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回顾34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癌好发于40~45岁的中年男性,有癌前病变者占85%,有食腌制、油炸食品习惯者占57%。结论有癌前病变或疾病者,尤其40~45岁的中年男性,应早行胃镜检查,便于早确诊,早治疗。加强饮食习惯的宣传,进行一级顸防十分重要。

  • 标签: 胃癌 癌前病变 中年男性 早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胎盘植入的发病因素、临床结局、处理原则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胎盘植入产妇62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收治的正常分娩产妇160设为常规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既往妊娠史、产后出血、新生儿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比率等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妊娠剖宫产率、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引起胎盘植入的原因包括剖宫产史、反复刮宫史等,容易引起产后出血、早产等不良情况。

  • 标签: 观察 胎盘植入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优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行改良剖宫产术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40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剖宫产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情况良好。结论改良剖宫产术安全、简单、快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剖宫产术 下段剖宫产术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结核CT表现和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5脊柱结核患者的CT表现.结果:脊柱结核的CT征象主要有脊柱骨质破坏、死骨或钙化、椎间盘破坏、椎旁冷脓肿等.结论:脊柱CT检查是诊断脊柱结核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脊柱 结核 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80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六组,每组30,分别给予盐酸罗哌卡因0.075%(A组)、0.1%(B组)、0.125%(C组)、0.15%(D组)以及甲磺酸罗哌卡因0.1428%(E组)、甲磺酸罗哌卡因0.119%(F组)+1μg/ml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VAS评分≤3分认为镇痛有效。记录各组产妇的镇痛有效率,第一、二产程时间、运动阻滞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A、B、C、D、E、F组产妇镇痛有效率分别为70%、83%、87%、90%、83%、80%,B、C、D、E、F组高于A组(P≤0.05),D组有1发生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为1分)。结论0.075~0.15%罗哌卡因复合1μg/ml芬太尼能够为产妇提供安全可靠的镇痛。

  • 标签: 分娩 镇痛 硬膜外 盐酸罗哌卡因 甲磺酸罗哌卡因 芬太尼
  • 简介:对173Ⅳ型登革热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流行高峰在9月,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77.4%),呈现群聚性、家聚性以及从低平房蔓延到高楼房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全身疼痛,白细胞减少,皮疹及“三红征”出现率均高达100%;心电图异常改变达39.1%,与其它型登革热比较:无出血症征,对神经系统以及肝、肺、脑等器官影响较少。用三氮唑核甙等治疗全部痊愈。

  • 标签: IV型登革热 流行特点 临床特征 三氮唑核甙
  • 简介:产痛消耗体力,使产程延长.氧耗增加,产妇衰竭.可引起酸中毒,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增高。解决产科镇痛的问题.成为提高产科质量的热点之一。我院新引进产科镇痛器“笑气”.应用到临床以来.受到广大产妇的一致好评.颇有推广价值。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笑气吸入 镇痛 疼痛 生理分娩
  • 简介: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1999—06收治的12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为83.2%,根治切除率为48.5%,Ⅰ、Ⅱ、Ⅲ、Ⅳ期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8.2%、65.4%、49.3%和0,Ⅰ期的5年生存率为95.2%。结论对50岁以上的男性胃部分切除者,建议自术后10年开始每年1次胃镜加活检随诊。外科治疗以根治性全胃切除加D2淋巴清扫术为宜。

  • 标签: 残胃癌 例临床观察 生存率 外科治疗 根治 随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住院麻疹病人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治疗的221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麻疹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特点,221患者中,1岁以下148,发病高峰年龄为8月以下,发病高峰时间为1、2、3月份共211(占95%)。以咳嗽、发热、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并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急性喉炎、脑炎、心肌损害、肝损害等。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212(占96%)。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病情相对较轻。结论本组病例资料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地区本年度麻疹发病率较往年发病率明显增高,且<8月年龄段发病率较高,发病者多为未接种麻疹疫苗,临床特点为多数为典型麻疹,占94%,并发症多,<8月重型麻疹多,支气管肺炎以<3岁婴幼儿多见,成人肝损害多见。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流行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麻疹 麻疹病毒 临床特点
  • 简介:新式剖宫产是以色列Stark教授于1980年至1990年在以色列推广,1993年在欧洲妇产科杂志发表,1994年到加拿大开学术交流大会,1997年来我国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办全国新式剖宫产学习班,并进行手术表演。我于1998年至2003年应用新式剖宫产术行剖宫产400,并进行了随访。

