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不完肠梗阻应用开塞露联合艾灸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将2019.9-2021.9作为研究时间,从入院不完肠梗阻治疗患儿中共计选取80例纳入实验,将患儿抽签法分成联合组、基础组,联合组均采用开塞露联合艾灸治疗法,基础组患儿采用单一开塞露治疗,对比:康复指标(呕吐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梗阻消失时间、进食时间)、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康复指标与基础组进行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对比基础组,统计学对比差异较强,联合组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中医症状积分与基础组对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小儿不完肠梗采用开塞露联合艾灸治疗效果理想,可全面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使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提升。

  • 标签: 艾灸 开塞露 不完全性肠梗阻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从我院门诊随机选择因为不完肠梗阻而接受治疗的患者20人,这些患者都是外院确诊之后转入我院门诊,属于留观治疗的类型,主要是对他们的治疗方法作出一些探讨,从而为今后更好地用中医治疗不完肠梗阻提供有效的借鉴。 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20例不完肠梗阻患者,主要通过中医内科治疗为主的方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了两组,分别为中医内科辅助西医治疗组和单独中西内科治疗组,采用 统计软件对这两组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 结果 在本次所研究的 患者当中,全部诊断为不完肠梗阻,其中对 患者采用了中医内科辅助西医治疗的方法,最后有 患者痊愈,痊愈率占比为 ;有2名患者的结果有效,无效的为 。对 采用单独中医内科治疗的方法,其中有 最后得以痊愈,痊愈率占比为 ,有1名患者的结果为有效。总的来说,这两种治疗方式没有太大的差异。 结论 与单独中医内科治疗相比而言,采取中医内科为主的治疗手段对于不完肠梗阻有着更明显的效果,可以将其作为有效的保守治疗手段,并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医内科 不完全性肠梗阻 20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完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药封包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1~2021.4期间从我院选取一共76例不完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38,行西医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38,以西医常规治疗为基础行中药封包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94.7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药封包 复方大承气汤 不完全性肠梗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低位小肠不完肠梗阻的护理效果。方法以肝移植术后并发低位小肠不完肠梗阻患者78例开展研究,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9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于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明显更优(P

  • 标签: 综合护理 肝移植 低位小肠不完全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MB)合并不完肠梗阻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MB患儿肠梗阻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收治的MB患儿,共409例,回顾分析出现不完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与同期治疗的无肠梗阻患儿比较,探讨肠梗阻的发病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OS)率。结果MB患儿409例放、化疗后并不完肠梗阻的患儿共11例,发病率为2.7%,年龄均>3岁,中位年龄8.7岁,男女比例为4.5∶1,且均发生于放射治疗后的第1次维持化疗期间,通过保守治疗后均可治愈,且后续化疗中未再发生,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与不完肠梗阻发病有显著相关(P<0.05)。11例不完肠梗阻2年OS率为(87.5±11.7)%,同期无肠梗阻2年OS率为(92.8±1.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完肠梗阻均发生于放射治疗后的第1次维持化疗期间(放疗后2个月内),且均发生于>3岁患儿,推测其机制可能为放射治疗和长春新碱的双重打击,导致MB患儿胃肠黏膜受损、肠蠕动减慢,从而诱发肠梗阻。

  • 标签: 不完全性肠梗阻 髓母细胞瘤 长春新碱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普外科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86例不全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肠减压量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肠梗阻 奥曲肽 疗效
  • 作者: 王晓宇 王昊 厉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口腔科,北京 10007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口腔科,北京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北京 10005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青少年单侧不完唇腭裂患者术后上颌骨及上气道的三维形态结构特征,并探索二者之间的相关。方法选取8~12岁青少年单侧不完唇腭裂术后患者30例及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唇腭裂骨Ⅰ类错畸形患者30例,拍摄CBCT影像并对其上颌骨及上气道进行三维结构参数的测量分析,分析唇腭裂组上颌骨及上气道三维结构参数的相关。结果唇腭裂组在上颌长度、上颌高度、上颌体积及硬腭长度分别为(44.60±3.01) mm、(48.33±4.32) mm、(36.75±6.87)×103 mm3、(40.46±4.90) mm上与对照组分别为(49.04±3.23) mm、(51.86±2.98) mm、(42.24±6.71)×103 mm3、(47.09±2.76) mm相比明显减小;其腭咽气道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分别为(5.34±2.15)×103 mm3、(14.59±6.72)×103 mm3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8.82±3.46)×103 mm3、(19.46±6.33)×103 mm3也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腭裂组鼻咽气道容积与上颌高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硬腭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腭咽气道容积与硬腭高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舌咽气道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与上颌体积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青少年单侧不完唇腭裂患者术后上颌骨主要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上发育受限;腭咽气道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明显减小。上气道容积与上颌骨垂直向和体积等相关三维结构参数呈显著的相关

