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380例行心血管介入诊疗术的患者按单双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由管床护士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以及发生尿潴留后需要导尿的比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尿潴留需要导尿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由专业的主管护师对心血管介入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及减少尿潴留发生后导尿的几率。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术;尿潴留;主管护师;护理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术后综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介入术后综合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整体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28.9±2.3)分,住院时间(18.1±3.4)d,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1.9±3.2)分、(19.6±4.6)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通过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焦虑状况,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对提高患者术后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脏介入术 低心排综合征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综合是成人心脏介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药物治疗无效时袁通常需要接受机械辅助循环。心脏介入手术本身就容易让患者产生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而如果在术后出现的综合则会更进一步加重了患者上述负性心理。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介入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然而术后患者综合的发病风险较高,容易诱发灌注量不足,甚至心力衰竭。因此加强患者介入术后的科学护理至关重要,这也是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以及维护其生命健康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术后综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术后发生综合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49、4.24,P<0.05)。研究组患者中穿刺点渗血、充血性肺水肿、术后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02、5.02、5.44,P<0.05)。研究组患的满意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χ2=4.27,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心脏介入术后综合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脏介入 术后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血量综合的疗效果。方法:61例先心病术后并发血量综合患儿,于腹膜透析前后以心脏超声测定心腔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变化,另测定中心静脉压、尿量、血气分析指标、血浆脑型利钠肽浓度评估腹膜透析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尿量[(203.28±15.81)ml比(989.11±54.72)ml]显著增多,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32.94±2.29)%比(51.93±2.79)%];而肺动脉压[(46.72±3.84)mmHg比(34.82±2.92)mmHg]、中心静脉压[(17.27±1.47)cmH2O比(10.41±1.01)cmH2O],血浆脑型利钠肽水平[(5928.71±158.27)ng/ml比(3851.83±128.81)ng/ml]显著下降,P均<0.001。结论:腹膜透析可有效治疗先心病术后血量综合,这与其超滤、减轻心脏负担等作用有关。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排血量 心脏缺损 先天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ECMO治疗用标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加入本研究的患者例数为40,时间: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入院后确诊为综合,符合ECMO治疗标准,获得患者知情和同意权后,将40例病人进行均分,对照组ECMO治疗期予基础护理,标准组实施标准化护理,对比2组效果。结果:标准组急救前准备和抢救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标准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时期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属临床新兴护理模式,应用于综合ECMO治疗期,可缩减医疗物品药品准备时间和患者抢救时间,可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低心排综合征 ECMO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综合特指在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的肾功能出现明显下降,而导致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其诊断尚无统一标准,有学者将诊断标准确定为,在急性心力衰竭时血清肌酐升高3.0~5.0mg/dl或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5ml/min以上.综合确切发病率仍不清楚,但有研究显示,其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发病率可达30%左右.综合的病理生理机制比较复杂,中心静脉淤血、神经内分泌激活、贫血、氧化应激和肾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可能是导致综合的重要原因.综合的治疗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原则上首先应纠正心肾综合的可逆性诱因;其次,需要确定患者肾灌注状态,保证收缩压在80mmHg以上,平均压在60mmHg以上,对于血量患者,可尝试使用硝酸酯类药物,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此外,还需及时停用影响肾功能的药物.具体讲,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液滤过、重组人B型利钠肽和加压素拮抗剂均可考虑应用.本文就综合的上述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心肾综合征 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从血流动力学的基础原理出发,探讨脉压/中心静脉压(PP/CVP)比值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血量(CO)的关系,进一步评估PP/CVP比值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继发综合(LCOS)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1日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心脏外科术后行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PiCCO)患者,根据患者术后6 h血指数(CI)分为LCOS组(CI<33.34 mL·s-1·m-2,25例)和非LCOS组(CI≥33.34 mL·s-1·m-2,12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PP/CVP比值与PiCCO监测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变量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LCOS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50例心脏外科术后行PiCCO监测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LCOS组PP明显低于非LCOS组〔mmHg(1 mmHg≈0.133 kPa):40(37,44)比55(46,64)〕,CVP明显高于非LCOS组〔mmHg:12(11,14)比10(8,12)〕,且LCOS组PP/CVP比值明显低于非LCOS组〔3.3(2.9,3.7)比5.5(4.6,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P/CVP比值与CI、CO和每搏量指数(SVI)均呈中度正相关(rs值分别为0.660、0.592、0.600,均P<0.001);而CI与PP呈正相关(rs值为0.509,P<0.001),与CVP呈负相关(rs值为-0.297,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与PP、CVP、SVI、心功能指数(CFI)单独预测相比,PP/CVP比值预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LCO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为0.94±0.02,P<0.001),其临界值为4.41时,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6.00%。结论PP/CVP比值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CO呈中度正相关,且PP/CVP比值可以作为心脏外科术后发生LCOS的预测指标。

