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探讨高尿酸血症对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经肾活检证实为IgAN的患者,采用PSM对患者进行匹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对IgAN预后的影响,主要结局事件定义为死亡或到达肾脏结局[包含终末期肾衰竭(透析、移植)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40%]。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 454例IgAN患者,其中女性850例,男性604例。男性血尿酸水平为(368.26±92.87)μmol/L,女性血尿酸水平为(277.23±92.71)μmol/L,随访时间中位数为85.00(56.10,106.33)个月,随访期间共有134例患者发生主要结局事件,其中5例死亡,24例透析,5例肾移植,100例eGFR下降>40%。经过1∶1匹配,高尿酸血症组男性131例与正常血尿酸组男性131例、高尿酸血症组女性159例与正常血尿酸组女性159例匹配成功,匹配后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血尿酸组间各项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匹配前后男女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主要结局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但匹配后女性高尿酸血症组患者与正常血尿酸组患者的主要结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3.586,P=0.05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匹配前全因素校正模型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进入主要结局事件的风险(HR)是男性正常血尿酸患者的2.29倍(95% CI 1.27~4.11,P=0.006),女性则为1.85倍(95%CI 1.01~3.37,P=0.045);在匹配后全因素校正模型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进入主要结局事件的风险是男性正常血尿酸患者的2.41倍(95%CI 1.18~4.93,P=0.016),女性则为1.83倍(95%CI 0.91~3.67,P=0.091);在匹配前全因素校正模型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进入肾脏结局事件的风险是男性正常血尿酸患者的2.68倍(95%CI 1.47~4.88,P=0.001),女性则为1.81倍(95%CI 0.99~3.33,P=0.056);在匹配后全因素校正模型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进入肾脏结局事件的风险是男性正常血尿酸患者的2.89倍(95%CI 1.36~6.15,P=0.006),女性则为1.81倍(95%CI 0.88~3.72,P=0.106)。结论高尿酸血症与IgAN进展可能有一定相关性,且对男性IgAN患者影响尤为显著。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高尿酸血症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连续纳入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确诊的急性肺栓塞住院治疗患者,依据CHA2DS2-VASc评分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两组:低CHA2DS2-VASc组(<4分)319例,高CHA2DS2-VASc组(≥4分)79例。再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平衡两组之间的各协变量,分析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高CHA2DS2-VASc组急性肺栓塞患者Geneva评分、D-二聚体水平及APE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CHA2DS2-VAS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显示,高CHA2DS2-VASc组患者2年内肺栓塞及因肺栓塞导致死亡的发生率是低CHA2DS2-VASc组的2.820倍(95% CI:1.366~5.822)。倾向评分匹配法重新分组后高CHA2DS2-VASc评分仍为急性肺栓塞患者不良预后的强预测因素(HR:3.421,95% CI:2.164~5.408)。结论经倾向评分匹配法均衡混杂偏倚后,高CHA2DS2-VASc评分仍为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强预测因素。

  • 标签: 肺栓塞 CHA2DS2-VASc评分 预后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连续纳入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确诊的急性肺栓塞住院治疗患者,依据CHA2DS2-VASc评分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两组:低CHA2DS2-VASc组(<4分)319例,高CHA2DS2-VASc组(≥4分)79例。再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平衡两组之间的各协变量,分析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高CHA2DS2-VASc组急性肺栓塞患者Geneva评分、D-二聚体水平及APE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CHA2DS2-VAS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显示,高CHA2DS2-VASc组患者2年内肺栓塞及因肺栓塞导致死亡的发生率是低CHA2DS2-VASc组的2.820倍(95% CI:1.366~5.822)。倾向评分匹配法重新分组后高CHA2DS2-VASc评分仍为急性肺栓塞患者不良预后的强预测因素(HR:3.421,95% CI:2.164~5.408)。结论经倾向评分匹配法均衡混杂偏倚后,高CHA2DS2-VASc评分仍为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强预测因素。

  • 标签: 肺栓塞 CHA2DS2-VASc评分 预后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和金属裸支架(BMS)治疗股腘动脉原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行DCB或BMS治疗的股腘动脉原发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DCB组(137例)和BMS组(100例)患者进行1∶1最邻近匹配。应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12、24、36个月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fCD-TLR),评价DCB和BMS治疗股腘动脉病变效果的差异。结果匹配后两组各71例,年龄分别为(68.0±9.6)岁(范围:46~90岁)和(68.8±7.3)岁(范围:48~87岁),病变长度分别为(119.6±14.2)mm(范围:40~380 mm)和(110.8±13.1)mm(范围:40~400 mm)。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3个月(范围:5.8~55.1个月),DCB和BMS组患者术后30 d均未出现死亡、截肢、再干预等情况。