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连地区居民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关性。方法依托中华医学会发起的REACTION研究,选取2011年8至12月期间参加调查的大连地区随访的社区居民,共计10 207人,在2014年7至12月期间进行随访。根据non-HDL-C、LDL-C值四分位将受试者分为Q1、Q2、Q3和Q4及q1、q2、q3和q4组,分析non-HDL-C、LDL-C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之间的相关性。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Q1、Q2、Q3和Q4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为37.3%、42.1%、44.4%和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5.361,P<0.001),q1、q2、q3和q4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为40.9%、42.6%、42.9%和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9.888,P<0.001)。(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和吸烟情况进行的偏相关分析中,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与non-HDL-C、LDL-C仍呈正相关(r=0.092、r=0.046,P<0.05)。(3)以2014年新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为终点事件,对随访数据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on-HDL-C和LDL-C分别与年龄、吸烟情况进入方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n-HDL-C、年龄和吸烟情况的HR(95%CI)分别为:1.248(1.181~1.318)、0.988(0.980~0.996)、1.616(1.285~2.033);LDL-C、年龄和吸烟情况的HR(95%CI)分别为1.236(1.159~1.319)、0.990(0.982~0.997)、1.627(1.293~2.046), 均P<0.05]。结论(1)随着non-HDL-C和LDL-C的升高,大连地区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2)大连地区居民non-HDL-C和LDL-C均是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 大连地区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目前导致全球人口死亡最常见病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和进展,进而减少心血管事件最有效手段之一。"LDL-C低一些更好"已经成为共识,然而LDL-C可以降到多低、是否存在获益下限却尚无结论。本文回顾调脂治疗发展历程,结合当前血脂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成果,从LDL-C的生理水平和功能代谢的角度分析了LDL-C目标值的可能下限。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LDL 目标值
  • 作者: 徐晓慧 杨静 王黎君 殷鹏 刘江美 董文兰 王薇 王璇 秦莉 周脉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防控室,北京 1000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教与国际合作室,北京 1000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命登记与死因监测室,北京 1000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危险因素监测室,北京 1000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肥胖与代谢室,北京 1000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50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研究中国人群高血清LDL-C归因死亡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方法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7)中国及各省数据,由人群归因分值(PAF)、归因死亡数及DALY,描述2017年高血清LDL-C对中国分性别、年龄别、疾病和不同省份人群归因死亡及伤残负担,利用GBD世界标准人口做标化后比较各组死亡率及DALY率。结果2017年中国人群全死因死亡中归因于高血清LDL-C的人数为862 759人,占8.25%。归因死亡人数中有705 355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IHD),占81.76%,其余18.24%死于缺血性卒中(IS)。高LDL-C对IHD死亡的PAF为40.30%,对IS死亡的PAF为18.49%。女性归因死亡比例高于男性,吉林省最高为13.70%,浙江省最低为4.65%。中国人群高LDL-C归因死亡率为61.08/10万,男性标化归因死亡率高于女性。高LDL-C造成的DALY为1 816.21万人年,其中归因IHD的DALY为1 394.15万人年,占76.76%。DALY率为1 285.83/10万,标化DALY率最高的省份为黑龙江省,最低为浙江省。人群死亡归因分值、归因死亡人数、归因死亡率及归因DALY率均在>70岁人群较高,DALY在50~69岁年龄组最高,为856.18万人年。结论血清高LDL-C对中国人群归因死亡及伤残负担影响较大,且具有性别、年龄及省间差异。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人群归因分值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释放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年龄≥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69例,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OSA组48例和对照组21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监测,监测结束后进行静脉取血;密度梯度离心提取微粒,流式细胞仪分析患者血中内皮微粒的水平;生化全项检测患者血脂水平,并分析OSA患者LDL-C水平与内皮微粒的相关性。结果OSA患者LDL-C水平为(2.6±0.6)mmol/L,高于正常对照组(2.2±0.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9,P=0.041)。对照组老年人的内皮微粒水平为(19.6±7.8)×10-6个/L,老年OSA患者的内皮微粒水平为(28.2±12.2)×10-6个/L,老年OSA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水平较对照组老年人明显增多(t=-3.164,P=0.003);OSA合并LDL-C水平升高患者内皮微粒水平为(39.3±12.6)×10-6个/L,较单纯OSA患者内皮微粒水平(28.2±12.2)×10-6个/L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9,P=0.006)。OSA患者LDL-C水平与内皮微粒水平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497,P=0.032),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压、血糖等与内皮微粒水平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OSA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的释放水平较正常人增高,LDL-C浓度升高能够进一步促进OSA患者内皮微粒的释放。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脂蛋白类,LDL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群中,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sdLDL-C)的分布,探讨 sdLDL-C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1月在某老年护理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 113例高血压患者纳入观察组,包含男性 73例、女性 4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121例纳入参照组,包含男性 78例、女性 43例。使用酶检测法检测 TC、 TG;使用均相法检测 HDL-C、 LDL-C;使用透射比浊法检测 Lp( a)、 Apo A以及 Apo B。全部使用 Beckman AU5800生化分析仪检测。研究参照组血清 sdLDL-C分布,对比两组 sdLDL-C差异。结果:参照组男性 sdLDL-C低于女性( P<0.05),载脂蛋白 B对男、女影响均较大。回归分析显示, sdLDL-C对男性高血压影响更大,属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群中的 sdLDL-C分布存在特异性,同时血清 sdLDL-C对男性罹患高血压疾病影响巨大。

