咬合设计、咬合表达和咬合实现。咬合表达即使用垫、诊断饰面、临时冠等诊断性临时修复体,将咬合设计建立的上下颌基准诊断性咬合关系从无创、微创到有创,逐级诊断、验证、调改、磨合,最后获得最适合患者的最终修复体咬合关系。咬合表达的关键是从垫到诊断饰面和(或)临时冠到最终修复体咬合关系的逐级复制和转移,将调改磨合后的咬合关系精确逐级复制和转移至下一个治疗环节。本文重点介绍牙列重度磨耗全口咬合重建中如何一步一步做好咬合关系的复制和转移。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牙种植单冠采用预留间隙咬合设计后1年内种植修复体咬合延迟时间和力百分比以及患者主观感受评分的变化,为临床种植修复体的咬合设计和调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进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使用T-scan Ⅲ咬合分析仪分别记录修复后0.5、3、6、12个月时种植单冠与天然牙的咬合初接触时间以及牙尖交错位时种植单冠与对照牙(对侧同名天然牙)的力百分比,同期记录患者对咀嚼功能的主观评分。分析咬合延迟时间(种植单冠与对照牙咬合初接触时间的差值)、力百分比和患者主观感受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时间点差异,以双侧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患者48例,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36.8±8.4)岁(23~50岁)。修复后0.5、3、6、12个月种植单冠力百分比分别为(7.7±4.8)%、(10.6±5.9)%、(12.3±6.2)%、(13.2±6.7)%,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修复后0.5至3个月期间变化最明显;修复后0.5个月种植单冠力百分比显著小于对照牙[(14.3±6.5)%](P<0.01)。修复后0.5、3、6、12个月种植修复体咬合延迟时间分别为0.15(0.08,0.20)、0.11(0.06,0.16)、0.07(0.03,0.13)和0.06(0.03,0.10)s,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咀嚼功能的主观评分显示,修复后3个月至12个月各时间点评分均比前一个时间点显著升高(P<0.01)。结论后牙种植单冠力百分比在修复后3个月内变化最明显。临床种植修复后3个月内应重点复查咬合情况并酌情调。

  • 标签: 牙种植体 咬合力 牙冠(假体) 视觉模拟评分法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乳牙列个别正常儿童在牙尖交错位最大力时的咬合接触情况,为乳牙修复、正畸等临床研究提供生理数据基线。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开展,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共征集57名志愿儿童。按纳入标准最终纳入47名3~5周岁乳牙列个别正常儿童,其中男性24名,女性23名。年龄(4.1±0.7)岁(3.0~5.8岁),身高(103.7±7.2)cm(90~120 cm),体质量(17.1±2.5)kg(12.5~22.5 kg)。使用Dental Prescale Ⅱ系统测量牙尖交错位最大力时的咬合情况,包括咬合接触面积、平均压强、最大压强、力和对称性等。结果47名全乳牙列受试者在牙尖交错位时的最大力为(567.40±223.84)N(226.7~1 154.6 N),咬合接触面积为(18.56±6.54)mm2(8.4~41.2 mm2)。最大力与咬合接触面积、身高、体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4,P<0.01;r=0.397,P=0.022;r=0.453,P=0.008)。男性儿童的最大力[(651.80±224.34)N]、咬合接触面积[(20.77±6.97)mm2]均显著大于女性儿童[分别为(479.34±190.45)N、(16.25±5.27)mm2](P<0.05)。最大压强多为1个点[68%(32/47)],多位于乳磨牙区。前牙区和后牙区的力分别为(124.12±56.99)和(450.11±205.09)N,分别占全牙列的(21.82±11.40)%和(71.80±21.35)%;咬合重心均位于后牙区。乳牙列的前牙区和后牙区均有咬合接触。结论乳牙列个别正常在牙尖交错位时最大力的个体差异大,最大力与性别、身高、体质量和咬合接触面积均显著相关;最大压强集中在乳磨牙区,咬合重心均在后牙区。