DCB组12、24、36个月的fCD-TLR分别为97.2%、85.9%、69.1%,BMS组分别为95.8%、83.1%、59.2%,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组间fCD-TL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结论对于股腘动脉病变,DCB和BMS两种治疗方式在术后12、24、36个月内均可维持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性 治疗结果 股动脉 腘动脉 药物球囊 金属裸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剑突下与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治疗的308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临床诊断为胸腺上皮性肿瘤,临床分期MasaokaⅠ-Ⅱ期,不合并肌无力症状。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组(剑突组)和肋间单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组(肋间组),其中剑突组77例,男40例,女37例,年龄32~80岁,平均(58.0±11.8)岁;肋间组231例,男114例,女117例,年龄25~78岁,平均(54.8±11.4)岁。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基线资料进行匹配,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短期和长期疼痛指标。结果全组无死亡,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胸腺切除术,无中转开胸。经过倾向评分匹配,共62对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肺功能、合并症、病灶直径、病理类型、Masaoka分期、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剑突组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额外追加镇痛次数、术后疼痛持续时间≥3个月的患者比例均低于肋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剑突组患者术后出现肌无力症状,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其他均未出现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安全可行。相比肋间入路而言,剑突下入路具有不损伤肋间神经、术后疼痛(短期和长期)更轻的优势。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剑突下 胸腺切除术 倾向性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与手术切开2种置管方式在建立成人股静脉-股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时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股静脉-股动脉ECMO辅助的276例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皮穿刺置管62例(经皮穿刺组)、手术切开置管214例(手术切开组)。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校正混杂因素后,共52对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78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6±13.0)岁。对匹配前后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后,与手术切开组相比,经皮穿刺组的ECMO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8.8%对48.1%)及住院病死率(42.3%对67.3%)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CMO建立后的起始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8)。两组ECMO辅助后24 h血乳酸水平均较辅助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创伤较小的股静脉-股动脉ECMO置管方式。与手术切开置管相比,经皮穿刺与较低的ECMO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相关。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经皮穿刺置管 手术切开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倾向评分匹配(PSM)评估全肩关节镜手术与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39例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者74例(观察组),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者65例(对照组),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对患者进行PSM。比较两组PSM前后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恢复情况(被动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肩关节外展、内旋、前屈活动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肩功能[使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评估]和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根据PSM,最终成功匹配两组41对,PSM后,两组性别、年龄、位置、病程、肩袖撕裂长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被动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外展、内旋、前屈活动度均扩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UCLA、ASES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能加快被动活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肩袖损伤 关节镜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结肠脾曲游离技术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技术难点,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网膜囊入路和中间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标准:(1)施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2)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癌;(3)年龄为18~80岁;(4)无肝脏、腹膜或远处转移。排除标准:(1)身体状况较差,具有严重心、脑、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者;(2)基础情况差不能耐受腹腔镜手术;(3)同时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或多源性肿瘤;(4)因出血、梗阻和穿孔等需行急诊手术者。收集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4—2020年期间完成的189例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网膜囊入路组(52例)和中间入路组(137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对全组患者按最近邻匹配法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1,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体质指数、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通过PSM,网膜囊入路组与中间入路组各47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秩和检验和配对χ2检验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当两条生存曲线出现交叉时,补充two-stage法和Restricted mean survival time(RMST)的组间比较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死亡。