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晚期或不可切除的患者,全身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仍是晚期一线标准化疗方案,同时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亦是一线治疗可选择的方案。研究证实免疫治疗作为后线治疗生存获益优势明显,其中纳武单抗疾病控制率达61%,且中位总生存期超过1年。此外,针对FGFR2、IDH1/2、HER-2等胆道肿瘤主要驱动基因的靶向药物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成为晚期胆道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对晚期胆道肿瘤系统化疗、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 标签: 胆道肿瘤 药物疗法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我处收治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牙周系统治疗前与牙周系统治疗后的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指标各项数据均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龈沟出血指数(1.68±0.75)、探诊深度(2.34±0.71)、附着丧失(3.51±1.03)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显著(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系统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牙周状况,促进患者健康恢复,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牙周系统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成林 李建彬 王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济南 250117,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与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70
  • 简介:摘要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合理布局术后放疗与辅助系统治疗既可以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又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部分系统治疗与放疗的最佳时序已经证实,但仍有方案需要进一步明确。特别是新辅助化疗者术后巩固化疗与术后放疗同步治疗的安全性、HER-2阳性患者术后双靶治疗与术后放疗同步治疗的安全性、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同步放疗的安全性等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本文对乳腺癌术后放疗与术后辅助系统治疗的顺序选择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放疗 术后系统治疗 顺序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烧伤患者系统治疗过程中采用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干燥创面削痂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进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创面愈合用时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

  • 标签: 烧伤 治疗方法 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 愈合用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慢性创面现代治疗方法发展快速,在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上起到积极作用;但慢性创面传统治疗方法也具有潜在优势,应对这些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相关认识,并且积极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临床以发挥其治疗作用。本文主要就创面清洁、保守性清创、中医中药、蛆虫疗法和酶清创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医学,中国传统 清创术 慢性创面 传统治疗 蛆虫疗法 创面清洁
  • 简介:摘要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是布鲁杆菌病的一种,占布鲁杆菌病发生率的2%~53%。近年来我国因养殖业的发展和城市宠物饲养的增加,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有流行的趋势。目前,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病变特点认识不足,治疗不规范。因此,就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规范、鉴别诊断、治疗规范等问题,结合诊疗的经验及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为临床工作中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规范的临床诊断还依赖于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仅从疾病的某个方面进行诊断,容易产生误诊或漏诊。尽管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有一些较为特殊的临床特征,但在临床中有时需与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尤其需要与脊柱结核进行鉴别。药物治疗是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最基本环节或最主要环节,手术治疗是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重要治疗手段。国内关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缺乏高质量的研究,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研究多为临床经验总结,缺乏随机对照研究,故进行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多中心研究,对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规范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蒙医传统治疗及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蒙医传统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对68例患者中33例手术治疗,35例保守治疗。其中62例患者骨折完全愈合,4例患者X片骨折线处存有骨痂,外踝处的关节面轻度骨折增生,2例出现骨折疏松,负重时不适感。结论:治疗踝关节骨折,蒙医传统治疗相对优于手术治疗,但是其解剖复位及修复韧带,复位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关键。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aveflex半刚性内固定系统联合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51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65.5±5.6)岁(范围58~73岁)。术前行椎间隙退变的影像学分级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价标准及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23例主要责任节段行减压固定融合,邻近次要责任或退变节段行Waveflex半刚性内固定(联合组);28例双节责任节段均行减压固定融合(融合组)。于摄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术后及随访时的半刚性内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及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ina height,IFH),头侧邻近节段椎间隙的DHI及IFH,头侧邻近节段椎体的水平位移(horizontal displacement,HD);融合组测量头侧邻近节段椎间隙的DHI及IFH,头侧邻近节段椎体的HD。并行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疗效。结果51例随访时间(5.4±0.3)年(范围5.2~6.3年)。联合组与融合组腰腿痛及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1年及5年末次随访时SF-MPQ及ODI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半刚性内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指数术前,术后3个月、1年及5年分别为37.8%±7.6%、37.9%±7.4%、36.5%±6.9%、36.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刚性内固定节段椎间孔高度术前,术后3个月、1年及5年分别为(21.5±2.8)、(21.4±2.8)、(20.4±2.7)、(19.4±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刚性内固定头侧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指数术前,术后3个月、1年及5年分别为37.1%±9.3%、36.8%±9.1%、35.2%±9.1%、33.9%±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刚性内固定头侧邻近节段椎间孔高度术前,术后3个月、1年及5年分别为(21.9±3.0)、(21.4±3.0)、(20.4±2.9)、(19.5±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刚性内固定头侧邻近节段椎体水平位移术前,术后3个月、1年及5年分别为(2.2±0.7)、(2.3±0.5)、(2.5±0.5)、(2.8±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联合组1例半刚性钛棒断裂,1例半刚性内固定节段螺钉松动,3例术后麻木症状缓解不明显,2例半刚性固定节段关节突关节自发性融合。