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方法用扶正排毒片治疗23例无症状HIV感染者,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片对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病毒载量的影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载量中医药疗法扶正排毒片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扶正排毒
  • 简介:摘要普雷斯顿教授在《血疫》中以感染者和研究者两类视角,追溯了埃博拉病毒的历史发展和一系列被感染者的行为轨迹,真实有力的向我们叙述了埃博拉病毒的可怕与大自然的神秘深邃。病毒是生命的猎手,也是自然界的卫士,是大自然开启的免疫系统,以此警醒我们保持敬畏、保持恐惧,仿佛是早已注定的结局,又仿佛是大自然的赠礼。于此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仿佛应该被重新审视与定义,人对于自然界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病毒的爆发是人为的因果还是自然的轮回?这一切都有待于我们慢慢的寻找与思考。

  • 标签: 埃博拉 病毒 人与自然 免疫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常见的感染人类下生殖道的DNA病毒。在世界范围内,HPV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尤其性活跃女性,大约12%左右,这是一个正值生育年龄的庞大群体。另外,随着人们对HPV相关疾病的深入认识和HPV疫苗的使用,HPV感染与生育的关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些研究从HPV对精液参数、辅助生殖技术(ART)及妊娠结局入手,发现HPV感染可能与低生育力及ART结局存在关系[1-2]。本文就此进行介绍。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人类生育 HPV疫苗 HPV感染 辅助生殖技术 DNA病毒
  • 简介:B19病毒还可使慢性溶血病病人发生再障危象及急性多关节病,B19病毒宫内感染引起非免疫性胎儿水肿,1994年MurrayJC〔15〕报道了在35个典型ITP病人中17例(49%)在外周血或骨髓中B19DNA阳性

  • 标签: 人类微小 儿科疾病 微小病毒
  • 简介:B19病毒还可使慢性溶血病病人发生再障危象及急性多关节病,B19病毒宫内感染引起非免疫性胎儿水肿,1994年MurrayJC〔15〕报道了在35个典型ITP病人中17例(49%)在外周血或骨髓中B19DNA阳性

  • 标签: 人类微小 儿科疾病 微小病毒
  • 简介:病毒编码了一些蛋白产物来影响抗原呈递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蛋白酶降解作用、抗原多肽的运输、MHCⅠ类分子的形成等),也能阻止抗原多肽结合的MHCⅡ类分子在感染细胞表面的显现[18],白细胞介素-10(IL-10)能够抑制MHCⅡ类分子从胞内结构中向细胞表面的补充

  • 标签: 中病毒 免疫逃避 抗原呈递过程
  • 简介:病毒编码了一些蛋白产物来影响抗原呈递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蛋白酶降解作用、抗原多肽的运输、MHCⅠ类分子的形成等),也能阻止抗原多肽结合的MHCⅡ类分子在感染细胞表面的显现[18],白细胞介素-10(IL-10)能够抑制MHCⅡ类分子从胞内结构中向细胞表面的补充

  • 标签: 中病毒 免疫逃避 抗原呈递过程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EV)感染与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结膜炎、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多种人体感染性疾病有关。人是 EV的自然宿主﹐ EV传播后主要通过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机体并增殖,而机体对 EV感染后的抗病毒免疫应答通常依赖于对病原体的早期识别。天然免疫是抵御外来危险物质的第一道防线,但肠道病毒也已经进化出各种策略来逃逸宿主固有免疫应答,以促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由此,本文旨在对宿主天然免疫系统与 EV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一个综述,并重点讨论 E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的策略。

  • 标签: 肠道病毒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免疫逃逸 干扰素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与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结膜炎、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多种人体感染性疾病有关。人是EV的自然宿主﹐EV传播后主要通过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机体并增殖,而机体对EV感染后的抗病毒免疫应答通常依赖于对病原体的早期识别。天然免疫是抵御外来危险物质的第一道防线,但肠道病毒也已经进化出各种策略来逃逸宿主固有免疫应答,以促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由此,本文旨在对宿主天然免疫系统与EV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一个综述,并重点讨论E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的策略。

  • 标签: 肠道病毒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免疫逃逸 干扰素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 (Enterovirus,EVs) 与多种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迄今为止,关于EVs在人体内的生命周期仍然知之甚少。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保护性免疫通常依赖于对病原体的早期识别。在人体中,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细胞是肠道病毒感染的起始部位。天然免疫是抵御外来危险物质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肠道病毒已经进化出各种不同的策略来逃避先天免疫系统,以促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本文综述了宿主天然免疫反应与EVs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讨论了EVs规避这些抗病毒免疫应答的病毒策略。

  • 标签: 肠道病毒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免疫逃逸 干扰素
  • 简介:目的:以角鲨烯、山梨醇、吐温为组分,在琥珀酸缓冲液中混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制备复合佐剂Nano-fla,评价该佐剂对人二倍体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人二倍体细胞制备的狂犬灭活疫苗为抗原,BALB/c小鼠设置PBS对照组、全剂量疫苗组、半剂量疫苗组、低剂量佐剂组(含半剂量抗原+5μg鞭毛蛋白)、中等剂量佐剂组(含半剂量抗原+10μg鞭毛蛋白),免疫程序为在0、3、7d肌肉注射,并在首针免疫后的第7、14d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通过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实验检测中和抗体,通过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首针免疫后第7d,中等剂量佐剂组的中和抗体达保护效力水平,显著高于全剂量疫苗组和低剂量佐剂组;第14d时中等剂量佐剂组的IgG抗体浓度显著高于全剂量疫苗对照组;第14d中等剂量佐剂组与全剂量疫苗组相比,分泌IFN-γ和IL-4的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结论:复合佐剂Nano-fla应用到狂犬疫苗中,能有效刺激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更早地产生中和抗体,且能有效降低抗原用量,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鞭毛蛋白 狂犬病疫苗 佐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应用人血免疫球蛋白方案治疗总有效率及预后。方法选取病毒性脑炎患者10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9月至2018年在9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等基础方案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n=50)总有效率、症状消除时间、并发症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0%,高于对照组74%;观察组脑脊液异常、头痛、抽搐等症状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应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提高总有效率、促进康复进程。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人血免疫球蛋白 总有效率 症状消除时间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s)与多种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迄今为止,关于EVs在人体内的生命周期仍然知之甚少。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保护性免疫通常依赖于对病原体的早期识别。在人体中,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细胞是肠道病毒感染的起始部位。天然免疫是抵御外来危险物质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肠道病毒已经进化出各种不同的策略来逃避先天免疫系统,以促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本文综述了宿主天然免疫反应与EVs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讨论了EVs规避这些抗病毒免疫应答的病毒策略。

  • 标签: 肠道病毒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免疫逃逸 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儿童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EB病毒(EBV)感染儿童患儿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展开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3+/CD4+)。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中的IgM和IgG水平明显升高,P<0.05,Ig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及CD3+/CD4+水平明显降低,CD3+和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儿童EBV感染会直接损伤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且人体的免疫功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且体液免疫细胞的降低程度可提示患儿的疾病预后。

  • 标签: EB病毒 感染 儿童 免疫功能 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