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复杂脊髓系综的手术时机、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自2011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154例复杂脊髓系综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系发生部位及病理表现进行分类。所有患者均接受电生理神经功能监测辅助下的显微外科手术,术中系松解程度采用Kirollos和Van-Hille分级;术后依据Hoffman神经功能分级评判疗效。结果手术无死亡病例,术中完全松解率97%。对其中126例患者随访3个月~3.8年。依据Hoffman神经功能分级,术前分级0~3级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4~5级患者;有1例术后症状加重,其余患者症状或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复杂脊髓系综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复杂和困难,手术难度较大,传统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对于该病患者,确诊后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在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及电生理神经功能监测,可以有效降低脊髓及神经损害,提高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脊髓拴系综合征 显微外科 神经电生理监测
  • 简介:目的研究显微手术治疗儿童脊髓系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儿童脊髓系综,平均年龄2.2岁。均伴有脊柱裂,合并单纯脊髓脊膜膨出20例,脊髓脊膜膨出合并椎管内脂肪瘤13例,畸胎瘤1例,皮样囊肿1例。行显微手术松解黏连的脊髓和神经,切断牵拉的终丝。结果会阴部感觉异常总有效率为80.0%,排尿功能障碍总有效率为77.1%.结合矫形手术可明显改善运动障碍。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松解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及切断牵张的终丝.是治疗儿童脊髓系综的关键.结合矫形手术可提高病儿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马尾 脊髓压迫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系综采用脊髓栓系松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治疗的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系综患者110例,均行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委员会患者问卷表(SRS-22)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在活动功能、疼痛症状、自身形象、精神健康、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 标签: 脊髓拴系松解 脊柱侧弯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 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圆锥位置正常型小儿脊髓系综(occulttetheredcordsyndrome,OTCS)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OTCS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效果等。结果3例患儿术前MRI均显示脊髓圆锥位于第二腰椎椎体下缘以上,术后MRI显示脊髓圆锥位置无明显改变。3例患儿术中可见终丝增粗(>2mm)及脂肪化。3例患儿术前及术后均无下肢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2例术后大小便功能障碍明显改善,1例术后无改善。结论OTCS的诊断需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治疗上建议尽早行终丝离断术。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终丝 圆锥 大小便功能障碍 儿童
  • 简介:摘要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除与腹压增加导致盆底支持结构损伤有关之外,还与神经退行性改变以及分娩过程中的运动神经损伤关系密切。脊髓系综(TCS)患者由于脊髓圆锥和终丝受累导致神经功能缺陷,特别是支配盆腔器官及盆底肌肉的神经功能缺陷,比普通人群更易患POP,且发病较早。本文报道1例POP术后9年复发的患者,本次术前评估发现患者脱垂程度不重但有明显的尿潴留症状,后追溯病史并完善检查,明确了本例患者为TCS合并POP。神经系统的异常与POP的发生密切相关,神经系统异常在POP患者中容易被忽视,TCS等神经源性疾病引起的POP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对该类患者除治疗POP相关的解剖异常外,更应重视患者泌尿系统症状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 简介:目的利用肌电图技术,分析探讨儿童脊髓系综相关脊髓、神经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脊髓系综患儿临床及肌电图资料,按年龄分成~6个月组及>6个月组,于术前1~3d,接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Fw)、H反射(Hr)、同芯针肌电图(EMG)检测.统计各检测项目和各年龄组异常发生率,并比较之间的差异.结果MCV检测异常率60.20%,SCV为8.16%,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9.4918,P<0.01),MCV、Hr、Fw、EMG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x2=0.2842,P>0.05).异常形式为波幅下降,传导速度及潜伏期正常.提示神经根性病变,轴突变性.>6个月组异常率明显高于~6个月组(x2=8.4633,P<0.01),提示随年龄增长,病程延长,异常率增升高.结论肌电图在了解儿童脊髓系综的病变范围,制定疾病程度和预后评估的判断标准,指导康复治疗等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双管型脊髓纵裂患者脊髓系综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行手术治疗的双管型脊髓纵裂T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手术后观察和3个月~5年的随访发现,手术的总有效率可达91%,尤其是疼痛为主诉的患者恢复最为明显,术后恢复似乎与术前病程无关。结论:双管型脊髓纵裂合并TCS的患者一旦确诊,无手术禁忌症就应尽早手术。只要手术操作细致,大多患者症状可缓解,不会出现明显的神经并发症。