  • 标签: 咬合力 牙列,乳 牙尖交错位 个别正常
  • 作者: 姜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关于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的关系,从主导病因到仅为局部生物学因素之一,自198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认识转变影响到临床诊治行为和研究方向。目前认为TMD致病因素为多因素,咬合因素与TMD的发生关联性较弱,但是有一些共性的咬合异常比如非工作侧干扰、最大牙尖交错位和后退接触位之间过度滑动、最大牙尖交错位不稳定等可能是促进TMD发生的危险因素。行为、生物学、环境、社会认知、精神心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促进TMD症状的发生。在教学和临床工作中不能忽视医源性咬合创伤对促进TMD发生的风险,应重视患者的社会心理环境对疾病的影响,推荐综合治疗方法。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咬合异常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病因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咬合重建的临床评估和颞下颌关节影像特征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牙齿重度磨耗患者,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固定义齿重建咬合,n=30),对照组(可摘除义齿重建咬合,n=30),比较不同咬合重建方案对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结果:颞下颌关节间隙修复后,患者前间隙明显下降,上间隙、后间隙明显提升,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固定义齿重建咬合、可摘除义齿重建咬合治疗方案均具有改善患者关系功能,调整关节间隙,提升咬合效率的积极作用,临床可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 标签: 牙齿重度磨耗 咬合重建 临床评估 颞下颌关节影像
  • 简介:摘要借助数字化微笑设计、电子面弓、数字化力分析仪、肌肉电刺激仪等数字化工具,为1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完成与口颌系统形态和功能协调的全口咬合重建。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咬合、发音、关节等相关的口颌系统功能稳定,对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性研究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进行体检者50例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夜磨牙、偏侧咀嚼等口腔问题问卷调查,分析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探讨干预对策。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阳性者有30例,其中夜磨牙16例,紧咬牙13例,牙齿缺失12例,偏侧咀嚼者18例,咬合干扰21例,深覆牙合10例。结论: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密切相关性,及时修复矫正要和异常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咬合异常 颞下颌关节紊乱 相关性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感应式Freehand-3D超声与二维超声测量甲状腺模型体积的准确性。方法使用猪肝制作40个甲状腺模型,用排水法测量得出各模型的体积作为金标准。与金标准对比,比较二维超声、磁感应式Freehand-3D超声测量甲状腺模型体积的准确性。结果二维超声、磁感应式Freehand-3D超声测量法与金标准测量甲状腺模型体积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种超声测量法分别与金标准相比,磁感应式Freehand-3D超声测量甲状腺模型体积相关系数最高(r=0.998)。Bland-Altman分析显示磁感应式Freehand-3D超声测量值误差最小,相对误差均值为3.42%,误差范围为-9.57%~12.07%,一致性界限为(-1.253,0.999)。结论与二维超声相比,磁感应式Freehand-3D超声可以更加精准地测量甲状腺模型的体积。

  • 标签: 超声检查 磁感应式Freehand-3D超声 甲状腺 体积测量 甲状腺模型
  • 作者: 丁茜 罗强 李晓利 张磊 谢秋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内科,北京 100853,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义齿加工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分析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4年患者口内局部力分布与咬合时间的变化规律,为种植修复体的咬合设计、调整和长期维护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分别于修复后2周和3、6个月以及1、2、3、4年复查,采用咬合纸和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检查咬合,记录种植单冠、近中邻牙和对照牙(种植单冠同颌对侧同名牙)的力百分率以及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种植单冠咬合时间与牙列咬合时间的比值)。同时,通过牙线和金属邻接触检查片检查种植单冠邻接触情况,并记录种植修复相关机械并发症。采用患者自身前后对照,选取同时具备相邻随访时间点结果的患者数据,分析种植单冠、近中邻牙、对照牙力百分率以及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的相邻随访时间点差异;统计所有数据,比较相同时间点种植单冠与对照牙力百分率的差异。应用“对数-补对数”模型,以性别、年龄、修复时间为控制变量,分析修复体饰面瓷材料破损与否与种植单冠力百分率的相关关系。结果共纳入33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42.8±12.9)岁(23.9~70.0岁);共纳入37件种植单冠,随访(38.3±15.2)个月。修复后2周至3个月种植单冠力百分率从(7.0±4.2)%显著增加至(9.9±6.8)%(P<0.05),对照牙力百分率则从(13.1±6.1)%显著减少至(11.4±5.5)%(P<0.05);修复后1、2、3年种植单冠力百分率均显著大于前一时间点(P<0.05)。修复后3和6个月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分别显著大于前一时间点(P<0.05),其余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的咬合时间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的比较中,修复后2周种植单冠力百分率[(7.5±4.2)%]显著小于对照牙[(13.8±6.0)%](P<0.01),修复后4年种植单冠力百分率[16.7%(8.6%,32.4%)]显著大于对照牙[9.5%(4.9%,18.0%)](P<0.05);其余各时间点种植单冠与对照牙力百分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4年37件种植单冠68个邻接触位点的邻接触丧失累计发生率为32%(22/68),修复体松动发生率为8%(3/37),饰面材料破损发生率为16%(6/37),且饰面材料破损与否与种植单冠力百分率呈弱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4年内,局部牙列咬合接触随时间发生变化,表现为种植单冠力的增加和咬合时间的提前。

  • 标签: 牙种植体,单牙 咬合力 纵向研究 咬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咬合能力和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及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常规口腔修复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咬合调整在改善牙列不齐伴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周状况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牙列不齐伴牙周病患者,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正畸治疗+咬合调整干预,n=30),对照组(常规正畸治疗,n=30),对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的牙周状况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牙周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临床附着丧失(CAL)指标,治疗后观察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牙周病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后联合咬合调整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牙周状况,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咬合调整 牙周病 正畸治疗 牙周状况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修复和根管填充同步治疗对隐裂性牙髓病患者咬合力和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我们选取了110例患有隐裂性牙髓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冠修复和根管填充同步治疗,另一组作为对照组接受其他治疗。我们使用专业的咬合测量仪和咀嚼效率评估系统来评估患者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接受冠修复和根管填充同步治疗的患者在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咬合力增加了30%,咀嚼效率提高了25%。结论:冠修复和根管填充同步治疗对隐裂性牙髓病患者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冠修复 根管填充 隐裂性牙髓病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大鼠子宫移植模型和建立方法,为子宫移植研究的模型选择和构建提供参考。

  • 标签: 器官移植 子宫 动物模型 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