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前 ,骨科术前备大体分为剃毛备法及不剃毛备法两大类 ,其中不剃毛备法又可分为脱毛剂备法、推毛备法及消毒剂清洁法 3种 [1] 。术前术野剃毛不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推荐彻底清洁后只剪去影响手术操作的毛发 ,而不必进行常规的术野剃毛。不剃毛备法优点 :增加病人舒适感 ,节约时间 ,减少护理工作量 ,避免交叉感染 ,降低切口感染率 ,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剃毛备皮法 不剃毛备皮法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破伤风试液配制方法对破伤风试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8月在我院行破伤风抗毒素( TAT)皮肤过敏试验的患者 480例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 232例 ,观察组 248例。两种均使用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破伤风试液配制法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观察组按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破伤风抗毒素说明书”( 2018年 04月 16日修改版)试液配制方法进行试 ,观察两组皮肤过敏试验试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 TAT试出现阳性者 25例 ,阳性率 10.08%;对照组试阳性 49例 ,阳性率为 21.12% ,两组比较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按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破伤风抗毒素说明书”( 2018年 04月 16日修改版)配制试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可降低破伤风试阳性率 ,提高患者用药机会 ,对用药安全性无影响。

  • 标签: [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液配制 观察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瓣修复背阔肌肌瓣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采用背阔肌肌瓣修复创面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81岁,平均43.6岁。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查背阔肌前缘和后缘附近的穿支血管并进行标记。术中根据拟修复缺损的大小、形状,切取背阔肌肌瓣,修复缺损;依据术前穿支血管探查结果,掀起1块或多块穿支蒂螺旋桨瓣,转移修复背阔肌肌瓣供区缺损。观察术后效果。结果24例背阔肌肌瓣术后均成活,包括带蒂肌瓣22块,游离肌瓣2块,面积16 cm × 11 cm~33 cm × 17 cm,宽度9~20 cm。24例均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瓣修复背阔肌肌瓣供瓣区,其中12例应用1块螺旋桨瓣,11例应用2块,1例应用3块,共37块穿支瓣,包括36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瓣,1块自由设计穿支瓣。螺旋桨瓣的面积13 cm × 5 cm~23 cm× 14 cm,血管蒂长度3~6 cm,瓣旋转角度90°~180°,所有螺旋桨瓣的供瓣区都直接关闭。术后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瓣完全坏死,清创后另行植皮修复;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瓣远端2 cm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他35块瓣全部成活,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24例均获1~38个月随访,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4例肿瘤患者出现肿瘤复发,需再次实施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对术后术区功能和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瓣修复背阔肌肌瓣供区缺损,在确保切取一个宽大的肌瓣用于缺损修复的同时,还可以确保背部肌瓣供区能直接关闭。

  • 标签: 背阔肌肌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穿支螺旋桨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邮票、Meek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修复中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陆军第七三集团军医院诊治大面积烧伤患者81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术前选择创面修复方式分为A组(邮票植皮,35例)和B组(Meek植皮,46例),比较两组患者片存活和愈合情况、治疗费用、死亡情况及康复情况。结果A组和B组患者植皮皮片一期存活率及创面愈合率、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86% vs 86.96%,5.71% vs 8.70%,P>0.05)。A组患者片成活率高于B组,创面愈合时间、1%体表总面积(TBSA)烧伤面积治疗费用均低于B组[(76.3±5.1)% vs (67.9±6.2)%,(41.5±4.9)d vs (45.8±5.1)d,(1 215.6±235.1)元vs (7 689.5±681.0)元,P<0.05]。A组患者康复优良率显著低于B组(68.57% vs 86.96%,P<0.05)。结论邮票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修复中应用,相对Meek修复具有更高植皮皮片成活率,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但康复效果较差。

  • 标签: 烧伤 皮肤移植 移植物存活 邮票皮 Meek皮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二期经肾镜治疗经肾镜术后残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我院共收治患有肾结石的患者 98 例,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采用一期经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采用二期经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结石去除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结石去除率高于参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 p<0.05 )。 结论 在治疗经肾镜术后残石患者时,采用二期经肾镜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而且能够提高结石去除率,该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二期经皮肾镜 经皮肾镜术 残石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瓣外科发展过程中,腹股沟瓣是首先应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供区游离瓣,但由于其轴心血管解剖走行变异多且口径小、吻合难度大等,临床应用曾经一度受到限制。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患者对供区美观性需求的日益增强,腹股沟瓣因具有供区隐蔽、可切取面积大等优点,近十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四肢、颌面部及会阴部组织缺损修复。本文回顾腹股沟游离瓣的历史发展演变,总结腹股沟穿支瓣及其衍生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以期促进腹股沟瓣的进一步应用及发展。

