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系统评价尖瓣成形(MVP)与尖瓣置换(MVR)治疗风湿尖瓣心脏病的疗效,并进行对比。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治疗的178例患者,按所行式分为MVP组(29例)和MVR组(14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围手术期一般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两组患者在中指标、术后ICU停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辅助设备应用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VP组病死率低于MVR组(χ2<0.05)。术后MVP组跨压差及反流严重程度高于M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风湿尖瓣瓣膜病的患者,行MVP治疗可以取得与MVR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死亡风险更低。对于尖瓣反流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行MVR手术,或在MVP基础上行周修复降低术后反流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尖瓣瓣膜成形(MVP)治疗中重度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28例行MVP的MR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回顾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50~72岁,平均(61.5±10.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中重度MR。术前根据患者的合并症、病变部位的定位和合并腱索断裂与否,评估选择可行的MVP式及合并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中行尖瓣楔形切除、矩形切除及缘对缘缝合方法修补尖瓣,合并腱索断裂或腱索冗长的行e-PTFE线人工腱索植入,常规行尖瓣成型环植入,中注水观察评估瓣膜成行效果。中采取的尖瓣成形方法统计:7例(25.0%)植入1~3根腱索,行尖瓣矩切除9例(32.1%),尖瓣楔形切除8例(28.6%),尖瓣缘对缘缝合4例(14.3%),所有患者均置入鞍形尖瓣成形环。对于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同期行单纯左心耳切除(LAA),或心房颤动射频消融(AB)+LAA;合并冠心病,则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合并中度及以上的三关闭不全,则同期行三成形环植入手术(TVP)。1例(3.6%)患者行MVP+CABG,1例(3.6%)行MVP+TVP+LAA;3例(10.7%)行MVP+TVP+AB+LAA;5例(17.9%)行MVP+TVP;18例(64.3%)行单纯MVP。术后予华法林抗凝治疗3~6个月,合并心房颤动者终身抗凝治疗。统计所有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包括合并手术、尖瓣成形方法;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返流、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为中重度返流,术后2年复查心脏彩超:21例(75.0%)无明显尖瓣返流,6例(21.4%)尖瓣轻度返流,1例(3.6%)尖瓣中度返流。且所有患者的心功能较术前均提升1 ~ 2级。术前LAD[(49.42±12.58)mm],术后2年LAD[(38.17±9.84)mm],术前LVEDD[(50.91±7.93)mm],术后LVEDD[(44.37±7.42)mm],术后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前LVEF(51.69±9.71)%,术后LVEF(62.79±8.53)%,术后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MVP治疗MR安全有效、疗效显著,但远期效果还待进一步研究随访。

  • 标签: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房颤动 三尖瓣关闭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60岁以上老年患者风湿尖瓣修复(MVP)与生物瓣膜置换(MVR)的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诊疗中心行风湿尖瓣修复或生物置换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风湿尖瓣病变患者,包括同期行三修复及房颤射频消融患者;排除合并主动脉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次手术患者,最终纳入患者82例。根据尖瓣手术方式分为尖瓣修复组(MVP组,25例)和生物置换组(MVR组,57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曲线,通过Log Rank方法比较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围手术期全组患者平均年龄(66.37±4.41)岁。54.9%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时间(P=0.99),主动脉阻断时间(P=0.88),术后住院时间(P=0.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VR组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5.3%;MVP组无住院期死亡(P=0.24)。随访5年,最长随访63个月,平均随访47.03个月。MVR组6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2例死于非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VP组无死亡。两组均无再手术病例。结论风湿尖瓣病变的老年患者采用尖瓣修复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中期效果。

  • 标签: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修复术 人工生物瓣膜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四步法"修复风湿尖瓣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间136例应用"四步法"行风湿尖瓣成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结果。并与同期行风湿尖瓣置换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尖瓣修复成形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2.94%。术后1周及随访期间与术前相比,左心房直径显著缩小,尖瓣口舒张早期前向流速(E峰)显著降低,随访期间房颤消除率80.7%。