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人是带着许多遗憾被造化到这个世上的。遗憾作为一种不满足的心理把生活中的空白折射出来,人生就是不断填补空白的过程,永无止境,永不完结。填补了空白,向上的人生才一步一步地达到理想的高度。这个高度可以看作向人生目标的接近。所以在遗憾和理想之间有一条很现实的路,打通了这条路,遗憾即可消弥,理想即可实现,而人生的空白即可填补。生活中谁都想追求完整,但完整从来都以理想的形态高高地悬挂在意念的深处,因此上帝只好把遗憾留给我们。是上帝有意考验我们,还是我们不理解上帝,于是诸多的困惑便产生了。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困惑应该成为我们常解不懈的人生论题。面对困惑既不被遗憾捆住手脚,也不被遗憾挡住去路,需要的是大彻大悟的心境。这时候我们完全可以站在一座大山的前面,远眺它的完整。完整的山有气势,有力度,有神韵,给人美的感觉是浑然的,壮丽的,雄峻的。可是,我们如果走近大山或者走进大山,那不完整的缺憾就时时地叩击我们的心灵,低的谷,陡的坡,枯的树,腐的草,败的叶,断的流……大山并不以自身的缺憾而改变它的完整,当你走出来,遥遥地看去,依然的有气势,依然的有力度,依然的有神韵。这就是山。我们大彻大悟了这一点,人生的遗憾算得了什么?华山天下险...

  • 标签:
  • 简介:张岱年先生认为,“命”是人生问题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讲有命,以后儒家都主有命”,孔子所谓命“大致说来,可以说命乃指人力所无可奈何者。我们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之成功或失败,即此事的最后结果如何,并非做此事之个人力量所能决定,但也不是以任何个人或任何其它一件事情所能决定,而乃是环境一切因素之积聚的总和力量所使然。如成,既非完全由于我一个人的力量;

  • 标签: “命” 朱子 人的力量 人生问题 张岱年 后儒家
  • 简介:朱子在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夏正式获读《上蔡语录》;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以得自胡宪的胡氏家传《谢子雅言》为基础进行初次编订后,经谢良佐的启发,朱子提出忠体恕用说,并发展成乾道二年(1166年)的性体心用说,形成乾道四年(1168年)再编《上蔡语录》定本的义理基础。李侗在壬午年(1162年)抄赠朱子的《上蔡语录》,其实源于赣上传刻的朱子初编本;张拭曾在隆兴二年(1164年)持有《上蔡语录》底本一种,但未曾向朱子出示。这显示出在李侗、张拭之外,朱子早年道学思想的另一个侧面,即从谢良佐、胡安国到胡宪这一脉的影响。

  • 标签: 朱子 胡宪 上蔡语录 谢良佐 胡安国
  • 简介:关于朱子四书学的形成似乎已经形成某种结论,但事实上其中重要关节仍值得重新讨论。朱子四书学的形成贯穿其毕生,大致可分为启蒙期、准备期、形成期、成熟期和完善期五个阶段,期间朱子对四书的注释刊刻既齐头并进又分合有度,或各书单刻,或《学庸章句》合刻,或《论孟集注》合刻,应特别注意的是朱子并未合刻《四书集注》。至于《四书或问》,虽编为一帙而实包含丁酉1177年《论孟或问》与晚年《学庸或问》两个不同时期、层次的著作,不可视而为一。《论孟精义》为系列著作,先后有癸未1163年《论语要义》(庚辰1160年《孟子集解》)、壬辰1172年《论孟精义》(《论孟集义》)、庚子1180年《语孟要义》三个不同版本,壬辰《精义》、《集义》仅是名称之别,但与庚子《要义》存在内容差别,不可混淆前后《要义》,亦不可视壬辰《集义》在庚子《要义》后。今流传通行本《论孟精义》似为壬辰前后之盗本。准确把握朱子四书学的形成,对朱子四书学的理解具有基础性意义。

