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的临床护理及防护措施,为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2021年5月-2023年9月收治的19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全面、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布鲁氏菌病病人机体康复、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血清类风湿银子(RF)联合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应用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2024年2月前收治患者中,留取的50例疑似RA患者血清标本作为RA组,令选取50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50例作为CTD组,两组均测定RF和AKA,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RA组RF阳性率为86.00%,AKA阳性率为54.00% ,CTD组RF阳性率为58.00%,AKA阳性率为12.00%;RF、AKA及其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敏感度分别为81.48%、8.70%和88.00%,特异度分别为51.16%、28.57%和85.71%,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和AKA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以弥补单一指标检测的不足,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诊和误诊的风险。因此,推荐在疑似RA患者中进行RF和AKA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效率。

  • 标签: 类风湿因子 抗角蛋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后是否存在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脱落持续时间、传染性及其在社区传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由无症状感染者引发COVID-19社区疫情的控制措施。 方法  对13例新冠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从8例病例中采集了不同类型的样本,并通过实时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病毒RNA进行检测。采用半结构式问卷收集病例的临床、实验室、胸部CT等检测结果资料。结果  2020年2月我们发现了一起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COVID-19社区疫情,13例病例病毒脱落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21天(范围为8-40天)。为了控制XT镇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采取核酸检测、医学观察隔离等综合措施后,这起社区疫情得到了控制。结论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是社区疫情暴发的重要传染源。核酸检测、胸部CT等是社区人群监测的主要方法。管理好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是减缓和终止COVID-19暴发流行的关键措施。

  • 标签:   COVID-19 无症状感染 病毒脱落持续时间 传染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长链非编码RNA H19(LncRNA H19)对其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6-8周的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例;对照组予以在左侧踝关节周围皮下注射生理盐水30μL+30μL含结核分枝杆菌的弗氏完全佐剂(CFA),并于建模前3周向该小鼠上述位置注射腺相关病毒空载(AAV8);观察组在对照组注射的基础上,于建模前3周,注射5μL携带H19的LncRNA H19。结果:观察组滑膜明显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结论:LncRNA H19可能会加重RA病情,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转录因子IRF5有关。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长链非编码RNA H19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2022年末随着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管控措施的放开,COVID-19患者的感染率再创新高。过去三年,根据以往对COVID-19感染者有神经系统表现的确诊病例的研究,COVID-19可通过直接攻击中枢神经系统,或通过自身免疫过程介导神经损伤 。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COVID-19感染后出现的诸多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脑炎(A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单器官特异性疾病(如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但二者同时发生尚未见病例报道。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一例COVID-19感染后同时发生脑炎和GBS的患者,通过早期准确的诊疗后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对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自身免疫性脑炎 吉兰-巴雷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AFP、CA19-9、CEA单项及三者联合检验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37例和同时期来院体检人员52名,将其分为原发组和体检组;比较不同检查方案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三项联合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AFP、CA19-9、CEA单项阳性检出率,且原发组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体检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应用AFP、CA19-9、CEA三者联合检验阳性检出率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AFP CA19-9 CEA 三者联合检验 原发性肝癌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采取雷公藤多苷与肾炎康复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66例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雷公藤多苷与肾炎康复联合用药治疗,两组患者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同时分析患者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应用雷公藤多苷与肾炎康复联合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85%,试验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改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06%与对照组9.09%相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采取雷公藤多苷与肾炎康复联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肾小球肾炎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水平,使肾小球滤过率显著提高,疗效甚佳,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可行性。