成形组与置换组具有相同的早期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两组超声心动图主要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四步法"修复风湿尖瓣疾病的早期临床结果满意,"四步法"风湿尖瓣成形具有可行、安全和有效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成形 四步法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应用"四步法"行风湿尖瓣病变修复手术,随访观察修复效果和患者早、中期不良事件,分析此式的优势及可能的不足。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中心通过正中切口或右侧腋下切口完成风湿尖瓣狭窄尖瓣修复62例。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尖瓣修复情况,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62例患者均完成尖瓣修复,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轻度或微量反流。伴发房颤患者术后恢复窦性心律18例,5例通过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7例主动脉完成修复,无明显反流。3例置换生物主动脉瓣膜,46例行三成形,其余未行成形。本组62例患者围手术期无输血,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随访4~22个月无死亡和不良事件,复查心电图均提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提示19例为轻度反流,40例为轻微反流,1例为中度反流,2例为轻中度反流,峰值流速(1.2±0.3)m/s,无狭窄,3个月后均停止服用华法林抗凝。对于风湿尖瓣狭窄病变的患者,使用"四步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成形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风湿尖瓣病变行尖瓣修复手术的早期疗效分析及随访结果,总结报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48例风湿尖瓣病变患者进行尖瓣修复的临床资料。风湿尖瓣修复手术根据尖瓣病变情况联合采用交界切开、叶削薄、钙化剥除、腱索松解及乳头肌劈开方法,全部应用尖瓣人工环。合并三关闭不全采用人工环(C型环)固定,合并房颤患者均采用迷宫射频消融(Maze-Ⅳ)式进行射频消融。收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尖瓣、心功能及心律等情况。结果根据病理分型,中探查可见,Ⅰ型9例,Ⅱ型31例,Ⅲ型8例。其中Ⅰ、Ⅱ型病例均修复成功,Ⅲ型中出现1例患者因中心脏复搏后出现尖瓣中度反流而中转行尖瓣生物置换。体外循环时间(110.62±27.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6.63±17.63)min,ICU停留(46.16±11.37)h,机械通气(21.60±10.89)h。全组术后30天无死亡,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肺部感染3例,无卒中、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完成瓣膜修复的47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9.86±6.78)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无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再次手术等事件发生,随访心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P<0.001)。结论风湿尖瓣病变的修复,保留了完整的尖瓣结构,有利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良好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熟练掌握心脏瓣膜修复的基础上,熟悉风湿尖瓣病变的解剖特征,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开展风湿尖瓣修复手术是可行的,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而采取相应策略,术后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建议长期随访观察。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修复 手术治疗 临床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尖瓣成形后影响6H拔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7例行腔镜下尖瓣成形(MV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拔管时间分成两组(术后6h内拔除气管插管分为正常组70例,大于6 h拔管的为延长组37例),对患者术前、中、术后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快通道麻醉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时间(CPB)、主动脉阻断时间(ACC)、术前肺动脉收缩压>60 mmHg、持续房颤、合并冠心病、中泵注右美托咪定(DEX)及术后第一天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合并有冠心病[OR=4.020,95%CI(1.341,16.607),P=0.023]、CPB时间延长[OR=0.950,95%CI(0.911,0.990),P=0.015]、以及术后PCT升高[OR=0.799,95%CI(0.701,0.912),P=0.001],防止延迟拔管的保护因素是中泵注DEX[OR=0.309,95%CI(0.090,1.063),P=0.042]。结论合并冠心病、体外时间延长、毕PCT升高是影响胸腔镜MVP 6H内拔管的危险因素,中泵注DEX是防止延迟拔管的保护因素。

  • 标签: 胸腔镜 二尖瓣成形术 危险因素 延迟拔管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62例风湿尖瓣狭窄患者完成经正中切口或右侧腋下切口尖瓣改良松解成形,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外科医师完成。62例均成功修复尖瓣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轻度或者微量反流,房颤患者术后18例恢复稳定的窦性心律,5例通过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16例主动脉完成修复,无明显反流,57例行三成形,其余未行成形。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输血、死亡和并发症。随访2~21个月无死亡和不良事件,复查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提示19例轻度反流,40例轻微反流,1例中度反流,2例轻中度反流,峰值流速(1.2±0.3)m/s,无狭窄,3个月后均停止服用华法林抗凝。对于风湿尖瓣病变的患者,可以使用尖瓣改良松解成形获得较好的成形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手术技术本身难度不大,便于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4D-TEE)技术在尖瓣成形(M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2—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VP的25例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55.56±14.40)岁。