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文件书写常见缺陷分析,探讨护理文件书写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统计2014年与2015年归档病历中的护理文件,2014年每月随机抽取归档病历进行质量考核,共抽取5924份作为对照组,2015年用同样的方法抽取6834份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2015年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合格率高于2014年,缺陷率低于2014年(P<0.01)。结论通过加强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强化法律观念,医护紧密配合,精简护理文书格式和严格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 标签: 护理文件 常见缺陷 改进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人们听到“癌症”这一个词时,大多会闻虎色变。因为在21世纪的今天,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农村人口死因序位中,癌症竟然排在第三位,并且仍然保持上升的趋势,而在城市的人口死因排序中,癌症致死率已稳居第一位。在癌症多发的今天,战胜癌症的首要前提是了解癌症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时,用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癌症,努力寻找预防癌症的方法。本文从癌症的定义与特征出发,简要分析癌症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办法,以便人类早日脱离癌症的威胁。

  • 标签: 癌症 特征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重点。方法选取2014年的9月~2016年的9月送至我院就诊的88例脑血栓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康复护理后NIHSS评分更低且上下肢FMA量表评分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能提高治疗及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机体功能有效改善。

  • 标签: 脑血栓 急性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高危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适宜技术。方法 通过将 2016 年 1 月至 2016年 12 月选定的 80 例高危住院孕产妇 分成俩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 TDP干预孕产妇 LEDVT形成,对照组通过调取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 TDP干预措施与应用传统预防措施预防孕产妇 LEDVT形成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 40 例,无临床症状,经彩超确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例;对照组 40 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经彩超检查确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8 例。所有血栓形成患者均经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 应用科学评估方法,筛选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联合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TDP干预 LEDVT形成,前者运用物理机械按摩与推动原理,后者利用物理热与辐射原理,力学与热学结合,两者均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顺应性作用,交替规律运用降低了高危孕产妇 LEDVT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TDP  预防  LEDVT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多发生于下肢,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孕产妇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高龄化日趋明显,孕产妇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加之一些社会因素的参与,致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与医疗安全。我院应用科学评估方法对住院孕产妇进行评估,及时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 TDP交替使用预防高危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干预效果,从而寻求一种操作简便、经济适用、适合基层医院应用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将 2016 年 1 月至 2016年 12 月选定的 80 例高危住院孕产妇 分成俩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在执行护理常规基础上,联合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TDP进行干预;对照组使用的方法是传统的预防措施。 本文 80 例孕产妇均按照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度评分表进行评分筛选,产前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实验组 40 例,年龄 20-51 岁,合并妊娠高血压 2 例,合并心脏病 3例,合并智障 2例,剖宫产 28 例。对照组 40 例,年龄 20-48 岁,合并妊娠高血压 5例,合并心脏病 2例,合并智障 1例,剖宫产 30 例。两组孕产妇年龄、例数、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诊疗方法  一旦确定为高危孕产妇,即纳入实验组进行干预,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2次 /日,每次 30min; TDP照射 2次 /日,每次 30min。按照 7: 00、 11: 00、 15: 00、 19: 00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TDP照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TDP照射顺序,分时段交替干预至出院前一天。每日评估下肢肿胀、疼痛情况,有症状者即刻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血栓形成者即退出试验;无症状者于住院第五天、第九天…出院前一天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立即停止试验,并按照血栓形成进行治疗及护理。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判定  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查血 D-二聚体进行辅助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确诊。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在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生,多发生于下肢,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妊娠期体内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明显增加,抗凝血酶Ⅲ和蛋白 S水平降低,孕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胎盘产生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明显抑制了纤溶系统,进一步加重了高凝状态;分娩或剖宫产时容易引起血管损伤,引起继发性凝血功能增强,同时也损伤了血管内皮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增大的子宫压迫引起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同时硬膜外麻醉可引起血管扩张,下肢血流速度减慢,术后卧床及惧痛减少活动,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加重血流缓慢。采取何种干预措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已成为目前医生较为关注的课题。    3.1   LEDVT诊断标准   传统的 LEDVT诊断标准是下肢静脉造影,费用昂贵,属于有创性的检查,且注射造影剂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不能用于早期诊断。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 D-二聚体升高是血栓形成后继发纤溶的结果,能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变化,是筛选 LEDVT的首选指标。通过测定 D-二聚体含量,可以判断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和纤溶亢进,对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能够反映疾病的发展变化、严重程度,帮助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对于监测血栓形成过程或抗凝、溶栓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 LEDVT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具有临床意义,本研究将其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确诊手段。   目前 一旦确定为高危患者,即刻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 TDP进行干预,前者运用物理机械按摩与推动原理,后者利用物理热与辐射原理,力学与热学结合,两者均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顺应性作用,交替规律运用明显降低了高危孕产妇 LEDVT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预防措施,无需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操作简便易行,无创伤,经济适用,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1〕林素琴,林剑芳,洪  飞 .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 15): 136-137.   〔 2〕邓月香,曾玉娥,卢小燕 .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J〕 .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 2012, 5,( 06): 14-15.   〔 3〕余  鑫,余昌俊,余康敏,许  克 .CD62P、 CD63、 D-二聚体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6( 2): 379-381.    〔 4 〕梁丽霞,李映桃,王  艳,黄燕芳,王天红 .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护理〔 J〕 .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 2016第 13卷第 6期: 70-72.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形成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FMA评分与BI评分显著要高.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 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泌尿系结石简称尿石症,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尿石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技术发展迅速,但对其机制研究相对缓慢。目前泌尿系结石形成机制主要包括过饱和结晶学说、 Randall斑学说、抑制物缺乏学说、基质学说、游离颗粒和固定颗粒成石学说、取向附生学说、免疫损伤学说。结石形成过程复杂,通常需要多个机制共同协助完成,各机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增生性瘢痕是由创伤、炎症等原因造成的损伤皮肤组织过度修复的结果。其临床表现突起于正常皮肤,形状不规整,组织质地坚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外观及肢体功能。其组织学特点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大量胶原无序排列。尽管现代动物实验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方法的介入研究,但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现概述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近年来对于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而发现有效治疗策略。