  • 标签: 雷公藤多苷片 肾炎康复片 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125、HE4、CA153、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早期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济南市某三甲医院,从2023年6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60例卵巢癌患病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组,再同时另外选定60例未患此病的健康者参与体检为健康组。将研究组(患有卵巢癌的患者)与健康组(健康体检者)进行CA125、HE4、CA153、CA19-9这四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首先,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处理对比研究组和健康组在CA125、HE4、CA153、CA19-9这四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再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分期,分析各阶段患者中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并评估它们在单一诊断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以此来评价这些标志物在卵巢癌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和实用性。结果:CA125、HE4、CA153、CA19-9四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健康组CA125、HE4、CA153、CA19-9的浓度,Ⅰ期患者的CA125、HE4、CA153、CA19-9这四项血液标志物的平均水平相比于Ⅱ、Ⅲ、Ⅳ期患者要低(P<0.05)CA125、HE4、CA153、CA19-9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于他们单一的诊断(P<0.05)。结论:血清CA125、HE4、CA153、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相比单一的标志物检测,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这一策略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卵巢癌 CA125 HE4 CA153 CA19-9
  • 简介:摘要:通过研究CA19-9、CEA、CA125和CA242四种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检测数据以及分期监测与预后数据,发现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指标CA19-9、CEA、CA125和CA242水平均明显超过健康人。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也达到了88.33%,胰腺癌患者Ⅱ~Ⅲ期和Ⅳ期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分别比Ⅰ期显著升高,肿瘤标志物水平高的患者生存时间更低。研究表明四者联合检测能够更好的诊断胰腺癌,并且血清中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增高往往与生存期缩短、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监测以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癌胚抗原 糖抗原19-9 糖抗原125 糖抗原242 胰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40例作为IM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IM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血清铁蛋白与红细胞沉降率的相关性。结果:IM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程度均呈正相关(r血清铁蛋白水平=0.528,r红细胞沉降率=0.847,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均升高,表明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程度均呈正相关。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血清铁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 简介:摘要:目的:甲磺酸阿帕替尼主要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本文旨在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不适合手术治疗或化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每周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1.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此外,实验组患者在肿瘤体积缩小、疼痛缓解等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疗效。2.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手足综合症、脱发、骨髓抑制等。其中,手足综合症的发生率为30%,脱发的发生率为20%,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10%。这些不良反应均可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给予对症治疗得到控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可防可控。甲磺酸阿帕替尼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就肺腺癌EGFR 19del突变,探讨奥希替尼联合一线化疗与单纯使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疗效。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腺癌EGFR 19del突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研究组给予奥希替尼联合一线化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腺癌EGFR 19del突变的治疗中,奥希替尼联合一线化疗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能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肺腺癌EGFR 19del突变 一线化疗 单纯使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巴戟天对骨关节炎小鼠软骨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模型组、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巴戟天组。其中高中低剂量巴戟天组和模型组建立骨关节炎模型,高中低剂量巴戟天组每天给予400、200、100mg/kg的巴戟天溶于1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每日0.9%氯化钠注射液1ml灌胃,连续给予4周的时间;对照组制备小鼠骨关节炎假模型。无菌条件下提取鼠右侧膝关节软组织,制备悬液。使用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小鼠的软骨细胞悬液进行了检测,主要包括LC3B、p-Akt、Beclin1及p-PI3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小鼠软骨细胞悬液中,模型组和低、中剂量巴戟天组的Beclin1、p-Akt、LC3B、p-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统计学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巴戟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巴戟天组的不同剂量与模型组相比,在蛋白表达量上呈现显著增加,且高剂量巴戟天组表现最显著,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意义(P<0.05)。来自不同剂量组的表达量之间也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巴戟天可促进小鼠软骨细胞自噬,抑制凋亡。

  • 标签: 巴戟天 软骨细胞 蛋白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伴癫痫(epilepsy,EP)发作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antibody disease, MOGA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3年5月本院就诊的25例伴EP发作的MOG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5例伴EP发作的MOGAD患者EP类型部分型发作占比最高56.00%、单纯部分性发作最低8.00%;体温升高和/或头痛表现最突出占比68.00%、其次为意识障碍占比32.00%;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升高率80.00%、蛋白水平升高率12.00%、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降低率4.00%;寡克隆区带阳性率44.00%;血液检查结果:寡克隆区带阳性率4.00%、MOG 抗体阳性率100.00%、NMDAR 抗体率8.00%、结缔组织相关抗体率12.00%、抗甲状腺相关抗体率8.00%;MRI异常率:头部84.00%、脊髓40.00%、视神经36.00%;行大剂量激素静脉冲击治疗68.00%;复发率4.00%。结论   伴EP发作的MOGAD患者男性占比较高,常见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和/或头痛、脑脊液白细胞增高、意识障碍等,患病初期通过激素或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能取得良好的预后。

  • 标签: 癫痫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探讨便隐血试验及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省立三院进行体检的2000例人群。根据体检结果,将他们分为结直肠癌组(30例)、肠息肉组(35例)、溃疡组(30例)和对照组(1905例)。对每组进行CEA、CA125、CA19-9水平的检测,并进行便隐血试验。对比各组在这些检测指标上的差异,同时比较了结直肠癌组中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患者的指标水平。最后,评估便隐血试验与这些血清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结直肠癌组在便隐血试验以及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上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高分化癌患者的这些指标也显著高于低分化癌患者(P<0.05)。便隐血试验与这些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等各项诊断指标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的检测(P<0.05)。结论:便隐血试验联合血清CEA、CA125、CA19-9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体检人群直肠癌的有效筛查指标。

  • 标签: CEA CA125 CA19-9 便隐血试验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冠病毒感染者淋巴细胞数量与前白蛋白水平的关系及其对临床治疗和营养支持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淋巴细胞数量及前白蛋白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与前白蛋白水平降低呈显著负相关(r=-0.56,P<0.01)。淋巴细胞数量与焦虑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5;r=-0.41,P<0.01),而前白蛋白水平与焦虑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5;r=0.43,P<0.01)。结论:新冠病毒感染者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与前白蛋白水平降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反映了新冠病毒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的不利影响,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合理的治疗和营养支持。

  • 标签: 新冠病毒 淋巴细胞 前白蛋白 免疫反应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宁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细胞炎性因子的应用  效果。方法:收录于2022.2—2023.7收治的11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采用抽签方式回顾性 分为2组,每组55例样本。对照组单纯采用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冠心宁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脂水平明显改善,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组斑块情况相对对照组更优,结果比较P<0.05。结论:冠心宁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通过控制心血管功能和血脂异常,可以显著改善病情,改善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长期预后。

  • 标签: 冠心宁片 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斑块 细胞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