  • 标签: 腹股沟皮瓣 穿支皮瓣 修复 软组织缺损 历史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改良RP-HPLC(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牡丹中的芍药苷与丹酚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色谱柱SunFire ODS C18(4.5x250mm,5μm),然后以甲醇-水梯度洗脱,控制流速1.0ml/min,在最大的波长下检测,220mm为芍药苷,264mm为丹酚。结果:0.216-2.132μg范围为芍药苷,0.613-6.320μg范围为丹酚且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4,0.9997),芍药苷平均回收率为99.65%,丹酥平均回收率为98.96%。结论:采用改良RP-HPLC方法检测,可有效控制牡丹皮质量,且该方法简单、重复性较好,准确率高,可为牡丹中的芍药苷与丹酚含量测定提高可靠参考。

  • 标签: 牡丹皮 芍药苷 丹皮酚 改良RP-HPLC 含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腓动脉肌穿支为蒂的小腿外侧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以腓动脉肌穿支为蒂的小腿外侧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4~65岁,平均28岁。其中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3例、皮肤溃疡4例、贴骨瘢痕2例。患肢创面均合并骨或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切取瓣5.0 cm×4.0 cm至7.0 cm×5.0 cm。供瓣区拉拢缝合5例,用腹股沟全厚打包植皮15例。结果术后20例瓣全部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18个月随访,瓣外形良好,无臃肿感,质地耐磨,瓣两点辨别觉在3~5 mm,患肢踝关节功能活动良好,获得满意效果。结论本术式切取方便,疗效可靠,手术创伤较小,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瓣。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穿支皮瓣 小腿外侧皮瓣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临床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瓣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各种创面的修复,尤其是比较复杂创面的修复,该瓣的设计是以带蒂瓣为主,而通过吻合穿支血管的游离神经营养血管瓣目前临床上尚不多见。吻合穿支血管的游离神经营养血管瓣是将神经营养血管瓣与穿支瓣相结合设计成长轴型瓣,该瓣不但能修复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而且实现了跨区移植来重建创面的感觉功能,也避免了带蒂瓣的蒂扭转和非生理供血等问题。同时通过吻合穿支的神经营养血管瓣进行游离移植至如足底、手部、臀部等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区,对缺损区域的感觉功能重建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通过吻合穿支血管的神经营养血管瓣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上感觉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是临床研究及应用的新趋势。

  • 标签: 穿支血管 移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之瓣/肌瓣修复方法的选择和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7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31例会阴肿瘤患者,采用多种形式瓣/肌瓣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患者中男5例、女26例,年龄39~76岁,原发病因中外阴癌27例、Paget病4例。会阴肿瘤根治性切除后继发缺损面积为8.0 cm×4.5 cm~27.5 cm×24.0 cm。结合缺损所在具体会阴及腹股沟区域及面积,并根据穿支体区理论,采用阴部外动脉穿支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瓣、腹直肌肌瓣、股前外侧瓣、阴部内动脉穿支瓣、股薄肌肌瓣和股深动脉穿支瓣等修复。根据瓣血运范围划分,总共切取17个局部转位瓣、18个轴型瓣/肌瓣、7个V-Y推进瓣,面积为7.0 cm×4.0 cm~21.0 cm×13.0 cm。瓣/肌瓣均带蒂转移,供区均无张力直接缝合。观察并记录瓣/肌瓣个数、创面闭合情况、瓣/肌瓣成活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31例患者共切取42个瓣/肌瓣,其中11例患者采用2个瓣/肌瓣修复环周大面积缺损。所有缺损均达到无张力直接闭合。32个瓣/肌瓣术后血运良好,另外10个瓣/肌瓣血运不良。17个瓣/肌瓣术后存活良好;5个瓣/肌瓣术后8~14 d伤口裂开,经换药治疗后好转;7个瓣/肌瓣术后2~5 d出现暂时性充血,未予特殊处理后逐渐恢复;3个瓣/肌瓣术后7~15 d发生感染,经换药治疗后2个瓣好转,另外1个瓣/肌瓣因部分坏死行清创后直接拉拢缝合;2个瓣/肌瓣术后8~15 d完全坏死,均于清创后采用带蒂腹直肌肌瓣修复;7个瓣/肌瓣术后7~20 d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24例患者获随访,时间9~38个月,瓣/肌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外阴外形较佳,髋关节活动未见受限,排尿、排便功能未受影响,其中3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对会阴肿瘤切除术后复杂大面积缺损,根据分区灵活应用不同形式瓣/肌瓣修复后外观和功能较佳,但是并发症较多,需进一步加强术后护理。

