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网络购药悄然兴起,但由于药品具有特殊性,对配送方式、效率等都有严格要求,若药品配送不当,将影响影响患者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怎样避免药品末端配送中存在的问题,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药企面临的共同难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药品末端配送的现状,分析了药品末端配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条优化策略,希望促进药品配送工作。

  • 标签: 药品末端配送 自提 物流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中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入口发生反折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科内200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末端反折的例数以及调管次数、调管方法、调管成功率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6例发生导管末端反折的患者中,4例经过配合在正压通气呼气相送入导管,均一次调管成功;2例按照常规予调管,首次调管失败,第二次在呼气相送入导管后调管成功。结论 PICC置管中,导管末端发生反折除送管过快、血管痉挛等因素外,经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导管末端发生反折或与正压通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PICC末端反折 原因分析 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输尿管末端结石患者中采取体外物理振动排石的具体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共从本院选择输尿管末端结石患者88例,其中44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排石的治疗措施,为对照组,另外44例患者采取体外振动排石方案,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中病情获得治愈、改善的患者人数总计40例,占比为90.91%,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为81.82%(36/44),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23±1.25)d、(8.98±1.76)d,该项数据比较,P<0.05。结论 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方案能够提升输尿管末端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让患者更快得以出院。

  • 标签: 输尿管末端结石 体外物理振动排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检查对输尿管末端结石的诊断价值以及影响诊断结果因素。方法 随机从我院挑选2019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输尿管末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CT检查,且以CT检查结果为标准,对超声检查该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计算和观察。结合超声检查诊断符合情况,单因素分析影响诊断结果的因素。结果 在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末端结石中,敏感度是96.49%,特异度是66.67%,准确率是9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BMI和膀胱容量会影响到输尿管末端结石诊断。BIM越大、膀胱容量越小,越容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p

  • 标签: 超声检查 输尿管末端结石 诊断价值 影响诊断结果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尿管末端狭窄(TUS)与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在小儿上尿路功能损害及其转归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9年本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末端狭窄(TUS组,53例)或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组,4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初诊症状、肾积水程度、分肾功能等资料。分析两种疾病在上尿路功能的损害及其转归中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患侧重度肾积水程度[45.3%(24/53)vs.10.5%(8/76)]、输尿管扩张程度≥1.0 cm比例[80.4%(41/51) vs. 32.9%(25/76)]、术前感染率[43.4%(23/53)vs.91.5%(43/47)]及术后输尿管扩张完全缓解程度比较[73.1%(19/26)vs.97.1%(33/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肾积水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术前,TUS比VUR对患儿造成的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更严重,但VUR患儿更易发生泌尿系感染。而在膀胱输尿管抗反流再植术后,两种疾病造成的肾积水治疗效果基本相同。

  • 标签: 输尿管疾病 缩窄,病理性 膀胱输尿管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N末端B型利钠肽原进行分析,做好价值研究。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同时其健康体检者就诊时间在2021.1-12月之间,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人数为40例,健康体检者人数40例。通过对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测试,并采用配套试剂。结果: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对,其中观察组中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值为156.37±20.6pg/ml,对于一般组的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值为51.4±6.7pg/ml。结论:通过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分析,具有明显价值。

  • 标签: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心力衰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及Willis环变异情况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六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为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且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根据闭塞位置将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为Ia、Ib、L及T型4型。通过治疗90 d后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58例中预后良好组患者58例,预后不良组患者100例。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明显偏低,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偏低,房颤比例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颈动脉闭塞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中Ia型患者比例最高,T型最低,分别为75.9%和3.4%。2组患者Wills环变异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房颤及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为T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OR=0.342,95%CI:0.127~0.919,P=0.033;OR=0.066,95%CI:0.005~0.803,P=0.033)。结论房颤及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为T型患者更易出现不良预后。

