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边疆的构筑涉及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从三个重要方面展开论述。关于中国边疆的战略地位和中国边疆研究任务,中国边疆从历史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中国两大历史遗产联系的平台,从现实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保卫中国安全的第一线。中国边疆主要有两大研究任务,一是要厘清中国疆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地位及原因,中国边界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国境线形成、变迁的过程等问题。二是通过研究厘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规律;中国边疆发展历程可以用千年积累、百年探索、三十年实践来概括;实现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向中国边疆研究的学术转型,加强边疆理论研究和推动边疆教育是眼下两大要务。

  • 标签: 中国边疆学 战略地位 任务 高潮 构筑
  • 简介:作为中国边疆研究的新成果,"云南大学中国边疆研究丛书"由人民出版社陆续公开出版发行(32开本,平装),该丛书由林文勋教授担任丛书主编,目前已推出14种共计22册,尚有李大龙编审的《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林文勋教授主编的《"南方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协调发展研究》等即将出版。

  • 标签: 边疆研究 云南大学 中国 丛书 成果 边疆学
  • 简介:伴随着边疆形态的演变,中国边疆经历了由“文化范式”“疆域范式”到“民族范式”的转换,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区域范式”。在“区域范式”下的中国边疆建构中,“腹地—边疆—周边”的观察视角和“大—中—小边疆”的层次划分构成了“硬核”。中国边疆的典型事实构成了相应的“保护带”:地广人稀、人口年轻、财政转移、第一产业发达,边疆县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中表现突出等。通过运用正面和反面启发法,将为中国边疆的学科建构提供支持。

  • 标签: 中国边疆学 科学哲学 范式 硬核 典型事实
  • 简介:笔者认为构筑中国边疆中国边疆研究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从边疆理论研究的探究、新世纪以来边疆理论研究举要、以中国边疆为主题的学人著述举凡、云南大学的"中国边疆研究丛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的"中国边疆"学术栏目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学者构筑中国边疆的努力做了评述。

  • 标签: 新世纪 中国学者 中国边疆学 探索
  • 简介:云南大学“西南边壢史与中国边疆”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发轫,方国瑜、江应樑、尤中等学者共同努力,推进西南边疆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2008年,云南大学在历史学一级学科之下自主增设中国边疆专业博士点,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9年又获准设立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即集边政、边务、边界、边疆、边民、边防问题研究为一体的“滇基地”。

  • 标签: 云南大学 边疆学 中国 西南 边疆史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 简介: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大型系列图书——"中国边疆研究文库",最终尘埃落定。"中国边疆研究文库"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边疆研究文库"由"初编"和"二编"构成,各50部。"初编"是"近代稀见边疆名著点校及题解",设分卷主编;"二编"为"当代学人边疆研究名著",是在原"边疆史地丛书"基础上择优修订和增补而成。

  • 标签: 边疆研究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文库 中国 书目 系列图书
  • 简介:所谓"文教",最早出现于《尚书·禹贡》:"三百里揆文教"。东汉荀悦对"文教"一词曾做出解释:"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①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亦曰:"此服诸侯揆度王者政教而行之。"②据此,文教当指礼乐法度,文治教化。

  • 标签: 中国 古代 边疆文教 《尚书·禹贡》
  • 简介:中国拥有丰富的地缘边疆资源,也拥有悠久的边疆经营史.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特纳“边疆假说”理论(“社会进化论”“非均衡性发展论”“环境适应论”“美国例外论”等),对于当代中国边疆研究有一定的启示.特纳认为“边疆”是美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化的核心动力,并最终推动了整个美国的文明进步.事实上,边疆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也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边疆的拓殖、经营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 标签: 特纳 边疆假说 中国边疆研究
  • 简介:【热点材料】2009年8月7日至8日.第13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在新德里举行。这是继黑瞎子岛回归、中俄东段勘界结束后.中国在解决边界问题上一次较大的活动,边界是一个国家行使其主权的界限.中国历代政府、中国人民在边界纷争中为保持领土的完整部曾不懈努力.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 标签: 中印边界问题 中国人民 边疆 变迁 新德里 中俄
  • 简介:本文所讨论的边疆主要是指中国的近代边疆研究,中国近代边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和国家的构建结合在一起,国家的建设需要对祖国的边疆,特别是身处边远的边疆地区进行研究,从而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为当地发展的政策等.学者的使命和国家的发展休戚与共,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林耀华在20世纪40年代对我国的边疆地区,比如大小凉山等,做了深入的研究,他的边疆研究对我们今天相关课题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边疆研究 林耀华 国家构建
  • 简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边疆的发展进入到了实质性学科构建阶段。梳理边疆研究的历程发现,制约中国边疆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标识性概念的供给不足和概念体系的缺失。人类的理论与方法为之提供了可能,通过强化民族志书写和加强实证研究,开发与建设档案库与案例库,加强与西方学界对话,促进边疆研究的交流与融合,以此不断凝练和形构出中国特色的边疆标识性概念,形成学科发展的科学概念体系,推动中国边疆深入发展。

