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insomnia,CBT-i)对失眠伴抑郁患者以及单纯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71例符合失眠症诊断的患者,根据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得分分为单纯失眠组(<14分,33例)和失眠伴抑郁组(≥14分,38例)。2组患者每天填写睡眠日记,并给予8周标准的CBT-i治疗,在治疗前(基线)、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治疗结束后4周(第3个月)、治疗结束后16周(第6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BDI、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SF-36健康调查简表对2组患者睡眠质量、抑郁焦虑程度、个人健康状况等进行评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各时间点组内比较。结果与基线时比较,单纯失眠组和失眠伴抑郁组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PSQI、ISI、BDI、BAI、SF-36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失眠伴抑郁组较单纯失眠组在基线、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BAI(t=-6.340、-3.301、-3.511、-2.982)、SF-36(t=4.162、3.195、2.022、3.629)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组ISI评分在第6个月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4.6)分与(4.7±3.4)分,t=-2.044,P=0.048]。2组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效率以及PSQI的评分在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的变化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BAI、BDI评分在第8周与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的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T-i对失眠伴抑郁患者和单纯失眠患者均有效,且可以缓解失眠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入睡和睡眠障碍 认知疗法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主观性失眠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失眠短程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选取80例主观性失眠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失眠短程行为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的PSQI评分更低;研究组经治疗后的失眠症状改善幅度更大;研究组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主观性失眠 失眠短程行为治疗 PSQI评分 失眠症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患者的性别特征和心理特征。方法对门诊失眠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并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女性失眠就诊人数明显多于男性,除人际关系和偏执外,SCL-90其余各因子分与常模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女性更易主诉失眠失眠患者抑郁、焦虑、躯体化等症状明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 标签: 失眠症 SCL-9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失眠患者给予针灸疗法对失眠症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68例,随机分为给予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再给针灸疗法的观察组各34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3.10.2)低于对照组(7.60.3),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症改善失眠症状作用显著,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失眠症 针灸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临床常用于治疗失眠药物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比较临床用于各类治疗失眠药物的效果。结果相对于其他类别药物,采用BZD受体激动剂对失眠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结论BZD受体激动剂对失眠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但非处方类、保健类、镇静性抗抑郁及抗精神病类等药物还不具有比较系统的支持证据。

  • 标签: 失眠患者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综合疗法治疗老年人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了441例诊断为失眠的老年患者中医针灸、中药,少量西药及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其中151例完成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结果采用综合治疗老年人失眠,总有效率可以达到89.57%。60~69岁的老年人特别是女性容易患失眠。老年失眠患者容易出现心理异常,其中以抑郁、焦虑和躯体化为多见。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老年人失眠有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失眠症 综合疗法 心理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失眠治疗仪对老年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失眠治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满意率(93.3%)要比对照组要高(86.7%),组间数据对比具备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失眠患者采用失眠治疗仪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失眠治疗 老年失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82例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对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失眠患者中,显效为53例,占64.63%,有效为23例,占28.05%,无效6例,占7.32%,总有效率为92.68%。结论在临床中对于失眠患者应采取尽早治疗,鼓励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态度,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同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失眠症 临床治疗 对症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内科护理在干预老年患者失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回顾和分析了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两年间入住我市某医院的48例老年失眠患者,应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48例患者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医内科护理方式应用于实验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结果在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后,在对照组(n=24)中,患者失眠率为62.5%;而在实验组中(n=24)中,患者失眠率为33.33%;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失眠率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护理对老年性失眠患者在临床中具有着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中医内科 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失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失眠症的诊断除主观抱怨的睡眠不足,还包括日间功能损害。认知损害是失眠患者常常抱怨的日间功能损害之一,但客观认知测试并没有发现一致的结论。执行功能是高级的认知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核心方面: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并对高水平能力的复杂技能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执行功能与日常活动、工作和学业成就相关。执行功能对睡眠不足敏感,但目前失眠症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失眠患者是否有执行功能损害尚不明确。现就失眠对执行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探讨失眠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潜在机制以及高觉醒对执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失眠症 执行功能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住院患者失眠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50例骨科住院失眠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经进行访谈调查,分析其住院期间的睡眠状况及失眠因素。结果:(1)据统计,所选研究对象中,入睡困难者占比66.00%(33/50)、不能熟睡者占比38.00%(19/50)、早醒者占比30.00%(15/50)、睡眠时间缩短者占比32.00%(16/50);(2)据统计,所选研究对象中,疼痛者占比82.00%(41/50)、家庭负担加重者占比34.00%(17/50)、生活习惯改变者占比30.00%(15/50)、担心伤病预后者占比24.00%(12/50)、睡眠颠倒者占比18.00%(9/50)、环境改变者占比16.00%(8/50)、活动量减少者占比14.00%(7/50)及身体制动不适者占比10.00%(5/50)。结论:骨科住院患者普遍存在失眠症状,针对此症状,应采取综合干预方式,缓解患者失眠症状,为患者营造舒适安心的睡眠环境。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年失眠问题日益突出,给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一定影响,而规律有效地自我管理对于改善老年失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老年失眠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措施,以期为老年失眠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老年失眠 自我管理 原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的短程行为治疗 (Brief Behavior Therapy of Insomnia, BBT-I)在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 2019年 1至 2020年 6月我院收入的 102例慢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 51例。对比组采用常规疗法,研究组实施短程行为疗法,疗程为 4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 4周后的 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 IS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 )评分均 比对比组低(P<0.05),结论: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实施短程行为治疗干预,对改善症状并提高患者日间活动质量有积极影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短程行为治疗 慢性失眠障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抑郁性失眠与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29例抑郁性失眠和30例心理生理性失眠的老年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实验室睡眠,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进展的情况、睡眠质量评价指标及快动眼睡眠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睡眠进展的情况、睡眠质量评价指标及快动眼时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快动眼睡眠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快动眼周期数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动眼睡眠潜伏期和快动眼周期数可作为鉴别抑郁性失眠与心理生理性失眠的特异性标准。

