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根据《自然-医学》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给小鼠和大鼠注射一次针对大脑调节血糖回路的激素,可以长久缓解糖尿。虽然这种一次性治疗方法只在拥有轻度糖尿的啮齿动物上有效,并且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这种疗法涉及了一种在人类大脑中天然存在的激素。意味着这些发现有望在临床上治疗糖尿

  • 标签: 糖尿病 治疗 医学 自然 人类大脑 啮齿动物
  • 简介:目的:在对糖尿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生化指标检测的方式,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120例体检的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样本进行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以及2h糖耐受的检验,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三方面的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糖尿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生化指标检测发的方式具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以其痛苦程度小、过程简单、检测费用少以及结果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生化检验指标 糖尿病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总结与探讨中国大陆地区近20余年间糖尿合并接合菌的流行学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检索分析重庆维普、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师协会全文期刊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糖尿合并接合菌的临床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共检索文献57篇,病例74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9.8岁,男女比例为1.55∶1,总死亡率为35.1%。其临床表现缺乏相对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首选两性霉素B,联合手术治疗较之单独抗真菌药物疗效更好。结论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糖尿合并接合菌发病率较高。对糖尿并高度怀疑接合菌的患者,宜尽早启动抗真菌治疗,及时联合病灶切除者疗效更佳。

  • 标签: 接合菌病 毛霉 糖尿病 中国
  • 简介:目的:探讨活血化瘀通络法联合针刺辅助治疗对糖尿下肢血管病变(DLEAD)影响。方法:收集我院DLEAD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对照组予DLEAD基础治疗。实验组1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法中药治疗。实验组2在实验组1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FBG、P2hBG、HbAlc测定,血清IL-6、ET-1水平测定及PAgT%、踝肱指数ABI测定。结果:1治疗后三组FBG、P2hBG、HbAlc均下降,两组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且实验组2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三组IL-6、ET-1及PAgT%均下降,两组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实验组2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三组ABI均有所改善,两组实验组均更明显改善,且实验组2ABI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联合针刺治疗,可调节血清IL-6、ET-1水平,降低PAgT%,改善ABI,可有效提升DLEAD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预后,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活血化瘀法 针刺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对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木丹颗粒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P2hBG及HbAlc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参照TCS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MCV、SCV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上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SS评分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治疗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片治疗。

  • 标签: 低频脉冲电治疗 木丹颗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刊登于国际杂志Diabete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邓迪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曾经被批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的新一代药物,在不需要与二甲双胍结合使用时或许会更加有效;这三种名为坎格列净(canagunozin)、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和依帕列净(EmpagHnozin)的可以抑制钠一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的新一代药物在过去两年里,在欧洲和美国被批准用于作用2型糖尿的新型疗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药物 治疗 研究人员 二甲双胍 转运体
  • 简介:目的:探讨UCP2-866G/A和ADIPOQ+45T/G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0例单纯2型糖尿患者和128例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溶解曲线(PCR-HRM)方法检测UCP2-866G/A和ADIPOQ+45T/G的基因多态性,并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两基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在两组间分别进行UCP2-866G/A和ADIPOQ+45T/G基因多态性的单独关联分析,两变异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及遗传模型关联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变异位点联合分析发现,UCP2-866G/A的GG、GA分别和ADIPOQ+45T/G的TG在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中存在正向交互作用(P=0.000,ORI=OR(AB)/(ORA×ORB)=30.533/(0.549×0.116)〉1;P=0.007,ORI=OR(AB)/(ORA×ORB)=13.914/(0.525×0.116)〉1。结论:该研究显示:UCP2-866G/A和ADIPOQ+45T/G单一基因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患病风险无关,而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 标签: UCP2 ADIPOQ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米司酮在妇产科疾病的影响,研究现在临床中米司酮的应用情况,观察该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所收治的86例患有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为43人,实验组给予米司酮药物治疗,回顾分析效果,结果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及病情,适量服用米司酮,在必要情况下配合相关的治疗手段,检查各项身体指标,评价该种药物的疗效.结论:米司酮在多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现在已经广泛应用,该药物副作用小,安全有效,随着医疗研究的不断进展,米司酮将会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妇产科 影响
  • 简介:水稻茎线虫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能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在我国水稻茎线虫属于检疫对象.该病害在孟加拉国、印度及緬甸等危害严重.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水稻茎线虫病原、形态、分布、症状等方面综述了水稻茎线虫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开展检疫和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水稻 水稻茎线虫 发生 分布
  • 简介:以金针菇的食用部位为原料,探讨了该部位水提物的膜分离工艺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金针菇食用部位的水提物经过膜分离纯化后,多糖含量从9.46%提升至17.24%,得率11.30%;该部位的水提取物及其膜分离后各组分对人结肠癌(HCT-8)、人肝癌(HepG2)、人胃癌(BGC-803)和人鼻咽癌(KB)肿瘤细胞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于HepG2和KB的作用最为明显;该部位水提取物对HepG2和KB的IC50分别为6.9和7.6μg/mL,而膜分离后的超滤膜截留液组分抑制作用最强,对HepG2和KB的IC50分别为1.0和0.8μg/mL。

  • 标签: 金针菇 多糖 膜分离 抗肿瘤
  • 简介:对枸杞白粉病原菌形态进行详细观察,发现了引起枸杞白粉的病原菌—穆氏节丝壳Arthrocladiellamougeotii。节丝壳属为吉林省新记录属,枸杞白粉为吉林省新病害。另外还发现了枸杞上同时寄生有反卷白粉菌Erysiphekenjiana,通过对采集环境、病菌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萌发试验的研究分析,确定这种寄生现象为“假寄生”。