结论Waveflex半刚性内固定对术前退变的腰椎间盘起到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椎间融合后半刚性内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但仍需更长期的随访研究。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至2020年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分析研究,选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使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患者,重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的厚度、子宫的体积、月经期间的失血量以及痛经的程度变化,对比接受治疗之后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子宫内膜的厚度、子宫的体积、痛经的程度以及月经期间的失血量均比治疗之前减小(P<0.05);②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进行治疗的治疗疗效明显,安全可靠,临床症状缓解,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孕三烯酮 子宫腺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左炔诺孕酮宫内环视系统针对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予以治疗,分析探讨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阶段内我院接治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中,随机抽选70名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平均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名。对照组在刮宫术后第5天予以孕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刮宫术后第5天予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中研究组的治愈率更高;持续治疗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4.3%)明显低于对照组(57.1%),比对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功能性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增生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老年重症肺炎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治疗的护理。方法 抽取4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源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强化护理干预,就患者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呼吸频率、PaO2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sPO2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重视肺炎行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治疗的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老年人群 重症肺炎 护理干预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MP)的疗效。方法抽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EM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宫腔镜手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LNG-IUS。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指标、月经情况、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水平;术后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评估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7.87±3.11)mm]低于对照组[(9.86±4.30)mm],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Hb水平[(101.57±7.28)g/L]高于对照组[(92.37±7.94)g/L],P<0.05。研究组患者ER、P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ER、P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月经天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均<0.05),且研究组PBAC评分[(43.05±11.52)分]、月经天数[(3.48±0.44)d]少于对照组[(84.26±17.3)分,(4.23±0.64)d],P<0.05。术后24个月,研究组患者失访2例,对照组患者失访3例;研究组患者疾病复发率(6.98%,3/43)低于对照组(23.81%,10/42),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联合LNG-IUS治疗EMP,有助于缓解疾病症状,降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改善月经状态,并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子宫内膜息肉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治疗重症肺炎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56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均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医治,其中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给予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重症肺炎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异常子宫出血者行左诀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调研患有各种异常子宫出血者在进行检查时方法选择情况,划出时间范围2020.06——2021.06从中挑选实验对象,共计66名使用信封法筛选出常规组、实验组,分别给予安宫黄体酮治疗、左诀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激素水平、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而激素水平低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左决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在异常子宫出血中可调整激素,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异常子宫出血 左决诺孕酮 宫内缓释系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3例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32例;年龄(66.2±7.4)岁(范围48~81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责任节段包括L2~S1 3例,L3~S1 13例,L2~L5 5例,L4~S1 17例,L3~L5 15例。手术沿Wiltse手术入路,以上关节突外缘和横突中线连线的交点为进针点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突出椎间盘及增生黄韧带,使用弹性绳将间隔器套入上下椎弓根螺钉间,收紧加压后固定。术后采用MR检查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头侧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 height,I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并采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结果手术时间(173.5±64.7)min(范围125~240 min);术中出血量(469.5±118.2)ml(范围380~620 ml)。术后随访(47.9±6.7)个月(范围38~62个月)。末次随访MR检查示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未见进一步加重。ROM由术前6.05°±1.85°增至6.93°±1.87°,IH由术前(10.97±2.11)mm增至(11.05±2.02)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凸角由术前37.6°±8.8°增大至43.2°±9.1°,PT由术前24.7°±9.3°减小至20.5°±5.1°,SS由术前22.1°±7.7°增大至26.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JOA评分由术前(6.4±1.2)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19.8±1.6)分、术后1年(22.3±0.9)分、末次随访(20.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由术前50.6%±11.3%降至术后3个月13.8%±4.7%、术后1年11.9%±2.8%、末次随访13.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由术前(81.5±3.6)分升至术后3个月(93.0±2.7)分、术后1年(99.4±3.0)分、末次随访时(95.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由术前(4.2±1.0)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1.3±0.7)分、术后1年(1.2±0.6)分、末次随访时(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3.5年出现L2左侧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予以对症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恢复腰椎后方完整的张力带结构和功能,结合术后康复训练可阻止多裂肌脂肪浸润进展。

  • 标签: 腰椎 椎旁肌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