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费希特伦理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从费希特哲学的内部看,他的伦理学说是以知识学为原则从"自我"推演出来的,因而属于知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对知识学基本原理的验证和重要补充;其次,从伦理学的发展史看,费希特伦理学是对康德道德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凭借"职责"学说赋予道德法则以实质的内容,克服了康德道德学的形式主义缺陷,而且提出了共同体主义思想以克服康德道德学的个体主义立场,从而标志着近代义务论伦理学向德性伦理学的范式转变;最后,从现代性批判的角度看,费希特的德性伦理学转向意味着他对现代社会中自我封闭的原子式个体的解构和对疏离冷漠的人际关系的批判,并在正义与德性何者优先的争论上主张德性的绝对优先性。

  • 标签: 伦理学 道德学 知识学 现代性批判
  • 简介:一、学思历程与道德心理学韩燕丽(以下简称"韩"):也许我们可以先谈谈你的哲学之路。你是如何开始学习哲学的,有哪些重要的哲学思想影响到你的哲学研究?我们知道你的父亲和妹妹都是著名的自然画派画家,他们的作品对你的伦理学研究有没有触动?瓦莱丽·提比略(以下简称"瓦莱丽"):在多伦多大学读一年级时,"哲学导论"课是我最爱的课程。

  • 标签: 瓦莱 道德心理学 提比略 德性伦理学 反思性 伦理学家
  • 简介:"努斯"(Nous)是西方哲学中重要的范畴,它作为一个哲学概念首先由阿那克萨哥拉提出,随后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努斯理解为为人类所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一转化中努斯构成了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也即人的"知"和"行"统一的基础。在这个层面上,人通过"知"和"行"进一步导向人类的价值追求对象——德性和幸福,从而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整个伦理学的体系。

  • 标签: 努斯 理论 实践 德性 幸福
  • 简介:1947年,李达在湖南大学冒着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危险,强忍病痛完成了《法理学大纲》的写作工作。在该书中,他论述了法理学的对象、任务和范围,阐述了法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法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评析了法理学各流派,考察了法理学与哲学的关系。《法理学大纲》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将法理学研究奠基于唯物史观之上;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对法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将法理学研究与中国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法理学大纲》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目的,并指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研究路径,提出了密切联系中国实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方法论原则,建构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中国化
  • 简介:美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年轻的现代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现代世界最年轻强势的帝国,而且近乎施蒂纳意义上的那个"唯一者"。一个基于"五湖四海"的多民族移民——甚至,最初还只是被放逐的败落者或流放者——所组成的年轻国家,建国不足两百年便能够取大英"日不落帝国"而代之,成为现代世界头号帝国,这本身便是一个国际政治的奇迹,其间必有诸多耐人寻味之处。

  • 标签: 伦理学研究 唯一者 伦理思想 施蒂纳 政治价值 国际政治
  • 简介:居住是一个富含伦理的价值话题,亦即居住是关乎人类所展开的一切生存活动与有人生和社会意义的价值实践。居住伦理则为人们在居住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对个体的人格和人生塑造、人际交往和社会风尚有着直接影响的价值观念系统,以及居住生活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良序美俗。当代中国的居住问题日益突显,居住伦理研究以伦理道德视角关注居住生活,对于提升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与家园认同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居住伦理研究有四个基本的思维视野即居住伦理的历史学阐释,居住伦理的空间学研究,居住伦理的社会学研究和居住伦理的批判重建研究。

  • 标签: 居住 居住伦理 居住空间 居住方式
  • 简介:《陌生人的麻烦》是特里·伊格尔顿继《美学意识形态》之后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为什么与陌生人在一起会有麻烦?作者最终想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该怎样重建团结。伊格尔顿借助雅克·拉康的想象界、符号界和真实界的理论框架,并与更具伦理资源的社会主义和基督教传统进行比照研究,将从亚里士多德到巴迪欧、齐泽克的伦理学理论与整个现代欧洲的伦理学反思汇成一种个人的、政治的伦理学,从而形成一种政治热情,为悲剧、政治、文学、道德和宗教等领域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伦理与政治并非毫不相干的两个方面,而是对同一客体的不同观点,如果说伦理回答的是我们怎样最有价值地彼此相处,政治则要解决何种机构才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①

  • 标签: 陌生人 伦理学 政治 真实
  • 简介:腐败防治事关国家存亡。在我国“小官巨贪”现象严重的背景下,从法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基层腐败防治问题,不仅具有法律上的意义,更具有伦理上的价值。本文从法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基层公务人员腐败现状和腐败原因,研究并参考了国外基层反腐成功经验。对“家庭财产申报”“特别风险岗位评估”以及“独立监督机构”等制度的构建或完善,进一步使我国反腐败立法更加完善,科学构建我国“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机制和廉明公正的道德风尚。