  • 标签: 外阴肿瘤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槲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多醇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又名栎精、槲皮黄素,化学名为3,3',4,5,7-五羟基黄酮,分子式为C15H10O7,分子量为302.24。槲素存在于多种植物的花、叶与果实中,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血栓,抗病毒,心血管保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学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股沟瓣是临床开发最早的游离瓣之一,但因解剖位置不恒定,变异较多,后临床应用逐渐减少。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近十年来,其在颌面外科和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为了促进腹股沟瓣的推广及发展,本文就腹股沟瓣及其穿支瓣的解剖、各种形式的设计、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优点和缺点进行讲述,侧重介绍其在四肢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皮瓣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手外科治疗中应用微型瓣的相关问题。方法:研究年限区间2018年9月-2020年9月,择取样本共40例,均为指掌损伤行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均分为研究组(微型瓣治疗)、对照组(基础性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手外科指掌损伤患者行微型瓣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 标签: 微型皮瓣 手外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肾取石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例经肾取石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方法。结果8例经肾取石术后均痊愈出院。2例严重出血患者经精心护理痊愈出院。结论为护理人员对经肾取石术患者术后病情进行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手术成功和顺利康复出院,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经皮肾取石 术后护理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瓣串联股前外侧穿支瓣(ALTP)移植修复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共7例,男5例,女2例,创面软组织缺损大小10.0 cm×15.0 cm~15.0 cm×22.0 cm,均采用足底内侧瓣串联ALTP移植修复,其余创面植皮覆盖。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瓣成活、外观等,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创面均I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管危象、坏死。术后7例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8(平均12)个月,游离瓣及游离植皮均成活,外观良好并无明显臃肿,瓣局部未见血肿水泡、磨损、溃疡,质地柔软,弹性较好。术后1年复查,均能不扶拐行走2 km以上,未出现足跟部疼痛不适(跟骨骨折患者除外),未见足底瓣血肿、磨损、溃疡。结论足底内侧瓣串联ALTP修复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是一种重建足跟部功能的有效方法,修复后的足跟具备良好的耐磨性且外形美观。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串联皮瓣 足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作者: 方杰 李军 高俊杰 张文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临床解剖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临床解剖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000 ,开封济康手外科医院手外科,河南 开封 475000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静脉瓣和桡动脉掌浅支(SPBRA)瓣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40例40指,其中采用静脉瓣(A组)修复18例、SPBRA瓣(B组)修复22例,均进行门诊随访收集相关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其手术时间、瓣2-PD、患者满意度、瓣外观、供区并发症、瓣成活率及患指关节活动度进行分析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0例瓣术后均全部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A组手术时间为(78.89±7.36)min,较B组[(97.27±9.26)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分别平均随访11.6、12.1个月,末次随访瓣2-PD测量值分别为(7.94±1.55)mm、(6.59±1.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功能活动度:A组,优13例,良5例;B组,优17例,良5例,优良率均为100%。患者满意度:A组,非常满意4例,满意13例,一般1例;B组,非常满意17例,满意5例;瓣外观:A组,良16例,差2例;B组,良21例,差1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静脉瓣和SPBRA瓣桥接修复均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满意的临床疗效。依据感觉恢复首选SPBRA瓣;依据操作难易程度,静脉瓣操作相对容易。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静脉皮瓣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对5例2指软组织缺损,行桡动脉掌浅支瓣联合尺动脉腕上皮支瓣修复,5例瓣完全成活,瓣外形满意,质地与受区接近。桡动脉掌浅支瓣与尺动脉腕上皮支瓣联合修复2指软组织缺损,供区隐蔽,可恢复部分感觉,是一种修复2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 标签: 手指损伤 外科皮瓣 桡动脉掌浅支 尺动脉腕上皮支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掌背动脉支筋膜蒂瓣修复手指近、中节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9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2例手指近、中节创面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5~70岁,创面面积为3.4 cm×2.4 cm~6.5 cm×4.0 cm。采用改良掌背动脉支筋膜蒂瓣修复创面,瓣切取面积为3.5 cm×2.5 cm~6.7 cm×4.1 cm。5例患者瓣供区直接间断缝合,4例患者瓣供区取同侧前臂内侧全厚片修复,3例患者瓣供区采用腕部带蒂瓣修复。记录瓣存活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情况,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结果12例患者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瓣质地、外形恢复较佳,11例患者供区愈合;1例患者供区植皮边缘区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本组患者瓣两点辨别觉距离为5.6~9.0 mm,手功能评定为优5例、良4例、中3例。结论改良掌背动脉支筋膜蒂瓣修复手指近、中节创面血运可靠,手术操作简便、安全,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掌背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