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2010至2020年职业病发病特点,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1月,选择"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用人单位在广州的职业病发病数据为数据来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0至2020年广州职业病发病病种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10至2020年广州共报告新诊断职业病9大类38种1 341例,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职业性化学中毒发病数位居前3位,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8.1%(511/1 341)、30.5%(409/1 341)和16.2%(217/1 341)。电焊工尘肺和矽肺病例分别占职业性尘肺病病例数的47.7%(244/511)和34.4%(176/511)。噪声聋病例占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病例数的99.8%(408/409)。急性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占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数的26.7%(58/217),其中二氯乙烷中毒病例数居多,占79.3%(46/58);慢性职业性化学中毒占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数的73.3%(159/217),其中苯、铅中毒病例数位居前2位,分别占病例数的79.2%(126/159)和17.6%(28/159)。结论应将电焊工尘肺、矽肺、噪声聋、苯中毒、铅中毒、二氯乙烷中毒等作为广州重点职业病进行监督管理。

  • 标签: 职业病 描述性流行病学 发病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序预测模型中的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和自回归(AR)模型在预测广州急救调度日出车数量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对广州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急救调度出车记录分析计算日出车数量时间序列,对该序列进行时序预测模型辨识,得到ARIMA(1,1,1)、AR(4)以及AR(7)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对日出车数量做出预测拟合。ARIMA(1,1,1)模型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参数运算采用Prony方法,预测拟合未来的出车数量;AR(4)和AR(7)模型采用均匀系数,预测当天出车数量。结果ARIMA(1,1,1)、AR(4)以及AR(7)都可以实现对日出车数量的有效预测,ARIMA(1,1,1)的预测拟合误差随着预测时间的延长下降。两个月内的急救调度日出车量预测拟合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低于6%,结果基本都位于95%置信区间内,利用模型的残差分析验证了模型显著有效。结论ARIMA模型可以对两个月内的急救调度日出车量做长期预测拟合,AR模型可以对急救调度日出车量做短期有效预测。

  • 标签: 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自回归模型 预测 急救调度 Matlab仿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年至2020年“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期间广州海珠区重点人群结核病筛查情况,评估结核病防控成效,为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社会学及经济学评价方法,对广州海珠区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家庭成员、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学校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筛查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累计登记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2 911例,进行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8 714例,筛查率99.86%,检出率0.24%(21/8 714),有临床症状者肺结核检出率高于无临床症状者。(2)累计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8 606例,筛查率1.26%(8 606/682 011);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10 472例,进行胸片筛查4 964例,发现肺结核患者211例,检出率1.11%(211/19 078)。(3)累计对3 741例肺结核患者开展艾滋病病毒(HIV)筛查,HIV初筛阳性11例,检出率0.29%(11/3 741);累计对6 697例HIV感染患者开展肺结核筛查,发现肺结核患者55例,检出率0.82%(55/6 697)。(4)累计登记学校肺结核患者445例,进行密切接触者筛查14 304例,筛查率92.53%,发现肺结核患者13例,全部为病原学阴性学生患者,检出率0.09%(13/14 304)。(5)社会学评价结果。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从2016年78.04/10万逐年递降至2020年53.76/10万;累计规范管理肺结核患者5 697例,规范管理率为95.76%;累计成功治疗肺结核患者6 015例,成功治疗率为95.31%。(6)经济学评价结果。累计挽回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63 392年,获得完整生命数768个,免受结核菌感染的健康人数60 150~90 225人;减少新发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数3 008~4 512人,避免了新发病例损失31 702~47 551年,挽回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961 022.72元。结论广州海珠区重点人群结核病筛查取得较好的成效,应积极推行重点人群“主动发现”模式,减少结核病传播,加速结核病疫情下降。

  • 标签: 肺结核 重点人群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至2019年广州报告疑似职业病诊断情况,为疑似职业病监管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于2020年7至10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广州2014至2019年报告的《疑似职业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和《尘肺病报告卡》,进行匹配分析,了解疑似职业病病人的诊断及确诊情况。结果2014至2019年广州共报告疑似职业病例7大类32种1 426例,每年报告例数平均约240例,疑似职业病主要病种为噪声聋(68.44%,976/1 426)、慢性苯中毒(16.48%,235/1 426)、其他尘肺病(4.84%,69/1 426)、矽肺(3.23%,46/1 426)以及电焊工尘肺(1.82%,26/1 426)。要求进入职业病诊断程序诊断率为36.61%(522/1 426),确诊率为59.20%(309/522)。2019年疑似职业病诊断率最低(23.92%,61/255),花都区诊断率最低(8.33%,9/108),疑似职业性尘肺病诊断率最低(28.03%,44/157),疾控中心报告的疑似职业病诊断率最低(17.43%,19/109),广州外机构报告的疑似职业病均没有进入诊断程序。疑似职业性皮肤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及职业性肿瘤均确诊,职防机构确诊率最高(94.87%,37/39)。结论2014至2019年报告的疑似职业病主要病种为噪声聋、苯中毒及尘肺病,疑似职业病总体诊断率及确诊率均不高,建议完善疑似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并加强疑似职业病的后续管理及监督。