  • 标签: 颈内动脉末端闭塞 Willis环 机械取栓 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预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非干预性前瞻性研究,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BPD组根据BPD严重程度再分为轻、中、重度组,检测各组患儿生后第14、21、28、35、42、49天血浆NTproBNP水平,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各组患儿NTproBNP水平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儿不同时间点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90例,BPD组36例,轻、中、重度分别为18、13、5例,非BPD组154例。BPD组胎龄、出生体重和5 min Apgar评分低于非BPD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高于非BPD组,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时间长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2、49天BPD组与非BPD组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BPD组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BPD组第14天NTproBNP水平最高。不同程度BPD患儿NTproBNP水平比较,第28天轻、中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均为BPD严重程度重组NTproBNP水平高于严重程度轻组(P<0.001)。BPD患儿生后第14天NTproBNP值为982 pg/ml是最佳诊断参考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 0.831~0.983)。结论发生BPD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NTproBNP显著升高,且BPD程度越重,NTproBNP水平越高,NTproBNP对预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BPD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618及羧基末端结合蛋白2(CtBP2)对胰腺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胰腺癌细胞中miR-618的表达;分别转染miR-618 inhibitor和mimics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克隆集落形成及Transwell实验检测miR-618对胰腺癌MIA PaCa-2和SW199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运用在线数据库预测能够与miR-618结合的靶基因;RT-qPCR检测转染miR-618 inhibitor和mimics后相关靶基因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618 inhibitor组和mimics组中CtBP2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618和CtBP2的靶向结合情况;CCK-8、克隆形成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同时转染si-CtBP2和miR-618 inhibitor较单独转染si-CtBP2后对胰腺癌增殖及侵袭迁移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BxPC-3(0.65±0.01)、MIA PaCa-2(0.45±0.07)、PANC-1(0.51±0.04)和SW1990(0.53±0.01)中miR-618的表达量低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1.01±0.13,t=4.371、8.859、6.794、6.17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扰miR-618的表达后可显著促进胰腺癌MIA PaCa-2和SW1990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同时在线数据库预测miR-618的潜在靶基因,结合RT-qPCR验证转染mimics和inhibitor后各候选基因的表达,结果提示仅有CtBP2与miR-618的表达呈负相关;进一步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miR-618 mimics后MIA PaCa-2(0.32±0.06)和SW1990(0.45±0.03)中CtBP2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02±0.05和0.99±0.05,t=9.850、10.08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miR-618与CtBP2靶向结合(t=6.5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功能回复实验结果显示共转染miR-618 inhibitor及si-CtBP2组可逆转单独干扰CtBP2后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miR-618靶向CtBP2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 标签: 胰腺癌 微小RNA 增殖 侵袭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中计数脊髓圆锥末端尾侧椎体骨化中心计数(number of ossification centers,OCN)对闭合性脊柱裂及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筛查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和厦门市妇幼保健院17~41孕周正常胎儿961例(正常组)和产后证实的闭合性脊柱裂或脊髓拴系综合征胎儿140例(异常组),在胎儿尾侧脊柱正中矢状切面上计数OCN。随机抽取50例正常胎儿行两观察者间的重复性检验。统计并比较两组胎儿N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截断值。结果正常组中OCN随着孕周稍增加。17~20周时,绝大多数胎儿OCN在5~7之间;20周以上的胎儿中,99.9%的胎儿OCN≥6,97.1%的胎儿OCN≥7。异常组中93.0%的胎儿OCN<7,82.8%的胎儿OCN<6。除17~20周的亚组外,其他胎龄亚组正常组与异常组间OC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5为截断值时,OCN预测脊髓拴系综合征及闭合性脊柱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3%和93.0%。结论计数脊髓圆锥末端尾侧椎体骨化中心个数是筛查脊髓圆锥位置的简便方法。绝大部分20周以上的正常胎儿OCN>6,当检查中发现OCN≤6时,应行进一步脊柱评估和检查。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胎儿 脊髓圆锥 闭合性脊柱裂 脊髓拴系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BNP)联合肌钙蛋白I(cTnI)检测对川崎病患儿冠脉损伤早期识别的意义。方法:我院儿科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川崎病确诊患儿以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健康儿童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有无冠脉病变分为冠脉病变组(30例)和无冠脉病变组(30例),同期入院行健康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临床诊疗效果。结果:冠脉病变组患儿NT-BNP、cTnI均依次大于无冠脉病变组、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结合NT-BNP与cTnI检测结果可为冠脉损伤早期识别提供参考依据,同时NT-BNP与cTnI检测结果的变化可反映患儿病情变化。

