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已经普及到临床各科,超声介入性技术的发展,则把超声影像诊断推进到病理细胞学和组织学的高度,为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和诊断奠定了基础,并可在超声影像监视下开展多种介入性治疗。在患者在进行介入性超声诊断或治疗时,

  • 标签: 介入性超声治疗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复苏期间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先心病为主要临床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达法进行分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性护理措施,分析2组小儿护理效果和护理前后的临床表现。结果经过证明得知,观察组小儿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其护理后的临床表现也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复苏时间给予全面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小儿的临床治愈时间,并且对小儿临床表现也有显著的提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先心病 介入封堵 复苏时间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与意义进行探究。方法分析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主要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不同ST段回落程度、冠状动脉血流以及心肌灌注的程度进行观察。结果选取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介入治疗术前,存在室性心律失常者101例;介入术后出现室性加速性心率失常者85例,出现心室颤动行非同步电复律者44例,窦性心动过缓或者是窦性停搏者35例,原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者5例。在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50%者为100例,ST段部分回落≤50%者为17例,ST段无变化者3例。结论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血流在恢复正常时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这类心律失常通过严密监测是可以得到及时处理和治疗的,因此介入治疗时的心电图监测十分重要,其是保证介入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之所在。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电图监测 临床价值
  • 作者: 郑琳静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15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2019年12月
  • 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邮编:4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手术期间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35例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比较对照组(常规护理,n=3017)和观察组(护理配合,n=3018)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介入手术期间实施护理配合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手术 护理配合 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期间心室颤动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36例,对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术中心电、压力监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手术发生心室颤动的的有3例,占8.33%,造影发现单支血管病变1例,2支病变1例,3支病变1例。心室颤动发生在右冠状动脉2例,前降支冠状动脉1例。所有患者均经非同步直流电复律1次或多次、以及胸外心脏按压、静推肾上腺素等药物抢救后,成功2例,死亡1例。结论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冠状动脉介入时发生的心室颤动更多见于对右冠状动脉的操作中,其发生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临时起搏电极的安置以及操作者的经验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急诊 冠状动脉 介入期间 心室颤动 原因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4-01
  • 简介:摘要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如何实施神经介入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如何保护医护人员,救治后的患者如何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及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望能给同道在疫情常态化后有所指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神经介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阶段实施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接收的62名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31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采取质量控制理论下的护理干预。研究并比较双方患者的护理情况,涵盖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等方面。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质量控制理论下的护理干预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介入治疗 质量控制理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介入术治疗期间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依从度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况。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介入手术 治疗期间 全面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冠心病患者,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的影响下,分析其并发症出现情况。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纳入冠心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干预,n=50),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50),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以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作为比较标准,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4.00%(2/50)/16.00%(8/50),(p<0.05)。结论: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能够辅助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介入放射学在各种疾病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也致使广大从事介入放射专业的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为进一步规范介入放射学专业院内感染防控,保护医患安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诊疗学组组织介入放射学领域的不同亚专业的专家讨论编写本专家共识,阐述和总结介入放射学专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背景下开展介入诊治活动的防护策略与建议,旨在为全国各级医院介入放射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学,介入性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针对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治疗期间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研究对象68例,均为2017年07月-2019年0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期间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通过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护理对策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结果经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全面的护理后,患者的心率、血压与脉搏得到明显改善;手术中,68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痉挛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7%,手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在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治疗期间给予合理的护理对策,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率、血压与脉搏等各项指标水平,最大程度降低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治疗期间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先心介入手术患儿的护理策略,对病人管理,收治病人,术前评估,术中防护,术后指导,出院随访指导等一系列的针性的护理策略,护理人员必须将每一个细节充分完成,加强对护理质量与安全的重视,在多方面发展护理风险的防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先心介入手术 护理策略 防控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介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过程中采用全面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文从心胸外科选择48例采用介入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对照组患者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不良情绪、术后住院时间均更加理想,P<0.05。结论:介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过程中采用全面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介入术治疗 全面护理 SAS SDS
  • 简介:本人认为保证期间为保证合同中当事人约定的维护保证人利益的,诉讼时效和保证期间是保证中不同的两种期间制度,法律推定保证期间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或约定不明确或约定无效的情况下

  • 标签: 保证期间 小议保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局长住院期间□文/本刊特约记者朱萌通讯员应征学军1996年12月3日,正准备下各县市督查收入任务的山西省运城行署地税局局长张世华,因胆囊炎遽然发作,不得不住进地区人民医院治疗。12月14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医院为他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但是,张局长身...

  • 标签: 住院期间 基层税务所 引流袋 会计人员素质 税收收入 会计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