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可吸收线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8指锤状指患者采用联合可吸收线治疗。结果本组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6个月,未发现锤状指畸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方法治疗锤状指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易被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克氏针 可吸收线 锤状指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的尺骨鹰嘴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urphy等人提出的鹰嘴骨折评分系统对患儿进行评分,临床评估共15分(包括术后疼痛、功能、活动范围3个方面),影像学评估4分。总分〉18分为优秀,17分为良好,16分为一般,〈16分为差。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16±6.15)个月。根据Murphy评分标准,平均疼痛评分(4.86±0.35)分,功能评分(5.00±0.00)分,运动范围评分(4.86±0.35)分,影像学评分(4.00±0.00分),平均总分(18.73±0.69)分。随访结果优秀26例,良4例,一般0例,差0例。随访结果优秀的病例中,22例为单纯尺骨鹰嘴骨折,其中1例伴桡骨颈骨折,3例伴肱骨外髁骨折。随访结果良的病例中,3例伴桡骨颈骨折,1例伴肱骨外髁骨折。结论应用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具有骺损伤小、固定效果可靠、皮肤刺激小、费用低廉、术后可早期活动、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切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尺骨鹰嘴骨折 可吸收缝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吸收缝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方法选取我院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缝线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切口长度(5.01±0.23)cm、术中平均出血量(50.45±2.37)ml、手术平均时间(45.87±3.44)min、住院总耗时(9.27±2.14)d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7.8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9.70%(P<0.05)。结论可吸收缝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锁骨粉碎性骨折 重建钢板内固定 克氏针 可吸收缝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跗骨窦切口应用可吸收棒联合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三病区经跗骨窦切口应用可吸收棒联合治疗的37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折患者资料。男25例,女12例;年龄(48.2±5.6)岁(20~69岁);左侧12例,右侧20例,双侧5例;跟Sanders分型:Ⅱ型20侧,Ⅲ型22侧。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Böhler角、Gissane角。术后6个月采用Morrey法评价术后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功能效果。结果3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2±2.7)个月(13~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切口皮肤坏死、变形或断裂、骨折复位丢失、道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7例患者跟解剖形态均恢复满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Böhler角为13.3°±1.6°、32.5°±5.5°、32.7°±5.4°,Gissane角为78.3°±6.7°、127.2°±6.7°、128.0°±6.4°,以上指标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距下关节活动度:轻度25例,中度12例,中度以上受限率为32.4%(12/37)。术后12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优12例,良21例,可4例,优良率为89.2%(33/37)。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应用可吸收棒联合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折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跗骨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跟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跟骨折64例,男52例,女12例;年龄16-64岁,平均39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21例、Ⅲ型26例、Ⅳ型17例。结果术后6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12个月,按Fernandez标准评定分为4级,优28例,良32例,可2例,差2例。结论治疗跟骨折固定牢固,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跟骨骨折 克氏针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至2011年06月收治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36例,女6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6岁。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最长2年3个月,最短6个月均性愈合,足外形、走路、穿鞋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涉及关节面的跟骨折有满意疗效。

  • 标签: 跟骨骨折 闭合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交叉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上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患儿4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交叉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4例患儿中,优24例,占54.55%,良10例,占22.73%,可8例,占18.18%,差2例,占4.55%;优良率为77.27%(34/44)。结论交叉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患儿的稳定性强,免除了再次手术对患儿造成的创伤,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交叉克氏针 可吸收线张力 内固定 儿童肱骨踝上骨折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交叉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所有患儿均采行交叉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平均4.8±0.7个月,骨折均在6-11周愈合,术后2个月内恢复肘关节功能,患儿6个月复查时,肘关节功能优37例(77.08%),良10例(20.84%),可1例(2.08%),优良率97.92%。结论对于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的患者采用交叉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有利于骨折愈合,术后稳定性强,避免了患儿再次手术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肱骨踝上骨折 交叉克氏针 可吸收线张力带 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非吸收线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口腔种植患者56例,依据就诊时间均为两组。接受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的28例患者为研究组,接受丝线编织非吸收线的28例患者为参照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种植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甲级愈合率(92.9%)同参照组甲级愈合率(71.4%)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中予以可吸收胶原蛋白线,效果理想,可在临床上优先选择并大力推广。

  • 标签: 可吸收胶原蛋白线 丝线编织非吸收线 口腔种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跟是足部最大的附,也是最大的承载。发生骨折占跗骨的60%—65%,占全身骨折的2%。约有75%的跟骨折累及到关节面,跟骨折多是由于轴向负荷大所造成的。跟骨折往往会引起遗留的疼痛,足跟外形改变,有的还会因丧失足部的功能而造成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跟骨折既往采用功能疗法,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多支架外固定等方法治疗。均难以获得解剖复位。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存在严重切口并发症、复位不良等情况。近三年来,我科选择了一些适合的病例,用结合空心钉固定治疗了近50例跟骨折,取得了一些经验。

  • 标签: 空心加压螺钉 克氏针 跟骨骨折
  • 简介:自2004年5月~2008年4月,笔者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折43例(47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固定棒内固定治疗舟状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腕舟状骨折不愈合病例,采用骨折断端植松质可吸收固定棒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可吸收固定棒内固定治疗舟状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免去二次手术痛苦。

  • 标签: 手舟状骨 骨不连 可吸收骨固定棒
  • 简介:桡骨小头骨折是肘部损伤中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歪戴帽”骨折并不少见。随着对肘关节稳定性认识的提高,解剖复位越来越得到重视,以更好的恢复功能。自2003年1月~2006年8月我们对桡骨小头“歪戴帽”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螺钉结合植内固定法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桡骨小头骨折 克氏针 螺钉内固定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跟骨折的方法和疗效体会;方法对32例跟骨折病人实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随访6-24个月,功能评定采用张铁良评分法进行评定,总优良率达到84.4%;结论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跟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克氏针 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 跟骨