  • 标签: 朱子 四书 四书学
  • 简介:慈湖与象山,固有师生之谊。然慈湖之学,并非主要得力于象山,而是在其父亲的教诲下研《易》、并深造自得的结果。慈湖对象山学之贡献,更多体现为对陆门声势的壮大。考察慈湖、象山师弟之授受关系,可知后世以慈湖最得象山之真传,不啻为儒家心学史一大误会。

  • 标签: 陆象山 杨慈湖 师弟关系 心学
  • 简介:2017年11月11日至12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与清华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的“朱子经学与四书学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20余名朱子学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朱子学 四书学 返本开新 经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许多学者在内圣之学的规模下叙述朱子道统论;余英时先生则提出道学与道统之辨,从时间、人物上来为道学与道统划界,指出道统之为内圣外王合一。此两方观点互有得失。在朱子,道学与道统在时间、人物上界限重合,实无分别;而尤其根据对《中庸章句》之序与经、注的内在关联等之考论,可知道统之“统”当训为“绪一业”(而非“谱系”),道统即道之“统绪一事业”(而非道或道学之传授谱系);道统之大本是内圣,道统之实质是内圣外王之合一;道学之传本身也是道统之传的一种方式。由此而可澄清相关误解、深化相关探究。

  • 标签: 朱子 道学一道统 道之绪一业 内圣外王
  • 简介:天理概念是朱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历来研究对此多有论述和阐发。对诸如理与气、形上与形下等概念的梳理和诠释,使我们对朱子哲学的整体框架和基本理路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然而,天理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换言之,对于什么是天理这个问题,却仍然没有给出足够说服力的回答。本文将以此为目标,通过对朱子相关论述的细致的哲学分析,以求对天理的内涵给出具体而明确的界说。

  • 标签: 朱子哲学 天理 内涵 整体框架 哲学分析 概念
  • 简介:王阳明与陆象山的学术承继关系曲折复杂,“龙场悟道”是阳明经过长期的思索和历练不自觉地走上了象山的“向内求理”路径,其后他对长久以来蒙受“禅学”之冤的象山学加以肯定,认为象山继承了儒学正统,并以替象山辩诬、褒扬象山学为己任,澄清了把“向内求理”等同于“尊德性”的错误认识。他对他的“知行合一说”与象山的“知先行后说”所存在的分歧进行了疏解,认为二者只是在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并不妨碍最终在心体的实质工夫上达成一致,但象山在“致知”、“格物”的理解上仍然沿袭了历来儒者的旧说,这是他把工夫讲得不够切近、显得有些粗的地方。

  • 标签: 王阳明 陆象山 向内求理 学术承继
  • 简介:纵观《家礼》真伪学术争论史,伪本论最关键人物是王懋竑、最焦点的文献是《家礼考》;真本论者惟有翻越王氏及其《家礼考》,才可能确立"《家礼》乃朱子书"之言。本文在邱濬、夏炘等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反驳王氏观点,并提出一些新证,如手书《家礼序》笔迹对照、《家礼》核心内容并不悖逆《仪礼》主旨、无"深衣之续袵钩边""丧服辟领""妇人不杖"等常识错误等。这些新证将指向"《家礼》乃朱熹早年草创之作"。

  • 标签: 朱熹 家礼 真伪考 王懋竑 夏炘
  • 简介:易学是朱熹学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易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元代时期,朱子易学在政府的推崇下,逐渐成为官方学术;同时学者也积极地以师徒相传、朋友讲习与读书自得等方式,传承朱子易学;此外,元代学者还通过研究朱子的易学典籍、发展与批判朱子的易学观点,以及调和朱子与程子的易说等多种途径,对朱子易学作深入探究。这三个方面即构成了朱子易学在元代发展的基本面貌。

