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行尖锐湿疣切除术的全面护理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收治的6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行尖锐湿疣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术后的护理以及术后的健康宣教。结果通过全面的手术护理,6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尖锐湿疣切除术后患者均康复出院,所有医护人员均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合并尖锐湿疣这样一个特殊人群的患者,认真做好手术前的评估,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对于保障术后顺利出院至关重要.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尖锐湿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 (CMV)性视网膜炎发病影响因素、临床特点。方法:对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7例 (13眼 )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更昔洛韦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后视力好转, CD4+T细胞计数大于 100个 /μl。结论: CMV性视网膜炎是 AIDS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是造成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通过眼科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抗巨细胞病毒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 CMV性视网膜炎的预后产生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结合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可对本病作出诊断,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入中医学的范畴,结合该病病因病机辩证施治可分五中类型一、热燔营血,气阴两伤证;治法清热凉血,醒目开窍,益气养阴。二、肺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清热润肺。三脾气亏虚证;治法益气健脾,补血养血。四、肾精亏虚证;治法益肾填精。五、阴虚血燥,血瘀痰结证;治法滋阴化痰,养血祛瘀。

  • 标签: 中医辩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该血站检验科血液样本5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给予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并且计算与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在HBV(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0%(15/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2%(6/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8%(9/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6%(8/500)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4%(2/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8%(9/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各具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两者联合应用,以此提高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

  • 标签: 血液病毒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进行免疫学检测,包括乙型病毒前S1抗原,病毒基因以及其它免疫学标志物的检查,得出相应的检测结果,为乙型肝炎的及早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抽血检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病毒S1抗原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使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查,对检测得出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78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查,发现患者病毒血清中共存在8种感染模式,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检测,检测出的阳性概率达到76.5%,同时对病毒前S1检测,检出的阳性概率为68%。结论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进行免疫学检测,得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基因组的敏感性高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标志物 免疫学检验
  • 简介:建立具有免疫反应的时滞HIV动力学模型,引入以表示机体免疫系统从接受抗原刺激到产生新的毒性T淋巴细胞(CTL)所产生的时间为时滞参数。讨论系统解的非负性和有界性,得到确定模型动力学性态的基本再生数。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函数,应用LaSalle不变原理,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小于1时,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此时HIV在个体体内最终灭绝。最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的合理性。

  • 标签: 病毒 全局稳定性 免疫反应 李雅普诺夫函数
  • 简介:摘要目的以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免疫预防为目的,为降低其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潍坊市市区84所幼儿园的8928例在园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28例幼儿园儿童HBsAg阳性93例,阳性率为1.04%,Anti-HBs阳性7721例,阳性率为89.48%,乙肝疫苗全程接种7436例83.29%,未全程接种860例9.63%,未进行接种632例7.08%。乙肝疫苗未进行接种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及未全程接种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ti-HBs阳性显著低于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及未全程接种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监护人文化程度及对HBV认知程度是影响幼儿园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有助于预防HBV感染,应做好计划免疫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程接种率。

  • 标签: 幼儿园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接种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风疹病毒急性感染诊断中酶联免疫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8月 -2016年 8月来我院无偿献血者的 598份血液标本,对标本分别进行 IgG抗体与 IgM抗体检测,对于 IgM抗体阴性与 IgM抗体阳性且 IgG抗体阳性标本,对其 IgG抗体亲合力进行检测。结果:所选取的 598例样本当中,风疹病毒 IgG抗体阳性率为 57.69%, IgM抗体阳性率为 0.67%, 256例样本个体风疹病毒 IgG抗体与 IgM抗体均呈现为阴性。在检测 IgM抗体阴性且 IgG抗体阳性样本的 IgG抗体亲合力时,低亲合力为 8例,可将其确定为原发性感染。在检测 lgM抗体阳性样本的 IgG亲合力时,样本 Szl490与 SZ0259 lgM抗体为可疑值, IgG抗体呈现为阳性, IgG抗体具有高亲和力,可能由于 IgM抗体常年均处于低水平状态,并非为风疹病毒急性感染期。结论:诊断风疹病毒感染时,可同时对风疹病毒 IgG抗体亲合力于风疹病毒 lgM抗体进行诊断, IgG抗体低亲合力或 IgM抗体呈阳性的样本,均能判定为风疹病毒急性感染。

  • 标签: 风疹病毒 急性感染 酶联免疫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该血站检验科血液样本5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给予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并且计算与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在HBV(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0%(15/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2%(6/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8%(9/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6%(8/500)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4%(2/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8%(9/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各具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两者联合应用,以此提高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

  • 标签: 血液病毒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患儿不同临床疾病类型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50例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IM组、CAEBV组、EBV-HLH组(以下简称I组、C组、E组),选取50例不存在EB病毒感染普通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四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比较CD3+T细胞,I组升高,E组降低(p<0.05);比较CD4+T细胞,I组、C组、E组都出现降低(p<0.05),E组下降幅度最高;比较CD8+T细胞,I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对比CD19+细胞,I组、C组与E组皆明显下降(p<0.05);对比CD56+细胞,E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EB病毒感染通过IM、CAEBV、EBV-HLH三种疾病发病机制引发疾病,三种疾病的发展与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有很大的关系,监测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对于EB病毒不同临床疾病类型的判断很有必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EB病毒 患儿 疾病类型 免疫功能
  • 简介:猪圆环病毒病是上世纪9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传染病,可感染各阶段的猪。主要致病特征有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和亚临床症状如日增重降低,PMWS猪的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此病已经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 标签: 猪圆环病毒病 经济效益 猪场 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免疫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实验组采用胶体金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效果。结果实验组检出率为81.63%,假阳性率为8.16%,假阴性率为6.12%,检测时间为(5.62±4.13)min,检测成本为(7.95±0.63)元。对照组检出率为91.84%,假阳性率为4.08%,假阴性率为2.04%,检测时间为(99.77±7.65)min,检测成本为(4.15±0.55)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各有利弊,其中酶联免疫法阳性率高、假阴性率低、成本低,但需专业操作人员及特定仪器、试剂等,局限性大,检测时间长,不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胶体金法检测快速、方便,便于急诊检测和基层开展推广,但成本高,准确性低于酶标法。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肿瘤合并HIV病毒感染患者、单纯肿瘤患者各50例,分别记为合并组和单一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统计合并组预后结局。对比合并组和单一组、合并组预后良好者和预后不良者数据差异。结果合并组CD3+和单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前者CD4+、CD4+/CD8+和NK细胞均远低于后者(P<0.05),而前者CD8+远高于后者(P<0.05);合并组预后良好者和预后不良者CD4+、CD8+、CD4+/CD8+和NK细胞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合并HIV病毒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存在明显的紊乱,并且对预后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标签: 肿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细胞免疫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研究及免疫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于我院儿科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14例,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成两组,即观察组64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对照组50例为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免疫学特点。结果观察组患儿ALT异常、CK-MB异常、肺大叶实质变、尿常规异常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高于对照(P<0.05)。结论与单纯支原体肺炎患儿相比,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患儿发病时间长,容易合并胸腔积液、肝功能改变、淋巴肿大,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EB病毒 临床研究 免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