  • 标签: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纵裂 回顾性分析 手术后观察 手术禁忌症 神经并发症
  • 简介:患者女性,20岁。主诉左侧下肢麻木、腰背部间断性疼痛6个月,于2009年9月10日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下肢麻木.腰背部疼痛,长时间坐位或身体屈曲时症状加重。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 成年人 病例报告
  • 简介:脊髓系综(Tes)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脊髓圆椎在椎管内的发育上升障碍、脊髓张力过高,发生缺血、缺氧及退行性变。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疼痛、遗尿、大小便失禁或障碍、马鞍区皮肤麻木,感觉障碍、不同程度的下肢瘫痪及马蹄足畸形等症状。我院自1998年7月-2007年4月共收治45例脊髓系综患儿,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脊髓栓系综合征 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 大小便失禁 马蹄足畸形 脊髓圆椎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产前超声与胎儿MRI在脂肪瘤型脊髓系综(TCS)脊髓圆锥定位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门诊接诊产前诊断为TCS且出生后MRI证实为脂肪瘤型TCS的17例胎儿产前及出生后的影像学资料。以出生后的MRI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比较产前超声与胎儿MRI定位脂肪瘤型TCS脊髓圆锥的准确性。结果17例脂肪瘤型TCS胎儿产后诊断为尾侧型4例,背侧型2例,过渡型2例,混杂型8例,脂肪瘤脊髓脊膜膨出型1例。产前超声与胎儿MRI定位脊髓圆锥均符合者共5例,其中尾侧型1例,混杂型4例;均不符合者8例,其中尾侧型2例,过渡型2例,混杂型3例,脂肪瘤脊髓脊膜膨出型1例。出生后1个月的MRI检查证实,产前超声定位脊髓圆锥的准确比例为5/17,胎儿MRI定位脊髓圆锥的准确比例为9/1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初步观察发现,胎儿MRI定位脂肪瘤型TCS脊髓圆锥的准确性优于产前超声。

  • 标签: 胎儿 神经管缺损 超声检查,产前 磁共振成像 脊髓圆锥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产前超声与胎儿MRI在脂肪瘤型脊髓系综(TCS)脊髓圆锥定位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门诊接诊产前诊断为TCS且出生后MRI证实为脂肪瘤型TCS的17例胎儿产前及出生后的影像学资料。以出生后的MRI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比较产前超声与胎儿MRI定位脂肪瘤型TCS脊髓圆锥的准确性。结果17例脂肪瘤型TCS胎儿产后诊断为尾侧型4例,背侧型2例,过渡型2例,混杂型8例,脂肪瘤脊髓脊膜膨出型1例。产前超声与胎儿MRI定位脊髓圆锥均符合者共5例,其中尾侧型1例,混杂型4例;均不符合者8例,其中尾侧型2例,过渡型2例,混杂型3例,脂肪瘤脊髓脊膜膨出型1例。出生后1个月的MRI检查证实,产前超声定位脊髓圆锥的准确比例为5/17,胎儿MRI定位脊髓圆锥的准确比例为9/1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初步观察发现,胎儿MRI定位脂肪瘤型TCS脊髓圆锥的准确性优于产前超声。

  • 标签: 胎儿 神经管缺损 超声检查,产前 磁共振成像 脊髓圆锥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中计数脊髓圆锥末端尾侧椎体骨化中心计数(number of ossification centers,OCN)对闭合性脊柱裂及脊髓系综的筛查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和厦门市妇幼保健院17~41孕周正常胎儿961例(正常组)和产后证实的闭合性脊柱裂或脊髓系综胎儿140例(异常组),在胎儿尾侧脊柱正中矢状切面上计数OCN。随机抽取50例正常胎儿行两观察者间的重复性检验。统计并比较两组胎儿N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截断值。结果正常组中OCN随着孕周稍增加。17~20周时,绝大多数胎儿OCN在5~7之间;20周以上的胎儿中,99.9%的胎儿OCN≥6,97.1%的胎儿OCN≥7。异常组中93.0%的胎儿OCN<7,82.8%的胎儿OCN<6。除17~20周的亚组外,其他胎龄亚组正常组与异常组间OC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5为截断值时,OCN预测脊髓系综及闭合性脊柱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3%和93.0%。结论计数脊髓圆锥末端尾侧椎体骨化中心个数是筛查脊髓圆锥位置的简便方法。绝大部分20周以上的正常胎儿OCN>6,当检查中发现OCN≤6时,应行进一步脊柱评估和检查。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胎儿 脊髓圆锥 闭合性脊柱裂 脊髓拴系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onseti法治疗婴幼儿脊髓系综(TCS)继发性马蹄内翻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接受Ponseti法治疗的53例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将患儿分为TCS组和特发组。其中TCS组19例(33足),男13例,女6例,中位数年龄2.8个月(范围:0.2~24.0个月),患足为单侧5例,双侧14例;特发组34例(45足),男18例,女16例,中位数年龄3.1个月(范围:0.1~21.0个月),患足为单侧23例,双侧11例。所有患儿均按Ponseti法进行石膏矫正,并于跟腱切断术后或末次石膏固定后3周、3个月、半年及之后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Dimeglio评分系统及国际马蹄内翻足功能评分(ICFSG)评估患儿治疗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对两组患儿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Ponseti法治疗完成初次矫正的过程中,TCS组石膏固定次数为(6.1±2.0)次,特发组为(4.8±1.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2,P<0.01);TCS组行经皮跟腱切断22足,特发组40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9,P=0.598);TCS组初次治疗后复发18例,特发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49,P<0.01)。TCS组16例(27足)完成初始矫正,成功率为60.6%(27/33);3例(6足)经9~10次石膏固定后无法矫正畸形,改行软组织松解术;特发组34例(45足)经Ponseti方法治疗全部达到初始矫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8,P=0.011)。末次随访时,TCS组行软组织松解术患儿共5例(9足),特发组2例(2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0,P=0.013);未行软组织松解术的TCS组患儿ICFSG评分分级为(2.1±0.6)级,特发组为(1.8±0.7)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5,P=0.082)。所有患儿在石膏矫形过程中无皮肤溃烂、褥疮、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Ponseti法治疗婴幼儿TCS继发马蹄内翻足治疗效果满意,患足功能恢复情况与特发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相当。

