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桂枝茯苓天麻散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科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给予观察组常规西药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天麻散,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IMT、颈动脉斑块积分、血脂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中颈动脉斑块患者服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联合服用桂枝茯苓天麻散,能够显著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桂枝茯苓天麻散 颈动脉斑块 IMT 颈动脉斑块积分 血脂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肝癌急性期止血方面,肝动脉栓塞被作为首选方法,但在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处理方面,急症手术以及择期手术依然具有较高的地位。就急症止血术来说,能够有效应用于TAE止血失败以及再出血患者。经过应用急症肝肿瘤切除术,能够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肝储备功能许可并且能够进行肝肿瘤切除这种手术方法是最佳选择。就择期手术来说,主要是经过前期治疗以及出血停止之后进行临床手术,在适应症以及治疗原则方面和肝癌根治术是一样的。本文针对肝癌破裂出血手术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肝癌 破裂出血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外孕破裂、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卵巢黄体破裂组),同时选取同期58例宫外孕破裂患者(宫外孕破裂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患者声像图特征以及血流参数。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多为(半)环状血流,(超)低阻力血流频谱;宫外孕破裂患者多为点状或条状血流,高阻力或(超)低阻力、无张力期血流频谱,差异明显(P<0.05);与宫外孕破裂患者相比,卵巢黄体破裂患者PI、RI更低,PSV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宫外孕破裂、卵巢黄体破裂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诊断鉴别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卵巢黄体破裂 宫外孕破裂 阴道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宫外孕破裂与卵巢黄体破裂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对该诊断方法的实际效果与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研究时间内(2021年~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常规诊治的宫外孕破裂与卵巢黄体破裂患者进行资料分析与比较,并从中任选80人作为研究的参考对象,将其依照所患疾病类型进行分组,且对比组(卵巢黄体破裂)与解析组(宫外孕破裂)人数相同,予以2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并对诊断所得结果、血流参数、生活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与评判。结果:2组研究患者在诊断所得结果与血流参数上存在着一定差异,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则无较大差别,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由于宫外孕破裂与卵巢黄体破裂间差距较为明显,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可有效对以上疾病进行鉴别,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 标签: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宫外孕破裂 卵巢黄体破裂
  • 简介:摘要作为筛查颈动脉斑块的新型技术,三维超声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三维超声结合各种新型算法可有效评估颈动脉斑块负荷及其易损性。三维超声存在容积探头成本高、体积大影响探测角度等问题,尚未在中国广泛使用。文章综述了三维超声在评估易损斑块斑块负荷方面的优势,以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成像,三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中不同时期再破裂的原因及处理要点。方法选择自2015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的2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术中不同时期发生再破裂。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动脉瘤参数、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等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别总结术中不同时期再破裂的原因及处理要点。结果2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岁,入院时均伴有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Ⅲ级16例、Ⅳ级5例;前交通动脉瘤12例,后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多子囊动脉瘤17例,不规则型动脉瘤4例;大型动脉瘤18例,巨大型动脉瘤3例。3例再破裂发生于夹闭前期(分离动脉瘤前),最终死亡2例、重残1例;14例发生于夹闭中期(分离载瘤动脉和动脉瘤时),术后发生脑梗死3例、重残3例;4例发生于夹闭后期(动脉瘤颈夹闭后),术后发生脑梗死2例、重残2例。结论患者年龄大、病情严重及动脉瘤位置、形状、体积等参数特殊以及术者经验不足、操作不当等均会导致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中发生再破裂,术中任何时期的分离夹闭均应精细轻柔,避免过度牵拉。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动脉瘤 再破裂 开颅夹闭术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憩室破裂是一种十二指肠憩室罕见的并发症,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解剖的复杂性和广泛可能的手术操作,使得十二指肠憩室破裂也是诊断及治疗上的一大难题。本文对现有十二指肠憩室破裂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归纳整理,以期找准研究方向,总结存在的问题,促使十二指肠憩室破裂的诊断及治疗能逐步完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  宫外孕是临床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也称之为异位妊娠。随着宫外孕发生率的增加,女性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若宫外孕破裂出血,则易造成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因此,需要积极接受治疗与护理,以确保生命安全。

