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方法:选择 2015年 10月至 2016年 10月 本院收治的 下肢动脉病变患者 16 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彩超可以判断患者血流情况、病变部位,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临床指导作用。本研究选择的 160例患者中,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有95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有 2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 20例 、 急性动脉栓塞的有17例。 结论:彩超是一种检查起来方便,而且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手段,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超 下肢动脉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1例下肢动脉病变,下肢动脉病变为血管内膜增厚,  本文41例下肢动脉病变

  • 标签: 下肢动脉 中的应用 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采用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9例归入观察组,同时间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39例归入对照组,共同对两组检查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检查者在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闭塞等方面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76.92%,经过和对照组的病变发生率23.08%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该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优势,操作简单且无创、重复率高,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超声诊断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临床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Ⅱ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超声改变。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以粥样硬化,硬化斑块及扁平斑块形成为主。结论彩超可直观反映血管病变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糖尿病 下肢动脉
  • 作者: 刘晨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2-30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12期
  • 机构: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 简介:摘要:目的:就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3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3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均实施CTA诊断。结果:经有效诊断后,观察组、对照组受检者的腘动脉、胫前动脉及腓动脉的狭窄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混合斑块检出率更高,非钙化斑块检出率则明显较低,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中,CTA的应用价值明显,可为患者的诊治提供可靠、准确的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CTA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临床Fontaine分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CTA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且接受双下肢动脉CTA患者的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Fontaine分期。并对下肢动脉进行CTA分级。分析不同临床Fontaine分期患者下肢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不同临床Fontaine分期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24,P<0.001)。膝上动脉、膝下动脉、足背及足底动脉不同Fontaine分期的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上动脉:χ2=69.24,P<0.001;膝下动脉:χ2=111.59,P<0.001;足背及足底动脉:χ2=94.15,P<0.001)。膝上动脉与膝下动脉、足背及足底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59,P<0.001;Z=10.47;P<0.001)。膝下动脉与足背及足底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6,P<0.001)。膝下动脉闭塞常伴侧支血管生成。结论CTA诊断结果能准确反映下肢动脉临床分期,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的理想检查方法。

  • 标签: 糖尿病并发症 下肢 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limbischemia,CLI)是一种严重的外周血管病变,由于动脉血供的减少导致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和肢体坏疽[1]。CLI由于动脉灌注不足不能满足肢体代谢的需要而导致皮肤破溃、组织坏死,最后导致肢体坏疽、截肢,甚至败血症而死亡。在及时重建血运的情况下,CLI未来2年病死率和截肢率均为25%[2]。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球囊 支架
  • 简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较非糖尿病患者患病率更高、进展速度更快、病变更严重。PAD的内科治疗一方面强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全面干预,另一方面是针对间歇性跛行症状的药物治疗,其中己酮可可碱、西洛他唑、沙格雷酯、前列腺素E能改善行走距离,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治疗 药物
  • 简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下肢难愈合溃疡及截肢的主要原因,并且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因此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治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现将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最新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 下肢动脉病变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研究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1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20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糖尿病组110例中101例(91.82%)下肢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病变;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径小于正常组,而且血流量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留置导管,显示病变部位、用导丝先捣碎血栓,然后将溶栓导管置入血栓内,首次剂量溶栓后均保留导管,送回病房,采用微量泵维持溶栓24小时(总剂量控制在剂量尿激酶200~250万单位),同时给予适量肝素静脉滴注(一般先给予负荷剂量2000~5000IU,然后按250IU/Kg剂量每12小时皮下注射一次,调节注射剂量,使注射后6~8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达到治疗水平),每2小时查凝血指标,保持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正常的1~1.5倍,防止出血。结果30例(39条下肢下肢动脉病变,具有不同程度血栓形成,溶栓成功26例,部分溶开4例,1条胫前动脉溶栓失败,植入支架12例,均为股动脉狭窄,球囊扩张30例,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后狭窄段狭窄小于30%。

  • 标签: DSA 下肢动脉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5例作为实验组,与同期前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7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的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检查结果还显示实验组研究对象的踝壁指数、动脉内经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实验组研究对象股动脉、足背动脉以及腘动脉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过程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观察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来确定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根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下肢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T2DM患者BM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间的关系。方法1592例T2DM患者纳入研究。BMI(kg/m^2)分为4组:消瘦(BMI〈18.5)、正常体重(18.5≤BMI〈25)、超重(25≤BMI〈30)和肥胖(BMI≥30)。彩超检查,一侧或双侧出现下肢动脉斑块判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结果916例(57.5%)T2DM患者伴发下肢血管病变。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下肢血管病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7.5%、59.2%、54.7%、52.7%,χ^2=10.52,P=-0.016,趋势检验P=-0.006。以正常体重为参照,使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1(BMI分组、性别、年龄、病程)、模型2(模型1加上血脂、HbA1c)、模型3(模型2加上空腹C肽、CRP)校正后,消瘦是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风险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3.30(1.32~8.26)、3.65(1.43—9.28)、6.02(1.93~18.74),P均〈0.05。超重及肥胖较正常体重的下肢血管病变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C肽在回归模型中未显示为下肢血管病变的风险因素或保护因素。结论T2DM中,消瘦患者较正常体重者有较高的下肢血管病变患病风险;超重和肥胖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风险与正常体重者相似。

  • 标签: 体质指数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