  • 标签: 老年 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脑梗死老年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1月收治的 106例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3例。对照组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评估患者预后。观察组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评估患者预后。对比两组对不良事件的评估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另对比预后不良患者、预后良好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老年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关联,获取不同检测方式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对不良事件的评估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预后不良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较为准确评估脑梗死老年患者预后。

  • 标签: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水平与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的关系。方法 2019年 5月至 12月纳入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 HDL水平与 RDW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 HDL是否作为 RDW的预测因素。结果 共纳入 232例患者,血清 HDL水平与 RDW呈负相关( r=-0.326,P< 0.001)。校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 BMI、糖尿病和高血压后的回归分析显示 HDL作为 RDW的预测因子 (OR=1.95,95%CI:1.05~ 4.01)。结论 血清 HDL水平与 RDW呈负相关,并且是 RDW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冠心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红细胞分布宽度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10 458例患者,根据HDL-C水平分为3组:低三分位组(HDL-C≤0.89 mmol/L,3 525例)、中三分位组(HDL-C>0.89~1.11 mmol/L,3 570例)和高三分位组(HDL-C>1.11 mmol/L,3 363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SYNTAX积分)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3组间的预后差别。同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DL-C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总体人群平均HDL-C水平为(1.03±0.28)mmol/L,平均SYNTAX积分为(11.7±8.1)分。HDL-C高三分位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更少、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LDL-C水平更高,更少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陈旧心肌梗死及吸烟史,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更多,左主干及三支病变比例更少,介入治疗成功率更高(P均<0.05)。HDL-C高三分位组SYNTAX积分更低[低、中、高三分位组分别为(12.2±8.4)、(11.7±8.1)和(11.2±7.8)分,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HDL-C水平与SYNTAX积分呈负相关(单因素:β=-0.046,P<0.001;多因素:β=-0.058,P=0.001)。10 400(99.4%)例患者完成了2年随访,3组在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血运重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P均>0.05)。高三分位组BARC 2型以上出血事件发生率更高(趋势检验P=0.01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3组间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血运重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高三分位组BARC 2型以上出血风险更高(P=0.0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HDL-C水平不是2年全因死亡等缺血事件及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行PCI治疗的患者,HDL-C水平与SYNTAX积分呈负相关,但HDL-C不是PCI患者缺血及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比值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18~45岁)以及同期体检中心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G/HDL-C比值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病例组男性89例(79.5%),女性23例(20.5%);对照组男性49例(81.7%),女性11例(18.3%)。病例组基线TG(P=0.002)、HDL-C(P=0.001)以及TG/HDL-C比值(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TG/HDL-C比值较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第1四分位数组为参照,第3四分位数组:优势比3.14,95%可信区间1.11~8.87,P<0.001;第4四分位数组:优势比3.87,95%可信区间1.24~12.09;P<0.001)。