  • 标签: 低心排综合征 心排血量 脉压 中心静脉压
  • 简介:胆系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发作而诱发明显心绞痛,偶尔还可出现心律紊乱,甚至急性心肌梗死,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胆综合”。患者除了右上腹隐疼、恶心、呕吐、胃口不好、厌油腻饮食、嗳气、消化不良、胃中嘈杂、烧心、畏冷、腹胀等胆系症状外,还可伴有胸骨后或前区的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及心悸、憋闷、气短等心血管疾患症状表现。由于互相干扰,病人两类症候都可能出现,但可能都不典型。

  • 标签: 胆心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胆系疾患 症状表现 心血管疾患 心律紊乱
  • 简介:颅压综合(intraeranialhypotensionsyndrome,IHS)为神经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因颅内压降低引起的体位性头痛。在病因与治疗上均有比较明确的特点,但是临床误诊率较高。笔者对近年发表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低颅压综合征 症状 临床误诊率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综合的临床诊治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0例脑综合患者,一周内均给予反复复查动态监测,CK-MB、In-T及12导ECG其变化,并根据其指标变化差异,对不同类型、部位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中,左右丘脑基底节病变者为10例,脑干病变者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5例,左右大脑皮质病变者2例。结论脑综合本身的死亡率较小,故治疗上应以原发病的治疗为首要,兼顾心肌损害的处置,当两者有矛盾时,优先对原发病进行处置,实行全面统一的原则,方能事半功倍,从根本上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脑心综合症 分析 脑出血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血量综合(LCO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进行TAPVC术的153例患儿,根据术后是否出现LCOS,将患儿分为LCOS组(50例)和无LCOS组(103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APVC术后LCOS的影响因素。结果LCOS组患儿围手术期病死率显著高于无LCOS组[22.0%(11/50)vs. 3.9%(4/103),χ2 = 12.493,P < 0.001]。LCOS组和无LCOS组患儿年龄[3(1,5)个月vs. 5(2,12)个月,H = 2.722,P = 0.006]、体质量[5.2(4.5,6.0)kg vs. 6.0(5.0,8.0)kg,H = 3.519,P < 0.001]、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15(13,17)mm vs. 18(15,23)mm,H = 4.170,P < 0.001]、术前房间隔缺损大小[6(4,8)mm vs. 8(6,11)mm,H = 3.368,P = 0.001]、术前血氧饱和度[85(80,86)% vs. 85(82,87)%,H = 2.168,P = 0.030]、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00(75,137)min vs. 88(70,109)min,H = 2.459,P = 0.014]及是否延迟关胸(χ2 = 4.484,P = 0.03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年龄、体质量、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前房间隔缺损大小、术前血氧饱和度、延迟关胸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值比(OR)= 0.851,95%置信区间(CI)(0.732,0.989),P = 0.035]、术前血氧饱和度[OR = 0.901,95%CI(0.829,0.979),P = 0.014]是行TAPVC术后出现LCOS的保护因素,而术中体外循环时间[OR = 1.012,95% CI(1.001,1.022),P = 0.028]是其危险因素。结论应密切关注TAPVC患儿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氧饱和度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若发现LCOS的征象,应尽早干预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 标签: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危险因素
  • 简介:综合是指心脏或肾脏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而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根据肾疾病发病的相互关系将其分为五型.目前认为发病机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一氧化氮/氧自由基的失衡、贫血、炎症等相关.综合的治疗方面尚缺乏大样本临床试验资料,可选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一些新型药物如选择性腺苷A1受体拮抗剂、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正进入临床,如出现药物抵抗应早期行肾脏替代治疗.

  • 标签: 心肾综合征 发病机制 分类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脑综合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2例ACVD患者入院后作心电图(EKG)、心肌酶谱、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综合(BHS)发生率为28.1%,ACVD患者EKG改变占48%~75%,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以脑出血最明显,可见ACVD患者极易产生脑综合。结论ACVD患者加强心电监护,BHS发生与脑卒中类型及部位有关,预后较未合并BHS脑卒中患者差。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脑心综合征 心电图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颅压综合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原发性颅压是良性过程,一般经数天到数月,症状均能缓解,偶有复发;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压在解除原发疾病后症状会很快缓解。

  • 标签: 低颅压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术后发生综合患者安置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51例心脏术后发生综合并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根据住院期间28天是否死亡将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28例)和死亡组(23例),收集基本资料、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死亡的因素。结果死亡组年龄大于存活组(58(51-60)vs66(53-72),p=0.023)。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中,结果显示APACHEII评分(OR=2.272,p=0.006)、血小板(OR=0.965,p=0.023)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OR=0.808,p=0.035)是影响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应用通讯作者李希,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省乐山市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血量综合的护理。方法:对在我院行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血量综合的10例患者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在治疗期间为其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配合医师的治疗,提升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中的10例患者近期存活有8例,2例死亡。结论:瓣膜置换术后血量综合的病情十分危重,在为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时可加强护理干预,以此提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控制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瓣膜置换术 低心排血量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