  • 标签: NT-BNP cTnI 川崎病 冠脉损伤早期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miR-210、miR-423水平联合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口市骨科与糖尿病医院收治的152例MHD患者,根据在随访6个月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心血管事件组(60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92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血清miR-210、miR-423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T-proBNP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10、miR-423及NT-proBNP水平诊断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结果心血管事件组的血清miR-210、miR-423及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210(OR=2.318,95%CI:1.698~5.112)、miR-423(OR=1.850,95%CI:1.294~3.486)及NT-proBNP(OR=2.627,95%CI:1.815~6.102)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10、miR-423联合NT-proBNP诊断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0.938,95%CI:0.879~0.993)最大,高于三项指标的单项诊断(均P<0.0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0%和84.6%。结论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血清miR-210、miR-423及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三项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肾透析 微小RNA-210 微小RNA-423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心血管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易与骨折混淆的鼻骨末端、鼻骨孔、鼻骨其他孔和咬合缝间骨型鼻颌缝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资料库1 600例成人正常鼻骨影像资料,其中男800例、女800例,年龄18~80岁。采用MSCT薄层扫描,利用标准算法的原始图像重建出容积再现(VR)图像,分析鼻骨末端形态8种类型(M型、左侧缺损型、右侧缺损型、拱型、V型、倒V型、锯齿型、平坦型)的占比;利用骨算法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重建出平行于硬腭的横断面和平行于鼻骨的冠状面图像,对鼻骨末端形态、鼻骨孔、鼻骨其他孔和咬合缝间骨型鼻颌缝进行侧别、性别间对比分析;将鼻骨划分为6个象限,分析鼻骨孔、鼻骨其他孔的位置占比。结果(1)鼻骨末端形态最常见的3种类型依次是M型[男60.00%(480/800)、女48.75%(390/800)]、锯齿型[男12.75%(102/800)、女14.13%(113/800)]和左侧缺损型[男7.63%(61/800)、女11.13%(89/800)],其中M型和左侧缺损型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6种类型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2)鼻骨孔出现率为59.93%(959/1 600,例),共1 683孔,其中男性为67.25%(538/800)、963孔,女性为52.63%(421/800)、720孔,男性鼻骨孔出现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3,P<0.001);左侧为53.25%(852/1 600)、右侧为51.94%(831/1 600),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P=0.230)。鼻骨孔以前中象限最多见,男性为67.49%(650/963)、女性为69.86%(503/720)。(3)鼻骨其他孔总出现率为23.13%(370/1 600)、共506孔,男性为31.13%(249/800)、女性为15.13%(121/800),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0,P < 0.001);左侧为14.88%(238/1 600)、右侧为16.06%(257/1 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353)。鼻骨其他孔最常见于前上象限,男性为34.49%(119/345)、女性为26.08%(42/161)。(4)咬合缝间骨型鼻颌缝总出现率为39.68%(635/1 600),男性为58.38%(467/800)、女性为21.00%(16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43,P<0.001);左侧为34.75%(556/1 600),右侧为33.25%(532/1 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370)。结论通过MSCT的MPR和VR技术可以提高对鼻骨末端、鼻骨孔、鼻骨其他孔和咬合缝间骨型鼻颌缝的影像特征的识别。

  • 标签: 鼻骨 鼻骨孔 鼻颌缝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 容积再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的矩形推移皮瓣加单侧V-Y推移皮瓣组合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8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手指末端缺损患者5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参照组实施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研究组实施改良的矩形推移皮瓣加单侧V-Y推移皮瓣,对比2组修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辨别觉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及指端运动灵活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修复优良率96.55%高于参照组79.3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5%低于参照组10.34%。结论 改良的矩形推移皮瓣加单侧V-Y推移皮瓣组合与逆行岛状皮瓣均具有较高的皮瓣成活率及指端运动灵活度,且有较高的安全性,但组合修复修复效果及辨别觉更佳。

  • 标签: 改良的矩形推移皮瓣 单侧V-Y推移皮瓣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手指末端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程中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预测血管再通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56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根据治疗后经颅多普勒超声-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分为再通组233例和非再通组23例,比较两组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和IM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UCH-L1、IMA与NIHSS评分相关性及血管再通的相关影响因素,评价各时间点UCH-L1、IMA预测血管再通的价值。结果再通组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IMA水平、NIHSS评分低于非再通组(均为P<0.05);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IMA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均为P<0.05);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IMA与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相关(均为P<0.05);溶栓后2 h的UCH-L1联合IMA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68,敏感度98.71%,特异度86.96%。结论血管再通ACI患者静脉溶栓疗程中UCH-L1和IMA水平均降低,动态联合监测上述指标变化可为预测血管再通、促进预后改善提供客观手段。

  • 标签: 脑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再通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缺血修饰蛋白 预测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