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白塞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系统性血管炎,以口腔、生殖器溃疡、眼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可累及神经系统、血管及胃肠道等。肠道累及通常发生于肠外表现之后,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是白塞病进展过程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肠白塞病诊断无特异实验室指标,鉴别诊断困难,易造成误诊误治。本研究通过回顾近年肠白塞病生物标志的研究文献,总结其对肠白塞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肠白塞病 生物标志物 实验室指标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导致较高的死亡率。目前无法从常见的临床危险因素中可靠地预测AKI的发展风险和严重程度。AKI可能的遗传易感性或某种遗传背景对AKI患者预后的影响仍有待阐明。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AKI的临床诊断目前依赖于反应肾功能的指标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量,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寻找新的肾功能不全或损伤的生物标志以促进AKI的早期准确诊断,识别具有AKI风险的患者,并实施预防性策略和(或)积极性干预迫在眉睫。理想的AKI生物标志应该有助于确定肾脏的损伤程度和功能变化,并有助于充分管理AKI并在必要时启动肾脏替代治疗(RRT)。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这可能是术后复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翼状胬肉相关生物标志包括肿瘤抑制基因、凋亡/增生相关蛋白、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白细胞介素、热休克蛋白、紧密连接蛋白、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蛋白、病毒等,这些生物标志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网络关系,无明确的主次之分,可单独或协同促进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效调控这些生物标志的表达,可能是预防、治疗和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的重要方法。(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51-256)

  • 标签: 翼状胬肉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 帕金森病属于多见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就是运动迟钝,姿势步态异常等,同时合并出现自主神经功能混乱和神经精神障碍等非运动表现。虽然在PD发病因素方面获得了明显的成绩,不过关于PD的诊断大部分主要借助临床症状进行预判。最近的研究结果看出,PD初期的误诊比重相对非常高,即便在专科门诊,这种情形也非常多见。PD患者通常只是在多巴胺能神经元缩减50%,以及多巴胺水平下降达到70%左右的情况下,可具体体现为运动症状,不过这个时候患者,早已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机。

  • 标签: 帕金森病 中枢神经系统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糖尿病肾病(Dia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原因。目前主要依靠尿白蛋白排泄率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诊断糖尿病肾病,但缺乏灵敏度和特异度。近年来,DKD相关生物标志的研究已成为临床热点,以实现DKD的精准治疗。本文就DKD相关的生物标志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肾生肾病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其特征是慢性气道炎症、肺气肿和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不仅病因复杂、预后较差,且容易反复发作。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作为评价疾病状况的客观指标,血清生物标志可以对AECOPD发生、发展及结局提供客观的判断。本文对近年来诊断AECOPD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AECOPD的预警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诊断 血清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核与辐射事故发生时,快速评估人体吸收的辐射剂量对于伤员的分类和救治极为重要。为制定有效的辐射损伤救治方案和研发抗辐射新药,辐射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通过辐射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的变化评估辐射吸收剂量或抗辐射药物的有效性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围绕近年来用于评估辐射吸收剂量和抗辐射药物有效性的生物标志展开综述。

  • 标签: 辐射损伤 辐射防护剂 辐射剂量 生物标记
  • 简介:摘要陈润森及同事认为,识别生物标志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更好的治疗心境障碍。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检测手段的发展,各种肝癌标志不断被发现,这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后实时监测有重要意义。基于不同标志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探讨其对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科学合理地应用不同标志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肝肿瘤 生物标记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是SLE侵犯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精神等异常表现的一种疾病。至今,国内外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多以典型的狼疮脑症状(如癫痫、精神症状、横贯性脊髓炎等)、脑脊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来诊断,NPSLE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近年来脑脊液生物标志的研究为NPSLE的诊断、评估病情提供了更有力的生物学依据。本文就近几年NPSLE脑脊液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精神性狼疮 脑脊液 生物标志物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碘膳食干预人群血清差异代谢产物。方法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招募38名健康志愿者,全部为女性,年龄 > 20岁。采用进食富碘食品(海带)的方式进行人群膳食干预,连续干预11 d。通过尿碘检测评价干预效果;并采集外周血,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 MSMS)分析干预前后血清代谢产物,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并进行扰动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干预前后人群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29.48、795.94 μg/L。共筛选出20个血清差异代谢生物标志并进行了物质的化学结构鉴定。甘油磷脂代谢通路、色氨酸代谢通路、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换通路与高碘膳食密切相关(影响值 > 0.1)。结论人群高碘膳食干预后,有明显的外周血差异代谢产物,这些差异代谢产物有可能用于群体碘营养评价的生物标志;高碘摄入对人体的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产生了影响。

