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新型脑保护剂依拉奉联合银杏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 2016 年 1月至 2017 年 12月神经内科住院 60例发病 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 1周、治疗后 2周,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自我照顾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80%,对照组总有效率 53.3%,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采取依拉奉联合银杏莫,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依拉奉治疗,无明显副作用,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依达拉奉,银杏达莫,神经保护,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已获批用于心房颤动脑卒中和静脉血栓防治,相较于维生素K拮抗剂,疗效相当或更优,安全性更优,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率更低。然而,应用NOACs仍可能发生严重的出血事件及其他紧急情况。因此,NOACs特异性逆转剂对于抗凝患者紧急情况下处理至关重要。依赛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片段,是比加群的特异性逆转剂,可强效、快速、持续地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活性。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获批并应用于临床。同时,众多权威指南和专家共识已将依赛珠单抗纳入接受比加群治疗患者的临床管理路径。依赛珠单抗可应用于以下特定情况:①急诊外科手术/紧急操作;②危及生命或无法控制的出血。依赛珠单抗推荐的使用剂量为5 g (2.5 g/次×2次),可通过2次连续静脉输注(每次输注时间为5~10 min,2次间隔不超过15 min);或采用1次5 g静脉快速注射给药,以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效应。本共识旨在指导依赛珠单抗在临床的合理使用,以期为接受比加群治疗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逆转抗凝效应提供指导。

  • 标签: 出血 依达赛珠单抗 达比加群 特异性逆转剂 急诊外科手术 紧急操作
  • 简介:摘要莫非尼可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及抑郁症,但目前国内外鲜有莫非尼可引起精神障碍的报道。我们报道1例大剂量混合使用莫非尼及阿莫非尼后出现精神障碍,期望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 标签: 精神障碍 阿莫达非尼 莫达非尼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格列净这种抑制剂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与改进。方法:原料主要选择 1-氯 -2-(4-乙氧基苄基) -4-碘苯和 2, 3, 4, 6-四乙酰氧基 -a-D-溴代吡喃葡萄糖,进行交换格式处理,催化乙酰基与偶联以形成脱除反应,获取格列净。结果:计算整体回收率是 50%。结论:根据改进合成工艺的试验结果可知,经过改进,合成格列净所形成的废料量缩减,反应条件也变得更加温和,由此可知改进工艺试验取得成功。

  • 标签: 达格列净 合成工艺 改进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rs-fMRI)中体素-镜像同功能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的分析方法,旨在探讨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M)患者大脑半球间VMHC的变化模式。材料与方法以PDM患者32例及健康女性志愿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疼痛及焦虑视觉模拟评分、痛经的伴随症状评分,并行rs-fMRI检查,分析两组间VMHC值的差异及组间显著差异脑区的VMHC值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M患者VMHC值显著增加的脑区位于双侧膝下皮层/眶额区(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体素水平P<0.001,组水平P<0.05,双侧),未发现此脑区与临床资料存在相关性。结论PDM患者双侧膝下皮层/眶额区同功能连接增强,有可能为原发性痛经产生及调节的中枢机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及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要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临床中采取依拉奉治疗的效果开展分析。方法: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年 6月,结束时间为 2020年 6月,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8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差异来开展分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的患者划分为常规组,采取依拉奉治疗的患者划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 S-100β与 NSE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 S-100β与 NSE水平均要优于常规组, 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临床中采取合适的依拉奉治疗,能够增强治疗预后效果。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依达拉奉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菲林治疗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1-2019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儿童中枢性性早熟患儿200例。结果:中枢性性早熟儿童在使用菲林治疗后的性激素水平、生长指标等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菲林用于治疗中枢性性早熟能够有效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以及性激素的分泌,延缓骨龄并控制性征的异常发育,疗效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护菲林可能引起的安全性问题,治疗方案宜个体化。

  • 标签: 达菲林 儿童 中枢性性早熟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下的度中心度和脑镜像同连接特点。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患者组,n=26)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对照组,n=37)。所有纳入研究的对象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在Matlab 2013a平台上通过DPARSF、REST等工具进行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和基于体素的镜像同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分析,t检验比较两组间DC、VMHC值差异的脑区,并把差异脑区的DC值和VMHC值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右侧小脑后叶(MNI:x,y,z=45,-87,-12)、左侧中央前回(MNI:x,y,z=-54,9,39)、左侧顶下小叶(MNI:x,y,z=-48,-51,42)、右侧前扣带回(MNI:x,y,z=3,18,48)的DC值增高(t值分别为5.75、5.26、5.28、5.16);左侧额下回(MNI:x,y,z=-36,9,30)的DC值降低(t值为-6.65);双侧小脑后叶(MNI:x,y,z=±51,-69,-33)、双侧顶下小叶(MNI:x,y,z=±48,-51,54)、双侧前扣带回(MNI:x,y,z=±3,21,45)的VMHC值增高(t值分别为5.19、5.19、5.02、5.02、5.15、5.15)。差异脑区的DC值、VMHC值与临床症状无显著相关性(-0.23<r<0.19,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存在关键脑网络节点与相关脑区连接的异常及多个脑半球对称脑区的功能连接增加。