结论TG/HDL-C比值较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脂 甘油三酯 胆固醇,HDL 危险因素 年轻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的水平及其对老年T2DM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老年(年龄≥65岁)T2DM患者386例,年龄(72.7±5.4)岁,其中男269例,女117例;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有92例,年龄(72.9±5.2)岁,其中男65例,女27例,检测血清sdlDL-C水平;同时分析老年T2DM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阳性组和心脑血管事件阴性组的脂蛋白(a)、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I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生物标记物。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来分析各变量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LDL-C、sdlDL-C与年龄和其他血脂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确定sdlDL-C的升高对老年T2DM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在两组基线临床数据的比较中,心脑血管事件阳性组的LDL-C、sdlDL-C、Non-HDL-C、GLU、HbA1c、ApoB水平明显高于心脑血管事件阴性组(t分别为3.26、3.46、2.91、2.47、4.03、3.00,P<0.05),而ApoA-I水平明显低于心脑血管事件阴性组(t=-2.39, P<0.05);校准年龄的Cox回归分析显示,每10 mg/dl sdlDL-C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独立相关(HR 1.281, 95%CI 1.225~16.032,P<0.01);sdlDL-C与TG、Non-HDL-C、ApoB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3、0.588、0.623,P<0.01),与年龄、HDL-C、ApoA-I呈负相关(r分别为-0.363、-0.30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dlDL-C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AUC=0.736, 95 %CI 0.554 9~0.918 2, P=0.003),同时HbA1c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样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AUC=0.725, 95 %CI 0.524 3~0.927 3, P=0.006),两者联合检测提高预测能力(AUC=0.837, 95 %CI 0.711 4~0.973 5, P=0.001)。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清sdlDL-C的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显著独立相关。血清SdlDL-C相对LDL-C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有望作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最有效预测血脂指标。

  • 标签: 糖尿病,2型 心血管疾病 胆固醇,LDL 生物标记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水平变化在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急性AMI患者150例作为AMI组,疑诊冠心病无冠状动脉狭窄者150例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测定血清LRP6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B型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AMI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4.42 ± 0.79)mmol/L比(3.79 ± 0.82)mmol/L、(1.52 ± 0.33)mmol/L比(1.37 ± 0.38)mmol/L、(3.15 ± 0.34)mmol/L比(2.91 ± 0.2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D)低于对照组[(0.95 ± 0.26)mmol/L比(1.21 ± 0.3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LRP6和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0.12 ± 0.03比0.38 ± 0.07、(53.27 ± 6.89)%比(66.82 ± 7.35)%],BNP和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78.16 ± 5.27)ng/L比(7.13 ± 1.24)ng/L、(125.83 ± 3.26)ng/L比(0.71 ± 0.2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血清LRP6水平与LDL-C、BNP、cTnI、SYNTAX积分呈负相关(r=- 0.587、- 0.523、- 0.542、- 0.583,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515,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LRP6水平降低,血清LRP6与AMI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 左室射血分数 B型脑钠肽 肌钙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甘油三酯(TG)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肌量减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就诊的1 104例T2DM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生化指标。根据2014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最新共识诊断标准,肌量减少定义男性为骨骼肌指数(SMI)<7.0 kg/m2,女性为SMI<5.4 kg/m2。经筛选排除后纳入1 002例并通过TG/HDL-C比值四分位数分为四组:Q1:≤0.80(250例),Q2:0.81~1.23(250例),Q3:1.24~2.11(253例),Q4:≥2.12(249例)。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²检验和K-W检验。通过TG/HDL-C比值四分位数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肌量减少的优势比。结果T2DM患者中,随着TG/HDL-C比值增加,肌量减少检出率逐渐降低,分别为27.6%(69/250)、19.2%(48/250)、18.2%(46/253)、12.0%(30/2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9.22,P<0.01)。TG/HDL-C比值的最低四分位数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46.239,P<0.01)、总胆固醇(H=37.949,P<0.01)、SMI(F=13.059,P<0.01)最低。与TG/HDL-C比值的最低四分位数相比,校正多个混杂因素后,TG/HDL-C比值的最高四分位数的优势比为0.39(95%可信区间:0.22~0.70),P=0.016。结论较低的TG/HDL-C比值与T2DM患者肌量减少的风险增加相关,且在校正多个混杂因素后,这种趋势仍然存在。

