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将儿科临床用药安全管理作为主要方向,选取部分住院患儿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共计60例,均发生过用药不良事件,收集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的患者采用安全风险管理,之后分析儿科临床用药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关管理对策。结果:所有的患儿用药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医嘱执行不到位或出现错误、缺乏完善的查对、用药操作引起的错误、护理素质因素、实习带教缺乏严格性、过期药品未检出所致的错误,分别有24例(40.0%)、13例(21.66%)、11例(18.33%)、6例(10.0%)、5(8.33%)、1例(1.67%)。结论:在儿童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存在较多护理安全隐患,需要临床中加强用药安全风险的管理,并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进行提升,并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从而避免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为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保障。

  • 标签: 儿科 临床用药安全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接受临床治疗的小儿患者,实施安全用药管理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实验的对象,共选取100例,按照患者护理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两组患者的人数均等,分别将常规护理和安全用药管理应用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差异。结果:(1)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患者在护理后均有并发症,但是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更小(p<0.05)。结论:小儿患者实施安全用药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概率,家属对于护理效果也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全用药管理 小儿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儿科患者在临床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儿科药物治疗又是儿科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通过了解目前我国儿科临床用药的现状,介绍儿科临床用药的自身特点,阐明儿科用药的潜在风险及主要注意事项,提出儿科合理用药的具体措施。

  • 标签: 儿科 临床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临床用药中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儿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4月-2021年3月抽取50例患者,未实施风险管理,即为对照组,2021年4月-2022年4月抽取50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即为实验组,对比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儿科临床用药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的用药安全,促使护理满意度提升。

  • 标签: 儿科 临床用药 护理风险管理 治疗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药品的临床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提升儿科医疗安全。方法: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及社会上近年来出现的儿科用药安全问题,分析针对性的措施,强化对儿科日常用药安全管理,及时发现药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定期开展培训以提升医务人员的用药水平。结果:医院加强对儿科药品的临床安全管理后,临床儿科用药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因药物应用导致的安全事件明显减少,并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管理后其责任心得到有效提升,实际药物应用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结论:加强对儿科药品的临床安全管理能有效提升儿科用药安全性,让儿科的日常工作顺利实施。

  • 标签:   儿科  临床用药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儿童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普遍增加,治疗儿童疾病时临床用药问题一定要引起医生的注意。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在起到一定治疗效果的同时,要兼具安全性、合理性,这与患儿的健康息息相关。绝大部分患儿病情轻微,只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因此,药物治疗是儿科常见治疗办法,正确用药可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药物安全是保证患儿安全最有效的措施,若临床用药不当将会给患儿的健康造成伤害。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治病救人,不合理使用药物则会致病害人。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与观察者,在临床用药的各个细节中一定要认真对待,谨慎处理,严格把关。护理工作进行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患儿的药物治疗的效果,护士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

  • 标签: 儿科 用药 安全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强化用药安全护理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人。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较高,差错事故低,且不良情绪改善更明显(P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临床中阿奇霉素用药不良反应与临床药学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9月本院68例儿科患儿,随机分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94.12%,11.76%)比对照组(76.47%,32.35%)优(P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用药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研究促进儿科合理用药的可行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间儿科科室的用药情况,将进行了用药规范管理的69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另外未进行用药规范管理的53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实际用药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呼吸系统症状(咳嗽、鼻塞、呼吸急促等)、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受损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 合理用药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用药进行分析。方法: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儿科消化门诊224名患儿的疾病情况和药物处方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合理性。结果:224名患儿中,位于儿科消化系统前三的分别是婴幼儿腹泻(30.63%)、胃肠型感冒(29.46%)和支气管肺炎急性胃肠炎(22.77%)。224张处方中,用药排名前三的药物分别是阿莫西林颗粒(59.82%)、双歧杆菌(50.89%)和蒙脱石散(32.14%)。结论:基层医院的儿科消化门诊在面对儿童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时所选择的药物是比较合理的,临床医务人员可以结合以上药物使用情况合理对患儿配药,以此来提高患儿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护理给药安全管理的问题,探究行之有效的给药安全管理策略。方法:我院自2020年5月开始实施心内科护理给药安全管理,在此之前实施的为常规管理模式,因此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的50例心内科患者与2020年5月-2021年5月的50例心内科患者,共100例作为调查研究相对,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时进行给药安全管理,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调查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用药错误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数据差异有可比性。结论:针对心内科患者在护理时提高给药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防止不良用药事件发生率,更好的保证患者安全,其应当在临床领域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用药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剂科规范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药物治疗患者500例进行研究,根据临床用药期间是否予以安全管理分为两组,其中未开展药剂科规范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按照常规用药指导即可)为对照组,而开展药剂科规范临床用药安全管理为观察组,每组250例。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错误用药率与药物不良反应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药剂科 规范用药 安全管理 不良反应 用药错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09月到本院接受用药治疗的患者50例,按照不同管理方式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管理做法和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24/25(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18/25(72.00%),P<0.05;实验组依从性24/25(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25(76.00%),P<0.05。结论:将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服务引入,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管理依从性,值得运用。

  • 标签: 临床用药 护理安全管理 做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护理给药安全管理的问题,探究行之有效的给药安全管理策略。方法:2021年3月-2023年选取共100例作为调查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时进行给药安全管理,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调查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用药错误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数据差异有可比性。结论:针对心内科患者在护理时提高给药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防止不良用药事件发生率,更好的保证患者安全,其应当在临床领域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用药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09月到本院接受用药治疗的患者50例,按照不同管理方式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管理做法和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24/25(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18/25(72.00%),P<0.05;实验组依从性24/25(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25(76.00%),P<0.05。结论:将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服务引入,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管理依从性,值得运用。

  • 标签: 临床用药 护理安全管理 做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临床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共有研究对象100人,医护人员20人,结合信息随机分组,每组50例患者、10名护理人员,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在整个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予以护理质量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不合理事件发生情况、护理错误发生情况、工作人员考核成绩。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工作人员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不合理事件发生情况、护理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质量管理法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护理质量管理 安全用药 理论成绩 操作技能成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及有效管理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集的130份实施用药管理措施的西药房处方,对应的13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未实施用药管理的西药房处方130份,对应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数据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不安全用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在西药房内实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可以避免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用药更加合理,而且也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当得到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安全性 西药 临床合理用药 用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98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用药方法,观察组采取用药错误防范机制,对比两组发生的临床用药误区,并提出合理建议。结果:用药错误情况主要包括药敏测试、抗生素使用、药物联用、药物指征四种。对照组共出现16例(32.7%)错误情况,观察组共出现6例(12.2%)错误情况。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要注意选择和使用药物,并按照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以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用药误区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就西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和管理方案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7月以前临床用药管理实施前门诊收治的160例西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7月以后临床管理实施后的本院门诊收治的160例西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收集归纳相关资料,来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涵盖药物类型、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用药周期等,从而比较管理方案实施前后用药不合理改善状况。结果 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西药 临床合理用药 安全性 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