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灌注治疗恶性浆膜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接受华蟾素灌注治疗的恶性浆膜积液患者。行腔穿刺闭式引流干净恶性积液后,恶性胸水予华蟾素40~125mL,恶性腹水予华蟾素40~150mL,恶性心包积液予华蟾素10~50mL,经生理盐水稀释后,通过引流管缓慢注入后夹闭。每周灌注2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积液量和质,包括红细胞(RBC)、乳酸脱氧酶(LDH)、肿瘤标记物(TM)的变化,中医症状评分和体力状况评分(KPS评分)的变化。结果恶性积液量减少有效率为66.42%,积液中RBC,LDH,TM较前均明显下降,其中减少≥25%的例数分别占54.48%,53.73%,54.48%;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3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华蟾素灌注可从量和质方面治疗恶性浆膜积液,尤其对浆膜转移性及局部湿热毒证者效果更佳,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小。

  • 标签: 恶性浆膜腔积液 华蟾素注射液 腔内灌注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最合适的臭氧浓度。方法选择1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A、B、C3组各60例,分别予以A、B、C组20μg/ml、30μg/ml和40μg/ml的医用臭氧20ml和玻璃酸钠2ml膝关节注射,每周1次,连续5周,比较不同浓度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疗效。结果B组治疗后VAS评分较A、C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A、C组的85.0%、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μg/ml的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中老年骨性关节炎效果优于20μg/ml和30μg/ml的臭氧联合玻璃酸钠,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玻璃酸钠 臭氧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注射配合针刀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注射配合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36例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五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18%;对照组显效14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9.07%。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注射配合针刀松解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

  • 标签: 玻璃酸钠注射液 小针刀松解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理疗、关节功能保护、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玻璃酸钠关节注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玻璃酸钠关节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确切,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玻璃酸钠 腔内注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包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恶性肿瘤合并心包转移,部分合并胸膜转移并胸膜积液病例为研究对象共27例,予以经皮心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引流,彻底引流后心包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完全缓解(CR)13例(44.4%),好转(PR)13(48.1%)例,无效2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总有效率(CR+PR)92.5%。结论心包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效果好,毒副作用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恶性心包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心包腔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 心包腔局部化疗
  • 简介:摘要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HCA)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单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于手术末期关节闭合后,将HCA2ku溶于生理盐水40ml中注射入关节。对照组仅使用生理盐水40ml,观察并记录术后24h引流量、输血量、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试验组术后24h引流量、输血量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及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能减少术后24h内出血量、输血量,对血小板及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血凝酶 凝血功能 人工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刻度注射器的设计研究是为解决现有注射注射量不精确、定位慢效率低的缺陷,特别是对皮试、体检等人多、时间紧的使用场合,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考虑了刻度注射器的技术方案,介绍了刻度注射器的设计机理,并对内刻度注射器的制作提出了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内刻度注射器 精确注射量 专利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节注射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3h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量的影响,寻找减少TKA围手术期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本院骨关节外科2013年9至2015年3月初次接受单侧TKA患者12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A、B、C、D4组,分别为关节注射50ml氨甲环酸(含氨甲环酸2000mg)联合引流管夹闭3h(A组)、关节注射等量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持续开放(B组)、关节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联合引流管暂时夹闭3h(C组)、关节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联合引流管持续开放(D组),每组各30例。比较各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量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并发症方面四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注射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3h能够有效减少TKA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量,且不增加并发症。

  • 标签: 氨甲环酸 引流管夹闭 全膝关节置换术 失血 引流量
  • 简介: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全治疗是修复技术的尖端挑战,是血管外科医生心中的介入治疗“皇冠”。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在主任刘昌伟的领导下,通过努力钻研,近两年171例全治疗成功率100%,患者多为高龄重症,年龄最高者93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标签: 腔内介入治疗 主动脉扩张性 北京协和医院 腔内治疗 血管外科 修复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截骨结合关节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使用腓骨截骨结合富血小板血浆(PRP)膝关节注射治疗。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效果满意8例,较满意2例,效果不满意2例,有效率83.33%。结论腓骨截骨结合关节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创伤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腓骨 截骨 富血小板血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行腔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DSA与CT检查结果一致: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34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17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并发急性血栓形成4例。患者均首先采用介入治疗;若腹部症状、体征,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肠坏死,则立即行剖腹探查;若术中证实为肠坏死,则行肠切除+肠吻合术。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3月。分析患者介入治疗结果、介入治疗的后续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30d病死率、随访期间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55例患者从出现腹部疼痛到行腔介入治疗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0.1h(4.0~15.0h),动脉完全再通率为32.7%(18/55),其中8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1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夹层;部分再通率为63.6%(35/55),其中26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8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1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夹层;2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治疗无效,后行支架置入痊愈。9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患者在介入治疗后11~24h内行剖腹探查+肠切除+肠吻合术,切除小肠平均长度为103cm(74~201cm)。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大出血,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经压迫止血等处理后好转。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个月(2-14个月)。术后1个月内,5例患者死亡,患者30d病死率为9.1%(5/55);其余患者无腹痛复发。术后5个月,3例患者出现腹痛症状,之后证实非肠系膜动脉缺血所致。2例行支架置入术患者随访9个月未出现复发。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腔内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胚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通过甲氨蝶呤妊娠囊注射以及肌注射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胚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资料6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通过甲氨喋呤肌注射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甲氨蝶呤妊娠囊注射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以及实验室指标全部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胚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通过甲氨蝶呤妊娠囊注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肌注射,并且治疗安全性高,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低,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胚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 囊内注射 肌内注射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