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观察小儿推拿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外感的效果。方法:取本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外感患儿中抽取4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小儿推拿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95.00%/80.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体温情况无明显差异(P > 0.05),治疗后 0.5h、1.0h、1.5h,观察组患儿体温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 < 0.05)。结论:对外感患儿进行小儿推拿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见效快、治疗简便等优点,促进了患儿痊愈,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蒿芩清胆汤加味灌肠治疗小儿外感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小儿外感的患儿200例,采取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应用对酰氨基酚酸治疗,治疗组应用蒿芩清胆汤加味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明显比观察组短,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蒿芩清胆汤加味灌肠治疗小儿外感的疗效明显,可以缩短退热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蒿芩清胆汤 灌肠治疗 小儿 外感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推拿联合护理干预用于外感患儿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将本院的外感患儿60例分成例数相等的两组,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进行推拿联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体温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体温低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小儿推拿 护理干预 外感发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小儿外感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芦根银翘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评估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所收治的小儿外感患儿60例作为对象,计算机随机排序1至60,任意选取其中的30例,在治疗中以常规模式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治疗中则以芦根银翘汤加减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开始降温时间、体温完全恢复时间以及综合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都存在优势,P

  • 标签: 芦根银翘汤加减 小儿外感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外感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选取90例外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外感发热 中西医结合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外感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选取90例外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外感发热 中西医结合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感患者治疗中,采用外感退热浴剂治疗联合中医护理,观察其作用情况。方法:设置2020年8月为观察开始时间,2022年7月为结束时间,将104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外感退热浴剂治疗联合临床常规护理,中医组采用外感退热浴剂治疗联合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普通组和中医组治疗效果对照中,普通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3(例)63.46%,中医组总有效率为50(例)96.15%,(x2=16.528,p=0.011),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外感患者采用外感退热浴剂治疗联合中医护理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外感发热 外感退热浴剂 中医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柴葛解肌汤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小儿外感肺卫风热型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期间我院医治外感肺卫风热型患儿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前者采取柴葛解肌汤治疗,后者采取柴葛解肌汤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优良率、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柴葛解肌汤 耳尖放血 小儿外感 发热肺卫风热型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感风寒发热应用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1月-2020 年12月之中接受诊治的外寒风寒发热患者70例,结合推拿流派手法的差异划分六个小组,各个小组分别结合流派推拿手法加以治疗,即Ⅰ组(n=10)、Ⅱ组(n=10)、Ⅲ组(n=10)、Ⅳ组(n=10)、Ⅴ组(n=10)、Ⅵ组(n=10),评估不相同流派推拿手法对疾病治疗产生的效果。结果:治疗之后,六组人员的体征积分均小于治疗之前的数值,p0.05;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明确推拿手法的运用存有较强安全性与可靠性。结论: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外感风寒发热均表现出可行性,本院创新的外感风寒发热疾病推拿手法,饱含着地区特色,值得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关键词】小儿推拿;流派手法;外感风寒发热;学术特点;临床效果 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小儿推拿不只是可调整病情,还可起到调整患者自身体质的作用,促使患儿免疫力可增强,广泛的存在于临床治疗中。小儿推拿存在长时间的历史,逐步构建小儿推拿流派,相关流派手法表现出特殊的风格,即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流派、张汉臣流派、海派儿科流派、刘开运流派,这些都对外感风寒发热疾病产生一定成效【1】。另外我院尝试引进新颖的推拿手法,即便相关流派手法存在不同之处,可都存在着退热成效,治疗质量显著,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外寒风寒发热患者70例纳入分析范畴,对这些患者分组进行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流派、张汉臣流派、海派儿科流派、刘开运流派与本院推拿治疗,依次记作Ⅰ组(n=10)、Ⅱ组(n=10)、Ⅲ组(n=10)、Ⅳ组(n=10)、Ⅴ组(n=10)、Ⅵ组(n=10)。所有的患者最小年龄是8个月、最大年龄是10岁,均数(5.46±2.10)岁。最小病程是9个小时,最大病程是3天,均数(2.10±0.03)天。六个小组的患者在年龄等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互相对比(p>0.05),同时家属均签订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对每个小组的患者分别实施对应推拿手法,即Ⅰ组:清天河水、提捏机体大椎、掐五指节;Ⅱ组:水底捞明月与打马过天河【2】;Ⅲ组:揉一窝风、推六腑、清天河水与捏大椎;Ⅳ组: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推三关与推六腑;Ⅴ组:打马过天河、退五经、水底捞明月以及推脊;Ⅵ组:开天门、拿风池、推上三关、清天河水。引进婴儿润肤油作为介质。均运用左手进行推拿,操作在患者发热区【3】。治疗期间:医生保持整洁的医容,保持环境适宜与温度适宜,在治疗之前的一个小时之内不可以进食。在治疗之后强调休息,叮嘱患儿饮入温水。具体的推拿治疗结合穴位加以明确,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对每组患儿均治疗三天,分析病情改善效果。 1.3观察指标 统计六组人员临床体征积分变化,评估推拿手法的效果【4】。记录所有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推拿手法的运用安全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各组人员体征积分变动 治疗之后,六组人员的体征积分均小于治疗之前的数值,即Ⅰ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81±3.36)、Ⅱ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69±2.78)、Ⅲ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47±3.50)、Ⅳ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08±3.12)、Ⅴ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41±2.80)、Ⅵ组体征积分均数为(4.41±2.89),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体征积分变动 () 小组 治疗之前 治疗之后 Ⅰ组(n=10) 9.91±3.88 5.81±3.36 Ⅱ组(n=10) 8.79±6.10 5.69±2.78 Ⅲ组(n=10) 9.36±3.18 5.47±3.50 Ⅳ组(n=10) 10.25±3.31 5.08±3.12 Ⅴ组(n=10) 8.36±5.17 5.41±2.80 Ⅵ组(n=20) 9.86±3.41 4.41±2.89 2.2 对比各组人员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明确推拿手法的运用存有较强安全性与可靠性。 3.讨论 针对外感风寒发热疾病治疗,本次分析中运用多种推拿手法实施分组治疗思路,目的是分析多个流派推拿手法对疾病产生的影响,研究流派推拿手法的学术特征。Ⅰ组的推拿手法重点选取主穴与独穴,凸显善用请法的理念;Ⅱ组的推拿手法关联手穴以及体穴;Ⅲ组的推拿手法强调小儿望诊,依托西医学特殊的诊断技术,完成辨病以及辩证的有机结合;Ⅳ组的推拿手法引进“穴部”思想,主张穴位与部位一同治疗;Ⅴ组的推拿手法围绕“推五经”进行,全面顾及中医领域的理模块、法模块与方模块,凸显疾病治疗的整体思想;Ⅵ组的推拿手法关联地区实际特征,吸取专业治疗经验,强调整体性以及局部性的结合理念,在穴位效果加以研究,三关穴是散穴的必要点、水底捞月与推天河水是祛湿解表的要点,彰显着本院的小儿推拿特征。多个推拿手法存在各异性,最终的目标均是解表退热,对应的临床成效比较显著。基于此,小儿外感风寒发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不良症状,调整患者生命体征,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如何选取推拿手法,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明确,以各个流派的学术特征为基础,全方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斯文, 赵娜, 张玮,等. 津沽小儿推拿流派理论方法体系介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v.34(11):34-36. [2] 李奕菊, 王莹, 王琦,等. 刘景源教授治疗外感初期发热临床经验[J]. 吉林中医药, 2020, 040(006):748-750. [3] 王静华, 吴君, 黄河伟. 小儿推拿联合平衡罐治疗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30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20, v.29;No.164(01):7-8. [4] 严桂芬. 退热贴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9, 026(011):72-73.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发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患者疾病治疗具备临床依据。方法:研究于2018年2月-2020年5月选择入院就诊的95例小儿发热性惊厥患者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随访为两年,复发例数为25例,复发一次患者为22例,两次以上为10例,确诊为癫痫患者为3例,所有患儿出院体温恢复正常。结论:小儿发热性惊厥发作与高热因素存在联系,主要基础疾病为感染性疾病,针对疾病进行综合性治疗,预后效果较好,部分极少数发展为癫痫的高危热性惊厥患儿,可以适当的采取干预措施,但不能盲目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

