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主干知识整合: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造成这种地域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

  • 标签: 中国 区域环境 特征 2004年 高考 地理
  • 简介:摘要中国区域经济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隐患,沿海区域与内地区域的差异,省份之间的差异,城市的市中心与郊区的差异越来越成为百姓心中的痛。如何实现区域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提上日程,日渐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议题。依据经济地理学给出的大体框架可以得出全球化、简政放权、投资水平和市场化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最重要的四个机制因素;全球化和投资是促进区域经济差异加剧的重要直接驱动力,简政放权则间接促进了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大,而市场化能够潜在地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缓和区域经济差异。此次研究在数据选取上更为细化和全面,尝试追踪和监测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格局,构建经济增长差异定量测度方法体系和技术平台,加强区域间的关联以及经济溢出、空间溢出效应测度研究,关注差异机制和机理解析。

  • 标签: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 差异方向 地理因素 中国经济地理学
  • 简介:摘要:中国区域经济的差距越来越成为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因素,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差异,各省之间、城市中心和郊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让人心痛。如何确保区域间经济的和谐发展摆上了议事日程,越来越成为中国发展的中心议题。从经济地理学确定的总体框架出发,可以得出全球化、权力下放、投资水平和市场环境是导致区域经济失衡的四个最重要的制度因素;全球化和投资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深化的重要直接因素,权力下放间接推动区域经济差异深化,可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缓解区域经济差异。这项研究在数据选择上变得更加详细和全面,试图跟踪和跟踪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建立经济增长差异量化体系和技术平台,加强区域间联系,以及经济溢出效应测量研究,空间溢出,注意差异机制和分析机制。

  • 标签: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 差异方向 地理因素 中国经济地理学
  • 简介:中国区域发展经历了从区域发展、优先发展战略转变为协调发展战略几个阶段。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处于动力转换期的区域发展呈现区域分化、多极多点、产业转移加速的特点。本文提出,在新时期加快区域发展,区域合作是重要的推进途径,且未来合作将向大范围、大空间、跨行政区的纵深方向发展。据此,本文提出四种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建议。

  • 标签: 区域发展 新常态 区域合作 机制创新
  • 简介:区域史研究是史学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建国后,国内整理、出版了大量的地方史资料,为中国近代区域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五六十年代,国内区域史论著以乡土教材为主。八十年代以后,这一分支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无论在省区研究还是城市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亦存在研究对象在区位、范围、专题方面的失衡和理论建树较为薄弱等局限,必须加以改进,方有利于学科发展。

  • 标签: 区域史 近代中国 研究
  • 简介:在外部贸易投资规则迅速变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应当更加具有紧迫感,以二次入世的心态积极梳理相关规则,评估其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到未雨绸缪。

  • 标签: 贸易谈判 中国 投资规则 入世
  • 简介: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区域的竞争已不单是产品竞争、行业竞争,而是区域板块经济、规模经济、产业链的竞争。而市场与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取决于资源、条件的禀赋优势,而且取决于产业规模、比较成本、产业关联和相对价格.取决于一个地区具有相对持续优势的企业群落。

  • 标签: 产业集群 中国 区域经济 产业协作 专业化分工 产业竞争力
  • 简介:本文对区域文化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必要的理论界定,探讨了构建区域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与难点,详细阐述了区域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应遵循的原则,探讨了指标数值的标准化与指标权重的确定问题,具体构建了区域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业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05年中国内地各省份文化竞争力状况进行了评价,最后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01—2005年中国内地各省份文化竞争力类型进行了必要的划分,明确指出中国内地各省份文化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

  • 标签: 文化 竞争力 指标体系 类型
  • 简介:中国区域经济的布局问题 ,中国东部地区将出现几百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产业非均衡

  • 标签: 中国区域 区域经济 布局问题
  • 简介:本文从丝绸生产的展开、丝绸生产重心的南移、江南丝绸业的繁盛以及广东丝绸业的崛起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蚕桑丝绸生产区域的推移与变迁,描绘出中国丝绸生产区域推移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特征.

  • 标签: 丝绸生产 区域推移 古代中国
  • 简介:中国成立以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平衡发展、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随着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的转轨,国家区域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之中。这期间,中国区域政策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向西推进的平衡发展阶段(1949~1978年)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生产力分布畸形,工业偏集于东部沿海一隅。

  • 标签: 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家区域政策 演变 不平衡发展 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
  • 简介:摘 要:本文采用全国 584个台站 1961年~ 201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将第 95个百分位降水量定义为极端降水阈值讨论全国的极端降水的年与四季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同时将全国分为八个区域,讨论分析了 51年来中国极端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极端降水的阈值及极端降水量较大。从长期年变化趋势来看,在我国西北、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呈上升趋势,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呈下降趋势。而从季节变化趋势上看,春季在我国北方呈上升趋势,南方呈下降趋势;夏季在我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华北地区为下降趋势;秋季除西北地区极端降水量为增加趋势,其他地区为整体减弱趋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南尤为明显;冬季降水最少,却呈现出整体增加的趋势。整体上看,全国极端降水量的变化为增加趋势。

  • 标签: 阈值 极端降水 变化特征 空间分布 季节性
  • 简介:中国的经济地理特征和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决定区域经济格局的基本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产业非均衡,转变为区域非均衡模式。由于人口流动因素的存在,区域不平衡格局还会进一步扩大。正确的战略选择,不是逆自然趋势而动,而是在淡水丰富的东部地区按照都市圈(带)的设想来推进城市化。因此,中央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上负有重要的协调、规划和组织实施的责任。

  • 标签: 中国 区域经济布局 经济地理 经济发展 区域非均衡发展模式 人口流动战略
  • 简介: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国家及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勾画了走向未来的宏伟蓝图,并特别关注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纲要》准确地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标准,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国家规划文件中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区域互动机制的构建,明确了走向东中西各展所长、良性互动,地区间公共服务与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收敛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目标和路径。

  • 标签: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十一五”规划 中国 地区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 作者: 张立创 张扬 崔永刚 周俊 景峰 陈尔真 尚寒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长治医学院,长治 046000,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03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海南博鳌研究型医院)神经外科,琼海 571437
  • 简介:摘要创伤中心是创伤救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创伤患者得到专业的一体化救治、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创伤救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区域创伤救治能力,使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化、创伤救治更加规范化。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区域内创伤患者数量、人口数量、地面交通情况、地理信息等大数据进行分析,科学规划区域内创伤中心数量及位置,对进一步优化创伤救治中心地理布局、统筹区域创伤救治资源、提升整体救治能力至关重要,有利于优化创伤救治资源,提高区域创伤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调研,探讨如何利用GIS优化我国的创伤救治体系,以期对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创伤诊治中心 急救医疗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 创伤救治体系
  • 简介:[摘要]中国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材中综合性最强的一部分内容。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掌握这部分教材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把握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无论教哪一章节,教师都能做到“胸中有丘壑”;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图表研究法、区域分析和综合研究法、区域比较研究法来解决学习中问题;突出区域教学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其它区域”,通过知识树掌握学习的共性,通过比较法掌握不同区域之间的特性。强调对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培养。最终使学生能在区域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关键词]中国区域区域要素与以往同类地理教学大纲的省区罗列或地区分列方式不同,新教材八年级下册对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变革,《地理课程标准》只是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的区域(个别特殊的除外)。教材设计的重点不是单一的使学生了解系统的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分析和认识区域地理特点的方法……

  • 标签: 中国区域 区域地理 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