  • 标签: 疑似职业病 监管 诊断率 确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9年广州期望寿命和健康调整期望寿命(HALE)的时空分布,量化不同病因及其后遗症对健康的综合影响。方法利用2010-2019年广州CDC的死因监测数据和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公开数据,基于寿命表法和沙利文法分别估算期望寿命和HALE,以伤残损失寿命年折合法计算去病因健康调整期望寿命。使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分析时间趋势,并描述空间分布。结果2019年,广州居民期望寿命为82.9岁(男性80.1岁,女性85.9岁),HALE为75.6岁(男性74.0岁,女性77.3岁)。中心城区相对城区边缘有更高的期望寿命和HALE,且期望寿命与HALE的差值更小。2010-2019年,广州居民期望寿命和HALE整体呈上升趋势。全市期望寿命增加2.8岁[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0.4,95%CI:0.3~0.4],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2.8岁和2.9岁;全市HALE增加2.4岁(AAPC=0.3,95%CI:0.3~0.4),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2.5岁和2.2岁。因传染性疾病、孕产妇疾病、新生儿疾病和营养疾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6.2年(AAPC=-4.2,95%CI:-5.3~-3.1),因非传染性疾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14.7年(AAPC=1.6,95%CI:0.9~2.3),因伤害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6.3年(AAPC=-3.5,95%CI:-4.5~-2.6)。其中,因肌肉骨骼疾病、皮肤和皮下疾病、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糖尿病和肾脏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高居前5位。结论2010-2019年广州居民期望寿命和HALE稳定增长,但城区边缘居民的生命质量低于中心城区。非传染性疾病是健康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需根据地域特征制定健康政策和防治措施,针对重点疾病合理分配社会医疗资源,以降低其疾病负担。

  • 标签: 期望寿命 健康调整期望寿命 生命质量 疾病负担 时空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广州6所医院的助产士采取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的自我鉴定、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的培训现状3部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回收率91.4%(148/162),调查的助产士均为女性,40.5%(60/148)的助产士年龄为26~35岁,有65.5%(97/148)的助产士分布在三级甲等医院,81.8%(121/148)的助产士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61.5%(91/148)助产士所在医院有严格的培训及考核标准,医院相关部门不重视和医院条件有限是影响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高低的主要原因;助产工作年限越高、年龄越大、职称越高,高危预警评估能力越强(均P<0.05)。三级甲等医院对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的重视程度高于三级乙等和二级及以下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P=0.02)。在助产士是否满足医院高危妊娠的相关培训方面,二级及以下医院有48.0%(12/25)助产士不满足,高于三级乙等医院30.8%(8/26)和三级甲等医院21.6%(2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P=0.04)。结论目前广州助产士对高危预警的评估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建议制定相关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的统一培训制度和考核标准,以规范化提高助产士临床的高危预警评估能力。