患者MVP术前均行4D-TEE检查,精准评估尖瓣反流的病因及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和反流程度,测量左-右纤维三角间距离、收缩期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lPm)、环前后径(DAP)、叶各个分区(将尖瓣前叶和后叶的外、中、内部分别命名为A1~A3和P1~P3)的高度等参数,依据检测结果制定手术方案。中探查对术前超声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并选择合适的成形环尺寸,完成MVP操作后,利用亚甲蓝染色直视下测量叶对合高度。心脏复跳后再次行TEE检查,测量叶对合高度,即刻评估手术效果。21例MVP患者术后3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再次评估尖瓣反流程度。(1)观察术前通过4D-TEE诊断的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反流程度,以及与中探查结果的一致;(2)比较术前4D-TEE所得的尖瓣各参数与手术最终使用的成形环尺寸的相关;(3)比较心脏复跳后利用TEE测得的对合高度与者在直视下利用亚甲蓝染色测量的对合高度的相关等;(4)分析术后3个月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4D-TEE的检查结果与中探查的结果对比,25例患者病因和病变分型诊断的准确率为96.0%(24/25)。对病变部位发生在叶的单一区域或某两个区域诊断的准确率为14/14,对交界区病变及多个区域联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2/3、4/5。术前4D-TEE评估尖瓣反流程度2级6例、3级2例、4级17例,与中探查结果一致。通过术前4D-TEE测得的各指标对成形环尺寸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AP(X1)、左右纤维三角距离(X2)两个参数进入回归模型,建立多元线性方程:成形环尺寸Ŷ=10.506+0.230X1+0.395X2,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1),R2为0.613,提示模型拟合的效果良好。DAP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486,左-右纤维三角间距离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450,提示者对成形环尺寸的预测均有较大意义。以心脏复跳循环稳定即刻TEE测量的A1-P1、A2-P2、A3-P3的对合高度及三个对合缘的平均对合高度与中亚甲蓝染色直视下测量的对合高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四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0.916、0.951、0.953,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分析术后3个月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对合高度≤7 mm为术后反流的危险因素,比值比为30.0(P<0.05),提示平均对合高度≤7 mm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反流再次加重。结论4D-TEE不仅可以在MVP术前精准地判定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及反流程度,并根据测量的定量参数预测中实际使用的成形环尺寸,协助外科医生手术方案的决策,而且可以在中实时评估手术疗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另外,它提供的参数对术后早期的成形效果也起到了一定的预测价值,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四维 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瓣膜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心脏病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大小及功能对继发性三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来阜外医院就诊的中度或重度风湿心脏病尖瓣狭窄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手术,并于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明确存在继发性三反流。选取2016年于阜外医院就诊的门诊患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且均于就诊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超声参数及左心房功能进行比较,对研究组左心房功能与三结构及功能的相关及继发性三反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三环直径指数与左心房面积变化率、排空分数及左心房平均应变呈强相关(r=-0.65、-0.58和-0.59,P均<0.01)。肺动脉收缩压与左心房面积变化率、排空分数及左心房平均应变呈较强的负相关(r=-0.60、-0.58和-0.59,P均<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三环直径指数、叶闭合高度和肺动脉收缩压是影响术前继发性三反流的相关因素(OR=1.916、2.382、1.059,95%CI:1.18~3.109、1.312~4.323、1.009~1.111,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动脉收缩压、左心房面积变化率和左心房平均应变是影响三环增大的危险因素(OR=1.044、0.875、0.809,95%CI:1.002~1.088、0.761~0.964、0.656~0.997,P均<0.05)。结论左心房扩大、功能减低参与了继发性三反流的发生,左心房面积变化率和房壁平均应变减低会引发三环增大,从而导致三反流的发生及加重。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左心房应变可以提供更早期的左心房功能信息。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三尖瓣闭锁不全 心房功能,左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既往经验,从与手术方式选择相关角度出发,总结出一种定义明确、适用的风湿尖瓣病理分型方案。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中心因风湿病因,接受尖瓣手术病例。根据尖瓣叶的损害程度、交界的损害情况、交界区下结构的损害情况3项评价标准,将所有病例分为由轻到重的3个病理等级;总结入选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每个病理等级的特点,以及其与手术方式的相关。结果共入选398例,其中接受风湿成形284例,总体成形率达70%。Type Ⅰ型58例,占15%,成形率100%。术前中-重度反流占64%。Type Ⅱ型260例,占65%,成形率76%(197/260)。术前中-重度狭窄占88%。Type Ⅲ型80例,占20%,成形率36%(29/80),术前极重度狭窄占50%,术前中-重度反流占40%。在接受的成形病例中,随病理分型升高,平均尖瓣口面积和平均年龄呈线性趋势下降;术前左心房前后径、舒张期流速、中主动脉阻断时间、重度狭窄占比、混合型病变占比,及完整"四步法"的应用占比呈线性趋势升高。结论风湿尖瓣成形手术在我国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中国风湿尖瓣临床病理三分型法为风湿尖瓣成形技术的开展提供了一个阶梯化的发展路线。

