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发育不全、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fibroblastgrowthfactor3,FGFR3)相关性发育异常胎儿X线特点。方法取产前超声疑诊、经FGFR3基因检测确诊的6例软骨发育不全和9例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引产胎儿为研究组(ACH组和TDⅠ组),65例因计划生育或其他原因引产的骨骼发育正常胎儿为对照组。3组胎儿引产后行全身整体正侧位X线检查,定性分析3组胎儿全身骨骼发育特点,定量比较分析3组胎儿坐骨切迹角度、肱骨长/宽、股骨长/宽、第一腰椎长/高、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腓骨长/胫骨长等指标。结果ACH组胎儿X线表现:6/6例为长骨干骺端膨大、火焰状、边缘不光整;5/6例长骨粗短、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TDⅠ组胎儿X线表现:9/9例显示长骨极其短小、椎体扁平、椎间盘间距增宽、"电话接收器"状股骨、干骺端边缘不光整和喇叭口样改变、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8/9例"电话接收器"状肱骨、巨颅。研究组坐骨切迹角度小于对照组,2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67.9°±16.0°和109.0°±10.3°。3组胎儿肱骨长/宽、股骨长/宽、第一腰椎长/高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依正常组、ACH组、TDⅠ组次序,肱骨和股骨有逐渐短粗的变化趋势,第一腰椎有逐渐扁平的变化趋势。3组胎儿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ACH组和TDⅠ组胎儿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无病理改变。3组胎儿腓骨长/胫骨长具有统计学差异,但3组胎儿均无腓骨长于胫骨。结论软骨发育不全和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胎儿X线均表现为长骨粗短、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等,但后者X线畸形程度更重—长骨极其短小,表现更典型—"电话接收器"状股骨和肱骨、胸廓狭小、椎体扁平、椎间盘间距增宽。与儿童或成人期软骨发育不全不同,胎儿期患者并无典型腰椎椎

  • 标签: 软骨发育不全 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 FGFR3基因 X线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女性PR间期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产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100例健康待产妇女作为观察组,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1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心电图资料,分析两组PR间期的发生率。结果晚期妊娠组心电图PR间期168例(15.27%),健康非妊娠组心电图PR间期者726例(2.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女性PR间期发生率较健康非妊娠女性明显增高。

  • 标签: 晚期 心电图 短PR 间期
  • 简介:摘要绝大部分过期药没有变质,西药片极不容易变质。现代西药中的化学药品,其稳定性、防腐性、密封性要远远超过中药材,有效期绝不会只有两年那么。服用过期品的危害远没有宣传的那么严重,远没有食用劣质食品的那么严重。如果药品有效期定的过短,极容易造成无谓的浪费。巨大的药品浪费不仅仅导致的是经济损失,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也不应该忽视。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长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四长骨骨折患者护理的基本效果,并对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四长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康复等方面的精心护理,所以患者均顺利地完成治疗,全部完全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问题。结论对四长骨骨折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并结合适当的护理措施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能够有促进患者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四肢长骨骨折 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康复治疗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完全性断肢56例,其中5例断腿、1例断臂、3例断腕、4例断掌、43例断指,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护理36例(观察组)与由于各种原因未经系统康复护理训练者2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系统康复护理患者效果明显优于未经系统康复护理患者。结论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护理是其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断指(肢)再植 康复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四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急诊处理与手术方法。方法:本组患者共37例,门(急)诊根据外伤史及体征确诊26例,其中7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4例经血管造影确诊。接诊后行气囊止血带止血12例,肱动脉损伤压迫腋窝及上臂止血点2例,股动脉损伤压迫腹股沟处止血点4例。以无菌纱布块加压包扎止血3例。对闭合性损伤暂不行止血带止血。所有患者经手术探查均证实为大血管损伤。3例一期行截肢术,其余行血管修复手术。股动脉损伤或伴股静脉损伤5例均行股动静脉修复,腘动脉损伤或伴静脉损伤10例均行腘动脉修复,修复腘静脉4例,胫前后动静脉损伤仅修复动脉。肱动静脉损伤均行肱动脉修复,桡动静脉损伤8例均行桡动脉修复。结果:门诊确诊率70%。气囊止血带使用率在开放性损伤病例中达39%。动静脉损伤(受伤至通血)时间:〈6h15例,6~8h11例,9~12h4例,〉12h3例。未通血4例。术后72h内共5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行局部烤灯照射,热敷后2例消除,3例探查改行静脉移植修复后血供恢复。7例术后2~3周复查超声多普勒探测均提示血流正常。随访6~12个月,均未见肢体缺血表现,远端动脉搏动良好。6例遗留缺血性肌挛缩,4例截肢,截肢率11%。结论:四血管损伤的救治原则是早期快速诊断,早期正确止血,早期修复血管,早期治疗并发症。

