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痛症是30~50岁妇女关于乳腺疾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其中10%~20%的患者遭受严重的乳腺疼痛。患者主要担心其为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和恶变,且重度乳腺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乳痛症的病因不详,且治疗暂未统一。本文主要围绕乳痛症的病因、分类、恶变率、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期望为临床医师对乳腺疼痛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乳腺疾病 增生 乳痛症
  • 简介:摘要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有远处转移,其中骨髓转移因诊疗难、预后差逐渐引起临床重视。警惕胃癌骨髓转移的早期征象,确定诊断后积极对症治疗,条件允许时尽早行病因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已有回顾性研究阐述胃癌骨髓转移的临床特点,但最佳治疗方法尚未得到系统论证。本文将对胃癌骨髓转移的临床特征与诊疗进行综述。

  • 标签: 骨髓转移,胃癌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急腹痛的临床诊治方法,并进行相关分析,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11 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 100 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结果: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急性胃肠炎,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穿孔,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泌尿系结石,糖尿病,肠系膜栓塞,主动脉夹层,心肌梗塞和尿毒症均可引起急性腹痛。其中,急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在胃肠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较为常见。结论:由于引起急性腹痛的众多复杂因素,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消除诱因,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

  • 标签: 消化内科 急性腹痛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兽医,应具备专业性知识,通过掌握的专业知识合理的对动物疫病进行治疗用药,诊疗过程中用药一定要仔细认真,能用1种药治好的病绝不用2种,剂量把控也要非常精准,能使用少剂量绝不使用大剂量。通过合理用药,将养殖单位或养殖人员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能很好地解决动物疫病,这样的结果就是最好的兽医诊疗用药方案。

  • 标签: 兽医诊疗 临床诊疗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7.0 T MRI显著提高了图像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满足了超高分辨率成像和功能代谢成像的需求,为神经、血管、肿瘤及骨关节成像带来突破性进展,在探索疾病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88 例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法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 88 例,对临床治疗和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患者出现急性腹痛的主要病症是急性炎症 ( 胃肠炎、心肌梗死、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肠梗阻 ) 及细菌性痢疾、消化性溃疡等。其中急性胃肠炎和进行肠梗阻是造成急性腹痛的主要病症;患者治愈率为 97.73% , 2 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出现死亡,病死率为 2.27% 。结论:造成急性腹痛的原因较多,应提高诊断水平,对患者实施全身性检查,进而确定病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使患者尽快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消化内科 急性腹痛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在冠心病诊疗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到 2020年 1月在我院心血管病房就诊的 80例冠心病患者,以及本院健康体检者 80例。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如 D-二聚体、 Fib、 PT、 APTT的值。结果:经测定冠心病患者组 D-二聚体指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Petersen疝是胃癌胃切除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但目前国内外对Petersen疝的报道十分有限。因此,本文总结胃癌胃切除术后Petersen疝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通过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道肿瘤数据库,筛选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Petersen疝患者。病例纳入标准:经术中证实为Petersen疝;既往接受过胃癌切除术;临床资料完整。分析总结本组Petersen疝临床表现、围手术期情况及治疗后随访情况。结果全组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5.3±8.5)岁,中位发病时长21(6~143)h,常见主诉包括腹痛和腹胀。所有患者均为急诊入院,术前CT均表现为小肠扩张积液,其他影像学表现包括漩涡征、靶征、肠系膜回缩或充血水肿、腹盆腔积液等。血液学检查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高于正常范围。距上次胃切除术20.5(0.5~55.0)个月,胃切除术式为腹腔镜手术2例,开放手术10例。10例即刻接受了急诊手术,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6例经小肠复位后血供恢复未行小肠切除,另6例术中证实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术,中位切除长度为76(11~300)cm。6例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住院天数为(2.5±0.8)d;1例因小肠广泛坏死行小肠次全切除术,术后2 d死亡;其他11例术后均未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Ⅲ级或以上并发症;全组患者术后总住院时间(9.2±3.6)d。术后随访,均未再出现急性消化道症状或急腹症。结论胃癌术后Petersen疝发病急、进展快,多集中于男性,预后不良。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Petersen疝 腹内疝 Roux-en-Y重建
  • 简介:摘要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妇女的健康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GSM),由国际妇女性健康研究学会和北美绝经学会于2014年提出并给出了全新的定义,即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妇女因雌激素和其他性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生殖道、泌尿道萎缩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的集合。GSM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及绝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外少有专门针对GSM诊疗临床实践指南,国内对GSM的临床处理大多依据主观经验,缺乏明确的标准可依。因此,提出针对GSM临床诊疗及长期管理的专家共识十分必要。本共识采用了循证医学的方法,在分析现有科学证据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及临床研究结果,旨在为妇产科同道提供临床实践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二十年来,以引入NCCN指南为契机,我国乳腺癌规范化诊疗体系开始建立。结合国际标准和中国特色的NCCN指南中文版出版,以指导临床实践。2011年起,中国专家进入St. Gallen国际专家共识团,参与国际共识和指南的讨论,引入最新的合作机制和治疗理念。在此基础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合产品可及性和专家意见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乳腺癌诊疗指南,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2020年版该指南将进一步总结循证医学证据,优化决策推荐,为推动建立乳腺癌规范化诊疗体系贡献力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指南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注射物取出术处理方式,优化其诊疗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138例面部注射物取出术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5~67岁,病程6个月至19年,平均6.07年。138例患者的注射材料主要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生长因子和羟基磷灰石。常合并多个部位注射,主要集中在下颏、颞部、鼻部与脸颊。患者多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精神症状,局部症状以硬结、肿胀、疼痛、瘙痒、移位为主。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体表肿物超声波检查进行定位及辅助诊断,选择尽可能隐蔽的切口行局部清创术,尽可能去除填充物,并反复冲洗局部组织,切除组织常规送病理及细菌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缝合。24例因术后注射物残留或精神症状强烈而行多次手术。13例患者组织细菌培养显示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辅助抗生素治疗痊愈。根据本组患者治疗情况,提出简要诊疗流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结论对行面部注射物取出术患者,应根据注射物的性质、种类、注射部位、辅助检查结果、患者的症状,综合制订面部注射物取出术方案,术中合理选择切口、切除方式,选择性围术期使用抗生素,并适度安排辅助心理治疗。