  • 标签: 中国边疆学 标识性概念 边疆范式 人类学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边疆的发展历程,主要机构和代表研究人员进行了简单梳理,认为边疆研究总是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并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边疆学学科构建任重道远,前途既光明又充满变数,这个变数随着时代发展、国际局势变化而变化。

  • 标签: 边疆学 构建 思考
  • 简介:1.《中国边疆民族研究》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一辑。该书收录国内外学者有关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译文。通过定期出版学术论文集,促进学术交流,培育史学新人,为国内外同行设立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研究的深入。

  • 标签: 边疆民族 中央民族大学
  • 简介:中国民族史和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是中央民族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1951年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之后,设立了研究部。1956年,又创建历史系。著名蒙元史、民族史专家翁独健教授担任系主任,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林耀华、傅乐焕、王锺翰等著名学者在系任教。20世纪50年代全体师生参加了国家民委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并参加《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的编写。尔后部分教师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委托,相继参加整理中印、中苏、中越边界资料(包括南海诸岛资料),并负责《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部分的编绘工作。改革开放后,中央民族大学的边疆史地学科又得到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如王锺翰教授主编《中国民族史》、费孝通、陈连开等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谭其骧主编,傅乐焕、张锡彤、王锺翰、徐宗元、胡德煌、贾敬颜、郭毅生、陈连开等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卷》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重要影响。中央民族大学边疆史地学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传统,培养了一支由多民族学者组成的精干学术队伍。

  • 标签: 中国边疆 出版说明 民族研究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国民族史》 中央民族大学
  • 简介:引言近些年来,边疆研究日益成为中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2015年1月14日,由光明日报理论部、学术月刊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共同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一文中,更是将"边疆研究"列为其中之一。

  • 标签: 中国学术界 边疆研究 边疆理论 述评 话语 路径
  • 简介:拉铁摩尔(OwenLattimore,1900-1989)是中国边疆研究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边疆地区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中国陆地边疆的四大区域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为我们认识边疆提供了重要的文本参考和理论启迪。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研究中心袁剑博士的新作《边疆的背影:拉铁摩尔与中国学术》一书即围绕拉铁摩尔及其作品加以展开,对拉铁摩尔及其研究在中国学术界的接受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分析了拉铁摩尔对中国边疆各区域研究的具体特点。本文对该书进行了学术层面的评述,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看法。

  • 标签: 拉铁摩尔 中国边疆 区域研究 边疆人
  • 简介:摘要:目前看来,大部分学者认同考古属于广义历史学的一部分,即便是在考古与狭义历史学(本文称之为“文献史学”)关系方面,也大多赞成有相互参证的必要。例如朱凤瀚分别就考古的三个组成部分———史前考古、原史考古、历史考古,分析其与狭义历史学的关系,认为“中国的原史、历史考古和狭义历史学相互间需要找到一个科学的结合点。狭义历史学要通过考古学得到印证与检验,而原史与历史考古则要以历史文献记载为确定课题与研究途径的重要参考,本文主要分析试论考古中国边疆历史研究结合的几个重点领域及其原则。

  • 标签: 边疆历史 考古学 文献史学 学科融合
  • 简介:结合抗战时期中国的社会场景和知识场景,以四篇关于边疆研究的文章为例,探讨学者们透过怎样的边疆视野将传统中国模糊的疆域明确起来,解决"我们是谁"以及"我们要成为谁"的问题.在现代场景中,通过应用的边政与学术的边政研究,学人们面对中华帝国内部的多元文化怎样展开文化重建,战争、学者和边政何以相互作用共同推进民族国家的建构,甚至可以关怀的到特殊场景下中国人类知识的形成过程.

  • 标签: 边政学 边疆研究 民族国家建构
  • 简介:边疆原理研究是建构边疆的基础性工作,其前提是将研究工作做恰当的设置。所谓原理研究,不是边疆原理的完成式而是进行式,即使是一般性地名词以及词组的阐释,也不等于边疆学学科的原理研究。原理应该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得出一种认识,而这种认识又在实践中反复得到了证实,才为规律性的认识;研究学科的原理,是为了找出原理或提出原理的一种门径方法论。边疆原理与其原理研究,应该是先有大量的研究,其后才有原理的提出,这是一个需要审慎对待的学术过程。

  • 标签: 边疆 边疆研究 边疆学原理 边疆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