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牙科全麻技术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于依从性差的低龄儿童来说比较适用,如果患者存在其他精神疾病或者因为某些原因无法执行局部麻醉治疗,也可以考虑此项技术。这一技术要求患者家属对治疗过程和后续会展现出来的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合理期望,才能实现与医生的通力配合,实现治疗的最优。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儿童口腔门诊处方合理用药状况。方法:对我院2008年7~9月儿童口腔门诊处方进行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的调研和分析,并对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应诊不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占72.23%;平均用药品种数1.01种;抗菌药物使用率1.57%,占总药费的8.09%;注射剂使用率96.34%,占总药费的90.16%;基本药物使用率98.14%;平均处方金额8.80元;用药金额以局部麻醉药、抗菌药物和口腔外用药为主,占总金额的99.78%。结论:我院儿童口腔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

  • 标签: 儿童口腔科 门诊处方 合理用药 国际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科约束治疗时低龄儿童及其家长的焦虑分布及不同告知方式对焦虑的缓解效果。约束下牙科治疗患儿的焦虑与家长的焦虑及家长自身的牙科焦虑显著相关。结论低龄儿童约束牙科治疗时,与家长的沟通效果至关重要,应提倡书面告知,丰富告知的内容和方式,严重焦虑患儿应选择全麻等非常规行为管理方式。

  • 标签: 儿童 口腔 约束治疗 护理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口腔患儿的诊疗行为诱导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德阳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收治的不配合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对全部患儿采用诊疗行为诱导。观察所取得的诱导效果。结果:130例儿童通过诱导后的总有效率为93.85%,其中显效1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结论:对于儿童口腔患儿采用诊疗行为诱导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合作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口腔科 诊疗行为 诱导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口腔保健与预防策略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并提供有效的口腔保健建议。方法:本研究选择了100名年龄在6至12岁之间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名为观察组,另外50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口腔保健与预防策略的干预,包括定期刷牙、漱口、合理膳食、定期口腔检查和牙齿清洁等;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护理进行口腔保健。记录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牙齿情况等一般资料,并进行口腔健康评估。结果:观察组中的儿童平均年龄为9.2岁,其中男性占60%(n=30),女性占40%(n=20)。对照组中的儿童平均年龄为8.9岁,其中男性占52%(n=26),女性占48%(n=24)。观察组中,有78%的儿童(n=39)呈现出良好的口腔健康状态,而对照组中仅有58%的儿童(n=29)呈现出良好的口腔健康状态。观察组的龋齿发生率为12%(n=6),而对照组的龋齿发生率为28%(n=14)。结论:口腔保健与预防策略对儿童口腔健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定期口腔保健措施,包括刷牙、漱口、合理膳食和定期口腔检查,可以有效降低儿童的龋齿发生率,并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和保健人员应积极关注儿童口腔保健,并根据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口腔保健计划。

  • 标签: 口腔科临床 儿童口腔保健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临床中儿童口腔保健与预防策略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口腔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儿童龋齿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例)和研究组(n=50例),分别给予常规口腔保健干预、口腔保健与预防策略干预,对比患儿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龋齿发病率、COHI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龋齿患儿接受儿童口腔保健与预防策略干预,可有效将对龋齿发病率,促进患儿生活质量提高,该联合方案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科 儿童 口腔保健 预防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良好的分诊工作能够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提高医疗安全性及工作效率。而儿童口腔因就诊人群的特殊性,更加提高了护士对分诊质量的要求,提高人文关怀,改善患者的体验与感受。

  • 标签: 儿童 口腔 分诊 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