  • 标签: 风湿性二尖瓣 二尖瓣成形 病理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风湿心脏病患者采用保留尖瓣装置的换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 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6例风湿心脏病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不保留尖瓣装置的换,观察组行保留尖瓣装置的换。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功能指标、心功能分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2组的左心室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则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中的Ⅰ、Ⅱ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保留尖瓣装置的换治疗风湿心脏病,能明显改善左心室指标和心功能,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保留二尖瓣装置 换瓣术
  • 简介:摘要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瓣膜中心确诊尖瓣黏液样变(Barlow综合征)并由单一者进行尖瓣修复手术的患者,经筛选入组25例。回顾术前超声心动图资料,尖瓣修复技术,观察患者近、中期的治疗效果。25例患者中,24例修复效果满意,1例因修复失败中改为尖瓣置换成形成功率98.9%。所有患者均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均正常出院。中体外循环(93.47±22.69)min,阻断(68.57±14.67)min。尖瓣均采用人工瓣膜成形环,尺寸36(34,40)mm。术后住院(7.2±3.3)天。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尖瓣微量反流15例,尖瓣轻度反流9例。随访3~71个月,平均36.5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再次心脏手术发生。尖瓣修复治疗Barlow综合征导致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 作者: 庞帅 陈宗皓 桑鹏超 谷腾飞 韩小虎 李佳慧 袁金达 刘培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山东省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曾在俄罗斯巴库列夫心血管外科研究中心工作) 2500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 100029,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心胸血管外科 1335,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郑州 451464,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 海口 100191,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心胸乳腺外科 529000,山东省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250021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尖瓣置换与尖瓣成形对梗阻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尖瓣反流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俄罗斯巴库列夫心血管外科研究中心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连续随机分为两组:41例接受左心室流出道肥厚心肌切除(Morrow手术)联合尖瓣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为MVR组;47例接受Morrow手术联合尖瓣修复(mitral valve repair,MVr),为MVr组。对比两组主要终点:死亡;次要终点:血栓并发症(脑梗死、外周动脉栓塞)、尖瓣返流复发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结果MVr组中6例中转为MVR,被排除在研究之外。术后26个月MVR组和MVr组生存率分别为78.9%和96.6%,无血栓栓塞生存率分别为83.2%和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0.026)。术后24个月MVR组和MVr组尖瓣返流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1.000、0.934)。结论手术合并MVR或者MVr都是解除左心室流出道阻塞和尖瓣返流的有效方法。Morrow手术联合MVr可提高生存率并减少血栓并发症。

  • 标签: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切除术 二尖瓣置换 二尖瓣修复
  • 简介:摘要经导管尖瓣置换被公认是治疗高龄高危主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国产J-Valve瓣膜,应用技术成功救治2例尖瓣生物衰败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患者尖瓣反流消失,未见周漏,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缩小,三反流量显著减少,心功能明显改善。在尖瓣生物衰败外科手术高危的患者中,采用国产J-Valve瓣膜行技术,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其长期效果尚需要大宗的病例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尖瓣置换期行优质护理干预的可行,为尖瓣置换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尖瓣置换患者,共 100例。结合围期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尖瓣置换患者行常规护理,优质组尖瓣置换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 2组尖瓣置换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依从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优质组尖瓣置换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依从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尖瓣置换配合围期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疾病认知、配合、安全,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是有效的护理手段。

