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限制性与非限制性输血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库自建库至2021年3月发表的关于限制性与非限制性输血对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提取患儿胎龄、随访年龄、脑损伤及死亡发生情况。应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692篇文献,最终纳入4篇,随访到3 577例ELBWI,末次随访年龄为校正月龄22~26个月。Meta分析结果显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输血对ELBWI校正年龄18个月后死亡或神经发育损害(RR=1.01,95%CI 0.94~1.08,Z=0.24,P=0.81)、死亡(RR=1.10,95%CI 0.94~1.29,Z=1.24,P=0.22)、神经发育损害(RR=0.98,95%CI 0.89~1.07,Z=0.46,P=0.65)、脑性瘫痪(RR=1.21,95%CI 0.89~1.66,Z=1.21,P=0.23)结局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限制性输血与非限制性输血对ELBWI远期死亡及神经发育损害结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这对指导ELBWI临床输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输血 死亡率 神经发育损害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偏瘫患者应用血流限制训练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与总结,旨在为偏瘫患者进行该训练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 标签: 血流限制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医疗机构对医疗技术应用及管理承担主体责任,限制类医疗技术属于医疗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医务人员意识薄弱、医疗机构管理不健全、技术审核不严格及管理过程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医疗机构必须致力于推动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智能监管水平,确保医患沟通得到严格落实并保证医疗技术备案得到及时办理,不断提升医疗管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 标签: 限制类医疗技术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对比研究,分析开放性输血和限制性输血,以此来分析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限制性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阶段,在该阶段内筛选本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共计50例,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开放性输血,实验组25例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恢复时间、输血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输血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输血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输血量和输血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危重症患者采用开放性输血花费较大,对于资金不足的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更优,不仅不会影响恢复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而且可以降低资金的消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对眼内硅油的限制和角膜内皮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6例(6只眼)严重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均因晶状体虹膜隔损伤合并玻璃体视网膜损伤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和硅油填充。总结随访期间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和角膜内皮镜观察的硅油位置和角膜内皮情况。结果6例眼外伤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7岁(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26岁),2例外伤眼为左眼,4例为右眼。5例为眼球破裂伤,1例为眼球钝挫伤。随访时间5~51个月,平均数为18.5个月。6例行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和硅油填充后硅油均限制于缝线后,始终没有接触角膜内皮。4例至末次随访角膜保持健康透明,2例严重眼外伤患者分别在随访11、16个月时出现角膜带状变性(均非硅油接触角膜内皮所致),其中1例角膜带状变性患者随访51个月时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6例患者均无视物遮挡或炫光等不适主诉。所有患者术后体位相对自由,无需保持俯卧位。1例出现硅油乳化并在硅油乳化后阶段性眼压升高。结论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可有效防止眼内硅油移位至前房,有效防止硅油接触角膜内皮。

  • 标签: 眼前半段 硅油类 缝合技术 内皮,角膜 眼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腹泻患儿临床护理过程中静脉营养支持、饮食限制对患儿止泻时间、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6月--2022年3月就诊于本院儿科92例急性腹泻患儿作为探讨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方法的分组原则,将观察对象随机纳入普通组(普通护理)、联合组(静脉营养支持+饮食限制)。结果:联合组止泻时间更短,血红蛋白表达水平在干预72h后升高,与普通组比较,结果有差异(p

  • 标签: 急性腹泻 静脉营养支持 饮食限制 血红蛋白 止泻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腹泻患儿临床护理过程中静脉营养支持、饮食限制对患儿止泻时间、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6月--2022年3月就诊于本院儿科92例急性腹泻患儿作为探讨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方法的分组原则,将观察对象随机纳入普通组(普通护理)、联合组(静脉营养支持+饮食限制)。结果:联合组止泻时间更短,血红蛋白表达水平在干预72h后升高,与普通组比较,结果有差异(p

  • 标签: 急性腹泻 静脉营养支持 饮食限制 血红蛋白 止泻时间
  • 作者: 吴琼 袁蕾 余敏 刘政海 王贞 杨惠 李彩 艾小红 何洁 万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海南省热带脑科学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海口 571199,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郴州 423001,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应用解剖与生殖医学研究所,衡阳 421001,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衡阳 421001,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赣州 341099,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衡阳 421001,海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海口 57119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热量限制对辐射所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7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辐射+随意饮食组(sham-irradiation and ad libitum,Sham-AL)、辐射+随意饮食组(irradiation and ad libitum,IR-AL)、辐射+间歇性热量限制组(irradiation and intermittent fasting,IR-IF),每组12只。采用新旧事物识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认知功能;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海马自噬相关基因5(ATG5)、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LC3II)、自噬接头蛋白P62、线粒体阴离子通道蛋白1(VDAC1)、白介素1(IL-1β)、突触囊泡膜蛋白(SYP)、突触蛋白1(SYN-1)、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免疫荧光法确定VDAC1在小鼠海马中定位。结果与Sham-AL组新事物识别指数(30.02 ± 9.05)相比,IR-AL组小鼠新事物识别指数(-22.45 ± 16.76)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P<0.05)。与Sham-AL组相比,IR-AL组自噬标记蛋白ATG5和LC3II表达下降,抗自噬蛋白P62表达升高,VDAC1蛋白表达下降,IL-1β蛋白表达上升,SYP、SYN-1、PSD95蛋白表达降低(t=2.49、2.19、2.40、3.47、2.87、2.25、2.17、2.31, P<0.05)。与IR-AL组新事物识别指数(-22.45 ± 16.76)相比,IR-IF组小鼠新事物识别指数(21.22 ± 5.62)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5)。与IR-AL组相比,IR-IF组自噬标记蛋白ATG5和LC3II表达上升,抗自噬蛋白P62表达降低,VDAC1蛋白表达升高,IL-1β蛋白表达下降,SYP、SYN-1、PSD95蛋白表达升高(t=2.88、2.71、3.18、3.18、3.11、3.30、3.35、2.53, P<0.05)。免疫荧光显示,VDAC1与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小胶质细胞标记物)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共表达,但与神经元核抗原蛋白(NEUN,神经元标记物)不共表达。结论间歇性热量限制可改善小鼠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VDAC1蛋白表达、诱导自噬发生,最终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和保护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有关。

