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型超声引导经皮肌腱止点重建治疗腱性锤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9年1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腱性锤状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B型超声引导经皮重建肌腱止点的微创治疗。在B型超声引导下以PDSⅡ单丝缝合线经皮缝合肌腱,向末节指骨基底牵拉,在末节指骨基底以直径1.0 mm克氏针钻孔,行肌腱止点重建。术后观察患主动、被动伸直角度,伤口愈合情况,采用Crawford法评估手指功能。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58例,男48例,女10例,年龄20~53岁。49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9例失访。至末次随访时,患主动伸直角度由术前的46.5°±7.2°,改变到术后的6.4°±0.5°,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9,P<0.001);被动伸直角度由术前的3.2°±0.3°,降至术后的0.9°±0.2°,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5,P<0.001)。术后未发生线结外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Crawford法评估手指功能:优29例,良12例,可8例。结论B型超声引导经皮肌腱止点重建治疗腱性锤状,手术损伤小,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 标签: B型超声 经皮微创技术 锤状指 伸肌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克氏针加肌腱线牵引修复肌腱止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克氏针加肌腱线牵引修复肌腱止点27例。结果术后随访患者26例,时间6~12个月。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功能:优13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8.5%。结论应用克氏针加肌腱线牵引重建肌腱止点,操作简单,效果满意。

  • 标签: 腱损伤 治疗结果 伸肌腱止点 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带部分拇短肌腱的桡侧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拇指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利用带部分拇短肌腱的桡侧背动脉皮瓣修复,并重建肌腱止点。术后随访观察皮瓣质地、外形、运动功能以及感觉恢复情况;测量皮瓣的两点辨距觉、感觉恢复度及拇指屈伸活动度;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评定手功能。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0~67岁,平均41岁,左手6例,右手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2.0 cm×1.5 cm,最大3.0 cm×2.5 cm,肌腱缺损范围1.0 ~1.7 cm。均采用带部分拇短肌腱的桡侧背动脉皮瓣一期修复,皮瓣切取范围2.5 cm× 1.8 cm~3.5 cm× 3.0 cm,拇短肌腱切取长度为2.0~3.4 cm。术后10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一期愈合。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术后手指外形满意,外观良好,质地柔软;皮瓣两点辨距觉为7~10 mm,平均9 mm,感觉恢复至S3级;对、对掌功能正常,拇指屈伸活动度为60°~90°。拇指功能评定:优8例,良2例。供区愈合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带部分拇短肌腱的桡侧背动脉皮瓣可一期修复拇指皮肤和肌腱缺损,并具有切取简单、供区损伤小、血供可靠及皮瓣外观、感觉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伸肌腱 桡侧指背动脉皮瓣 拇指 复合组织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复方筋片制备方法。方法:以提取工艺的加水量和制剂工艺中黏合剂、薄膜包衣材料的考察,优选制备工艺。结果:以70%乙醇为黏合剂,薄膜包衣预混悬剂为包衣材料。结论: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 标签: 复方伸筋片 提取 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随访根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腹后的感觉恢复情况,为探讨重建腹的最佳术式提供参考。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我们对47例行根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腹缺损的患者进行感觉随访。其中缝合固有神经20例,缝合固有神经背侧支27例。皮瓣面积为3.0 cm×2.5 cm~1.5 cm×1.0 cm。感觉随访内容包括单丝触觉、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感觉分级(S0~S4)、两点分辨觉。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3、6、9、12个月均获得随访,最长随访至术后30个月,平均(15.3±0.3)个月。术后12个月感觉恢复情况:S1 6例,S2 6例,S3 28例,S3+ 7例。其中31例超过12个月以上的系统随访,感觉分级结果在12个月以后无明显进展。S3+的7例患者两点分辨觉为9~15 mm,皮瓣的面积为1.5 cm×1.0 cm~1.8 cm×1.3 cm。其中缝合固有神经背侧支的4例,测得两点分辨觉为11~13 mm,皮瓣面积为1.5 cm×1.0 cm~1.5 cm×1.5 cm。结论根部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术后30个月内,感觉较难恢复到S4,小面积的皮瓣感觉恢复更好,缝合固有神经或固有神经背侧支对皮瓣感觉恢复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感觉随访 两点分辨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接受膝关节控制训练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膝关节过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参照组(43例)方案: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43例)方案: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膝关节控制训练治疗。分析治疗10周后膝关节过发生率、起立-行走时间值、最大步行速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10周后,治疗组的膝关节过发生率2.33%,同参照组的20.93%比较更低(P

  • 标签: 脑卒中 膝关节过伸 膝关节控制训练 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集装船的大型化对码头岸桥(以下简称桥吊)的作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桥吊前距的长度成为约束桥吊作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将我司双小车桥吊项目前距延长了1.2m,解决了桥吊最外侧吊箱难的问题。