  • 标签: 宫外孕 破裂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防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产妇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时间段2020.11-2021.11,研究内容:从此时间段内我院接收的待产妇中选出80例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抽样法予以分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40例研究组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对80例产妇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情况实施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都少于常规组,P

  • 标签: 先兆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12月间收治的颈动脉粥斑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同期到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RI、PI、D/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6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共检出颈动脉斑块126处,其中,稳定斑块57处,占比45.24%,易损斑块69处,占比54.76%,前者略低于后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对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形态、稳定性以及新生血管血流状态、微灌注状态进行充分诊断,为患者的病情预测与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易损斑块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颈动脉斑块筛查中,应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究其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研究的时段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抽取在本院开展颈动脉斑块筛查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与同时段在本院开展体检的健康者60例,将其列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定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参与研究者,均开展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针对两组颈部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颈动脉斑块特点实施对比;同时观察组患者开展数字减影CT成像检查,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相对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高,P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筛查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21.03-2021.11月份收治到的100位产妇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她们随机平均的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对产妇给予到较为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子宫破裂预防性护理措施,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破裂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分析发现观察组的子宫破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患者诊断以及采取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决定在2019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开展,研究对象从我院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患者中挑选,共选择100例患者,患者可以通过抽签方式来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开展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各临床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患者在临床中积极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让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消除,让患者在手术后取得良好恢复。

  • 标签: 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诊断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大多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是由易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的,而斑块破裂继发于斑块进展,因此早期识别易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进行积极的预防性治疗有助于降低斑块破裂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近年来,基于冠状动脉CTA(CCTA)对易损斑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易损斑块的CT影像特征、流体力学特征、血管周围脂肪及人工智能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易损斑块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轨迹与新发颈部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连续3年进行健康体检且符合入选标准的953例被检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观察对象2017、2018、2019年度健康体检的FPG数值,用潜类别轨迹模型确定4个不同的FPG轨迹组,分别为低稳定水平组,中稳定水平组,中高稳定水平组,高稳定水平组,随访各组人群至2020年度健康体检时颈部动脉斑块的发病情况。比较4组颈部动脉斑块发病率的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FPG轨迹组与新发颈部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结果颈部动脉斑块的发病率随着FPG轨迹的升高而增加,分别为11.13%、19.70%、23.44%、23.81%(P<0.001)。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年龄、BMI等多种混杂因素后,FPG稳定中水平组、稳定中高水平组、稳定高水平组颈部动脉斑块发病风险分别为FPG稳定低水平组的1.895(95%CI:1.296~2.769)、2.273(95%CI:1.241~4.161)、2.527(95%CI:1.219~5.241)倍(均P<0.05)。结论长期高FPG水平是颈部动脉斑块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糖使其稳定在较低水平能够降低颈部动脉斑块发生风险。

  • 标签: 颈部动脉斑块 空腹血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验证脑心通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确定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基础治疗+脑心通胶囊)、对照组(基础治疗),各50例,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对各组通过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变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通过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最大厚度(T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斑块体积、血脂等方面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粥样斑块
  • 简介:摘要椎动脉外伤后出血量大且凶猛,容易被误诊为颈动脉损伤,临床中颈部外伤单纯伤及椎动脉少见,我们诊治2例椎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患者1,女性,41岁,颈部外伤4 h,探查后行左侧椎动脉吻合+左侧椎前静脉修补+左侧颈内、颈外静脉结扎术,术后10 d患者出现头晕,颅脑MR检查考虑左侧小脑半球脑梗死,椎动脉闭塞、狭窄,应用抗凝药物治疗4个月后头晕症状消失。患者2,女性,28岁,右侧颈部肿胀10 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示椎动脉起始段假性动脉瘤,介入手术止血困难,暂行颈部填塞后予抗感染治疗,术后4 d行颈部探查+气管切开术,术后18 d再行介入手术,患者出院前气管套管拔除,右上肢肌力0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