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组10例混合性囊肿手术治疗发现5例为叶状肉瘤,单纯囊肿90例、性增生症122例、混合性性占位10例、积乳囊肿30例,本组中125例乳腺囊肿患者仅有70例乳腺钼靶提示乳腺囊肿

  • 标签: 临床分析 乳腺囊 囊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纤维性病肿物的常规超声表现,为乳腺纤维性病与乳腺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性病的144例患者166个病灶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弹性成像,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乳腺纤维性病肿块的声像图特点:74.1%(123/166)病灶为低回声,57.2%(95/166)形态不规则,49.4%(82/166)边缘不完整,90.4%(150/166)平行生长,25.9%(43/166)病灶内可见小囊肿,24.1%(40/166)病灶内可见粗钙化或细钙化,65.1%(108/166)后方回声无改变,90.4%(150/166)血流呈乏血供型,98.2%(163/166)的病灶弹性成像评分2~3分。结论乳腺纤维性病肿物的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完整、内伴细钙化或粗钙化等特点,易误诊为乳腺恶性肿瘤,但前者多为平行生长、内部可见小囊肿,后方回声多无改变以及乏血供、质地较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 标签: 乳腺纤维囊性病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纤维性病肿物的常规超声表现,为乳腺纤维性病与乳腺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性病的144例患者166个病灶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弹性成像,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乳腺纤维性病肿块的声像图特点:74.1%(123/166)病灶为低回声,57.2%(95/166)形态不规则,49.4%(82/166)边缘不完整,90.4%(150/166)平行生长,25.9%(43/166)病灶内可见小囊肿,24.1%(40/166)病灶内可见粗钙化或细钙化,65.1%(108/166)后方回声无改变,90.4%(150/166)血流呈乏血供型,98.2%(163/166)的病灶弹性成像评分2~3分。结论乳腺纤维性病肿物的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完整、内伴细钙化或粗钙化等特点,易误诊为乳腺恶性肿瘤,但前者多为平行生长、内部可见小囊肿,后方回声多无改变以及乏血供、质地较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 标签: 乳腺纤维囊性病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乳腺叶状肉瘤是比较少见的乳腺肿瘤,国内报道约占乳腺肿瘤的0.1%~3.0%,国外文献报道占0.3%~0.9%。我院于1998~2000年共收治乳腺叶状肉瘤18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叶状囊肉瘤 乳腺肿瘤 国内 文献
  • 简介:Q我有双侧乳腺性增生,一年后复查也没有变化。我自己感觉在月经来前的半个月乳房疼痛明显,乳房里面触摸有硬块,平时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医生嘱咐少吃辛辣的食物,休息好,没有用药物治疗。请问我还需要治疗吗?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 标签: 乳腺囊性增生 生用 乳房疼痛 药物治疗 不适症状
  • 简介:摘要患者女,58岁。发现左侧乳房拇指大包块1个月余入院。行单侧乳房根治性切除术。肿瘤切面灰白灰红,见多个微。镜下肿瘤大部分由大小不一的腔构成,壁被覆富含细胞内黏液的柱状细胞,部分壁肌上皮丢失;另见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成分。两种浸润性成分免疫表型不一致。病理诊断乳腺黏液性腺癌(MCA)合并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原发乳腺MCA为少见恶性肿瘤,可同时伴有其他类型浸润性癌成分,各成分需明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腺性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就诊人数占门诊病人的一半以上,并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发病率不断增多。目的讨论乳腺性增生症外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本病的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治疗目的为减除疼痛和排除恶性肿块的可能。

  • 标签: 乳腺囊性增生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乳腺性增生病是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端导管高度扩张形成的囊肿为特征,伴有乳腺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又称慢性乳腺病、囊肿性脱皮性乳腺增生病纤维乳腺病等。与单纯性乳腺增生相比较,该病乳腺增生与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恶变的危险,是区别所在。应视为癌前病变。