  • 标签: []皮肤创伤 增生性瘢痕 形成机制
  • 简介:摘要每四个死亡病人中有一个是因为血栓导致的1,血栓发生在静脉系统通常导致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每年每1000个人中大约有1-2个人患静脉血栓2。在美国,静脉血栓每年影响900000人,导致数以万计的患者住院甚至死亡3,已知深静脉血栓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肥胖,癌症,遗传性血液高凝状态4。制动导致血流扭曲,例如手术后卧床不起的位置,长时间的飞行,和下肢麻痹组成了自发性DVT的主要刺激因素。此外静脉血栓不同于动脉血栓,它保持着内皮细胞的完整性5。

  • 标签: 静脉血栓 血管内皮损伤 血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对急性脑血管形成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主观选择的护理方式分组对照组(n=43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n=43例)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①实验组干预后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干预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脑血栓形成 早期康复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对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76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预防性护理,另外选取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者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其进行抗凝药物、观察和活动等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状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肺栓塞等状况进行对比,观察组的发生率为7.9%,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9.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骨科手术后对其进行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定的证据资料,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记录问题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书写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分析护理文件书写中的主要问题,护理文件相关单据问题,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以及防范对策。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理文件 规范化 法律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选择骨科手术后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发生率。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服务之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93.02%)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76.74%),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3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用效果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内的静脉窦血栓(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形成原因,以及对其进行早期的诊疗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对其形成的原因、临床上的病症以及早期诊疗的具体方案和预后的具体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CVST患者的形成原因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发病,其中由感染继发性的CVST患者7例,非感染性的CVST患者18例。在所有的CVST患者中,上矢状窦栓的形成最为常见。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症为头晕、恶心、视力降低以及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症状。治疗方案中,使用单纯的肝素进行治疗23例,使用静脉窦内溶栓联合肝素进行治疗7例。22例患者痊愈,4例患者经治疗后留有后遗症,4例患者不治身亡。结论CVST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变异性很大,并且缺乏特异性,一般最常见于孕产妇。因而,对于CVST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能够明确患者的病情,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必要时可联合溶栓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早期诊断以及积极合理的联合抗凝以及溶栓,是救治患者非常关键的步骤。

  • 标签: 颅内静脉窦 血栓的形成 早期诊疗
  • 简介:【摘要】为很好的预防手术中压疮形成,我们分析了手术中易形成压疮的危险因素有,局部因素、麻醉因素、手术时间和手术时的体位、年龄、营养不良、疾病等,我们采取术前对患者用 Norton Braden评分表对患者进行压疮评分,因人而异做好体位安置,保护好受压皮肤,保持皮肤干燥,皮肤保暖,供给营养、做到有效灌注和术后交接班等护理,有效降低了术中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压疮;因素分析;护理对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62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脑血栓 并发症 临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