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如今人类社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到医院就医的精神病病人也逐渐增多。精神病主要是与家族亲人遗传因素,生活环境的急剧改变,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性格经常情绪激动等等有关。医护人员应该预防和高度重视这些疾病的发展,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视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护士的专科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医护人员再以满足这些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各阶段的需要,并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常见症状等开展临床观察也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早日重返社会。

  • 标签: 精神病 护理 安全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与精神疾病的关联性。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60名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精神疾病患者出现违法犯罪的比重更高,无业人员比重更高,低受教育水平比重更高,未婚比重更高。结论精神病刑事责任能力大多没有现实动机,致人死亡可能性大。相关部门应该尽早发现这类患者,尽早实施治疗,减少对社会的危害。

  • 标签: 精神疾病 司法鉴定 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疾病 关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青少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病耻感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2月我科60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60名家属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在干预前后分别使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和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分别评定患者和家属的病耻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因子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可降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病耻感,值得应用。

  • 标签: 病耻感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 青少年 严重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家庭是人成长的第一场所,家庭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青春期是在儿童期和成人期中间的一个人生转变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会受到许多心理问题的困扰,特别是抑郁。青少年产生抑郁的情绪或症状与家庭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家庭因素会使得青少年出现抑郁?这是治疗青少年抑郁的重要考据。

  • 标签: 青春期抑郁 家庭 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家庭环境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和SCL-90量表,对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大一至大四216名学生的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及自我概念清晰性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得出了以下结果和重要的结论(1)西安文理大学生心理健康中一项因子即精神病性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另一项因子即抑郁在学科性质上有所差异。(2)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各项因子在性别上均没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和家庭环境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中有一项因子即娱乐性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家庭环境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部分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

  • 标签: 家庭环境 心理健康 自我概念清晰性
  • 简介:摘要:精神科患者是目前临床上救治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这样就使得精神科的护理必须与普通临床科室的护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样有效地提升精神科患者的治愈率与治疗有效率成了当前广大医学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

  • 标签: 人文关怀 精神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来帮助患者的更好的恢复一般健康状况,减轻其精神衰退。护理最主要的是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以及心理支持。结果全组患者经过全面的评估和精心的护理,痴呆症状有明显改善的27例(占45%),有一般改善的21例(占35%),无变化9例(占15%),因再发脑溢血死亡3例(5%)。结论将人文关怀运用于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适应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患者心理、生理方面的舒适度,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人文关怀 精神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利培酮在治疗儿童精神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就诊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单一给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联合给药治疗,连续给药治疗2个月,就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ANSS评分均较高,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在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效果较好,在临床诊疗中采用利培酮联合给药治疗能够提高疗效的同时,改善药物副反应,提高治疗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阿立哌唑 不良反应
  • 简介:神经及精神疾病人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干扰此类患者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加重患者神经及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神经及精神疾病治疗所用药物造成影响。文章针对神经及精神疾病人群拔牙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疾病 精神疾病 拔牙 预防
  • 简介:摘要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精神疾病患者似有增加,造成许多家庭陷入因病致贫、或突然崩塌的境况。如何使精神疾病患者康复,重新回归社会,恢复学习、工作、生活常态,特别是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摆在了每一个医生的面前。分析导致精神疾病的原因、总结药物治疗的经验发现,加强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促进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健康教育 精神疾病 患者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青少年厌学情绪和行为形成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学校内存在有明显厌学情绪的40例中学生作为观察组,选取无厌学情绪的40例中学生作为对照组,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使用SDLRS(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问卷)以及EMBU(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学生厌学情绪、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学生的各项消极学习因子分数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0.05),而积极学习因子如喜爱学习、有效学习以及主动学习等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学生中在父母惩罚严厉、父母过度干涉、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分数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同时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因子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母亲拒绝否认、偏爱被试与消极学习呈现正相关(r=0.587,P<0.05),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关系和喜爱学习、有效学习以及主动学习呈现正相关(r=0.356,P<0.05)。结论存在厌学情绪、行为的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均较差,同时受到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密切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厌学 家庭因素 教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伴自杀倾向青少年家庭满意度上的特点,并分析伴自杀倾向青少年的抑郁情绪状态对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11例伴有自杀观念与行为且未服药的青少年在基线时评定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青少年家庭满意度量表(AFSS)。1104例同期青少年健康人群进行HAMD、AFSS评定。结果(1)自杀组家庭满意度总分、家庭成员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自杀倾向青少年HAMD总分与家庭满意度总分、家庭成员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相关。结论(1)伴自杀倾向青少年存在较重的抑郁情绪状态。(2)青少年的自杀倾向和抑郁情绪状态是影响家庭满意度的高风险因素。