  • 标签: 新记录 新病害 穆氏节丝壳 假寄生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CT联合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实验在白血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集临床诊断为IPA的白血病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和GM实验。结果CT表现出现结节及晕征17例,出现楔形实变影3例,弥漫分布粟粒或小结节模糊影4例;1例表现为两肺散在斑片影伴周围'卫星灶'。15例抗真菌治疗有效,治疗过程中GM值降低至正常;8例进展、GM值升高,之后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有效、GM值降低;2例患者感染无法控制,GM值上升或虽有下降但一直处于阳性水平。结论肺部CT检查联合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实验可监测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疗效。

  • 标签: 白血病 GM实验 曲霉菌病 CT
  • 简介: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对吸毒平均十多年的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研究,成功降低了患者机体对药物的渴求靡。这是世界上首次把经颅磁刺激技术应用到海洛因成瘾者上,该研究发表在耶鲁大学主办的精神学领域顶尖期刊BiologicalPsychiatry上(IF:10.225)。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科学家 技术 利用 侵入性 除毒
  • 简介:【背景】香蕉枯萎是世界性的香蕉毁灭性病害,尚无有效药剂防控,筛选抗病品种是目前理想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组培苗伤根接种法,研究了18份香蕉种质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并根据病情指数进行抗性分级.【结果】在供试的18份香蕉种质中,2份(东莞大蕉、抗枯5号)高抗,2份(碧盛、大丰)抗病,3份(抗枯1号、粉杂、农科1号)中抗,7份(粵优抗1号、广东-741、泰国B9、大蕉、台湾8号、海贡蕉、威廉斯8818)感,4份(巴西、广东2号、广粉1号、粉蕉)高感.【结论与意义】不同香蕉种质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初步筛选出7份抗枯萎的香蕉种质,为香蕉枯萎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为病区种植香蕉品种提供了有效参考.

  • 标签: 香蕉种质 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 抗病评价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内菲蓝状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HIV患者马内菲蓝状菌的认识。方法分析并总结9例马内菲蓝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结果6例无基础疾病,3例有基础疾病,6例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患者有骨损坏,2例有皮疹,淋巴结肿大7例,贫血7例,脾增大7例,肝大5例,体重下降5例,6例患者接受抗结核或结核治疗。最后有6例患者治愈或好转,3例死亡。结论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非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内菲蓝状菌的主要原因。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内菲蓝状菌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早期诊断困难,尤其需与结核等疾病相鉴别。抗真菌治疗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 标签: 马内菲青霉菌 非艾滋病患者 播散真菌感染 马尔尼菲蓝状菌
  • 简介:甲真菌是甲及其周围组织的真菌感染,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甲,占甲的50%。致病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念珠菌等酵母菌及皮肤癣菌性霉菌等。其中,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90%。本文对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月皮肤科门诊甲真菌病患者的菌种分布和体外药敏试验做一回顾性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用药依据。

  • 标签: 抗真菌药 体外敏感性试验 甲真菌病 红色毛癣菌
  • 简介:目的:观察美常安对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临床症状及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常安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及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分析血浆D乳酸、TNF-α、内毒素与HOMA-IR的相关性,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5%(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TG、HOMA-IR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D乳酸、TNF-α、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HOMA-IR与患者血浆D乳酸、血清TNF-α、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r=0.352,0.44,0.48;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常安治疗NAFLD疗效显著,可降低ALT、TG水平,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IR,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美常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胰岛素抵抗 TNF-α 血浆内毒素
  • 简介:玉米矮花叶是玉米重要的病毒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抗病育种的效率。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开发的2个分子标记Indel186-9和SCAR112,检测100份常用玉米自交系的标记基因型,结合100份玉米自交系抗性表型鉴定结果进行2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种质资源中高抗病材料较少,亟待进行抗病改良。本试验所用的自交系包括不同血缘,抗源主要来源于PB和四平头种质。Indel186-9标记和SCAR112标记的选择符合率均达到80%,同时使用两者选择符合率达到91.67%,其中抗病选择符合率达到100%。Indel186-9和SCAR112标记分别可以使抗病级别从平均7.26级提高到平均2.4级,平均7.63级提高到平均4.27级。试验证明2个标记均可用于对玉米抗矮花叶材料的选择,正确组合使用可提高对玉米抗矮花叶材料的选择效率。

  • 标签: 玉米 矮花叶病 甘蔗花叶病毒(SCMV) 分子标记 选择效率
  • 简介:【背景】2006年我国广东地区发现由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uV)侵染引起的朱槿曲叶,但有关该病害在朱槿植物上的发病率、传播介体-烟粉虱隐种的组成尚未见报道.【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和清远地区对感染CLCuMuV的朱槿植株进行抽样调查;利用mtCOI引物扩增鉴定烟粉虱隐种种群组成.【结果】调查表明,广州和清远地区朱槿上CLCuMuV的发病率分别为53.98%-71.78%和38.42%-45.27%.烟粉虱种群均为MEAM1和AsiaH7隐种的混合种群;广州地区烟粉虱种群中AsiaH7隐种的比例为6.25%-17.71%,清远地区AsiaH7隐种的比例为76.25%-89.17%.【结论与意义】随着带病植株种植范围的扩大以及可传毒烟粉虱隐种的扩散,CLCuMuV很有可能大范围扩散流行,应做好防控监测工作.

  • 标签: 广东省 朱槿曲叶病 烟粉虱
  • 简介:痴呆的患病率世界各地不尽相同.这可能是由于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的差异性和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同而造成的,也可能存在地区性.一般来说,社会经济与疾病因素,也增加了痴呆的患病率,如肥胖、糖尿、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因此调节这些因素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社会公共问题.痴呆的患病率中,阿尔茨海默为重要亚型,本文对阿尔茨海默国外流行学的调查及易感因素的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国外近五年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