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呼吸运动通气”属于人体生理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其将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掌握人维持生命体征的关键生理过程。由于人体的呼吸运动较为复杂,涉及较多的器官,在教学上具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设计,才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因此,本文首先将分析“呼吸运动通气”的关联性,然后详细阐述“呼吸运动通气”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 标签: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生理学 教学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呼吸保护性通气序贯通气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64例,以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行呼吸保护性通气治疗,研究组应用序贯通气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序贯通气治疗较呼吸保护性通气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有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ICU 炎性指标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 序贯通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腹式辅助呼吸法对呼吸抑制猪通气的影响。方法 对健康家猪进行气管插管后,比较在自主呼吸状态下和实施呼吸抑制后进行90-120S腹式辅助呼吸状态下,两种呼吸模式下所产生的。结果 在60s内两种呼吸模式下所产生的潮气量、气道压、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呼气末二氧化碳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0S时间段,两种呼吸模式下所产生的潮气量、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呼气末二氧化碳值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式辅助呼吸法 肺通气 呼吸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侧在无呼吸性气流通气时对单通气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共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实验组24例。实验组在OLV(单通气)期间,术侧持续接受5L/min的氧气无呼吸性气流通气。分别在OLV前1min(T1)、OLV结束后3min(T2)、33min(T3)这三个时间点采集患者的颈内静脉血5ml,用以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核转录因子-kB(NF-kB)、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以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浓度。在T3时间点,对术侧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以检测灌洗液中sICAM-1、NF-kB、IL-6、IL-10和SP-A的浓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在T3时间点的血清NF-kB、IL-6和SP-A浓度显著降低(P<0.05),IL-10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在T3时间点的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NF-kB、sICAM1和IL-6的浓度也显著降低(P<0.05),SP-A和IL-10的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OLV期间,对术侧进行5L/min氧气无呼吸性气流通气可以有效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并减轻术侧的损伤。

  • 标签: 单肺通气 无呼吸性气流通气 炎症反应 支气管肺泡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保护性通气序贯通气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序贯通气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保护性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pH值及PaO2上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PaCO2及呼吸心率比较结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保护性通气序贯通气治疗均能改善其呼吸功能,其中保护性通气具有低潮气量、允许高碳酸血症的特点,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肺保护性通气 序贯通气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呼吸保护性通气序贯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都是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0例采用呼吸保护性通气治疗,为保护组,另外50例患者采用序贯通气治疗,为序贯组,分析比较两组各项通气时间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PH、PaO2显著高于治疗前,且保护组PaCO2显著高于保护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短于保护组,P<0.05。结论呼吸保护性通气序贯通气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可以保证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疾病的有效性,其中,前者拥有低潮气量,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特点,后者能够减少有创通气时间,医生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 标签: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 序贯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ICU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保护性通气序贯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ICU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时间范围为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实验组30例,参照组30例,参照组实施呼吸保护性通气治疗,实验组实施呼吸机序贯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之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1)两组患者的静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均明显升高,而且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治疗之后两组患者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好,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序贯通气治疗的效果更好,促进患者功能和血气指标恢复,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呼吸机 肺保护性通气 序贯通气 ICU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阻呼吸衰竭患者采取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并分析其通气技术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7例慢阻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面罩机械通气,根据患者情况设置相关参数。结果通气后,患者SaO2、PaO2、PH值明显升高,PaCO2水平下降,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慢阻呼吸衰竭采取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并合理应用通气技术,能够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慢阻肺 呼吸衰竭 面罩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治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200例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功能指标、圣.乔治医院呼吸问卷评分(SGRQ)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的研究组(94%)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圣.乔治医院呼吸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康复治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方式,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满意度。

  • 标签: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肺康复治疗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患者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有创通气,研究组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治疗效果、功能指标、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PaCO2、CO2含量、HCO3、剩余碱低于对照组(P<0.05),pH值、PaO2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VC、FEV1/FVC、PEFR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体健康状况、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呼吸衰竭患者治疗过程当中,无创机械通气效果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肺功能 血气分析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气技术在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阻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慢阻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开展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生命体征指标数值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呼吸衰竭症状严重程度。结果:经过通气治疗后,患者PaO2、PaCO2的数值均有明显的改善,并且呼吸频率和脉搏也更趋于正常值;治疗后其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心律失常和昏睡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呼吸衰竭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P

  • 标签: 通气技术 慢阻肺 呼吸衰竭 面罩机械通气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通气(OLV)时无呼吸性气流通气(AOI)对患者非通气侧肺泡巨噬细胞(AM)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体重45~85 kg,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观察组和对照组。OLV开始时观察组患者非通气给予3 L/min的AOI,对照组患者非通气不给予AOI。分别于术前、麻醉诱导后即刻、OLV开始后30 min、1 h及2 h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OLV开始后2 h时,留取病灶周边正常的组织,进行HE染色并评估损伤评分;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AM并测定其凋亡率及细胞内Ca2+和M1型AM标志物ROS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BALF中M1型AM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6、TNF-α和M2型AM标志物精氨酸酶1 (Arg-1)和IL-10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pO2、PaO2和OI升高,PaCO2和损伤评分降低,AM存活率升高,早期和晚期凋亡率降低,BALF中iNOS、IL-6和TNF-α浓度降低,Arg-1和IL-10浓度升高,AM内ROS水平降低,Ca2+水平升高(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OLV时,非通气实施AOI减轻非通气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促使AM由M1型向M2型转化,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 标签: 单肺通气 巨噬细胞,肺泡 表型 胸外科手术 无呼吸性气流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的常见病,评估通气有助于诊断该病,并有助于指导和监测治疗。我们旨在确定和分析可用于评估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通气的工具。方法利用OVID-Medline、PubMed、Embase和Scopus数据库,对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26日期间发表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整合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3篇相关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用于评估通气的主要手段包括:呼吸功能监测、二氧化碳检测、胸片、肺部超声、生物电阻抗断层成像和呼吸诱导性容积描记术。该文讨论了使用这些评估手段的证据及它们的优缺点,并探讨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通气评估的应用前景。结论目前有几种评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的手段颇具应用前景,但都有其局限性。这些手段仍需改进以方便和准确地评估通气功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