  • 标签: 助产士 高危预警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情况,为制定耐多药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筛查广州耐多药肺结核可疑患者,共计18658例患者,以“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涂片阳性和复治失败、初治失败、复发、返回及治疗2、3个月末痰涂片阳性的初治涂阳患者”重点人群为主要筛查对象,进行结核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不同人群中耐多药及广泛耐药肺结核的筛出情况。结果:涂片阳性的可疑者中,痰培养阳性 13682例,加做药敏试验的有13682例,结果有747例被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有28例被诊断为广泛耐多药肺结核;确诊患者中,以复发患者被确诊耐多药及广泛耐多药结核病最多,新患者检出率较低。结果:在筛查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时,复治患者被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的人数高于初治患者,在筛查过程中应作为筛查重点,使用重点人群筛查时有重大意义,是一种高效的筛查方式,可以在广州内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耐多药肺结核 可疑者 筛查策略 广州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患者的过敏原情况。方法共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就诊的5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抗体检测,用χ2检验分析过敏原分布情况及统计学差异。结果在507患者标本中,男267例,女240例,年龄2~90岁。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者402例,其中男性阳性率为79.4%(212/267),女性阳性率79.2%(190/24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P>0.05)。而过敏原阳性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2,P<0.05),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0,P<0.05)。其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以户尘螨(62.2%,250/402)、粉尘螨(55.9%,225/402)及蟑螂(50.0%,201/402)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鸡蛋白(22.9%,92/402)和牛奶(19.9%,80/402)为主。结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过敏性患者的过敏原以户尘螨、粉尘螨、牛奶、鸡蛋白和蟑螂为主,不同年龄和季节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日常生活可以重点关注。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特异性IgE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州8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检测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防控建议,助力新冠疫情的精准防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使用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8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涉及8家不同检测单位,波及个案19例,个案密接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3起为新冠疫苗核酸污染样本造成的个案核酸初筛假阳性事件,1起为高校实验室新冠病毒基因片段污染造成的个案核酸筛查假阳性事件,3起为新冠核酸检测初筛快检方法误差造成的假阳性事件,1起为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其他误差造成。结论新冠疫苗接种单位疫苗污染和实验室新冠核酸初筛使用快检方法误差是本次新冠病毒假阳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疫情处置中新冠核酸快检方法仅作为辅助判断;核酸采样点需对可能存在疫苗污染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防控;新冠病毒相关实验室应严格做好生物安全相关工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假阳性 快速核酸检测 疫苗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肾移植受者自我感受负担(SPB)水平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11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的203例公民逝世后捐献肾移植术后受者,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自我感受负担、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问卷进行测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受者SPB的影响因素。结果203例肾移植受者的SPB得分为20.00(14.00,28.00)分,53.2%(108/203)的肾移植受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PB。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状态、家庭月收入的肾移植受者SPB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SPB呈负相关(P<0.01)。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月收入和自我效能对SPB有负向预测作用(P<0.01),共可解释肾移植受者SPB变异量的27.1%(F=26.043,P<0.01)。结论超过半数的肾移植受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PB,年轻、收入低、自我效能低的受者SPB水平更高,护理人员应采用特定策略改善肾移植受者的SPB水平。

  • 标签: 横断面研究 肾移植 自我感受负担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0年广州登革热流行状况和病毒E基因进化特征,探讨广州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和病毒传播特点。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登革热病例信息,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标本并测定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运用MEGA 5.05软件构建最大相似度基因树,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20年广州共报告33例登革热确诊病例,其中输入病例31例(93.94%),本地病例2例(6.06%)。相比于2016-2019年,登革热确诊病例数、总发病率和本地发病率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入病例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占90.32%(28/31)。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及进化分析与东南亚序列亲缘关系相近,与我国广州近年序列关系相对较远。结论2020年我国广州登革热本地疫情受输入病例,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影响大。本研究结果支持我国广州登革热疫情尚未本地化,由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流行的推论。

  • 标签: 登革热 登革病毒 包膜基因 基因进化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情况、公共卫生基本项目的知晓情况和满意度情况,为改善广州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方向和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12月,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州某区抽取1 05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共发放问卷1 092份,收到有效问卷1 050份,有效率96.2%。受访居民过去一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或接受其他卫生服务的次数为(4.60±4.10)次;对公共卫生基本服务项目总知晓率为91.6%(962/1 050),总知晓免费率为89.5%(940/1 050);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4.61±0.75)分,其中得分最高为基本医疗服务情况,最低为机构设施、制度及基本情况。单因素分析发现,医保类型、就诊首选的医疗机构、步行到社区中心的时间和就诊服务时间等10个因素是居民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机构设施、制度及基本情况,基本医疗服务情况,医疗费用情况,首诊医院4个因素为居民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1.294、109.013、18.203和20.989)。结论广州某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较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较高,但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仍有待提高,尤其是设施设备和医护人员服务效率等方面。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需求利用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封控区域内患者来源进行风险识别,构建分区分级管理策略。方法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要求,结合先前建设隔离病房的经验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所在地区的收治情况,建立患者从风险识别到分区分级管理的规范模式。结果构建了从收治流程到病房分级管理的精准防控模式,封控期间的21 d隔离病区实现了“零感染、零漏诊”,成功收治并分流了159例患者,绿色通道手术9台。结论隔离病区内针对患者风险等级,有效做出相应防控及管理,能够优化患者的收治流程,加快周转。

