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印模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医院感染作用.方法:同时检测口腔印模标本外科患者血液标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以确定HBV污染程度传染性强度.结果:206份口腔印模标本中8份(3.9%)有肉眼血液,19份(9.2%)HBsAg阳性.HBsAg阳性标本中4份(21.1%)HBeAg阳性,15份(78.9%)HBVDNA阳性.992份外科患者血液标本中156份HBsAg(15.7)阳性.其中31份(19.9%)HBeAg阳性,115份(73.7%)HBVDNA阳性.31份HBsAgHBeAg双阳性血液标本中,HBVDNA均为阳性,HBV传染性范围为102-109感染剂量/ml.结论:口腔印模受到严重HBV污染,这种污染可能医院HBV感染重要来源.

  • 标签: 口腔印模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医院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血液 检测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常见合并感染主要生存威胁之一。HIV/HBV合并感染治疗有别于单一病毒感染治疗,需同时针对两种病毒制订抗病毒治疗方案。现结合国内外指南和抗病毒药物临床研究数据,对HIV/HBV合并感染临床管理提供建议,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HIV/HBV合并感染治疗考量挑战,特别是药物安全性、耐药屏障、特殊临床情况用药规范等进行讨论。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肝炎病毒,乙型 合并感染 丙酚替诺福韦 复方单片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肝感染危险因素临床检验分析,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90例丙肝患者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取有效防治对策。结果经过调查后,引起丙肝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吸毒混合使用注射器、易造成皮肤创伤职业、输血造成感染、外科手术引起感染、内窥镜检查、母婴感染,其中最主要危险因素吸毒混合使用注射器和易造成皮肤创伤职业。结论丙肝感染危险因素较多而且较为复杂,人们往往对其没有深刻认识,从而使感染风险加大。不过,丙肝感染可以防治,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其危险因素,从源头上遏制其发生。

  • 标签: 丙肝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后母婴传播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患儿抗体转阴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以2019年10月至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科门诊接受随访106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比较ART前后,抗-HIV转阴与抗-HIV阳性患儿淋巴细胞计数HIV RNA。结果106例患儿中,男65例(61.32%),女41例(38.68%),年龄为(8.9±4.7)岁。ART后,3例(2.83%)患儿抗-HIV转阴,103例(97.17%)抗-HIV阳性。3例抗-HIV转阴患儿均为男性,且均在6月龄前开始接受ART。抗-HIV转阴患儿与抗-HIV阳性患儿抗病毒治疗时长分别为4.67(4.19,4.70)年5.17(3.96,9.01)年,开始ART时年龄分别为1.38(1.36,2.32)月龄51.14(15.90,73.40)月龄。ART前ART后目前情况,抗-HIV转阴患儿CD3+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别为3 376(2 772,4 813)/μL2 275(2 122,2 944)/μL、2 457(1 792,2 869)/μL1 279(1 123,1 640)/μL、0.26(0.24,0.32)0.37(0.35,0.38)、1.21(0.76,2.01)1.35(1.25,1.40),分别高于抗-HIV阳性患儿2 156(1 351,3 163)/μL1 885(1 468,2 455)/μL、443(167,956)/μL751(544,977)/μL、0.22(0.18,0.37)0.27(0.22,0.32)、0.31(0.13,0.50)0.76(0.53,0.98)。ART前,抗-HIV转阴患儿抗-HIV阳性患儿HIV RNA分别为5.73(5.62,5.87) lg拷贝/mL5.33(4.71,5.75) lg拷贝/mL;ART后,3例抗-HIV转阴患儿HIV RNA均低于检测下限,77.67%(80/103)抗-HIV阳性患儿HIV RNA低于检测下限。结论经母婴传播感染HIV患儿早期接受ART,可能出现抗-HIV转阴。及早诊断新生儿HIV感染,尽早给予ART,有助于其病毒学抑制免疫功能重建。

  • 标签: HIV 血清转换 抗病毒治疗 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口腔门诊对污染器械预处理应用。方法 选择口腔门诊一种诊疗器械,如镰刀型充填器。自探索开始平均标记镰刀型充填器各30把,分为红色观察组白色对照组。红色观察组器械在医生使用完毕后立即用75%酒精棉球擦拭处理残留污染物如充填材料等,白色对照组器械则不做任何处理,比较两组器械受损率医生使用后满意度。 结果 应用实施预处理红色观察组器械受损率明显低于白色对照组器械受损率(P1〈0.05),医护人员对实施预处理应用红色观察组器械使用满意度明显高于白色对照组器械(P1〈0.05)。 结论 口腔门诊污染器械预处理应用,可有效降低器械受损率,提高医生对器械使用满意度,应用效果好。

  • 标签: 预处理,口腔门诊,受损率
  • 作者: 周吕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攀钢集团总医院检验科,四川攀枝花617023
  • 简介: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疫情,扰乱了全球人民生活工作。疫情在各地爆发,确诊病例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在人体内从未发现新型病毒,导致成千上万的人感染。从2003年非典,到后来艾滋病病毒,再到2019年新冠病毒,这都是有病毒感染引起,十分凶险。但是,难道所有的病毒感染都是如此可怕,无法治愈?其实,除了病毒感染,还有细菌感染,二者都可以造成极大危险,甚至致命,但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再下定论。就比如过去鼠疫,霍乱,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但鼠疫霍乱均属于细菌感染细菌病毒,谁才是人类感染元凶?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又该如何预防、治疗呢?