  • 标签: 新式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重症狼疮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72重症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狼创患者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重症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西医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麻疹的进一步防治提供临床参考资料,本文通过对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麻疹75患者做回顾性分析。75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头面、躯干处皮疹(占100%),其中四肢无皮疹8(占10.67%)。并发症以并发心肌损伤最多,有58(占77.33%);并发急性支气管炎34(占45.33%);并发支气管肺炎23(占30.67%);并发肝损伤17(占22.67%);并发喉炎15(占2%),其中1岁以下者占6(占8%)。并发脑膜炎2(占2.67%),并发角膜炎2(占2.67%)。重症患者1(占1.37%),危重病例无。结果麻疹患者经积极抗病毒及对症治疗,除重症患者转至中国医大治疗外,大致经10天左右的治疗后,均病情痊愈出院。麻疹可防可治的。

  • 标签: 麻疹 麻疹病毒 并发症 心肌损伤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异物检查及取出的方法、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15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异物的种类、好发部位和异物取出的方法及围术期处理。结果315食管异物根据异物大小、形态和身体耐受情况采取3不同的方法取出。结论食管异物的取出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操作者应提高操作水平和技巧。

  • 标签: 异物 食管腔 检查 取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诊治昏迷患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昏迷患者140临床资料;结果经抢救治疗后,抢救成功126(90.0%)。死亡14(10.0%),其中院前死亡9;结论对昏迷的病人要及时诊断,通过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迅速治疗,可以有利于增加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保住病人生命。

  • 标签: 诊治 昏迷患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45胰腺结核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结核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多样容易误诊,通过血沉测定、胸片、全消化道钡餐、腹部CT、ERCP检查可以发现胰腺结核。结论胰腺结核诊断比较困难,须要结合临床症状,结合多项辅助检查才能作出准确诊断。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正规三联抗结核治疗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胰腺结核/诊断 胰腺结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角膜异物患者,研究有效方法给予治疗,并观察完成治疗后患者获得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角膜异物患者108(108眼),观察患者异物的本身性质以及所处位置的深浅,研究对应方法给予治疗,观察完成治疗后获得的效果。结果针对角膜异物患者,将患者角膜异物取出。成功取出异物后,角膜上皮透明患者25(23.15%),出现角膜云翳的患者59(54.63%),出现了角膜斑翳的患者24(22.22%)。患者完成手术后均没有出现角膜发生感染或者出现穿孔等系列并发症。结论对于角膜异物患者,应该在短时间将异物取出,针对患者的局部以及全身选择正确药物进行治疗,有效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能够做到早期治愈患者,并且降低患者术后留下后遗症的概率。

  • 标签: 角膜异物 取出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断指再植术实际术后效果,并提出相应临床治疗护理策略.方法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时间段,选取于本院接受断指再植手术患者共计258,对患者进行有效观察,并判定实际术后效果.结果对于选取共计258接受断指再植手术患者,总共241手指得到成活,同时17手指不幸产生坏死,在坏死的17手指中,主要是由于冲压伤(3)、挤压离断伤(8)及撕脱离断伤(6)导致.从成活率来讲,相对可以,达到了93.4%,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手术开展半年之后,采用随机的方法对其中80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再植手指普遍生长良好,只有3手指在生长的过程中,略微出现萎缩的迹象.通过对患者痛觉测试,得出患者痛温觉方面,普遍恢复正常.结论从接受断指再植手术258患者恢复状况来看,成活率还可以,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而需要切实加强手术技术方面的改善,以及加强术后日常护理,这样才能使成活率切实得以有效提高.关键词断指再植;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65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24-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改良剖宫产手术与Pfannenstial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2月-2002年10月改良剖宫产手术300(研究组)及同期同类病例中行Pfannenstial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50(对照组),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伤口疼痛镇痛率、伤口感染率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伤口镇痛率、伤口感染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改良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伤口感染率低、大多数不需术后镇痛及伤口美观、疤痕小等优点。

  • 标签: 改良剖宫产术 手术时间 伤口感染 对照组 例临床观察 剖宫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