  • 标签: 血管损伤 早期诊断 急诊救治 血管修复
  • 简介:摘要通过对1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良位摆放护理,18例患者均未发生各种并发症,而且肢体运动未形成异常模式,为后期康复创下较好的基础。因此应重视卒中患者早期良位的摆放。

  • 标签: 脑卒中 良肢位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位的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4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早期良位的摆放,对照组20例采取任意舒适体位,而实验组20例采取良位。结果6周后实验组肢体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各种后遗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良位的摆放,能有效的预防痉挛模式的发生,使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对降低致残率、防止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良肢位的摆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疗法治疗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肠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1例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及肠康复对症治疗,观察组1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治疗30d后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持续治疗及随访2年,对比两组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为主治疗肠综合征,以中医针灸理论为基础,整体调节胃肠功能,可促进患者肠内营养应用,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短肠综合征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其常见心电图上PR间期的变化。方法选择妊娠早中晚期及周围年龄阶段健康非妊娠妇女的常规12导联的心电图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期PR间期在多个导联上发生缩短,以妊娠晚期明显。结论说明孕妇P—R间期缩短与需氧量增加,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临床上不能视为异常。

  • 标签: 孕妇 短P&mdash R间期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患水肿的处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处理。结论轻中度的患水肿可嘱患者抬高患,适度活动,限制钠盐摄入,一段时间后淋巴管网交通支建立完全,症状即可缓解。顽固性或重度上肢水肿可抬高患,每天进行患按摩,按摩者双手交替自远端向近端推移,或采用弹力绷带支持,也可采用正压驱动仪对患进行治疗,30min/d,2周为1个疗程。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 患肢水肿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四开放性骨折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并探讨其护理效果。方法从2012年10月~2013年1月内我院骨外科接收的四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抽取10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开展专项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护理效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对比开展护理前后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得到的结果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8例患者中有98例(90.74%)患者基本痊愈,8例(7.41%)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2例(1.85%)患者骨折部位愈合后畸形,上述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与护理前相比,病情明显恢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开放性骨折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康复率,降低术后肢体功能障碍与畸形发生的概率,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与应用。

  • 标签: 四肢 开放性骨折 临床护理
  • 简介:通讯作者张琦(1974.10-),本科,主管护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摘要目的研究重度心衰所致四高度浮肿患者长期静脉输注药物的有效途径,寻求使药物达到最佳疗效的方法。方法对40例重度心衰所致四高度浮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20)采取PICC建立静脉通路;对照组(n=20)采取传统四外周静脉建立静脉通路。观察药物达到疗效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除1例死亡外,其余19例均治疗好转出院,平均住院天数(8)天。对照组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其余16例治疗好转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2天。结论PICC能够最大程度上使药物进行有效循环,并且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使药物发挥作用,同时减少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 标签: PICC 重度心衰 高度浮肿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医护人员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重视。方法加强术后护理及后期康复锻炼。结果通过加强护理,术后可有效缓解病患的患淋巴水肿。结论加强对乳腺癌病患术后的科学、有效地护理,不但可以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等不良症状的发生,还可以极大地减轻病患痛苦。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水肿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四长骨骨折采用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四长骨骨折并施行内固定术的30例患者,将坏死的组织、死骨彻底清除。将髓腔内的炎性组织、脓液刮掉。切除窦道和瘢痕组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苯扎溴铵反复冲洗,将骨折完好复位,纵向加压,加施外固定架。取出内固定,清创后,用VSD将创面覆盖住。创面修复须待伤口内肉芽组织生长之后实施。对于严重的创面感染,用万古霉素(或其他光谱抗生素)骨水泥置于创伤之内,如果有骨坏死,要先填塞以骨水泥,将感染控制住,之后再进行骨骼的重建。术后患者再进行患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以便更好回复功能。结果患者中创面良好愈合21例,感染复发8例,严重感染截肢1例。其中,7例保留了内固定。经过半年至1年的随访,效果不错。结论外科治疗四长骨骨折内固定的术后并发感染技术,正在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在临床上,医师应注意灵活应用,个体化治疗,以便更好地治愈感染,消除病患带来的损害。

  • 标签: 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感染治疗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四血管损伤患者86例,回顾其临床资料,其中67例开放性损伤,19例闭合性损伤,采用血管移植等方式进行处理。结果本研究中86例患者81例修复成功,占94.19%。其中2例因出现严重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3例下肢损伤严重,经血管修复后形成血栓,下肢坏死而截肢。对81例成功患者进行3个月~3年的随访,随访期间73例患者肢体功能良好,无间歇性跛行,5例出现下肢溃烂,进行二次清创后肢体存活,但功能未完全恢复,3例遗留缺血性肌挛缩,肢体功能满足一般自理要求。结论对四血管损伤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成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四肢损伤 血管移植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