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医学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介入放射学依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介入诊断学与介入治疗学。在介入放射治疗中主要运用的设备是引导设备与介入器材。主要的引导设备是医学影像设备,包括 X 线 机, 超声 , CT 和 MRI 。 主要的介入器材包含血管鞘 组 ,导丝,导管,导引导管,穿刺针等相关器材。在介入放射治疗中经常运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造影剂,麻醉药,抗凝药,镇痛镇静药物以及治疗相关用药等。介入放射治疗根据技术不同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放射治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放射治疗。介入放射治疗具有微创性,可复性高,精准定位,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明显等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 并且超声引导治疗还广泛应用于肾动脉狭窄、 下肢动脉血栓以、 输卵管妊娠及 细菌性肝脓肿等临床疾病的治疗实践中。

  • 标签: 介入放射治疗 临床医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研究分析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通过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概况、临床资料与方法、结果以及讨论对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介入性 超声医学 影像 临床 应用
  • 作者: 古洪云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1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24期
  • 机构:简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简阳6414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技术,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3年哥本哈根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得到了确认。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介入性超声技术已经从临床不接受、尝试着探索,逐步发展到规范化治疗,并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超声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使用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检查,实验组采用介入性超声影像检查(同一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检查方法),比较两组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16例确诊为肝脓肿,16例确诊为肝癌,23例确诊为肺癌等,其临床相关疾病确诊率为95%和对照组(90%(72/80))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上使用效果较好,患者准确率和治愈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介入性 超声医学影像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传统中医将那些病程较长,疼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一类疾病归结为“络病”(由损伤微环境导致的难以修复的病理改变),如何干预这种病灶成为现代医学临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以“井穴刺络放血”为代表的针刺治疗(信息介入)模式可能为这一未解难题提供新的应对策略。

  • 标签:   损伤-修复 细胞外基质 经络 信息介入 刺络放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介入影像医学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我院接收了 12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 n=61例),观察组采用介入超声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疗效评价指标、医疗资源的使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恢复饮食的时间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5),观察组患者在总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膀胱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治疗后两组膀胱压均呈下降趋势,但穿刺组膀胱压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两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标签: 介入影像医学 重症急性胰腺炎 诊治作用
  • 简介: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介入医学工程大会(4thChineseInterventionalMedicalEngineeringCongress,CIMEC)于2011年10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

  • 标签: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介入 北京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冠脉介入术中提高心肌水平的灌注方法,进行循证医学进展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9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经皮冠脉介入(PCI)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PCI组采用术中进行静脉推注并且术后维持静脉滴注依替巴肽,随访2年;对照组组采用仅术中进行冠脉内注药,比较两组的死亡与心肌梗死复合终点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死亡8人,占10%,心肌梗死复合终点发生率为35%;PCI组死亡3人,占3.75%,心肌梗死复合终点率为18.3%,PCI组明显优越于对照组,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蛋白IIb/IIIa拮抗剂是血小板抑制剂,能改善PCI术后心肌表面血管的血流和微血管水平的灌注,预防和改善无复流与慢血流,并改善临床预后,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循证医学进展的实践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心肌灌注方法 循证医学进展 依替巴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晚期肝门胆管癌姑息治疗中应用介入影像医学技术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经临床诊断为晚期肝门胆管癌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介入影像医学技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1.6±2.6)个月,6个月内生存率为78.6%,7~12个月为42.9%,18个月为14.3%。结论介入影像医学技术在晚期肝门胆管癌姑息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影像医学技术 晚期肝门胆管癌 姑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病情进展到晚期的肝门胆管癌患者应用姑息治疗方式加以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介入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收的病情进展至晚期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群体中选出5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应用介入影像学技术,并针对应用效果做出深入评析。结果:在经过十天的治疗后,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水平,如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等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好转,手术结束后,针对研究对象开展三个月到一年半的随访工作,患者三个月的生存率能够达到90%,半年的生存率能够达到62%,一年半的生存率能够达到28%。结论:针对病情进展至晚期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而言,在为其实施姑息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介入影像医学技术,可以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可以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也有不错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介入影像学技术 晚期肝门胆管癌 生存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心医学照护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行PCI术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双心医学照护模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健康问卷9项(PHQ-9)、广泛焦虑问卷7项(GAD-7)、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问卷(GQOL-74)4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采取基于双心医学理论的照护模式干预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双心医学 照护模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抑郁情绪
  • 简介:目的分析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医学价值。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病人将会出现较少的并发症,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模式中,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医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第十个学科门类,其下设有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药学类、中药学类、法医学类、医学技术类、护理学类等11个专业类别。各个专业类别下还设置有相应的专业,如下表。

  • 标签: 基础医学 普通高等学校 医学类 中西医结合 学科门类 专业目录
  • 简介:医学科学的进步,可谓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大家越来越注意到,精准医学这一名词近来成为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及医学杂志热议的话题。精准医学由何而来,如何演变,去向何方,和影像医学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应当如何去认识它,如何才能使它为我所用,从而指导临床和科研的方向,是当前医务工作者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 标签: 影像医学 分子影像 北美放射学会 图像质量 药物筛选 RS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