  • 标签: 糖尿病,2型 甘油三酯类 脂蛋白类,HDL 比值 肌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后肥胖症患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7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37例;年龄为(33±12)岁,年龄范围为18~65岁。69例患者中,44例术前血浆HDL-C<1.04 mmoL/L患者设为低HDL-C组;25例术前血浆HDL-C≥1.04 mmoL/L患者设为正常HDL-C组。69例患者均行LSG。观察指标:(1)术前血浆HDL-C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2)随访情况。(3)血浆HDL-C变化分层分析。采用门诊和住院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血浆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尿酸、游离脂肪酸、体质量变化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术前血浆HDL-C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69例患者术前血浆HDL-C与体质量、身高、腹围、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呈负相关(r=-0.246,-0.307,-0.262,-0.253,-0.301,P<0.05),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尿酸、肌酐、游离脂肪酸、空腹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关(P>0.05)。校正年龄、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后,69例患者术前血浆HDL-C与体质量仍呈负相关(r=-0.277,P<0.05)。(2)随访情况:69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6个月,12个月)。低HDL-C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血浆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尿酸、游离脂肪酸、体质量分别为(0.96±0.18)mmol/L、2.20(0.51,11.66)、(411±93)μmol/L、0.57 mmol/L(0.20 mmol/L,1.00 mmol/L)、(92±18)kg和(1.11±0.18)mmol/L、2.19(0.71,8.75)、(389±100)μmol/L、0.40 mmol/L(0.13 mmol/L,1.10 mmol/L)、(86±17)kg;正常HDL-C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17±0.24)mmol/L、2.22(0.24,7.04)、(379±105)μmol/L、0.60 mmol/L(0.27 mmol/L,1.10 mmol/L)、(84±16)kg和(1.34±0.20)mmol/L、1.60(0.36,5.56)、(359±92)μmol/L、0.42 mmol/L(0.16 mmol/L,2.90 mmol/L)、(80±18)kg。两组患者术后第3、6个月血浆HDL-C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443,P<0.05),组别与时间有交互作用(F=6.252,P<0.05),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900,P<0.05);术后第3、6个月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3,P<0.05),组别与时间无交互作用(F=2.298,P>0.05),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00,P<0.05);术后第3、6个月尿酸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69,P>0.05),组别与时间无交互作用(F=0.111,P>0.05),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96,P<0.05);术后第3、6个月游离脂肪酸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65,P<0.05),组别与时间无交互作用(F=0.504,P>0.05),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05,P>0.05);术后第3、6个月体质量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14,P<0.05),组别与时间无交互作用(F=2.174,P>0.05),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496,P<0.05)。(3)血浆HDL-C变化分层分析。①不同性别肥胖症患者术后血浆HDL-C变化情况:69例患者中,32例男性患者术前,术后第3、6个月血浆HDL-C分别为(0.91±0.19)mmol/L、(1.02±0.24)mmol/L、(1.18±0.23)mmol/L,术后第3、6个月血浆HDL-C提高百分比分别为12.00%(4.00%,12.00%)、20.00%(12.00%,39.25%);37例女性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05±0.21)mmol/L、(1.06±0.22)mmol/L、(1.22±0.22)mmol/L、0(-9.50%,8.25%)、12.00%(2.00%,23.00%)。男性和女性患者术后第3、6个月血浆HDL-C提高百分比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16,P<0.05),组别与时间有交互作用(F=3.861,P<0.05),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74,P<0.05)。②低HDL-C组和正常HDL-C组不同性别肥胖症患者术后血浆HDL-C变化情况:44例低HDL-C组患者中,24例男性患者术前,术后第3、6个月血浆HDL-C分别为(0.82±0.12)mmol/L、(0.99±0.21)mmol/L、(1.12±0.22)mmol/L,术后第3、6个月血浆HDL-C提高百分比分别为16.00%(-1.75%,28.75%)、27.50%(15.75%,43.50%);20例女性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0.89±0.08)mmol/L、(0.93±0.14)mmol/L、(1.10±0.14)mmol/L、1.50%(-8.25%,16.50%)、18.00%(9.00%,23.00%)。男性和女性患者术后第3、6个月血浆HDL-C提高百分比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3,P<0.05),组别与时间有交互作用(F=3.594,P<0.05),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96,P<0.05)。25例正常HDL-C组患者中,8例男性患者术前,术后第3、6个月血浆HDL-C分别为(1.15±0.12)mmol/L、(1.12±0.32)mmol/L、(1.32±0.21)mmol/L,术后第3、6个月血浆HDL-C提高百分比分别为-1.00%(-14.00%,12.00%)、13.50%(6.75%,32.50%);17例女性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3±0.16)mmol/L、(1.20±0.20)mmol/L、(1.36±0.20)mmol/L、0(-13.75%,4.25%)、5.50%(0,28.50%)。男性和女性患者术后第3、6个月血浆HDL-C提高百分比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09,P>0.05),组别与时间无交互作用(F=0.176,P>0.05),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81,P<0.05)。结论行LSG后,术前低水平HDL-C和正常水平HDL-C肥胖症患者的血浆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游离脂肪酸及体质量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前低水平HDL-C肥胖症患者,术后血浆HDL-C提高百分比变化趋势,男性和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肥胖症 袖状胃切除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体质量 性别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住院的19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一般临床数据、糖脂代谢、肾功能、营养状态、凝血功能等生化结果,以及足溃疡感染、病情严重程度、缺血病情及出院主诊断。