  • 标签: 电离辐射 间歇性热量限制 认知障碍 自噬 线粒体阴离子通道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5月内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分成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研究组采取限制输血,对照组采取积极输血,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前,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输血后24h,研究组的凝血酶时间、凝血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限制输血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而且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限制输血 积极输血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病人及骨折病人积极输血与限制输血对病人住院时长的影响,探讨季节性缺血时的临床输血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三台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输血治疗的消化道出血病人270例,其中缺血季节输血治疗病人118例,非缺血季节输血治疗病人152例;骨科输血治疗的骨折病人224例,其中缺血季节输血治疗病人111例,非缺血季节输血治疗病人113例。缺血季节采取限制性输血,非缺血季节采取积极输血。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分析两个科室积极输血与限制输血对病人住院时长的影响。结果:两对比组红细胞输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科积极输血治疗组红细胞输注量为(3.91±1.84)U,限制输血组红细胞输注量为(3.36±2.16)U,积极输血组住院时长为(15.27±8.20)天,限制输血组住院时长为(18.82±14.53)天,两组病人住院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11岁3月龄患儿因“发现身材矮小20 d余”就诊于武汉儿童医院。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确诊为限制型心肌病。基因检测结果发现该患儿TPM1基因c.541G>A(p.Glu181Lys)突变,国内外尚无该位点突变的相关报道,为新发突变。患儿入院后予口服卡托普利及螺内酯治疗,1周后出院,电话随访1年患儿暂未诉不适。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外科修补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方法:从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接受外科修补术治疗的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患者中抽选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ICU住院时长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室缺大小、DVSD与DAR的比值、肺动脉高压程度与ICU住院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分析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外科修补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可以充分了解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然后针对性进行干预,更好地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 外科 住院时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对65例胰腺癌患者、30例肝细胞癌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的全部10个组织限制性表达癌-睾丸基因(cancer-testis antigen,CTA)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进行检测,发现联会复合蛋白1(synaptonemal complex protein 1,SYCP1)、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抗体(sperm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the nucleus on the X chromosome C,SPANXC)及都德式结构域内涵蛋白1(tudor domain containing 1,TDRD1)mRNA在胰腺癌中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0%、89%及54%,检测值分别是志愿者的15.50、16.95及10.03倍,且三者之间互不相关。SYCP1及SPANXC mRNA在胰腺癌中的检测值高于肝癌,且与CA199不相关;SYCP1 mRNA在晚期胰腺癌中的检测值要高于早中期胰腺癌,SPANXC mRNA在低分化胰腺癌中的检测值要高于中高分化胰腺癌。提示SYCP1和SPANXC mRNA有望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肿瘤标志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一个限制性心肌病家系的致病变异。方法对先证者和两名直系亲属进行全外显子测序,通过GATK3.7软件鉴别潜在的变异,使用snpEff注释变异,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ACMG)进行致病性评估,整合Sanger测序和临床表现开展家系内共分离分析。结果根据ACMG判定CRYAB c.326A>G (p.Asp109Gly)为致病变异,在家系中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共分离。先证者罹患合并限制性心肌病、肌病和白内障的多系统性疾病,首发症状为左心房扩大。家系另三名患者确诊限制性心肌病,其中两例男性首发症状是双心房扩大,一例女性首发症状为心室传导阻滞。结论CRYAB基因c.326A>G杂合变异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该变异导致合并限制性心肌病、肌病和白内障的多系统性疾病尚未见报道。

  • 标签: 限制性心肌病 肌病 白内障 CRYAB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限制性补液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患者选择我院急诊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68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限制组与常规组,每组34例患者。限制组给予限制性补液方案,常规组给予常规补液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失血量,统计两组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限制组平均失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限制组ARDS、MODS、ARF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5.88%VS20.59%),限制组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2.94%VS17.65%),数据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限制性补液能够减少患者失血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限制性补液 急诊创伤性休克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现研究探索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应用限制性液体管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入组样本均为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计80例,以分组对比进行研究,统计两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救治后一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乙组(限制性液体复苏)无论是在临床指标还是不良反应及死亡率方面都明显优于甲组(开放性液体复苏)(详见表2和表3),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限制性液体管理不但使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指标方面有显著提高,而且能够降低死亡率,控制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在实际临床中的运用价值非常高。

  • 标签: 护理体会 感染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