两组术中无联合脾脏、胰腺等脏器切除。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流质饮食、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网膜囊入路组的中位腹腔镜游离时间较中间入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56 min比65 min,P=0.032)。中间入路组患者中有6.4%(3/47)(体质指数均>25 kg/m2)术中进入错误层面,网膜囊入路组未出现。网膜囊入路组与中间入路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2%和86.1%(P=0.909);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6%和9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2)。结论对于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网膜囊入路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尤其对于经验欠缺的外科医生而言。对于肥胖患者,网膜囊入路能更好地进入正确解剖层面,避免进入胰后间隙。

  • 标签: 结肠肿瘤,左半 手术入路 网膜囊入路 中间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人群采用拮抗剂方案延迟启动时间的临床效果及费效比。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宜春市妇幼保健院生殖科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后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根据启动时机分为延迟启动组和正常启动组,其中延迟启动组共43个周期,启动时间为月经第7~10日,正常启动组共333个周期,启动时间为月经第2~4日,比较两组患者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varian sitmulation,COS)的促排卵情况、临床结局及费效比。将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启动日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ular count,AFC)、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及 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剂量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匹配后再次分析,以减少数据分组不均带来的误差。结果PSM前Gn使用时间[(8.0±2.0) d])、Gn使用总量[(1 740.1±561.2) 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hormone,hCG)注射日雌二醇[(1 371.2±1 203.3) ng/L]、获卵数[(5.1±5.1)枚]、MII卵数[(4.4±4.3)枚]延迟启动组低于正常启动组[(9.0±2.0) d,P<0.001; (2 055.1±634.7) IU,P<0.001; (1 853.5±1 351.5) ng/L,P=0.03; (7.0±5.5)枚,P=0.03; (6.1±4.8)枚,P=0.03],正常受精率(71.7%±32.1%)高于正常启动组(58.9%±31.2%,P=0.01),每一启动周期总费用[(14 179.9±2 909.4)元]低于正常启动组[(16 003.6±2 543.1)元,P<0.001]。PSM后两组比较hCG注射日雌二醇、获卵数、MII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延迟启动组Gn使用时间[(7.9±2.0) d]、Gn使用总量[(1 729.8±563.8)IU]低于正常启动组[(8.8±1.5) d,P=0.03;(2 021.5±726.1) IU,P=0.04],正常受精率(71.0%±32.2%)高于正常启动组(55.4%±37.5%,P=0.04),每一启动周期总费用[(14 232.5±2 923.9)元]低于正常启动组[(15 590.2±3 116.9)元,P=0.04]。PSM前后新鲜胚胎移植率、周期取消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人群拮抗剂方案延迟启动时间可以改善正常受精率,减少Gn使用时间和Gn使用总量,降低每一启动周期总费用。

  • 标签: 卵巢储备 拮抗剂方案 启动时机 费效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 3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70例、女473例,年龄17~89岁、中位年龄63岁。根据术前是否接受肠镜下纳米碳混悬液病变定位,分为定位组(85例)和非定位组(1 258例)。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临床资料比较;(2)术中观察定位组病变部位染色情况;(3)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淋巴结检出数及阳性淋巴结数,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4)观察随访期间患者肿瘤复发转移情况、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1)定位组和非定位组各73例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大体病理类型、最大直径、T分期、组织学分级、神经侵犯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定位组85例术中均清晰可见肿瘤原发灶部位黑染,均定位准确。(3)定位组淋巴结检出数中位数18(15,24)枚,非定位组为16(14,19)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09, P<0.05);两组的阳性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0(0,1)枚和0(0,0)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5, 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纳米碳定位是结直肠癌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4)146例患者中,142例术后随访3.2~4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0个月。72例定位组患者和70例非定位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4%和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肠镜下注射纳米碳可协助腹腔镜手术中准确定位结直肠癌病变所在位置。纳米碳作为淋巴结示踪剂,可以明显增加手术标本的淋巴结检出数目;但其是否能够提高阳性淋巴结检出数、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则有待进一步探究。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 纳米碳 染色定位 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 为了探讨高中生的学习倦怠和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关系。本文通过对26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知高中生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学习倦怠,而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对其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其中高中生的学习倦怠性和其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成反比关系。