  • 标签: 封控区 隔离病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面对医院所在区域实施紧急封控封闭管理,如何将普通病房改建为收治来自中高风险区域患者的过渡病区,使区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又能保障护理质量及医务人员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如何根据原有的环境及人员条件,对普通病房进行改建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收治封控区域内的患者。在封控区域内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Delta变异株 过渡病区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育龄期夫妇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情况,为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参加广州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项目的夫妇39 928对,采用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指标作为初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红蛋白电泳进行复筛,Gap-PCR检测与PCR-反向斑点杂交(PCR reverse dot blot,PCR-RDB)用于确诊α、β地中海贫血。结果在筛查的39 928对夫妇中,共检出地中海贫血阳性8459例,发生率为10.59%。其中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5671例,发生率为7.10%;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253例,发生率为0.32%;β地中海贫血2535例,发生率为3.17%。结论广州育龄期夫妇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较高,其中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最常见,其次是β地中海贫血和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符合广东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分布特点。对于地中海贫血预防和控制,应建立网络和广泛实施婚前和产前筛查,以增加地中海贫血干预的可行性。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筛查情况 血红蛋白电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钢铁从业中青年男性人群代谢综合征(MS)与白细胞计数(WBC)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整群随机抽取2009年广州某钢铁集团16个单位4 241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其中男3 760人,年龄(38.400±10.258)岁。将研究对象根据WBC分为3组[WBC(3.40~5.70)×109/L:1 162人,(>5.70~6.90)×109/L:1 196人,>6.90×109/L:1 402人],采用相关分析研究WBC与MS相关组分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随着WBC的升高,MS患病率的变化。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吸烟、喝酒等因素后,随着WBC的水平升高,MS患病风险增加,与WBC最低值比较,第2组和第3组的OR值分别为1.88和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在广州钢铁从业中青年男性MS及代谢异常组的水平升高,可能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输入性2019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与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为临床诊治和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1月18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八医院收治的输入性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按照鼻/咽拭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为奥密克戎组和德尔塔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抗体水平、病毒核酸[N基因和开放阅读框1ab(open reading frame 1ab,ORF1ab)的循环阈值]、主要治疗措施及临床预后。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共纳入344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德尔塔组152例,奥密克戎组192例。男240例(69.8%),中位年龄为33岁,102例(29.7%)有基础疾病,271例完成全程或加强疫苗接种。奥密克戎组疫苗全程接种率为70.8%(136/192),高于德尔塔组的51.3%(78/152);奥密克戎组轻型患者比例高于德尔塔组[57.3%(110/192)比24.3%(37/152)],普通型和重型比例均低于德尔塔组[33.9%(65/192)比55.3%(84/152)和0(0/192)比10.5%(16/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64、15.84,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01)。奥密克戎组发热时间和热峰值分别为1.5(1.0, 2.0) d和38.1(37.8, 38.5) ℃,均低于德尔塔组的3.0(1.0, 4.8) d和38.5(38.1,39.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4、-3.85,均P<0.001)。接种疫苗的奥密克戎组患者入院时2019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N基因和ORF1ab基因循环阈值均高于德尔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5、-2.18、-2.82,均P<0.050)。奥密克戎组较德尔塔组需要呼吸治疗的患者比例更低,氧疗时间、入院至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循环阈值≥35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Z=-5.41、-5.60、-4.71;均P<0.001)。两组均无危重症和28 d死亡病例。结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较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更轻,病毒核酸转阴更快,主要与变异株毒力及疫苗接种有关。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征 德尔塔变异株 奥密克戎变异株 输入性病例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2018—2020年广州民通过政府热线12345和12320反映预防接种相关诉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了解公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关注热点和需求,剖析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卫生健康部门提升预防接种服务工作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建议:适时提升热线人员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强化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预约接种服务APP;科学采购HPV疫苗;保障疫苗的生产供应。

  • 标签: 接种 热线 诉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社区5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屈光不正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社区参与慢病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研究。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广州越秀区黄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5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了解受检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等。所有受检者都接受了视力和眼部检查,包括验光检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共有4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了本研究,186例男性(41.0%),年龄(65.70±8.27)岁,糖尿病病程(9.46±7.28)年。该人群中近视、远视、散光相应的患病率为22.7%(95%CI:18.8%~26.6%)、47.6%(95%CI:43.0%~52.2%)、50.7%(95%CI:46.0%~55.3%),其中远视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近视仅与教育水平有关(P<0.05),远视与年龄、糖尿病病程有关(均P<0.05),散光、屈光参差均仅与年龄有关(均P<0.05)。结论黄花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屈光不正患病率较高,其中教育水平是近视的影响因素;年龄及糖尿病病程是远视的影响因素;年龄是散光及屈光参差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屈光不正 影响因素 社区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估计广州2起由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2)引起的本地疫情的潜伏期、序列间隔和基本再生数(R0)等流行病学参数,探索不同场所聚集性对R0的影响,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4-5月广州2起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本地疫情病例数据,使用Weibull、Gamma和lognormal分布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本地疫情的潜伏期、序列间隔分布进行估计,采用指数增长法和极大似然法估计R0。结果两起疫情中位潜伏期为2.94(95%CI:2.52~3.38)d;中位序列间隔为3.32(95%CI:2.89~3.81)d。小型场所聚集性疫情R0为4.40(95%CI:3.95~4.85),机场聚集性疫情R0为11.35(95%CI:11.02~11.67)。结论广州2起由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本地疫情潜伏期较德尔塔变异株明显缩短。场所聚集程度越高,R0越大,传播速度越快,易呈现暴发疫情,应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变异株 潜伏期 序列间隔 基本再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