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童用药和成人用药在用法用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当前的临床研究上,儿童的用药研究远远少于成年人,在很多药品的研究中,缺乏对儿童的实验数据。本文研究对儿童的临床研究与用药安全的问题。

  • 标签: 临床研究 儿科临床研究 儿童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中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提高儿科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目前儿科用药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分析导致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建议及应对措施,以提高儿科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儿科临床中存在的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有用药剂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合理等,导致发生儿科临床用药不合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临床医师因素、社会因素及患者家属因素等。结论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根据患儿年龄、体重及临床诊断等因素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合理用药,以保证患儿临床用药的科学、安全、合理。

  • 标签: 儿科临床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环节管理控制在儿科用药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儿科收治的200例患儿为对照组,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儿科收治的200例患儿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行环节管理控制行儿科病房口服药管理,对比两组口服药管理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医嘱正确率、护士执行度、患者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环节管理控制可有效促进儿科用药安全,完善口服药使用管理

  • 标签: 环节管理控制 儿科 用药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对于提升儿科合理用药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作用。方法医院儿科年开据处方12000~13000张,抽取2016年500份处方进行点评,分析发现存在问题主要为微生态制剂、维生素、蒙脱石的滥用比较突出,抗生素、中药注射液不合理应用比较突出,且为主要不良反应对象,用药方式选择不够合理。制定落实针对性的改进对策。结果2017年处方抽检率高于2016年,2017年不合理用药情况、静脉用药情况、微生态制剂使用率、维生素使用率、中药注射液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201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应用问题比较突出,持续质量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儿科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ICU护理中只有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才能更有效使重症患者脱离危险,减少患者在用药之后不良反应。由此需要加强对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提高药物安全管理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ICU护士 用药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 : 对临床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中的风险隐患、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风险防范管理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旨在进一步加强护士对用药安全概念的理解 , 明确现存的问题 , 为研究人员构建用药安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提供借鉴。

  • 标签: 临床护理 用药安全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当前,临床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广泛存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医疗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中儿科用药的不合理现象更为普遍,加上儿科就诊对象的特殊性,儿科用药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儿科临床用药存在用药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安全儿科医生配备数量不够等问题,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应该针对儿科用药的特殊性,严格遵循基本的医学伦理原则,鼓励开发更多的儿童用药的剂型以及规格,进行儿科科学用药的创新科学研究,对儿科临床医生进行合理用药的相关陪训。

  • 标签: 儿科 临床用药 问题 伦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用药误区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在本院收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近一年时间内的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100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用药错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表明,临床使用抗生素的主要误区包括临床指征不准确、药物敏感性试验不足、联合用药过程不规范、临床剂量选择不当等。结论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谨慎合理用药,并遵循一定的临床治疗方法,尽量避免误用药,以保证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提高药物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儿科 呼吸道感染 用药误区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2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管理对策实施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128例,比较用药管理对策实施前后两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用法不当、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给药、剂量不当及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的用药管理对保证西药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西药 临床合理用药 用药安全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对改善临床用药质量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所有住院患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6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住院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住院患者),分别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和常规调配,将两组住院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的用药质量安全评分(80.25±5.0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70.23±2.01)分(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度92.00%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P<0.05)。结论通过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措施后,能保障住院患者临床用药安全,预防不良情况发生,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 临床用药质量安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施行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对患儿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电脑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162例患儿,我科为减少护理风险于2017年6月始启用风险管理(n=81例),2017年6月前行常规管理(n=81例),对比我科施行风险管理前后患儿家长满意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施行风险管理前患儿家长满意评分平均为(80.69±3.10)分,施行风险管理后患儿家长满意评分平均为(94.85±2.55)分,施行风险管理后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与施行风险管理前相比有显著提升P<0.05,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上施行风险管理后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儿科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的同时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儿科 风险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 患儿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与管理措施。方法择期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西药治疗的患者160例展开研究,采用数字法将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西药用药指导,观察组加以西药合理用药管理措施干预,对两组用药安全性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组间在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用药剂量不合理、重复用药用药方法不合理、用药配伍不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在西药治疗中通过采取合理用药管理措施能够促进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的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西药 安全性 管理措施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临床措施以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我院心内科随机选择自 2016年 9月至 2017年 9月收治的 180例患者,根据随机排序法将其分成对照组( 90例)和观察组( 90例),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为常规的用药护理,而观察组的护理方式为安全用药护理管理,对比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在医疗纠纷发生率和无差错事件发生率上,对照组都要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临床上对心内科进行用药护理管理的加强,能够将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医疗纠纷以及用药差错等不良事件出现的几率也会有明显的下降,值得被进一步推广至临床上并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用药 心内科 安全管理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和管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接受西药治疗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分别接受西药临床用药的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用药用法用量不当1例,联合用药不当0例,重复给药0例,抗生素滥用1例,总计2例;对照组患者临床用药用法用量不当2例,联合用药不当2例,重复给药1例,抗生素滥用3例,总计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疹0例,消化道反应1例,疲乏无力0例,头晕嗜睡0例;总计1例;对照组患者皮疹1例,消化道反应2例,疲乏无力2例,头晕嗜睡1例,总计6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临床合理用药的风险管理能够降低用药安全风险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西药临床合理用药 安全性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内科护士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做出对于与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入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选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向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配合临床用药的普通管理,向研究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配合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用药差错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4.88%),而对照组仅为(80.13%);研究组用药差错率普遍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关心内科疾病治疗期间接受了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既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值得广泛的推广下去。

  • 标签: 心内科 临床用药 安全管理 研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剂科规范临床用药安全管理策略及其实施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12月为对照阶段,我院药剂科采用传统管理模式,2017年1月至12月为观察阶段,药剂科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用药安全问题发生情况。结果在观察阶段,发生抗菌药物滥用、药物过期、药品包装破损等用药安全问题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阶段,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药剂科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可有效提升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及使用。

  • 标签: 药剂科 规范临床用药 安全管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者用药情况,分析用药是否合理。方法随机选取某三甲医院儿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患者用药电子记录共1000份,统计并分析用药种类、频度(DDDs)等情况。结果DDDs排序前3的药品分别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林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口服液;抗菌药使用率为51.08%,主要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结论儿科门诊针对手足口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会采取消炎口服液、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使用抗菌药物较为频繁,也会选择联合用药方式。

  • 标签: 儿科 门诊 手足口病 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作者主要对儿科用药药物不良反应 的现状实施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儿科不良反应 168例实施分析,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及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引起的伤害实施分析。结果:在 168例儿科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中,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共计 87例,占总例数的 51.78%;其次是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到总例数的 30.38%;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之外,还有消化道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结论: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表现形式多样,且累及多个系统,因此相关人员在临床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儿科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药师参与病区备用药管理用药安全效果。方法在2015年的2到2018年2月,我院选取病区备用药品86种,这些药品规格为92个,来自于12个科室,分析药品管理中出现的不合理基数。结果通过分析了解到,住院药师参与后不合理的药品管理数量明显减少。结论住院药师参与到病区备用药管理中,能维护用药安全性,适合院内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住院药师 病区备用药品管理 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