  • 标签: 畸形足 治疗结果 脊髓拴系综合征 Ponseti方法 婴幼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脊髓系综(TCS)的疗效及其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T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n=32)和显微镜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脊髓系松解情况等手术指标,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后3年的脊髓系、腰椎失稳、神经轻微损伤等远期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包括膀胱安全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及逼尿肌漏尿点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3项术前尿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术区血肿、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比较,脊髓系完全松解者占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3.8%(30/32)、90.0%(27/30),P>0.05];神经内镜组较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少[分别为(281.4±30.3)ml、(333.9±35.7)ml]、手术时间短[分别为(81.5±10.1)min、(96.7±8.3)min]、住院时间短[分别为(12.9±2.5)d、(14.7±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后3年随访。术后3个月,神经内镜组患者治愈8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无效3例,与显微镜组比较,临床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两组脊髓系、腰椎失稳、神经轻微损伤者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显微镜组比较,神经内镜组膀胱安全容量大[分别为(264.4±28.7)ml、(245.8±25.8)ml]、膀胱残余尿量少[分别为(106.3±16.5)ml、(118.5±22.7)ml]、逼尿肌漏尿点压低[分别为(30.5±9.1)cmH2O(1 cmH2O=0.098 kPa)、(36.4±9.1)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年两组的膀胱安全容量均上升、膀胱残余尿量均减少、逼尿肌漏尿点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TCS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均较好,未观察到与显微镜手术的疗效差异,但神经内镜手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且术后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恢复更好。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脊髓系综(TCS)的疗效及其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T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n=32)和显微镜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脊髓系松解情况等手术指标,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后3年的脊髓系、腰椎失稳、神经轻微损伤等远期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包括膀胱安全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及逼尿肌漏尿点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3项术前尿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术区血肿、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比较,脊髓系完全松解者占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3.8%(30/32)、90.0%(27/30),P>0.05];神经内镜组较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少[分别为(281.4±30.3)ml、(333.9±35.7)ml]、手术时间短[分别为(81.5±10.1)min、(96.7±8.3)min]、住院时间短[分别为(12.9±2.5)d、(14.7±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后3年随访。术后3个月,神经内镜组患者治愈8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无效3例,与显微镜组比较,临床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两组脊髓系、腰椎失稳、神经轻微损伤者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显微镜组比较,神经内镜组膀胱安全容量大[分别为(264.4±28.7)ml、(245.8±25.8)ml]、膀胱残余尿量少[分别为(106.3±16.5)ml、(118.5±22.7)ml]、逼尿肌漏尿点压低[分别为(30.5±9.1)cmH2O(1 cmH2O=0.098 kPa)、(36.4±9.1)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年两组的膀胱安全容量均上升、膀胱残余尿量均减少、逼尿肌漏尿点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TCS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均较好,未观察到与显微镜手术的疗效差异,但神经内镜手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且术后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恢复更好。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脊髓系综(tetheredcordsyndrome,TCS)是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原因牵拉圆锥,使圆锥位置下降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综合1。由于栓系部位对脊髓的牵拉与压迫,圆锥位置下降,致栓系平面的神经根广泛慢性缺血及脱髓鞘改变,神经功能障碍缓慢进展,最终发生不可逆的转变,患者多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二便功能障碍等2。TCS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可能早期明确病因,尽早行手术进行松解3。2017年6月,本院病区内收治一名脊髓系综患者,行脊髓栓系松解+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现将护理病历报告如下。

  • 标签: 脊髓栓系综合征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