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际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需要高校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探索,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的颁布实施为继续进行这种探索提供了动力并指明了方向,作为跨学科的《国际关系课程恰好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在密切联系当今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下,利用迅猛发展的网络科技,借鉴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和方法来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标签: 《国际关系史》课程 教学方式和方法 探索
  • 简介:本文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师设计教学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战后国际关系在人教版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针对教师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教学设计的原则与关键点,希望能够帮助高中历史教师解决教学难题,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人教版教材能更好地在高中发展,能体现其教学价值。

  • 标签: 人教版 高中历史 战后国际关系史 教学设计
  • 简介:本文试图概述1994年我国学者关于20世纪前50年左右的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状况。在这一领域中,我国学者的研究广泛涉及欧、亚、美洲各国之间的关系,其中以东北亚国际关系,20年代欧美各国的关系,30年代轴心国之间的关系,二战前及二战中英美在远东的军事合作,战时国际关系对战后世界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引人注目。

  • 标签: 现代国际关系史 研究概述
  • 简介:摘要高等院校开设近代国际关系选修课,能够培养学生理解当今国际关系的真相,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战略,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力图从国际关系课程的设置、主要内容、意义等方面阐释开设近代国际关系选修课的重要性,呼吁各高等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拓思维、创新才能,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国际关系史 课程 选修课
  • 简介:摘要:在传统授课模式中,老师往往是居于主导地位,教学效果欠佳。随着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更新,老师可以通过课前课中组织活动及实施方案的巧妙设计,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优势互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加有效达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战后国际关系课程运用了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赋予其自主学习更大的灵活性,教学效果有效提升。本文以战后初期美苏之间战略分歧为例,尝试将师生互动融入现实教学,并对实践情况及改进措施提出几点思考。

  • 标签: 师生互动 问题导向 课程教学 战后国际关系史
  • 简介:由E·M·安德鲁斯撰写的《澳中关系》一书,于1985年由墨尔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计八章,是迄今为止最为深入、系统地研究澳中关系的专著,此书的中译本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量利用了英国、澳大利亚的档案材料及其他文献,从而使得该书具有资料翔实、论证有力的特点.作者系专

  • 标签: 安德鲁斯 墨尔本大学 研究成果 民间交往 外交史 经济技术合作
  • 简介:摘要:战争与和平一直都是国际关系理论学者研究的主题,人类渴望和平,渴望安宁,但是,自从有人类起,战争就一直不断,并且规模越来越大,死伤越来越多。针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总体上分为两大派别,乐观派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人类可以拥有永久的和平,而悲观派认为战争是必然的,和平只是暂时的,人类所能做的不是消除战争,而是延迟战争,使两次战争之间的和平更持久,这便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根本分歧所在。   

  • 标签: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战争 和平
  • 简介:2004年,我去英国学习国际关系。一年的时间过得真快,书还没读明白.就要写毕业论文了.后来我了解到.很多留学生都是糊里糊涂写论文。一边写,一边琢磨.慢慢就明白了。做硕士论文用不着什么创新,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自圆其说即可。我在论文中用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解释中俄关系,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写好了。初稿提交后不久,导师乔治就答应见面讨论。

  • 标签: 国际关系 恋爱关系 毕业论文 理论联系实际 建构主义理论 硕士论文
  • 简介:<正>《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研究》在众多的国际关系的著述之中,确实是一部艰辛的开拓之作。这部书稿所以是艰辛的开拓之作是从两层意义上讲的。我们知道自从本世纪始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的著作,几乎都是以外国人的著作为兰本编译的。这部书稿不同,它是以立足于中国的视角,不将中国看作是国际关系中的被动客体、只叙述各资本——帝国主义强国的国际外交活动对中国的作用,而是研究阐明中国外交政策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注意东北亚国际政治形势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总之,这是一部中国的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这是第一层意义。我们还知道国际关系研究向来是以西欧为

  • 标签: 国际政治关系 东北亚 国际关系史 近代东北 远东国际关系 中国东北地区
  • 简介:【学校概况】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重点的多学科大学,为国家政法机关、外事部门及教育科研等单位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学院长期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为先,是没有实行大规模扩招的极少数全国重点高校之一。

  • 标签: 国际关系 学院 重点大学 大规模扩招 学校概况 科研重点
  • 简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都为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元代以后,数十个民族一直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少数民族间,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有的民族间的关系可以说渊源流长、影响深远,蒙古族和藏族两个民族的关系就是这样.

  • 标签: 《蒙藏关系史大系·政治卷》 书评 民族关系 学术性 蒙古族 藏族
  • 简介: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研究所主办的中外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9月11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所长王晓秋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国际合作部部长郝平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程郁缀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近代的中外关系,特别是国际学术界对近代中外关系研究的成果和动向,来自法国、日本、波兰、澳大利亚、美国五个国家的八位外国著名学者和北京大学的两位学者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会者围绕着近代留学、全球一体化、中国的近代化、中国人的世界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标签: 中外关系史 国际学术讨论会 国际合作部 大学历史系 世界观形成 晓秋
  • 简介:'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是两个在内涵与外延上既有交叉又不完全重合的概念或学科,所以有时交换使用、通用;有时并列使用.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人们理解上的含混和不一致,给研究、交流和学科建设等带来诸多不便.本文旨在对其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剖析.

  • 标签: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不一致 重合 概念 实际
  • 简介:既往的"西域"历史表述中存在"自西向东"与"自东向西"两种单向叙述模式;前者或多或少受到"西方中心观"的影响,后者则自觉不自觉地延续了王朝国家时代"西域"表述的"中原中心观"。文本进而在梳理部分反思"西方中心观"和"中原中心观"论述的基础上展现"西域"多文明互动的历史面相。认为在诸文明互动中,西域生成了一种"复合式文明",而以区域关系视野叙述"西域"有助于展示其内在丰富性与外在关联性。

  • 标签: 西域史 单向叙述 文明互动 区域关系史
  • 简介:国际关系理论被称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学者试图将其普造化、科学化,存在较强的意识形态情结和阐释西方国际体系合法性、同化非西方国际体系的用意,忽视了国际关系作为艺术性一面的内涵及多种国际体系并存的事实。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地区主义的发展,当中国意志非得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可的地步时,经历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全面对话、并进而推动比较国际关系学的诞生、实现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等阶段,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学派就将得以确立。

  • 标签: 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学派 国际体系
  • 简介:本文从探寻现代中国大学轨迹出发,对《德国对华政策中的同济大学(1907-1941)》一书作综合评述,认为该书视点独特,档案爬梳与运用甚勤,对中外文化交流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贡献不容小觑。

  • 标签: 德国对华政策 同济大学 文化交流 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