  • 标签: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公务人员 腐败
  • 简介:继《宋代理学理学思想研究》《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产生很好的反响后,陈谷嘉教授的新著《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于2015年10月在湖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书稿完成于陈教授八十华诞之际,是承续前两部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专著,可谓理学伦理思想研究的"第三部曲",实为难得。

  • 标签: 理学伦理思想 陈谷嘉 宋代理学 湖南大学出版社 伦理学思想 明代理学
  • 简介:佩莱格里诺在反思当代医学伦理学的社会建构主义路径和后现代程序伦理建构路径的基础上,立足医学哲学对医学本质、医学目的的确认和医学基本概念的澄清,建构其医学伦理学理论。佩莱格里诺基于医学哲学建构的医学伦理学是充满内容的内在于医学的伦理学,具有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 标签: 佩莱格里诺 医学哲学 医学伦理学 医学本质 医学目的
  • 简介:冯友兰新理学的方法特色是对于逻辑分析的充分运用。对于这个逻辑分析法,冯友兰有时称“纯思”,有时称“理智底释义”,有时称“形式底释义”,这些概念的方法蕴涵究竟是什么?新理学对于逻辑分析的理解和运用究竟如何?本文尝试从哲学界定、形上学方法、存在分析、人性分析和主知的境界论等角度来考察新理学对于分析方法的多重运用,并指明新理学哲学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是运用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程朱理学进行现代性的转换。

  • 标签: 新理学 逻辑分析 形式底释义 分析的儒学
  • 简介:《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本集刊继承华人社会心理学者百年以来的传统,以'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中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现和揭示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相互建构过程及特性,最终服务社会,贡献人类'为目的,发表有关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展示华人社会

  • 标签: 中国社会心理学 投稿须知 社会心理学评论
  • 简介:《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本集刊继承华人社会心理学者百年以来的传统,以'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中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现和揭示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相互建构过程及特性,最终服务社会,贡献人类'为目的,发表有关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多重视角及最新进展。

  • 标签: 中国社会心理学 投稿须知 社会心理学评论
  • 简介: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的权利未能得到平等保障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以法伦理学视角审视失地农民的体育权利现状,透视、剖析其中的原因,思考保障失地农民平等享有和实现体育权利的对策,是实现失地农民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宪法和法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 标签: 失地农民 体育权利 公平正义 保障
  • 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本质和文化现象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心理学探索文化差异问题有借鉴意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以及经济方式影响文化差异的实证研究中,都能发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所在。目前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文化心理学进行的研究几乎为空白,未来在解释文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强理论批判性时可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文化历史理论 活动理论 文化心理学
  • 简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儒家管理学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对于儒家管理学学术界仍然缺乏必要的研究.与西方管理学相比,儒家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体现出更多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同时这种人性假设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儒家管理学的理论建构,使得儒家管理学实现了德治与法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完美融合.

  • 标签: 儒家 管理哲学 人性 管理目的 西方管理学
  • 简介:黑格尔认为不应把哲学史看作是“人类精神的错误的陈列馆”,而应看作是“神的形象的万神庙”。也就是说,每一种哲学体系都是对理念发展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的描述,它既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 标签: 伦理学理论 述评 国内 人类精神 神的形象 哲学体系
  • 简介:2015年12月5~6日,"中国伦理学会2015年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此次年会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广东省伦理学会等单位协办。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等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

  • 标签: 中国伦理学会 北京京西宾馆 王世明 伦理学理论 民间组织管理 井冈山大学
  • 简介:德勒兹思考的伦理学不同于西方近代意义上的伦理学。西方近代伦理学(如康德)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道德价值判断或者道德律令——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我们应该如何使自己的行动遵守于规范。而德勒兹反复坚称他的伦理学是基于"生存论"/"实存论"的,这种伦理学不是规范伦理学,也不是描述伦理学,因为,后二者都关系到伦理规范,而德勒兹的伦理学朝向的是一种"内在性生存模式"的伦理,德勒兹对伦理学与道德的区分也是奠基于这一"内在性生存模式"。同时,也正是因为"内在性生存模式",德勒兹的伦理学是"内在性生存模式的表型学",它代替了总是将存在归于先验的诸价值的道德,据此,这种关切到"内在性生存模式"的伦理学,它根植的论域不再是意识层面上的先验的神圣的道德律,相反,它关注的是个体身体被影响的能力、力量,等等。

  • 标签: 德勒兹 伦理 道德 内在性 身体
  • 简介:2015年10月23-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与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五次人权与伦理学论坛在广西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深圳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宁夏大学以及广西区委党校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论坛综述 伦理研究 区委党校 南京林业大学 人权问题 科研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