  • 标签: 桥吊 前伸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儿童急性过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20年9月间在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因持续或反复过脊柱后儿童脊髓损伤病例资料,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残损等级(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AIS)标准,将患者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回顾分析两组脊髓损伤病例的年龄、损伤后症状及演变、神经损伤情况、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预后及并发症等数据,总结这一类型疾病的特征。结果共有44例儿童发生儿童过性脊髓损伤,年龄分布在3~10岁,95%的患儿<8岁且为女童。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与不完全脊髓损伤组患儿的发病年龄、舞蹈训练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特征为持续或者反复过脊柱过程中出现腰腿疼痛、下肢无力或感觉异常,随后短时间内症状进行性加重至截瘫。相关血液、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脊柱无骨折及脱位,MR检查显示胸腰段脊髓髓内弥漫性水肿高信号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儿占比达60%,预后差,后期脊髓萎缩,并发症多。结论10岁以下的儿童在反复过脊柱后可发生急性过性脊髓损伤;完全性损伤患儿预后差,并发症多,因此预防这一类型的损伤最为重要。

  • 标签: 脊髓损伤 儿童 疾病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儿童急性过性脊髓损伤(PAHSCI),又称为儿童下腰瘫,主要发生在儿童下腰训练中,多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部分PAHSCI患者终身残疾,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目前国内外均缺乏PAHSCI相关诊疗指南,很多专科医师对此类损伤的预防、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等认识不足。PAHSCI早期神经症状不典型,未引起重视;患者就诊过程中易误诊,同时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预后差、并发症多。因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等组织国内相关专业专家,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共同制订了《儿童急性过性脊髓损伤诊疗指南(2022版)》。本指南从PAHSCI的诊断、发病机制、神经功能评估、治疗、预后评估、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提出基于循证医学的建议,规范PAHSCI诊断、治疗及预防。

  • 标签: 儿童 脊髓损伤 诊疗准则 指南 过伸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复杂手部毁损伤利用残存异位再植重建拇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我科收治12例合并有拇指毁损及其余残存的复杂手外伤患者,利用残存异位再植重建拇指,恢复拇指的外形和功能。结果再造拇指12例,全部存活。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6例,可2例。结论利用残存异位再植重建拇指的手术方法可行,疗效好,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善手部外观,恢复手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手损伤 再植术 残存指 异位 拇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体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21年5月,对22例体软组织缺损采用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其中拇指9例,示5例,中、环各3例,小指2例;修复指端8例,腹7例,背及甲床7例。软组织缺损范围0.8 cm×0.5 cm~1.5 cm×0.8 cm,皮瓣切取面积1.0 cm×0.7 cm~1.8 cm×1.0 cm。供区6例直接拉拢缝合,其余予以中厚皮片覆盖,加压包扎。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例因缝合过紧致皮瓣肿胀、青紫,给予间断拆线后解除;2例皮瓣术后出现张力性水疱,1周后消退;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及供区植皮均I期愈合。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皮瓣外形、质地均良好,恢复保护性感觉,患屈、功能也恢复正常,TPD为7~11 mm。除未能重建体的特殊结构,如指甲、腹螺纹及精细的感觉外,重建了体原有的基本外形及功能。依中华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结果优11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91%;供区无功能影响。结论采用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体软组织缺损伤,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满意,而且不损伤体主干血管,值得推广。

  • 标签: 岛状皮瓣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 修复 指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侧方皮瓣联合V-Y推进皮瓣接力修复同指末节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们采用携带背神经的近节侧方筋膜皮瓣逆行修复末节腹缺损患者9例共9侧方皮瓣携带的背神经与固有神经缝合,供区用近节掌侧V-Y皮瓣横行推进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5 cm×1.6 cm~2.5 cm×3.0 cm。结果术后9例18个皮瓣全部存活,皮瓣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3个月,皮瓣外观饱满、不臃肿,色泽、质地良好,皮瓣供区无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末次随访时侧方皮瓣两点分辨觉为4~9 mm,平均5.9 mm;掌侧V-Y推进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9 mm,平均6.7 mm。蹼无挛缩及瘢痕增生。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优7例,良2例。结论采用携带背神经皮支的侧方皮瓣联合近节掌侧横行V-Y推进皮瓣接力修复同指末节腹缺损可重建良好的手指感觉及外形,不牺牲动脉,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感觉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腱装置整体化修复治疗外伤后手指"钮孔"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我院对7例外伤后手指"钮孔"畸形的患者采取肌腱装置整体化修复方案进行治疗。首先通过被动活动使手指关节恢复正常范围。克氏针固定近指间(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PIP)关节在0°伸直位,中央腱束翻转联合微型锚钉固定重建中央腱止点,依次紧缩松弛的腱帽(横行纤维韧带、斜行纤维韧带)和横向支持韧带等,并恢复其与中央腱束内侧部分和重建的止点的连接。术后观察患活动度、外观和功能,分析并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9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钮孔畸形复发,继发鹅颈畸形1例。末次随访患活动范围:PIP关节主动伸直丧失平均1°,主动屈曲平均98°;远指间(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关节主动伸直丧失平均2°,主动屈曲平均约59°。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5例,良2例。结论肌腱装置整体化修复方案治疗外伤后手指"钮孔"畸形,配合术后功能锻炼,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腱损伤 治疗结果 钮孔畸形 中央腱束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