  • 标签: 填充剂注射 注射物取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生长因子 羟基磷灰石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疗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择 201 8 年 2 月~ 201 9 年 6 月消化内科疑似急腹症患者 89 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方法检查,通过询问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特点等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患者病情,对于确诊患者给予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干预。结果 89 例消化内科急腹症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最终确诊,急腹症类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急性肠胃炎、急性胆囊炎与消化性溃疡,分别占: 19.10% 、 16.85% 、 15.73% 。所有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病情趋于缓解,均得到改善。结论消化内科急腹症疾病类型较多,且不同疾病病因存在明显差异性,对于确诊的患者根据原因进行治疗能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

  • 标签: 消化内科 急腹症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交感性眼炎(SO)是指单眼外伤或进行内眼手术后发生的双眼非坏死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是自身抗原暴露导致的免疫性疾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FFA、ICGA、OCT等眼科影像学辅助检查。SO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易于反复,最终可能致盲。目前主要通过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了解SO的典型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上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眼炎,交感性/诊断 眼炎,交感性/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治要点、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1至 2019.11月我院收治的 161例肠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胎龄、性别、体重、手术日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并发症、病理结果及预后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 161例中,治愈 152例( 94%), 9例( 6%)术后放弃治疗。腹腔镜手术 46例( 29%),肠造瘘 14例( 9%),并发症:术后肠梗阻 42例( 26%),术后吻合口漏 3例( 1.8%),胆汁淤积再次住院 4例( 2.4%);肠炎、便血 7例( 4.3%)。结论 :术前早期诊断,术中根据闭锁位置、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术前术后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等预后大多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妇产科中女性阴道流血的主要成因及实际治疗结果。方法:研究对象为 100例我院妇产科中接受阴道流血治疗的女性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实验组在采纳对照组的常规治疗的同时,新增新生化颗粒治疗模式。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详细、有效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诱发女性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是妊娠,除此以外,子宫器质性病变、生殖器恶性肿瘤,创伤等均能造成女性阴道流血。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4.0%和 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治疗女性阴道出血的症状时,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再对症治疗,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恢复速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新生化颗粒治疗模式,针对妇产科的阴道出血患者起着极其显著的作用,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出血情况,还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及满意度。非常适合推广到临床治疗之中。

  • 标签: 妇产科 阴道流血 常规治疗 新生化颗粒治疗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面神经炎的临床诊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抽选我科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的 40例面神经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经临床诊疗后,显效 23例,有效 14例,无效 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92.5%, 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即并发症发生率为 2.5%,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理。结论 对面神经炎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及时予以具有针对性的系统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面神经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知情同意制度的有效实施与采取的相应手段,以此为规范治疗流程提供信息参考。方法:深入分析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根据签署知情同意书时的各种不规范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措施手段,使知情同意制度得以落实。

  • 标签: 临床心理诊疗 医患关系 知情同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AFRO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9年4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明确诊断Castleman病患者31例,分析其中符合TAFRO综合征的6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纳入TAFRO综合征诊断的患者6例(男5例),平均年龄41.5岁(27~59岁)。患者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热、血小板减少、多浆膜腔积液、器官肿大和(或)全身水肿、肾功能损害。1例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6例(6/6)白细胞介素6均升高,4例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查均升高,6例HIV均阴性,4例行人类疱疹病毒8检查均阴性,6例病理诊断中浆细胞型3例,混合型2例,透明血管型1例。2例患者行肾脏活检,1例符合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伴亚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另1例为继发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行CHOP方案化疗,1例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糖皮质激素联合单抗类药物治疗,其中1例5年后死于病情进展,另5例患者病情稳定。结论TAFRO综合征发病罕见,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TAFRO综合征 Castleman病 白细胞介素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任何眼表疾病均可影响患眼的视觉质量,同时也会干扰角膜屈光手术和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前的检查和生物测量。此外,眼科手术也会引起或加重眼表功能或结构的异常,导致视力下降,患者术后满意度低。目前干眼等眼表疾病对各种眼部手术效果的影响已引起眼科医师的广泛关注,但很多眼科医师对最新的相关诊疗指南尚不了解,未及时对前沿概念、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进行更新。为此,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学会(ASCRS)角膜委员会在Journal of Cataract & Refractive Surgery杂志发布了首个角膜屈光手术和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术前眼表疾病的诊疗临床路径,为术者在屈光性手术前合理有效地处理眼表异常提供指导。本文对《ASCRS屈光性手术前眼表疾病诊疗临床路径》进行翻译和解读,以提高眼科医师对围手术期眼表疾病,尤其是对干眼的认识和诊疗水平,进一步改善手术效果和术后术眼的视觉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屈光手术 眼表疾病 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