  • 标签: 小儿 发热性 惊厥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向红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21期
  • 机构: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重庆404500
  • 简介:正常人的体温是多少?对于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其口腔体温范围为36.7-37.7℃;腋窝温度范围为36.0-37.4℃;直肠温度范围为36.9-37.9℃,一旦体温超过37.5℃,则会被定义为发热状态,并据此进一步划分,低度发热为37.5-38.0℃;中度发热为38.1-39.0℃;高热为39.1-40.4℃;超高热为40.5℃以上。

  • 标签: 小儿;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感冒发热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对象为2021.2~2022.2在我院就诊的小儿感冒发热患儿90例,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45例予以优质护理的患儿归纳到研究组,45例予以常规护理的患儿归纳到对照组,比较和观察护理效果和价值。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发热、持续感冒、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P

  • 标签: 感冒 发热 优质护理 患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发热惊厥是小儿群体中的一种多发病症,也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病症,可导致脑细胞损伤等严重后果,因此,及早采取高效的措施加强发热惊厥的诊治至关重要。对于小儿发热惊厥的干预,一方面是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则需要在治疗期间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当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临床对小儿发热惊厥的护理干预措施也更加全面、规范,为此,本文就小儿发热惊厥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有所帮助。

  • 标签: 小儿发热惊厥 临床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发热护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间90例发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各4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及家长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在小儿发热护理中效果更加理想,缓解发热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取得患儿配合,获得满意护理反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发热 综合护理 满意度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