  • 标签: 唇腭裂 上颌骨 上气道 CBCT 三维测量
  • 简介:摘要射频消融(RFA)是肝细胞癌(HCC)潜在的治愈手段之一。HCC的病理特点、肿瘤的特殊位置及操作技术等原因导致RFA治疗HCC时未能达到病理性完全消融,进而产生肿瘤残留。残留癌侵袭、转移等能力增强是影响HCC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HCC RFA后残留癌进展的机制涉及炎症、上皮-间充质转化、肿瘤细胞干细胞特性增强、自噬、肿瘤微环境等。本文就HCC RFA后残留癌进展的机制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HCC RFA疗效提供研究思路。

  • 标签: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残留癌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1个Schubert-Bornschein型不完全型先天性静止夜盲(CSNB)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回顾临床研究。2021年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经临床、基因检查确诊的一个汉族Schubert-Bornschein型不完全型CSNB家系中1例患者及其父母、兄长纳入研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家族史并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色觉、眼底彩色照相、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受检者基因组DNA进行文库构建、聚合全外显子探针进行捕获。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通过Sanger进行验证,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基因突变位点的致病。结果先证者(Ⅱ2)双眼BCVA均为0.4;色觉检查不能辨认红色。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轻度变薄。全视野ERG检查,双眼暗适应3.0刺激下ERG b波振幅明显降低,呈负波形。先证者母亲(Ⅰ2)双眼BCVA、色觉、眼底彩色照相、频域OCT检查均正常。全视野ERG检查,双眼各反应振幅轻度降低,暗适应震荡电位振幅明显降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Ⅱ2)电压依赖钙离子通道α1F亚基基因(CACNA1F基因)第14号外显子存在c.1761dupC半合子突变。蛋白序列同源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在多个物种中均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ACNA1F基因c.1761dupC (pY588fs)其后发生移码突变,在第10位变成终止密码子在蛋白质保守区出现翻译终止。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标准和指南,该突变判断为可能致病变异。先证者母亲(Ⅰ2)为该位点突变携带者。先证者父亲、兄长临床及基因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结论CACNA1F基因c.1761dupC是该Schubert-Bornschein型不完全型CSNB家系致病的突变位点。

  • 标签: 夜盲 眼疾病,遗传性 CACNA1F基因突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3个月龄以下婴儿猝死、尸体解剖鉴定为川崎病(KD)冠状动脉瘤破裂1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小婴儿KD的认识和警惕。方法回顾该病例的临床资料,并查阅中外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本例KD临床表现不典型,伴有肺部感染,进行抗感染后热退、症状改善,但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持续升高,红细胞压积(HCT)降低,临床未警惕到不完全KD可能,最终发展为KD冠状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小婴儿KD往往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常伴有冠状动脉损伤,应及时行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有适应证及早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对减轻或减少冠状动脉的损害,防止冠状动脉瘤形成、血栓阻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冠状动脉瘤 小婴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膝关节肌群肌力与步行能力的相关以及影响其步行能力的因素。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27例进行双侧股四头肌、腘绳肌徒手肌力评定(MMT)、峰力矩测试(PT)、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和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 Ⅱ)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确定股四头肌MMT、腘绳肌MMT、股四头肌PT和腘绳肌PT与10MWT和WISCI Ⅱ的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10MWT和WISCI Ⅱ的影响因素。结果腘绳肌MMT与10MWT呈显著负相关(r=-0.703,P<0.01),与WISCI Ⅱ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1);腘绳肌PT与10MWT呈中等负相关(r=-0.413,P<0.05),与WISCI Ⅱ呈中等正相关(r=0.433,P<0.05)。10MWT与WISCI Ⅱ呈强负相关(r=-0.986,P<0.01)。腘绳肌MMT是影响10MWT和WISCIⅡ的最主要因素(r2分别为0.549和0.536),股四头肌MMT是影响10MWT和WISCIⅡ的的次要因素。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的MMT对10MWT和WISCI Ⅱ变化的总贡献率分别为62.5%和64.1%。结论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的肌力与其10MWT和WISCIⅡ有显著相关,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步行功能。

  • 标签: 不完全脊髓损伤 肌力 步速 脊髓损伤步行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8岁女性患者,低热,胸闷气促,胸背部剧烈疼痛10天。肺部CT检查示左侧包裹液气胸伴局部肺不张。胸部超声检查示左侧少量胸腔积液。2020年6月行全麻下胸腔镜探查术,见左侧少许清亮胸腔积液,左下肺膈面一大小约6 cm×8cm肿物,凸向胸腔,包膜完整,蒂部与左下肺组织相连。切除肿物及部分左下肺组织,病理检查示孤立纤维肿瘤伴囊变。免疫组化检查示STAT6(+),CD99(部分+)。术后胸闷症状消失,恢复良好。胸腔内孤立纤维肿瘤可起源于胸膜或肺组织,多数病变为良性,诊断依赖于标本病理,治疗以手术为主,完整切除肿瘤后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某院182例患者行ICU手术,分为压力损伤组(22例)和非压力损伤(160例)。分析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时间>1h、存在术中体位移动、存在局部潮湿、受压皮肤状况异常为ICU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因素均有一定的对术中发生压力损伤的预测评估价值。结论:手术时间过长、术中体位移动、局部潮湿、受压皮肤状况异常是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应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 标签: ICU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