  • 标签: 自我导向 学习倦怠 高中生
  • 简介:摘要: 为了探讨高中生的学习倦怠和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关系。本文通过对26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知高中生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学习倦怠,而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对其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其中高中生的学习倦怠性和其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成反比关系。

  • 标签: 自我导向 学习倦怠 高中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接受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6 430例患者(20 351枚息肉)资料。根据是否包含≥1枚腺瘤性息肉,将患者分为腺瘤患者组(4 573例)和非腺瘤患者组(1 857例);根据结直肠息肉术后病理结果,将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组(10 656枚)和非腺瘤性息肉组(9 695枚)。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法对腺瘤患者组和非腺瘤患者组、腺瘤性息肉组和非腺瘤性息肉组进行1∶1匹配,共1 824对患者和7 362对息肉成功匹配。PSM后,对患者因素如性别(男)、年龄(<40和40~60岁)、息肉个数(>2个)、肥胖(BMI≥28 kg/m2)、有结直肠黑变病、有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以及息肉相关因素如最大径(6~10和>10 mm)、分布情况(远端结肠)和形态学分类(无蒂和扁平)进行结直肠腺瘤危险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 43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腺瘤检出率为71.12%(4 573/6 430)。PSM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有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和息肉最大径>10 mm均与腺瘤发生有关(OR=1.483、1.426、1.503,95%CI 1.063~2.067、1.015~2.004、1.198~1.887,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有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息肉最大径>10 mm、息肉形态学分类为无蒂和扁平均为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25、1.411、1.629、1.165、1.151,95%CI 1.019~1.994、1.001~1.988、1.290~2.058、1.030~1.316、1.012~1.310,P均<0.05)。结论肥胖、有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息肉最大径>10 mm、息肉形态呈无蒂或扁平状均为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腺瘤 日间手术 倾向评分匹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98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LPD组349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组640例。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胆漏、胰瘘、伤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倾向得分匹配后LPD组与OPD组每组患者345例,两组患者在术后死亡人数、再次手术、术中输血、胰瘘、胆漏、腹腔出血、腹腔脓肿、严重并发症、肺部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R0切除和总体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PD组手术时间(478.2±91.3)min较OPD组(410.8±62.0)min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PD组术后住院时间(10.8±4.3)d、术中出血量(322.0±362.6)ml、伤口感染发生率1.2%(4/345)均优于OPD组的术后住院时间(12.5±7.9)d、术中出血量(478.8±570.2)ml、伤口感染发生率5.8%(20/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PD安全可行,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取得与OPD相似的疗效。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倾向护理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对象为呼吸衰竭患者(n=70),均为本院急诊2020.4~2021.7月收治。回顾病例,将其按不同的护理形式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基于此,35例观察组增加倾向护理,就2组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生存质量各项指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 呼吸衰竭 倾向性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学生群体中无聊倾向在焦虑抑郁情绪与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三所高校大学生590人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调查表、无聊倾向量表(boredom proneness questionnaire,BPQ)、生命意义感量表(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健康抑郁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及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 anxiety disorder-7,GAD-7)。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后采用Amos 24.0分析无聊倾向在焦虑、抑郁情绪与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无聊倾向总分和生命意义感总分(r=-0.260,P<0.05),学历(r=-0.110,P<0.05)呈负相关;无聊倾向总分与抑郁总分(r=0.649,P<0.05),焦虑总分(r=0.555,P<0.05)呈正相关。中介效应模型拟合较好(χ2/df=0.582,GFI=1.000,AGFI=0.994,RMSEA=0.000)。无聊倾向在焦虑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标准化效应值=-0.054);在抑郁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标准化效应值=-0.175);在学历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标准化效应值=0.025)。结论无聊倾向在生命意义感相关因素中起中介作用,应重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

