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失眠患者给予针灸疗法对失眠症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68例,随机分为给予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再给针灸疗法的观察组各34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3.10.2)低于对照组(7.60.3),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症改善失眠症状作用显著,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失眠症 针灸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疗法对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和睡眠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失眠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观察组和镇静药物治疗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对照组50例。治疗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相关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失眠患者在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失眠患者进行针灸联合中药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焦虑、抑郁程度,还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 失眠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穴埋豆对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8年9月我科住院接受的60例失眠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方式和耳穴埋豆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27例和21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乙组的评分高,说明乙组的睡眠质量高。结论对于失眠患者给予耳穴埋豆方式进行治疗,能避免出现病情加重,符合当前治疗要求,值得实施和推广。

  • 标签: 耳穴埋豆 失眠患者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对其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80例,按照其入院顺序采用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老年失眠患者给予传统住院护理,观察组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差异、焦虑(SAS)评分差异、抑郁(SDS)评分差异。结果:经过对研究结果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各项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失眠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同时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睡眠障碍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科失眠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心理状况。方法以我院心理科门诊科收治的120名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失眠患者中以50、59、65岁年龄段居多(P<0.05),年龄段组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大多数为混合性失眠症状,晚上睡眠时间不足5h,每周失眠次数为3~47次,各种失眠的形式、失眠程度、频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失眠患者在性别方面的差异缩小,失眠症人群趋向于年轻化,临床上应当重视。

  • 标签: 失眠症 临床特点 心理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肿瘤化疗患者治疗期间失眠发生的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12月份——2017年12月份收治的肿瘤实施化疗伴有失眠患者94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失眠改善效果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达到93.62%(44/47),较比对照组85.11%(40/47)的结果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失眠改善有效率达到89.36%(42/47),较比对照组69.96%(31/47)的改善率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肿瘤化疗患者治疗期间伴有失眠的情况造成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护理措施,实施综合型护理干预,在治疗、护理、生活等多方面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更全面、更加具有综合性的实施效果显著,患者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化疗 失眠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辨证施护运用于老年失眠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6.2~2017.10期间收治的112例老年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入选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56例。采用传统针刺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辨证施护,并将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分别为96.43%、85.71%(X2=7.065、P=0.008)。结论将辨证施护运用于老年失眠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减轻睡眠障碍,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 标签: 辨证施护 老年 失眠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内科失眠患者中医疗效及辨证要素统计学分析指标分布、组合情况。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接受住院治疗的60例神经内科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将各组30例患者辨证要素及失眠病症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并观察记录各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数据统计学分析得知,观察组总有效数量为28例(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总有效数量21例(总有效率7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合常规药物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对于缓解患者失眠精神困扰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辩证治疗 神经内科失眠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ICU患者失眠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研究和总结对应的干预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纳入治疗的ICU患者80例,调查患者失眠相关影响因素,并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干预性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统计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失眠状况。结果:80例ICU患者中有97.50%失眠,失眠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100.00%)、疾病因素(51.28%)、环境因素(41.03%)、药物因素(15.38%)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失眠例数(14例),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例数(30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予以干预性护理措施后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状况。

  • 标签: ICU 失眠 影响因素 干预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失眠伴白天嗜睡患者有无执行功能损害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进行观察,根据睡眠呼吸监测、威斯康星分类试验结果将50例失眠伴白天嗜睡患者分为观察一组,50例失眠不伴有白天嗜睡分为观察二组,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匹茨堡睡眠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嗜睡程度(ESS评分)、使用威斯康星评估执行功能(完成归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错误百分比、非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的应答数、概念化百分比)评估患者执行功能,每组完成PSG监测(入组标准为AHI指数小于5),分析原发性失眠伴白天嗜睡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一组PSQI评分、E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观察二组>健康对照组,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威斯康星评估执行功能结果<观察二组<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失眠伴白天嗜睡会损伤患者的执行功能,且嗜睡程度越严重,执行功能损伤越严重。通过威斯康星分类试验、睡眠呼吸监测可以了解患者嗜睡、执行功能缺陷程度,指导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执行功能损害 白天嗜睡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失眠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心理咨询门诊的110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研究的110例失眠患者中,其中50-59岁年龄段的发生率显著高于17-49岁及60-78岁年龄段(P<0.05),且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混合型失眠,每晚平均睡眠时间少于5h,每周失眠约3-4次,各种失眠的形式、睡眠时间及失眠频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SCL-90总分显著高于国内SCL-90总分标准(P<0.05)。结论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失眠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心理咨询门诊 失眠 临床特点 SCL-90总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失眠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联合脑功能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失眠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脑功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失眠患者进行脑功能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具有显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功能 失眠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神经症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自2015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神经症失眠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接诊的前后的顺序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每组均分为31例,观察及比较两组神经症失眠患者护理前、后的PSQI、SAS各个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PSQI评分为(4.0±2.1)分、SAS评分为(41.66±6.80)分,较干预前相比较有所改善,则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5.3±1.8)分、SAS评分(48.58±7.13)分,组间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针对神经症失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有效减少身体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神经症 失眠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失眠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骨科手术患者8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PSQI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SQI量表得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量表得分明显较的同时期的对照组低,P<0.05,两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运用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失眠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对预后有利,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运用。

  • 标签: 骨科 术后失眠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针灸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将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组PSQI量表评分比较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治疗后PSQI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失眠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针灸 失眠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内科优质护理对老年失眠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45例采用中医内科优质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为95.56%,远高于对照组的82.22%,x2=4.050,P<0.05。结论在老年失眠患者治疗期间使用中医内科护理模式能够促进睡眠质量改善,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内科优质护理 老年患者 失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均存在失眠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中医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前后入睡与睡眠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失眠患者应用中医护理,能够充分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 标签: 中医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失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出现失眠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80)和常规组(n=80),对其失眠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验组开展有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失眠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失眠比例50.0%,显著低于常规组90.0%(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8.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0.0%(P<0.05)。结论住院老年患者较易出现失眠,实际中需对老年住院患者出现失眠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保证患者获得充足休息,促进其更快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失眠 原因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