  • 标签: 青少年 自杀 抑郁状态 家庭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神疾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的糖脂检测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精神疾病患者按有/无骨质疏松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同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BMD)。并以FBG、TC、TG水平对精神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绘制ROC曲线。结果观察组FBG、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BM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DL-C、HDL-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615、0.718);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FBG、TC、TG水平与其BMD值均呈负相关(r=-0.985、-0.943、-0.941,P均<0.01)。ROC曲线分析FBG、TC、TG水平与精神疾病患者BMD值关系密切。结论糖脂代谢异常是精神疾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FBG、TC、TG水平是监测精神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预先指标。

  • 标签: 糖脂代谢异常 精神分裂症 骨质疏松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取家属同步教育和常规心理疏导对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并观察分析比较,为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临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66例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随机分为观察组(n=33,进行常规心理疏导和家属同步教育)和对照组(n=33,仅进行常规心理疏导),并对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t=2.855,2.777,P均<0.05),对照组的SAS评分明显降低(t=1.831,P<0.05),但SDS评分未见明显变化(t=0.909,P>0.05)。(2)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5.76%VS60.61%,P均<0.05),SAS评分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8.79%VS69.70%,P均<0.05)。结论对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家属同步教育干预效果显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理疏导。

  • 标签: 老年精神疾病 家属同步教育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分别对194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用卡方检验、T检验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行为异常儿童检出率为12.86%;通过分析儿童性别、父母亲文化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比较儿童之间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收入情况、孕期有无高危等因素与行为问题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情感、矛盾、知识、娱乐、组织在儿童有无行为问题发生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行为问题发生与家庭环境因素有一定相关性,改善家庭环境因素可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行为问题 家庭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境稳定剂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奥氮平及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DS(20.14±1.37)分、BRMS(5.10±0.25)分、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有效率93.33%、不良反应6.67%。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有效率95.83%、不良反应8.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心境稳定剂治疗精神疾病中的双相情感障碍,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且可有效减轻抑郁与躁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境稳定剂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躁狂
  • 简介:摘要当代的医疗技术日渐精益,很多疑难杂症都能够得到有效治疗,而精神分裂症是属于一种慢性且难以根治的的精神疾病,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了抑制精神病的发作需要终身服药进行治疗,对比其他内科病人精病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着明显的偏差,因为精神病分裂症患者具有狂躁幻觉、攻击他人等一系列精神分裂症状,导致服药困难、服药不定时、不好好配合治疗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为了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本文对相关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服药情况和服药依从性差而出现的不良后果、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各方面进行了探究。

  • 标签: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服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患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观察。方法我院在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间选择了部分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且要求所有参与研究调查的患者进行签署我院自制的相关同意书,在同意研究的基础上,我院最终选择了60例研究对象,其中为了突出护患沟通的效果,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n=30),对照组单纯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了护患沟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入院后生活自理人数。结果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在护理效果以及入院后在各种生活自理方面的人数要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结论护患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观察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护患沟通 精神疾病护理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立哌唑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予阿立哌唑治疗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阿立哌唑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后患者PANSS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各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是主要干预手段,而阿立哌唑药物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升整体治理效果。

  • 标签: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