  • 标签: 二尖瓣置换术 优质护理干预 术后并发症 康复情况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昱茜 徐学增 白炜 王博 陈亚武 周党侠 孟欣 刘丽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05期
  • 机构:710032 西安,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超声医学科 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国际合作中心 陕西省肥厚型心肌病多学科会诊中心 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多学科诊治与遗传咨询中心;710061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病理系,710032 西安,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710032 西安,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超声医学科 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国际合作中心 陕西省肥厚型心肌病多学科会诊中心 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多学科诊治与遗传咨询中心,710061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病理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指导下全胸腔镜技术行尖瓣成形的意义及术后近中期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西京医院采用全胸腔镜技术行尖瓣成形治疗尖瓣关闭不全的14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7例(66.0%)、女性50例(34.0%),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45.8±14.5)岁,术前均行RT3D-TEE检查,观察尖瓣病变部位、分析反流机制、测量尖瓣结构各项指标,帮助手术医师选择成形环型号及手术方式。术后即刻行RT3D-TEE评价尖瓣成形效果,随诊时记录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LA左右径、LV前后径、LVEF、EDV、ESV以及尖瓣反流或狭窄情况等指标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的组间进行LSD-t检验。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有2例成形失败转而选择尖瓣置换尖瓣成形即刻成功率为98.6%。中期随访超声心动图显示,尖瓣无或微量反流114例(78.6%),少量反流19例(13.1%),少-中量反流10例(6.9%),中量反流2例(1.4%)。术后出现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0例;尖瓣前向血流速度加快8例。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LA左右径、LV前后径、EDV、ESV较术前均缩小[分别为LA左右径(50.9±8.2)mm vs(39.9±7.1) mm vs(39.3±5.4)mm vs(39.8±7.9)mm,F=87.032,P<0.05;LV前后径(56.9±6.8)mm vs(49.0±5.8)mm vs(48.2±4.3)mm vs(48.5±6.3)mm,F=71.042,P<0.05;EDV(135.4±38.6)ml vs(99.1±30.1)ml vs(93.1±21.6)ml vs(98.6±37.3)ml,F=52.639,P<0.05;ESV(58.3±20.9)ml vs(47.7±21.3)ml vs(41.8±13.4)ml vs(44.1±25.8)ml ,F=18.300,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LVEF较术前略减低[分别为(57.5±5.1)% vs(53.1±6.5)% vs(55.8±5.6)%,F=14.885,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57.5±5.1)% vs(56.5±5.9)%,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23±10)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存活,无因反流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结论采用RT3D-TEE指导尖瓣成形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RT3D-TEE指导下胸腔镜技术治疗尖瓣关闭不全近中期结果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 二尖瓣成形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中期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三种三成形治疗中、重度功能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选取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6例功能关闭不全患者,行左心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三成形。根据式不同分三组:人工环成形组(A组)、自体心包条成形组(B组)、改良De Vega成形组(C组),每组52例。对术前、术后10 d、6个月、1、2年患者的心功能、心室射血分数、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三反流程度/cm2、肺动脉收缩压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三种方法治疗三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效果。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再次手术。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6个月、1、2年三组患者心脏B超复查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年A组心脏B超指标明显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2年复查轻度以下三关闭不全比例分别为A组100%、B组96.6%、C组9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成形均是治疗功能关闭不全的有效治疗式,近期效果相似,人工环成形中期效果更优,更适合功能中、重度三关闭不全的患者,而更远期疗效还有待于时间的推移进行统计学分析。

  • 标签: 三尖瓣闭锁不全 三尖瓣成形术 人工环 自体心包片 De Vega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