  • 标签: 大学生 无聊倾向性 生命意义感 抑郁 焦虑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比较挽救性肝移植(sLT)及再次肝切除(RR)的疗效,同时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124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手术的患者,按照再次所行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sLT组(46例)和RR组(78例),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PSM),筛选出34例患者用于数据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总生存期(OS)及无瘤生存期(DFS)来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匹配前sLT组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多发肿瘤的比例、术前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比例及符合米兰标准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最大肿瘤直径sLT组要小于RR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微血管侵犯(MVI)阳性率及术后ClavienⅢ级以上的并发症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匹配后sL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ClavienⅢ以上的比例均高于RR组(P<0.05);sLT组的1、3、5年OS与R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组的1、3、5年DFS与RR组相比较优(P<0.05);甲胎蛋白(AFP)≥100 μg/L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AFP≥100 μg/L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LT组术前病情更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率高于RR组;sLT组较RR组可取得更长的DFS,但对OS来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肝移植 肝癌 倾向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与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研究方法。纳入病理诊断为直肠腺癌、术前影像评估为T1~3期且体质指数<28 kg/m2的患者,排除行局部切除术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同时性多原发癌、术前存在肿瘤致肠道梗阻或穿孔、术前接受新辅助放疗或不适于行腹腔镜手术者。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264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资料被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NOSES组(52例)和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组(辅助切口组,212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初始数据进行1∶1匹配,最终获得两组病例各46例。比较两组2年无病生存情况、手术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后,NOSES组和辅助切口组的肿瘤短径分别为(2.9±0.8)cm和(3.1±1.0)cm(t=0.842,P=0.402),两组其他基线资料也均具有可比性(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OSES组的术后首次恢复排气时间[2(1~6)d比3(1~6)d,Z=-3.035,P=0.002]及首次恢复流食时间[3(1~6)d比3(2~7)d,Z=-2.587,P=0.010]均早于辅助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辅助切口组相比,NOSES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3(2~5)分比4(3~7)分,Z=-5.477,P<0.001],美容评分更高[8(6~9)分比7(5~8)分,Z=-6.32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SES组的远切缘距离长于辅助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1.2)cm比(2.9±1.4)cm,t=3.287,P<0.001]。两组近切缘距离、收获淋巴结数和环周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2年,NOSES组和辅助切口组的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5%和8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6)。结论NOSES的中长期疗效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当;NOSES具有切口更加美观、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的优势,更符合微创理念。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技术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OC)预处理对改良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生殖中心采用改良长方案13 542个周期,根据降调节前是否采用OC预处理分为OC组(591例)和非OC组(12 951例)。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均衡两组间的变量后,比较两组的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受精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扳机日雌二醇水平、hCG扳机日内膜厚度、妊娠率、活产率等。结果匹配前,OC组hCG扳机日雌二醇水平[3 118.00(2 529.00) ng/L]低于非OC组[3 422.00(2 733.0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新鲜周期的获卵数、成熟卵母数、受精数、hCG扳机日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OC组相对非OC组是降低活产率的负面因素(临床妊娠率OR=0.83,95% CI=0.68~1.02;活产率OR=0.82,95% CI=0.68~0.99)。匹配后,OC组与非OC组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临床妊娠率OR=0.94,95% CI=0.75~1.14,P=0.59;活产率OR=0.91,95% CI=0.74~1.13,P=0.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st-hoc效能检验表明研究的样本量能够在效能≥80%的水平上检测到主要终点不小于3.7%的差异。结论OC预处理对改良长方案的助孕结局没有显著的影响。

  • 标签: 避孕药,口服 妊娠率 活产率 改良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