  • 标签: 抑郁性失眠 心理生理性失眠 多导睡眠图
  • 简介:摘要2018年1—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就诊的已签约家庭医生的慢性失眠患者中,以便利抽样法抽取41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基础资料、失眠疾病认识情况及行为习惯等,采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估患者抑郁情况。调查对象以女性(74.1%,304/410)、已婚(84.9%,348/410)、退休老年人(71.9%,295/410)为主。在失眠认识方面,正确率前3位依次为"紧张、焦虑易致失眠"(92.2%,378/410)、"失眠除了睡不好,对身体没危害"(72.2%,296/410)、"打鼾说明睡得香"(70.2%,288/410),后3位依次为"夜间梦多说明睡眠差"(11.5%,47/410)、"长期吃安眠药会依赖、成瘾"(12.7%,52/410)、"失眠一定是身体有病带来的"(12.7%,52/410)。在行为习惯方面,仅22.2%(91/410)睡前1 h适量读书看报或无其他不良习惯,规律运动、午休者分别占70.2%(288/410)和34.1%(140/410)。在治疗方面,分别59.5%(244/410)、40.5%(166/410)尝试西药、中药治疗,仅7.3%(30/410)尝试心理治疗。PHQ-9评估结果显示,46.3%(190/410)患者无抑郁,19.8%(81/410)患者存在中度至重度抑郁。提示本地区失眠患者对疾病知识认识需提高,行为需改善,全科医师应进行健康教育转变患者疾病认识及行为,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失眠 认识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研究,确定睡眠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效果,从而在临床上广泛推广,最终让更多失眠患者受益。探讨失眠伴抑郁与单纯失眠患者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收治的100例失眠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50个病例作为对照组,50个病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其失眠认知行为治疗。通过研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睡眠入睡时间、睡眠效率以及伴发的情绪情绪障碍,最终从睡眠质量、抑郁情绪与整体健康状况三个方面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改善睡眠质量、减轻抑郁情绪以及提高整体健康状况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了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伴抑郁和单纯失眠患者中的潜在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数据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全面地评估行为治疗在失眠治疗中的实际效果。

  • 标签: 失眠 抑郁 治疗效果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短期失眠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失眠药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范围,我院收治的70例短期失眠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治疗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各组平均划分;即参照组,35例,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完成疾病治疗;研究组,35例,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治疗基础上的失眠药治疗;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评分[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头痛不适以及轻微头晕)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PSQI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SQI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失眠药相较于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治疗效果更优,可将睡眠情况显著改善,不会导致头痛不适以及轻微头晕等不良反应增加,可促进短期失眠患者良好预后。

  • 标签: 失眠药 重复经颅磁刺激 短期失眠 睡眠情况评分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