  • 标签: 高碘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受到损害,新生儿呈现血容量减少性休克、缺氧、低体温等多种病理状态,血清肌酐水平急性和可逆性增高,伴或不伴尿量减少,水和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和代谢废物堆积。AKI表现隐匿,该病新生儿易被临床漏诊。由于AKI新生儿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使其与成年人AKI患者差异较大,目前临床不断改进的成年人AKI诊断标准,并不适用于临床诊断新生儿AKI。因此,临床需要新型肾损伤生物标志,对新生儿AKI进行早期预测和诊断。目前可反映肾小管及肾小球损伤,有助于新生儿AKI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包括: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脏损伤分子(KIM)-1、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IL)-18、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及β-微量蛋白(BTP)等。在众多预测新生儿AKI的新型生物标志中,应用相对较多及预测效果较佳的生物标志是尿、血清Cys-C,尿、血清NGAL和尿KIM-1等,在对AKI新生儿进行早期预测、辅助诊断等方面,均优于血清肌酐及尿量检测。但是,上述新型生病标志的"正常值"大多受新生儿出生胎龄、体重及其检测时日龄与是否合并全身感染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均可降低其预测新生儿AK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联合检测多种生物标志预测新生儿AKI,虽然降低了预测特异度,但是可以提高预测敏感度。

  • 标签: 急性肾功能不全 生物学标记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呼出气在线分析系统筛查苯暴露小鼠呼出气中的生物标志。方法30只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m3)、3、32、324、648、1 296 mg/m3六个组,采用静式吸入法进行苯染毒28 d。染毒结束后检测小鼠外周血血常规和全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利用体外细胞实验检测小鼠血浆染毒HL60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采用二次电喷雾电离源高分辨质谱(SESI-HRMS)收集小鼠呼出气数据,进行苯代谢产物和氧化应激小分子代谢的靶向分析,并筛查呼出气中苯暴露及毒效应的生物标志。结果苯暴露小鼠的外周血细胞数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白细胞(WBC)的下降最为显著,32和324 mg/m3组的WBC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7.76%和52.87%(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324 mg/m3组中小鼠外周血细胞的GSH含量降低了13.16%(P<0.05),324 mg/m3组小鼠的血浆处理HL60细胞后MDA含量增加了18.11%(P<0.05)。小鼠呼出气中的苯酚、氢醌/儿茶酚、苯三酚和反-反式粘康酸(t,t-MA)4种苯代谢产物,可作为苯暴露生物标志(R2>0.8,P<0.001);5种氧化应激相关的小分子代谢产物(ω-羧脂肪酸C5H10O3、ω-羧脂肪酸C6H12O3、谷氨酸、半胱氨酸和MDA)的峰值强度随着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且与WBC数量降低呈负相关(P<0.001),可作为苯毒效应的生物标志。结论呼出气中的苯酚、氢醌/儿茶酚、苯三酚和t,t-MA可作为苯暴露标志;ω-羧脂肪酸C5H10O3、ω-羧脂肪酸C6H12O3、谷氨酸、半胱氨酸和MDA可能作为苯效应标志

  • 标签: 代谢 生物学标记 呼出气直接质谱法 血液毒性
  • 简介:摘要终末期肾脏病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腹膜透析是公认的、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腹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腹膜透析治疗至关重要。如何早期识别腹膜损伤并加以干预,已受到广泛关注。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微小RNA、代谢产物和蛋白酶在腹膜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用于评价腹膜病理改变、预测腹膜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综述了腹膜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损伤 生物学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生物标志诊断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100例,设为对照组,并检测所有入选对象的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前列腺特异度抗原(PSA)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PLR、NLR、PSA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PLR、NLR、PSA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显著高于单一检查方式,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PLR、NLR、PSA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癌,效果较好。

  • 标签: 外周血生物标志物 前列腺癌 临床诊断 中性粒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 简介:摘要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梗阻性肾积水的主要原因,治疗时机和对预后的预测仍存在争议。目前常用超声和放射性检查来进行随访监测,以判断患儿的肾损害程度及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一些研究已经探讨了对UPJO具有潜在诊断价值及对预后有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载运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表皮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肽-1、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内皮素-1等。本文就此类生物标志在UPJO患儿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儿童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生物标志物 肾积水
  • 简介: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疾病的早期诊断、进展监测及预后评估均受到影响。近年来基于ALS患者体液的生物标志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进展监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的可行性,同时也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了可靠的线索。本文总结了ALS患者脑脊液、血液和尿液等不同来源的体液生物标志及其意义。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 生物标志物 脑脊液 血液 尿液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已知的主动脉夹层生物标志如D-二聚体、C反应蛋白等多被用于在已经发生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作为判断其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标志,且缺乏特异性。对于存在主动脉夹层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能发现血液中早期的生物标记包括蛋白质、microRNA等,对于评估主动脉夹层的发生概率和早期诊断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与主动脉夹层相关性较高的血液标志进行综述,并对和其相关的预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技术进行阐述和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较好,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可遗留记忆障碍等后遗症。早期免疫治疗是该病患者预后良好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该病在免疫治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缺乏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因此,找到可以反映病情进展的生物标志,对于指导诊疗、评估预后都有较为积极的意义。笔者现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脑脊液中异常升高的生物因子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期筛选出有作为生物标志潜力的生物因子。

  • 标签: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生物因子 生物标志物 脑脊液
  • 简介:摘要肺癌是当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脑转移是导致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精准诊断脑转移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意义重大。分子检测敏感度高,在肺癌脑转移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而生物标志的探索也因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原发灶、转移灶、外周血和脑脊液分别阐述与肺癌脑转移发生相关的生物标志研究进展,其中脑脊液中生物标志检测可能是未来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检测方式,为今后开展有关肺癌脑转移多组学诊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 生物标志物 分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