  • 标签: 朱子 易学 元代 基本面貌
  • 简介:3月14—15日在中国台北召开,由台湾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台湾朱子研究协会、台湾中文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湾华梵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日本关西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针对当代朱子哲学研究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 标签: 朱子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 北京师范大学 台湾大学 反思
  • 简介:2012年10月24日至25日,由中华朱子学会、中国朱子学会、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联合主办的“传承与开拓: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悠久且具有理学学术传统的岳麓书院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5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朱子学 研讨会综述 传承 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
  • 简介:本书为“朱子门人后学研究丛书”的第一部专著,由作者的博士论文(曾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称号)与国家课题部分成果修改而成。朱子学是朱熹及其门人共同创立的学问思想体系,朱子门人是朱子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往学界对于朱子门人学术思想的重视严重不足。作为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朱子门人群体学术思想的专著,本书认为,伴随着朱熹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逐渐聚集在朱熹周围的所有朱子门人,构成了一个南宋中后期最为庞大复杂的学术群体,在朱子学形成、发展以及推广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多重角色。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子学派 书讯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思想 博士论文
  • 简介:本文通过对朱熹《易学启蒙》的分析.考察作为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的基础的先天易学和后天易学的基本原理和相互关系,由此进一步研究作为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的共同基础的“理”的意味。朱熹的易学不是在象数和义理哪一个的立场上对两种易学的综合.而是试图确立易学的基础,进而把对理的意味的系统的解释和说明作为最终目标。

  • 标签: 朱熹 先天易 后天易
  • 简介:朱子的道统论思想蕴涵丰富,既包含对道(中华文明)之发端及其内容的根源理解,也包含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难题的总体思考以及解决方案。朱子道统论不仅是儒佛竞争的产物,更主要是儒家源远流长的回向"三代之治"政教理想的产物。其作用机制表现在:1.经由性理思想的奠基,三代礼乐从封建制中分离出来,礼乐重建的主体从贵族阶层转移到平民群体;2.以道心人心之辨重构日常生活的公共性(神圣性),每一个体内在本性的实现,也是礼乐生活之神圣性的达致。

  • 标签: 理学 道统论 三代之治
  • 简介:三一教是在莆田地区盛行的民间宗教,作为地方性的民间宗教,它最初流行于莆仙方言区,即莆田、仙游两县境内以及惠安县北部、福清县南部等地方。全盛时期,曾经流行于福州、古田、闽清、平潭、建宁、武夷、邵武、光泽、宁化、江西、浙江、湖北、安徽、南京、北京、河南、陕西、

  • 标签: 三一教 民间宗教 福建 社会文化 宗教仪式
  • 简介:江户时代初期,日本儒学作为相对于“虚学”佛教的“实学”逐渐获得独立的发展,尤其在朱舜水实学思想和罗钦顺“理气为一物”论的影响下,朱子学者安东省庵和他的同门贝原益轩等人把朱子学的“理”从先验的理转化为经验的理,主张“理气合一论”,其后学新井白石进一步发展了朱子学的格物穷理精神,重视实用性、实践性和经验性。他们在近世日本传播和普及朱子学的过程中,推动了朱子学从形而上学的道德主义向经验合理主义的转变,为实证科学和经验科学在日本社会的萌芽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

  • 标签: 安东省庵 贝原益轩 新井白石 理气合一论 经验合理主义
  • 简介:王阳明的《朱子晚年定论》,是王阳明与两京程朱派进行朱陆之学异同论战的产物。此书在借用程敏政的"朱子晚年定论"说的掩盖下以陆学攻朱学,以陆化朱学消解朱学。要彻底解开《朱子晚年定论》这一以陆化朱学消解朱学的秘密,必须把《朱子晚年定论》同王阳明与两京程朱派的朱陆之学论战的大背景结合起来考察。这场论战,是正德以来重新崛起的心学派向官方程朱理学发起的第一次挑战,王阳明用"朱子晚年定论"的反讽武器对官方程朱理学的挑战虽然失败,却为他后来用"良知"说挑战官方程朱理学准备了条件。

  • 标签: 朱子晚年定论 朱陆之学论战 陆化朱学 消解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