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绿色高效叶面肥料该产品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结合我国各种土壤和农作物情况研制而成。经农业部及各地权威机构在多种农作物上与国内外不同品种叶面肥作对比实验,证实中科农肥增产效果和防病杀虫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标签: 中国科学院 研究所 土壤 肥料 南京 对比实验
  • 简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中国科学院研究评价的模型方法研究》。首先我们回忆中国科学院评价理念的变化,从1993开始进行的评价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93~1998年研究产出评价,关注科研产出;1999~2004年研究绩效评价,关注重大创新成果和目标完成度;

  • 标签: 中国科学院 评价理念 研究所 科研产出 绩效评价
  • 简介: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简称上海有机)成立于1950年.是集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以及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国立研究机构。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是中国科学院博士重点培养基地。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列为首批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单位之一。

  • 标签: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高新技术 成果产业化 博士后 基础研究 研究机构
  • 简介:为庆祝我校建校十周年,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我校学术委员会、科技处将在12月“校庆月”,举办系列学术报告会。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蔡睿贤院士以始色源漫谈》为题,拉开了系列学术报告会的序幕。学校领导夏伟、陈智、陈粟宋,我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及500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邹时智副院长主持了报告会。

  • 标签: 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蔡睿贤 院士 工程 学术报告会
  • 简介:回顾了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开展的有关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进展。第一个短期气候数值预测是曾庆存等利用一个耦合了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模式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作出的。1997年,一个基于海气耦合模式的ENSO预测系统,包括一个海洋初始化方案被建立起来,同时也开展了基于海温异常的东亚气候可预测性研究。利用气候变动的准两年信号,王会军等提出了一个可以显著改进模式预测准确率的模式结果修正方案。为了考虑土壤湿度的初始异常对夏季气候的影响,一个利用大气资料如温度、降水等经验地反演土壤湿度的方法也被建立起来。还通过一系列的数值试验研究了1998年夏季大水发生当中海温异常和大气环流初始异常的作用。

  • 标签: 气候预测 气候模式 初始化
  • 简介:中国地质科学探矿工艺研究成立于1978年8月,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支撑机构。2002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在我成立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以发挥我所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技术优势和作用。

  • 标签: 中国地质科学院 研究所 工艺 探矿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中国地质调查局
  • 简介:科学整顿是1975年整顿中的一个亮点,由胡耀邦主持的这场整顿可谓雷厉风行,全面渗透,整个地改变了科学的工作思路,给久受动乱之苦的人们带来一线希望。这场整顿虽不容于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但它的意义和价值都是永存的。

  • 标签: 胡耀邦中国科学院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科研楼的总任务及建设需求分别从实验室设计原则、设计目标、建筑布局、合理化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分析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的因素,进而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智能化的环境控制,高效节能技术的运用,满足了土壤检验检测的技术服务需求。

  • 标签: 建筑布局 合理化建议 节能
  • 简介:本·拉登之死,疑团种种,如何有效确认其身份,成了各个疑团的核心。于是人脸识别这项带着神秘感的技术再次走进公众视野,让人们看到人脸识别技术在防恐和安全防范领域的重要作用。其实早在此前,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罗湖口岸的安保系统已经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而今年春节后的“微博打拐”事件,更是让人们想到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完成大量数据的比对。

  • 标签: 人脸识别技术 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研究员 李子 标签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为中困地震局直属研究,成立于1950年,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郊鹫峰地震台。研究现已纳入科技部非营利性公益科研院所系列,是我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研究方向涵盖了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磁学和工程地震学4个主要学科。在完成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研究还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和雄厚的技术力量,面向社会开展核电站等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大中城市地震灾害评估、建筑物抗震鉴定、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等技术服务和咨询。2003年,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防震减灾事业,研究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整合相关学科技术力量,成立了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程院)。工程院为研究下级单位,拥有中国地震局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是研究面向社会进行技术服务和咨询的主要机构。工程院成立以后,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和体制方面的优势,使研究科技开发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

  • 标签: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咨询工作 科技服务 地震安全性评价 科技体制改革 地球内部物理学
  • 简介:通过引入改善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IAP)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对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IAPPSSCA)中的大气模式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前后的IAPPSSCA,我们对1980~1994共15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集合预报检验,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改进后的IAPPSSCA对江淮和华南地区的预报技巧原先的系统相比只是有略微的提高,但对我国东北、华北、河套区域以及整个中国东部的预报技巧则比原系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表明气候模式中陆面过程的正确表述可以提高模式气候预测的能力。利用改进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提供的预测海温距平,我们对1998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预报(该预测3月份提供给有关单位)。今实际情况比较表明,改进了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耦合,对1998我国夏季旱涝形势的预测实测基本相符,但强度较小,说明有一定预报能力,但也还有许多问题。

  • 标签: 短期气候预测 集合预报技术 汛期降水距平预测 陆面过程
  • 简介:他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1983年至198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行星科学系进修。先后多次赴德国马普化学研究、香港大学做访问学者。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生著作无数,荣誉随身,却从不恃才傲物,一直走在科学最前沿;他热心为学生,敢于揭示学术腐败,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顶尖科研人才从他手下如春笋般涌出,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地球化学领域的“一代宗师”,他就是李曙光。

  • 标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球化学 李曙光 集大成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 简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环境植物保护研究成立于1954年,是农业部直属公益性科研院所,"十一五"期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百强"研究研究主要从事天然橡胶、木薯、油棕、甘蔗、香蕉、芒果、荔枝/龙眼、椰子/槟榔、瓜菜等主要热带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控制,农业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生态循环农业,环境影响评价风险分析等基础应用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

  • 标签: 《生物安全学报》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 简介:作者通过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总结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 标签: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发展
  • 简介:2016年6月24日晚上,武汉枫叶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球科学知识演讲大会。主讲人老爷爷笑眯眯的走上讲台,向孩子们提出了一连串有趣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地球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会发火?”原本安静严肃的会场,一下子炸开了锅。老爷爷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地球有趣的故事”,这位老爷爷,不是旁人,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地质学家——金振民。

  • 标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球 探索者 科学知识 旁征博引 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