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试验主要是为了对临床路径管理对医生诊疗行为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本次试验主要选取在 2018年 7月 ~2019年 8月这个区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同一类型疾病患者( 2型糖尿病),共 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常规管理下的对照组和进行临床路径管理下的观察组两个小组,并对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治疗总费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两组的数据比对发现,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2.73±1.40) d,治疗总费用为( 11032.42±95.49)元;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10.63±1.37) d,治疗总费用为( 9655.28±79.23) 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数据情况更加优越(P< 0.05)。结论:通过结果比对发现,临床路径管理更能够节省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治疗总费用,同时提升了医生诊疗行为,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临床路径管理 医生诊疗行为 平均住院时间 治疗总费用
  • 简介:近视属于医学领域眼科学的独立疾病。许多近视患者,无论是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发生后许多人并没有到医院眼科就诊,而首先是到眼镜店去接受验光检查和配镜矫正治疗。这种验光配镜是否属于诊疗行为?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我们曾对眼镜店的验光行为进行过管理,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擅自开展诊疗活动进行处罚。但国内还少有相关资料报道。在卫生部有关医政规章中也没有明确验光配镜的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本人以验光配镜属于诊疗行为的观点阐述如下,与同行共同探讨,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 标签: 验光 诊疗行为 近视 眼科学 眼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口腔科患儿的诊疗行为诱导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德阳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收治的不配合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对全部患儿采用诊疗行为诱导。观察所取得的诱导效果。结果:130例儿童通过诱导后的总有效率为93.85%,其中显效1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结论:对于儿童口腔科患儿采用诊疗行为诱导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合作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口腔科 诊疗行为 诱导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成为当前社会舆论的焦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情况,及随之不断增加的医疗纠纷,众所周知有部分医疗纠纷因医患沟通不畅所致。在口腔诊疗中的紧张的医患关系也屡见不鲜。本文从医务人员的角度浅析口腔诊疗中医患沟通的语言行为,从而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语言行为 沟通 口腔诊疗
  • 作者: 叶圣忠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2年6期
  • 机构:温州市第十二中学
  • 简介:摘要:如何有效地做好问题生转化的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挑战,同时也是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问题生的个情研判,找出问题生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个案诊疗的方式,促使其行为改变,并提出了问题生转化的三点策略:依据自身——激发自信心;依托小组——发挥磁场效应;联合家庭——实现家校共建。

  • 标签: 问题学生  个情研判   行为改变  转化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管理在低龄患儿口腔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进行口腔诊疗的100例3~6岁患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行为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配合情况。结果 3~4岁患儿中,两组患者的 A、B 级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岁患儿中,观察组的A、B级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行为管理 低龄患儿 口腔诊疗
  • 简介:摘要:婴幼儿龋发病率高,对患儿生长发育及家庭影响大,治疗需求高,但常因患儿配合能力差、风险大而无法进行治疗。本研究结合临床经验,记录分析849例0-3岁患儿的临床诊疗经历,发现通过医师个性化的家庭口腔健康管理指导,让监护人在家庭环境中做充分的诊前准备,能够大大提高患儿对口腔内操作的认可和耐受,提高临床治疗的合作程度,提高医生诊室内诊疗行为诱导成功率,值得在低龄儿童口腔治疗中借鉴推广。

  • 标签: 家庭口腔管理 婴幼儿 诊疗行为
  • 简介:摘要一位离异多年的中年妇女,因关节炎、体重增加和间歇性偏头痛而到全科医生处复诊。她看起来压力很大,也很疲惫。经询问,她说自己很紧张、疲劳、睡眠不好、焦虑。她与母亲同住,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照顾。同时,她还要适应女儿的家人(女儿的丈夫因失业和三个年幼的孩子搬来与她同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神疾病患者求医及诊疗行为对预后的效果。方法采用我院自编的精神疾病患者诊疗行为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患者获得专科就诊的主要途径为通过他人介绍和非专科医疗机构转诊;本组病例患有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及其他病种。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就诊及治疗延误,我们应加强培训非专科医务人员,并广泛普及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改善患者的诊疗行为和预后情况。

  • 标签: 精神疾病 诊疗行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急诊创伤骨科诊疗行为的建议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15日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28例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资料,男71例,女57例;年龄为5~88岁,平均48.7岁。门诊处置107例;住院手术21例,其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17例。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总结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一些措施和经验。结果107例接受门诊处置的患者中,3例确诊COVID-19,3例疑似COVID-19。4例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中,1例疑似COVID-19;17例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中,1例确诊COVID-19,2例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2名护士确诊COVID-19,但均为轻症患者;1名医生和1名护士均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均发生在疫情防控措施执行之前,不排除社区感染的可能。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在做好COVID-19防控的同时,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行为正常运转尤为重要。在COVID-19疫情期间,参与急诊创伤骨科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接诊过程均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健全急诊创伤分诊流程、住院患者分类管理、住院病房优化管理、围手术期标准预防、完善落实医护防护制度、患者及陪护宣教配合等措施,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发生率,在疫情期间依然可以为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骨科 创伤和损伤 围手术期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为诱导法联合心理干预对儿童口腔诊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口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两组,每组30例。前者采用常规干预,后者采用行为诱导法联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配合度与心理状态受影响的情况。结果:干预后发现,研究组患儿的配合度明显较好,且对心理状态的影响较低。两组数据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行为诱导法联合心理干预对儿童口腔诊疗配合度进行干预,发现不仅可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而且对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较低。

  • 标签: 行为诱导法 心理干预 儿童口腔 配合度
  • 简介:作者在1162例患者皮试中,300例用酒精消毒,862例未用酒精消毒,直接在皮肤上作试验,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均未发生感染。说明:皮试时,免用酒精消毒,在一般情况下是可行的,不仅提高了皮试的准确程度,排除病人对酒精过敏的干扰,而且节省了时间、敷料和酒精,效果满意。如患者手脏,则需用水洗净后再作皮试。表1

  • 标签: 静脉穿刺点 锁骨下静脉穿刺 试探性穿刺 颈内静脉穿刺 中华护理杂志 吸引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