  • 标签: 强迫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度中心度 镜像同伦连接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新型口服抗凝药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新型口服抗凝药包括凝血因子Ⅹ a抑制剂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前者主要为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和贝曲沙班,后者代表药物为比加群酯,比加群酯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过程中具有无需频繁调整剂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出血率低等优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比加群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规范化使用比加群酯提供参考。

  • 标签: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达比加群酯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依拉奉药物来进行护理治疗。 方法 :本院主要通过对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 7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医护人员对这 7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 38 例。医护人员通过对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的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护理治疗,而对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 依拉奉药物进行护理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结果: 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明显的看出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没有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医护人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依拉奉药物进行护理治疗,具有明显效果,并且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过敏现象,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奈铂致肺癌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接受以奈铂为基础方案化疗的中晚期肺癌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性别、年龄(<60岁或≥60岁)、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P)1A313G基因型(AA型或AG型)、病理分型(非小细胞肺癌或小细胞肺癌)、是否有吸烟史、是否合并肝损伤和是否合并肾损伤各分为2组,比较其骨髓抑制发生率和不同程度、不同表现骨髓抑制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奈铂致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6例,男性34例,女性12例。46例患者中30例在应用奈铂后出现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总发生率为65.2%,其中Ⅰ~Ⅱ度者20例(43.5%),Ⅲ~Ⅳ度者10例(2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奈铂后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3/5)高于非小细胞肺癌(17.1%)(P<0.05)。男性肺癌患者应用奈铂后白细胞减少总体发生率高于女性(58.8%比25.0%,P=0.04);吸烟患者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总体发生率高于既往无吸烟史者(68.0%比28.6%, P=0.01; 64.0%比33.3%, P=0.04);小细胞肺癌患者血小板减少总体发生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5比9.8%,P<0.01)。吸烟与不吸烟肺癌患者应用奈铂后不同程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不同病理分型不同程度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奈铂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较高(OR=25.00, 95%CI:2.20~284.61, P=0.01);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中小细胞肺癌是发生重度骨髓抑制、重度白细胞减少、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OR=13.20, 95%CI:-4.67~0.49, P=0.02; OR=22.20, 95%CI:-5.37~0.83, P=0.01; OR=19.49, 95%CI:-5.11~0.82, P=0.01; OR=13.87, 95%CI:-4.89~0.38, P=0.02)。结论病理分型为小细胞肺癌是患者服用奈铂后发生重度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吸烟史的男性肺癌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概率更高。

  • 标签: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铂化合物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言语性幻听(auditory verbal hallucinations, AVHs)是常见幻听类型之一,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现有的治疗方法对难治性AVHs疗效欠佳。近年来,阿凡疗法用于治疗AVHs越来越受学界关注。研究表明阿凡疗法可以明显改善幻听声音频率、痛苦、持续时间、对声音来源的信念等方面,提高患者的预后。基于此,我们对阿凡疗法治疗AVHs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探究AVHs的发病机制、治疗、预后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言语性幻听 阿凡达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研究于社区医院内部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联合治疗,对比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HI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银杏莫联合阿司匹林共同治疗急性脑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脑梗死的患者 120 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 60 例和治疗组 60 例, 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阿司匹林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联合银杏莫共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80.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6.67%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26.6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银杏莫联合阿司匹林共同治疗急性脑梗, 效果明显,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认可,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银杏莫;阿司匹林;急性脑梗;临床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ingko and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60 cases) and treatment group (60 case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93.3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6.67%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gingko Damo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obvious effect and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recognized by patients and clinicians and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咪唑仑对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 : 收集近年各大医院应用咪唑仑治疗小儿 惊厥性 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数据 , 与其他用于小儿治疗的抗惊厥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咪唑仑治疗组与其他用药组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 咪唑仑 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与其他药物治疗方案相比,起效迅速、治疗惊厥效果可靠,并且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咪达唑仑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丹参酮联合阿帕林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06例轻中度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8年01月至2018年07月期间,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丹参酮外用阿帕林凝胶治疗,对照组外用阿帕林凝胶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1.1%,比对照组60.4%高,(P

  • 标签: 丹参酮 阿达帕林 轻中度痤疮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银杏莫联合阿司匹林共同治疗急性脑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10月~ 2019年 11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 12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 60例和治疗组 60例, 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阿司匹林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联合银杏莫共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2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采用银杏莫联合阿司匹林共同治疗急性脑梗, 效果明显,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认可,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银杏达莫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 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