并对纳入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获得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截肢和死亡率。结果糖尿病足溃疡患者MHR水平随Wagner分级、感染程度、缺血严重程度、不良结局均呈递增趋势(P趋势<0.05);MHR与糖尿病足溃疡的诸多传统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与踝肱指数)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相比低水平(Q1),MHR高水平(Q4)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为1.52(95%CI 1.08~3.08, P<0.05);进一步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高MHR、高C反应蛋白、低白蛋白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95%CI 0.581~0.747)、0.703(95%CI 0.615~0.772)、0.667(95%CI 0.569~0.734)。结论高MHR水平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Wagner分级、感染及缺血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且可能更易发生临床不良结局,提示需关注MHR。

  • 标签: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糖尿病足溃疡 感染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近些年,研究发现代谢重编程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中,脂质代谢的失调是癌细胞最重要的新陈代谢标志之一。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胃癌、胰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中都有异常表达,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与肿瘤的不良转归具有相关性,被认为是极具研究潜力的肿瘤标志物。本文就LOX-1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近年来LOX-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脂质代谢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ST段回落不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直接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274例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不良组79例和良好组19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R与ST段回落不良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HR预测STEMI患者ST段回落不良临床价值。结果与ST段回落良好组患者比较,ST段回落不良组患者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2级比例高,胸痛到球囊扩张时间长,入院时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脑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尿酸、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单核细胞计数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均P<0.05)。ST段回落不良组患者MHR为0.75±0.22,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患者的0.48±0.19(t=9.831,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MHR是老年STEMI患者PCI后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0,95%CI:1.646~5.430,P=0.003)。ROC曲线显示,MHR预测STEMI患者ST段回落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敏感度为79.72%,特异度为79.61%,最佳诊断值为0.64。结论MHR可能是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独立危险因素,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单核细胞 脂蛋白类,HDL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 胆固醇含量过高会对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是否胆固醇含量就是越低越好,经研究发现,胆固醇含量过低会使人体发生脑出血等疾病的几率大大升高。

  • 标签: 胆固醇 含量
  • 简介:摘要:皂化反应实质是一种水解体作用,具有特殊的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应用十分广泛。而胆固醇又是一种人体内的脂类物质,将胆固醇进行皂化反应可以有效提取胆固醇中的成分,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原料基础。

  • 标签:
  • 作者: 刘泽龙 欧志君 区景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广州 510080;血管疾病诊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 广东省血管疾病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血管疾病诊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 广东省血管疾病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是体内重要的血浆脂蛋白,可以通过参与胆固醇逆向运输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发挥抗炎、抗氧化及抗凋亡等功能。多年来研究者们认为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一些有关HDL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及人类遗传学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矛盾的结论。这些研究提示在心血管等疾病状态下HDL的蛋白成分可能发生翻译后修饰,导致其丧失原有功能,甚至获得促炎、促氧化的特质。本文就目前疾病状态下HDL发生蛋白成分修饰的机制及其功能改变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脂蛋白类,高密度脂蛋白 蛋白质加工,转译后 氧化
  • 简介:摘要胆囊结石是肝胆外科疾病中最为多见的一种疾病,胆囊胆固醇结石是胆囊结石最常见的类型。胆汁胆固醇过饱和致使胆固醇晶体析出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病因之一。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是一种多功能膜受体蛋白,可以介导肝细胞对胆固醇的选择性摄取,进而影响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其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已初步显现。本文分析归纳了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生与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的关系,以期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想法。

  • 标签: 清道夫受体,B类 胆囊结石病 脂蛋白类,HDL 胆囊胆固醇结石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