  • 标签: 乳腺囊性增生临床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7年9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1例乳腺叶状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行局部切除术5例,局部扩大切除术9例,单纯乳房切除术4例,改良根治术2例,皮下腺体切除术加乳房再造术1例。随访至2004年12月,5年生存率95.2%,局部复发率9.5%。结论乳腺叶状肉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肿瘤,其预后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以及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 标签: 乳腺叶状囊肉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乳腺性高分泌型癌十分罕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殊,对其认识在于不能误诊为乳腺其它良性病变或浸润性癌。本文报道东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4月2日收治一例该肿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超声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探讨乳腺性高分泌型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诊断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进一步认识。

  • 标签: 乳腺 囊性高分泌型癌 导管内癌 病理组织学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男性乳腺癌少见,男性乳腺内乳头状癌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男性乳腺内乳头状癌。

  • 标签: 男性 乳腺肿瘤 囊内乳头状癌
  • 简介:乳腺性增生又叫乳腺小叶增生,一般好发于30~49岁的妇女。我们将我院乳腺科2007年度1—8月份本病患者依次抽取146例(乳腺瘤、癌变及各种急慢性炎症除外),进行治疗观察,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囊性增生/中医药疗法 @消痞丸
  • 简介:摘要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导管和乳腺小叶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主要是由女性内分泌失调,体内雌、孕激素失衡,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所致。可分为单纯乳腺增生和乳腺性增生两种,其病理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腺小叶发育不规则和腺上皮轻度增生,乳腺性增生伴有腺上皮明显增生甚至瘤样增生,增生上皮处的乳管扩张或形成囊肿。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症状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经前症状明显,经后可减轻或消失,临床医师通过中药治疗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乳腺囊性增生 中药治疗 超声观察
  • 简介:摘要随着超声技术的日益发展,乳腺疾病的诊断率越来越高,对乳腺实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基本已达成共识,但在乳腺实性病变方面的研究甚少,日常超声诊断工作中经常造成漏诊、误诊。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大量相关文献,旨在充分了解乳腺实性病变超声诊断研究现状,并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些许方向和指导价值。

  • 标签: 乳腺囊实性病变 超声 声像图特征 BI-RADS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乳腺性增生症的钼靶X线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经病理证实乳腺性增生病患者54例,以肿块就诊34例,肿块伴乳头溢液13例,乳头溢液7例。肿块可发生于乳腺任何部位,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或不清楚,质韧,可活动。单乳或双乳多乳孔溢液乳头溢液者13例。患者常有乳房胀痛,其中31例乳房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且经前明显。年龄27~69岁,40~49岁年龄组27例(占50%),病程3天~5年不等,病程在3个月内者35例(占65%)。全部做了钼靶X线摄影,其中7例做了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结果钼靶X线平片表现本组54例,片状高密度影32例(占59.3%),密度高于周围腺体,较均匀,可有砂砾状、杆状、小弧状钙化灶,分布较散在。结节或肿块影13例(占24.1%),密度均匀,单发或多发,结节直径在0.5cm~3.0cm大小不等,边缘模糊或部分边缘清楚,形态可不规则。无异常发现者9例(占16.7%)。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表现7例做了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表现为囊肿型4例,表现为主导管轻到中度扩张,分支导管或末端性扩张,形态不规则,造影剂呈片状分布。囊肿伴导管硬化型1例,即既有较大导管的性扩张又有其他乳管及其分支变细。导管增生硬化型1例,表现为主导管轻到中度扩张,分支导管变细、僵硬,管壁毛糙,管腔内可有多发颗粒状充盈缺损。小导管腺泡性增生型1例,表现为终末导管扩张形成小,直径多在5mm以下,常多发。导管增生扩张型和小囊肿型乳腺平片检查多无阳性发现。结论乳腺性增生病的多种影像学表现反映了复杂多样的病理特点,钼靶X线摄影对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帮助很大。

  • 标签: 乳腺囊性增生症 钼靶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性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乳康片、维生素E和维生素B6治疗乳腺性增生症,根据患者乳腺肿块缩小和疼痛情况,判断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结论采用乳康片、维生素E和维生素B6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性增生症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乳腺囊性增生症 中西医结合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