  • 标签: 细菌;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肝合并乙肝病感染临床资料,获取体检者血清HBV标记物指标,并对检测方式进行描述。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280例献血者丙肝合并乙肝病感染者作为统计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体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0例,其中,观察组为HCV感染患者,以ELISA法对两组患者血清指标进行标记,检测对象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Ag、抗-HBc,对两组HBV标记物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HCV标记物组合阳性率,描述抗-HCV与抗-HBc之间关系。结果:观察组HBV标记物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V标记物组合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HCV与HBV合并感染者血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HCV感染组标记物检出率与组合阳性率差异明显,对合并感染症状进行研究时,应关注病毒感染调查数据。

  • 标签: 丙肝病毒 乙肝病毒 合并感染 280例患者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肝病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4例调研对象,均为乙肝病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参照组(n=32),行常规保肝+抗结核治疗;观察组(n=32),行综合治疗(抗病毒+抗结核+保肝);观察、分析研究数据,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与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2022年6月-2023年7月。结果 观察组较之参照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TBIL指标水平更低,治疗后肝功能AIb指标水平更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病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中,常规治疗方案疗效较差,综合治疗方案疗效更佳,不仅可促进患者疾病疗效显著提升,还可较好保护患者肝脏功能;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乙肝病毒感染 肺结核 不同治疗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丙肝危险因素,探究现有临床检验手段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46例丙肝感染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设计问卷方法对其感染因素进行统计,并分析其所接受临床检验手段。结果结果显示,丙肝感染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吸毒、输血与医源性暴露等都容易造成感染,而现有的临床检验方法来看,实验室检验能够较好保证准确性。结论人们对丙肝感染因素认知尚处于探索,主要以养成良好预防习惯进行防治,临床检验要早筛查早治疗。

  • 标签: 丙肝 感染现状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气溶胶传播经呼吸道传播重要方式之一。口腔医院作为气溶胶污染主要区域,医、护、患在诊疗过程中极易受到气溶胶威胁,造成传染性疾病再扩散。本文通过对口腔气溶胶来源、分布及以及护士在气溶胶感控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文献回顾,为口腔护理人员在诊疗期间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气溶胶污染控制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以期提高口腔护士感控意识,进而降低医护患感染风险。

  • 标签: 气溶胶 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结核患者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护理后使用我院自制护理需求量表对患者护理需求进行评估并且分析影响患者需求因素。结果 实验组各项护理需求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结核患者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受到教育水平、生活状态、心理原因、躯体功能等因素影响,患者需求社会支持、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躯体护理等多方面的身心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这些方面的护理。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 估计需求 影响因素
  • 简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在我国不断上升,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分枝杆菌(MTB)双重感染率上升十分明显,已成为广西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研究表明,HIV与MTB双重感染并不是简单两种病叠加,而是一个相互促进过程,使得HIV感染者发病率与病死率大大提高。本文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检测与治疗进行阐述。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分枝杆菌 双重感染
  • 简介:microRNA(miRNA)对调控基因表达有着重要作用,病毒与宿主在miRNA水平存在着复杂"对话"。研究显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能编码病毒miRNA(vmiRNA),通过维持病毒潜伏、保护感染细胞免于凋亡或外力刺激下细胞死亡等方式,在HIV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宿主miRNA则参与到了抗HIV防御性机制中,但也面临HIV调控相应宿主miRNA、编码RNA沉默抑制物等多种阻力。深入研究HIV与宿主间miRNA水平上动态相互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HIV致病机理,开发新治疗策略

  • 标签: MICRORNA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毒miRNA
  • 简介:结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HIV/AIDS)最常见可治愈感染性疾病,也是HIV/AIDS最常见死亡原因。据估计,普通人感染结核菌,一生患结核机会是10%,而HIV/AIDS感染结核菌,每年发展为活动性结核机会为5%~15%。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功能缺陷结核病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毒感染者 抗结核治疗 疗效分析 结核杆菌 HIV/AIDS
  • 简介:目的为了解吉林省食品中有害物质污染水平.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我省31种主要食品中16项污染指标进行污染物水平调查.结果食品中铅、砷、镉有害物质基本符合国际标准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但有机氯农药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直接影响人群健康,也影响了蔬菜、水果、粮食、肉、蛋、奶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结论应禁止生产使用有机氯农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以确保生态农业食品工业向绿色无害、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 标签: 食品污染水平 污染物 食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血液透析中实施严格护理措施能否有效地降低丙型肝炎患者在透析中感染发生。方法对实施护理措施前60例护理措施后57例-HCV阴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学检测抗-HCV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CV-RNA相结合方法,严格预防控制透析前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透析前60例进行HCV检查3例阳性,57例阴性。治疗中严格实施护理措施1年后57例阴性者无1例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结论实施严格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医源性肝炎病毒发生率。

  • 标签: 丙型肝炎 血液透析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