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7例原发性神经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组( 23例)、实验组( 24例),时间段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一般组患者行射频热凝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神经微血管减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示 95.83%,一般组治疗有效率 73.91%,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术后半年复发率经统计示 0.00%,一般组术后半年复发率经统计示 17.39%,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神经痛,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且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疗效
  • 简介:神经痛是面部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性、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目前多数临床资料证实血管压迫神经根入脑干区(rootentryzone,REZ区)是原发性神经痛的主要病因,神经微血管减压已成为目前公认的治疗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对收治的29例神经痛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就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疗效
  •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及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的原发性神经痛25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中分离血管神经后用Teflon补片分隔。结果中发现24例有血管压迫,18例为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基底动脉,3例为小脑前下动脉,1例为岩静脉压迫,1例为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压迫,另1例未发现血管压迫。结论神经微血管减压临床适应证广泛,对神经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但手术风险不容忽视。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老年人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神经痛患者,其中48例采取经皮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治疗并作为对照组,另48例采取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并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3年和5年的疼痛和手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疼痛缓解评分、手术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及总体疗效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3年和5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严重程度分别是[(0.55±0.39)分和(0.94±0.61)分,t=7.572,P=0.011],[(0.81±0.61)分和(1.19±0.83)分,t=7.513,P=0.012]和[(1.13±0.65)分和(1.55±0.91)分,t=7.837,P=0.010]分;手术并发症严重程度分别是[(0.39±0.28)分和(0.67±0.49)分,t=7.290,P=0.014],[(0.65±0.37)分和(0.94±0.55)分,t=7.353,P=0.013]和[(0.80±0.35)分和(1.13±0.64)分,t=7.475,P=0.012]分;总体疗效为两类疼痛和手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分别是[(0.72±0.35)分和(1.33±0.56)分,t=7.701,P=0.009]分,[(1.21±0.49)分和(1.78±0.70)分,t=7.580,P=0.011]分和[(1.46±0.55)分和(2.24±1.03)分,t=8.026,P=0.007]分;观察组上述项评分在1年,3年和5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老年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疗效确切、疼痛缓解持续时间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痛应用微血管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到本院接受神经痛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就诊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按照手术进行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微血管减压治疗,对比两组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6%,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两组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痛患者接受微血管减压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提升,不仅仅疼痛发作率降低,并发症也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微血管减压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的管理方法,促进患者舒适,让患者安全的渡过手术期并早日康复。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12月收治的50例神经痛手术治疗患者,对患者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疼痛评估、干预。结果术前轻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35例,重度疼痛7例。术后无痛45例,轻度疼痛4例,重度疼痛1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治疗神经痛,在整体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开展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疼痛,促进患者的舒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护理在神经痛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疼痛评估 疼痛护理
  • 简介:目的介绍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MVD)治疗神经痛(TN)的手术经验,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697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介绍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结果治愈2541例,显效76例,有效48例,无效31例,死亡1例。2190例接受3~240个月的随访,1965例治愈,91例显效,40例有效,30例无效,64例疼痛复发(其中37例行2次手术治愈)。结论异常血管压迫神经入根区并合并局部蛛网膜增厚粘连是TN的主要病因。行MVD同时松解蛛网膜,做到彻底减压。依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减压措施是提高MVD治疗TN效果的重要手段。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探讨和分析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之后的护理措施和相应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 2019年 2月到 12月这个阶段内诊治的 50例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然后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个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 2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一般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的是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比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程度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等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于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之后的患者而言,结合其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这样能够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充分降低,进一步提升其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治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神经痛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治疗的方式,将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血管减压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高出很多。结论微血管减压治疗神经痛的效果十分明显,在临床上可以将其用来治疗神经痛。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01-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16例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疼痛消失16例。结论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神经痛的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治疗神经痛的护理举措。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76例行微血管减压的患者为参考对象,以奇偶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组应用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等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有意义(P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以回顾性实验的方式进行,将71例行微血管减压治疗的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至研究中,分析其围期护理对策,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实施微血管减压治疗后,47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21例明显减轻,其余3例疼痛无明显变化;另外,9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包括低颅压、周围性面瘫、听力障碍、脑脊液漏。结论:在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护理干预 疼痛情况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神经痛(TN)常表现为单侧反复发作性电击样疼痛,其疼痛范围严格限制在神经感觉根分布的范围内,其重要病因是责任血管神经感觉根的压迫,最常见的类型为经典型TN(CTN)。神经血管压迫(NVC)的位置可发生于颅内桥小脑角区(CPA)神经感觉根的任何部位,而出脑干区(REZ)是最常见的压迫位置。造成压迫的责任血管的类型不一。神经感觉根长轴与身体长轴的夹角度数、REZ长度、神经纤维发生的扭曲旋转及不同的责任血管压迫位置都可能会影响TN疼痛的范围。显微血管减压(MVD)是CTN患者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治愈率和较少的并发症,但术后无效和复发仍占有一定比率,中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压迫位置并充分减压是术后疼痛有效缓解的重要保证,但是其中高达30%的细微压迫不能被发现,多重血管压迫也并不少见。NVC位置与责任血管类型是影响TN疼痛范围的主要因素,对NVC位置进行区域划分并进一步研究不同NVC位置中责任血管类型对TN疼痛范围的影响,为提高MVD治疗CTN的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血管压迫 责任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血管减压治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8例神经痛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69例,采用微血管减压治疗;对照组69例,采用伽玛刀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4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58%和44.93%,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治疗神经痛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总结49例显微血管减压(MVD)治疗神经痛(TN)的手术配合经验。术前对49例原发性TN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好器械物品,中密切配合手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术后定期回访病人。结果49例MVD病人中,45例术后疼痛消失,4例疼痛改善不明显,后经射频治疗疼痛减轻,术后并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是目前治疗原发型神经痛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心理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中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神经痛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经微血管减压治疗的46例原发性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发现46例患者神经均存在血管性压迫,责任血管为单根者共40例,其中动脉压迫34例、静脉压迫6例;多根责任血管者6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39例(84.8%),疼痛明显缓解7例(15.2%)。结论微血管减压是原发性神经痛的理想治疗手段,术前充分的影像学检查、慎密的手术计划、明确责任血管、适当的减压材料、充分的减压神经以及娴熟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状窦后人路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神经痛的显微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018年30例原发性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治疗患者的手术录像。结果本组患者中判定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26例,小脑前下动脉3例,单纯静脉1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是原发性神经痛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中全程探查充分减压神经,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原发性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是由于神经后根被异常血管压迫,临床上在解除血管压迫后,疼痛常得到缓解[1],因此,目前微血管减压(MVD)已成为原发性神经痛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我院于1998年10月至2002年6月,采用MVD治疗原发性神经痛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就该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 减压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